日本的确有过工匠精神,但引用一位日本工厂老师傅的话,那帮蠢蛋早就死光了。
日本制造业崛起的内在原因,并不是什么工匠精神,而是三化:分工原子化,内卷叠加化和供应链管理扁平化。
日本过去的制造业,是顶层的大商社(日立,东芝,索尼)等负责核心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组装和销售。
在设计的时候直接对各个组件的性能和成本提出要求。下面无数生产这些组件的小工厂来内卷搏杀抢这些单子,设计人员和这些小工厂完全没交集,托关系不行滴,只能靠产品说话(供应链管理扁平化)。
这虽然避免了决定组件性能成本要求的设计人员与供应商勾结。但也让设计人员对配件技术现状完全不了解。于是经常干出“成本不准上涨,性能提升30%。或性能不变成本下降30%”的要求来。这样除了要面对众多竞争者的内卷外,还要面对设计人员胡乱出题带来的高压(内卷叠加化)。
而顶层商社不喜欢实力强大且能设计多个重要配件的供应商,怕他们脱离控制。于是配件厂更多是专注于一个配件,十几人到百来人的小企业(分工原子化)。因为竞争的核心是产品能不能满足大商社设计人员拍脑袋的主义,于是这类小企业非常重视产品或生产方式创新,也非常尊重技术工程师(包括态度和钱包)。
但设计人员有时候脑洞太大,下面这些工程师都满足不了怎么办?那就和本题日立的做法一样,造假呗。其实日本大商社造假这事已经不稀奇了。
后面这些大商社还很“非国民”,连吓带骗把很多日本配件厂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图纸样品拿给中国企业,让中国企业照着生产,成本要降低一半。
于是这些日本小厂纷纷关门,关门后日本老工程师被中国组团挖走(沿海制造业企业里大多有几位日本老头都是这么来的)。
你们要往好处想。
假货销售30年都没有被发现,说明日本产品的标准非常高,即便一再放低标准,达不到日本及格线的假货,也要比中国的正品质量好。
日本主动曝光假货,说明日本对假货零容忍,有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希望大家能给日本一点时间整改,相信之后的日本产品会更好。
中国30年都没检测出来日本的假货,说明中国的检测机构要么水平太差,检测不出来,要么没有自信心,检测出来不敢说,定体问。
日本只是向中国出口造假的货,欧美和非洲却向中国出口垃圾的人,相比之下还是一衣带水的东亚邻国更值得信任,我的心里只有感恩。
日本人将技能点都加在了造假上,即便是造假,也要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不能马虎和敷衍,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
希望日本其他企业要以此为戒,严查可能的造假问题,众所周知日本的某些影片就造假严重,比如把不同人次和场景剪切到一部电影里,使观众对男主角的能力产生误解,再比如某些声称的骑兵片只是借位,并使用马赛克巧妙地遮盖住,却没有实际发生某些行为,还有……
啊?咳咳……总而言之,这就是大和民族强大而平凡的民族性。
这事儿不是什么新闻了,日本制造业集体捏造质检数据这些年爆出来的新闻太多了。
我做过一期视频,就是上周发的,评论区那才是非常的精彩……
三菱集团,今年6月,旗下的控股公司长崎工厂就爆出来没有给列车空调做出厂检测,反而编造数据蒙混过关。
然后一细看,这家公司的造假持续了35年,交付给列车的有问题空调达到了85600件。
当然,三菱立马出来鞠躬,然后说,虽然没有质检,但是质量是绝对没问题的,我三菱这业界口碑你还不放心么。
可惜,去年12月,三菱电机出口给欧洲车企的音响零部件,被爆有33万5千件不合格,而且,又是瞒报数据。
然后,2018年,三菱集团核心公司之一的三菱材料,把没有经过质检的橡胶密封圈搭配上编造的质检数据发送给客户,数量达到2.7亿个之多,而使用这些橡胶密封圈的,包括70家航空航天公司、7家汽车制造商和多家电力企业,空客、播音全部都中招。
2017年,是承认下属三个子公司,三菱电线公司、三菱伸铜和三菱绿叶,全都是出场产品做了技术参数造假。
2016年,三菱汽车是62.5万辆微型车的油耗造假。
再往前……好吧咱们就说到五年前吧,反正是年年鞠躬,年年道歉,年年继续造假。
接着说丰田。
今年2月,丰田控股的零件公司被爆出来做了20年的质检数据篡改,涉及了114000个项目,而这零部件公司,是生产刹车系统的 ,这是最要命的地方。
虽说是丰田控股,但是这家零件公司还给本田、马自达、日产等10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提供零件,这就是全日本铺开要人命了。
不过这也算是日本汽车行业老传统了,比如2020年另外一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大佬电装公司生产的燃油泵出了质量缺陷,弄得丰田、本田、斯巴鲁、马自达召回了850万辆汽车。
再比如还是那年,日本国内最大的汽车安全带供应商,说不好意思,我也篡改了数据,让日本国内有了900万条不达标的安全带,请大家开车的时候小心点。
我觉得,在华语地区享有盛誉的川岛*谭*芳子警官去拍个日本特辑肯定会特别刺激。
然后说川崎重工,这家更虎。
2018年,擅自把产品的底盘削薄来节约成本,直接导致日本JR新干线底盘断裂。
好了咱们也不列流水账了,反正就是日本制造业巨头,一家一家的暴雷,一家一家的鞠躬,然后等到第二年再一家一家的爆,弄得跟放烟花一样了。
而且一旦暴雷,牵扯出来的就是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的作假,而偏偏,这些时间就覆盖了国内互联网上各种吹捧日本制造的时候,你说玄幻不玄幻。
以前日本大企业的“年功序列制”和中国国企以前的铁饭碗很相似,生老病死都归公司包,各方面都有保证。
但是出现大公司病、系统性腐败的概率,也差不多。
日本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营销罢了,在工业化社会,精确度的制造靠的是机械,而不是什么工匠精神,你认真操作机械和按规则操作机械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那沙雕的仪式感不会让你的产品镶金。
我以前在YKK干过,就是做拉链的。ykk其实也做纽扣业务,但是历史不算久。我就发现日本人是真的一根筋,死脑筋,抓住工匠精神不放,号称什么一颗纽扣在衣服上10年都不坏之类的。这种就属于工匠精神过剩。
这是用70年代的眼光来看中国市场吗?现在流行的是什么?快时尚。很多服装品牌推出的服装都不是为了给你穿十年八年的,而是穿个一两年就可以换掉的那种(当然质量也不差,穿个三五年也可以),因为现代人的消费观念不一样了,讲的是个性,而且如果长时间穿同样的衣服,别人也会觉得你是不是没钱买衣服之类的。
就在这种大环境下,ykk还坚持自己的所谓质量,很多客户都说了,你的扣子在衣服上只要一年不掉就可以了,然后最关键的是货期,货期要赶得上。目前国内的快时尚营销模式是出了爆款就赶紧加单,而日本还在用那一套“一年有多少量,每个月有多少”之类的,严谨吗?严谨。汽车制造业就是这么干的,但是服装界的中国市场并不是。再加上工匠精神过度注重质量,在设计上输了,去参加展会的时候,ykk的扣子的设计,被吐槽了很多次,说像八九十年代的设计。而且数量也少。
日本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在国内输的一塌糊涂。而且日本也不愿意适应市场,而是觉得自己是品牌,要求市场适应自己。更严重的是,造假频繁被爆出来了。往后中国要是真成了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日企还有得受。
日本现在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
要吹工匠精神,就必须忍受低的让人发指的劳动效率。
还要面对其实工业产品不需要这么工匠的事实,比如以前日本芯片的标准要保质5年,可是有多少电子产品能坚持5年不被更换?
可是如果不吹工匠精神,那日本的产品的B格在哪?没有了这种B格日本的工业产品的性价比,根本没办法和中国的相竞争。
所以只能造假啰。总之改变不可能改变的,这辈子不可能改变的。做产品又不会做,就是只有造假,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鞠躬新闻发布会感觉像回家一样,发布会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