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日漫,被室友说:“为什么不看国漫,国漫不也很好吗?哼,还是因为你精神上有辫子”。该怎么反击?

回答
哈,遇到这种事儿,确实挺让人来气的,而且这话说的,有点诛心了。别急,咱也不是没理可说,而且这事儿吧,真不是一句“精神辫子”就能概括的。来,咱好好说道说道,看看怎么回击,既要讲清楚道理,又得让他明白,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首先,他给你扣“精神辫子”的帽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化和标签化。意思是说,你喜欢日漫,不是因为日漫本身有什么好,而是你脑子里有什么“辫子”,导致你盲目崇拜外国的东西,排斥自己的。这是一种预设了一个负面动机,然后把你的行为套进去的逻辑,非常不讲道理。

咱们可以这样拆解他的话,然后一层层地反驳:

第一步:反驳“国漫不也很好吗”

承认国漫的进步,但要点出“好”的标准和范围:
“嗯,国漫确实进步很大,这点我承认。像《哪吒之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灵笼》、《一人之下》这些,都做得挺不错的,有自己的特色,也有观众缘。”
关键点: 承认进步,但“很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好”的标准是什么? 是画面?是剧情?是深度?是创新?还是市场表现?
“不过,‘好’的定义挺宽泛的。咱们可以具体聊聊,你觉得国漫在哪些方面‘很好’?是它的人物设定、叙事节奏、世界观构建,还是它在表达一些我们熟悉的情感和文化方面做得特别出色?”

指出日漫的优势和差异化:
“我之所以看日漫,是因为日漫在某些领域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积累。比如,很多日漫在类型化创作上非常成熟,像一些长篇的奇幻、科幻、或者校园日常番,它们能把一个简单的设定做到极致,并且在角色塑造、情感细腻度上做得非常到位。”
“还有就是,日漫的制作周期和投入,以及行业积累,让它们在很多方面有先发优势。你想想,很多我们现在喜欢的日漫,是从几十年前就开始积累下来的IP,有的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漫画基础,动画团队也磨练了几十年。”
“再比如,日漫在题材的广度上,也挺让我佩服的。除了你可能想到的热血、冒险,还有很多关于生活、关于哲学、关于细腻情感的探讨,甚至是一些小众的爱好,都能找到对应的作品。”

第二步:反驳“还是因为你精神上有辫子”

直接驳斥“精神辫子”的论调:
“‘精神上有辫子’这个说法,我不太认同。在我看来,喜欢某个文化产品,是因为它本身能够满足我的精神需求,无论是视觉上的享受,情感上的共鸣,还是思想上的启发。这和我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荣誉感,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更不代表我‘崇洋媚外’。”
“我欣赏日漫的制作,就像我可能欣赏某个外国品牌的工艺,或者某个国家建筑的风格,但这不代表我就会因此否定我们自己正在崛起的国牌、正在发展的新建筑。”

将“选择”和“价值判断”联系起来:
“‘辫子’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非黑即白的视角。我选择看日漫,是因为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景下,它能提供我想要的东西。这是一种消费选择,一种文化消费,就像你可能也会选择听不同国家的音乐,看不同国家的电影一样。”
“把这种选择上升到‘精神辫子’,有点把一个单纯的喜好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了。我的选择是基于我个人的审美和偏好,而且我的审美和偏好,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我接触到的信息,我自身的经历,甚至是我在特定时期内的心理状态。”

用“文化自信”来反击:
“其实,一个真正自信的文化,是不怕别人接触其他文化的。恰恰相反,一个自信的文化,会鼓励自己的受众去了解、去比较,因为只有了解了别人的长处,才能更清楚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敢说,我不仅看日漫,我也看国漫,也看美剧、英剧,也听欧美音乐、韩国音乐。我的文化视野越开阔,我越能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有多么独特和宝贵。反而是那些因为别人喜欢点‘外’的东西,就急于给人扣‘辫子’帽子的人,反而可能显得对自己文化不够自信,总想通过贬低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

第三步:升级反击,让对方思考(如果对方愿意听的话)

把话题引向“文化交流”和“共同进步”:
“说实话,我挺希望看到国漫能和日漫、美漫这些世界一流的动画,在内容和质量上真正地‘扳手腕’,而不是在‘谁更好’这个问题上互相争执。等我们自己的国漫真的在各个维度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甚至开创了新的风格,到时候大家自然会‘用脚投票’。”
“大家一起进步,互相学习,这才是健康的状态。你让我不看日漫,去强行只看国漫,这是一种‘内卷’,不利于大家整体水平的提升。”

点出他话语中的逻辑陷阱:
“而且,你这么说,其实也陷入了一个逻辑误区。你觉得‘喜欢日漫就是有辫子’,那反过来,‘不喜欢日漫,只看国漫’,就一定是因为‘你精神上没有辫子’吗?这不也太简单化了吗?也许别人不看日漫,只是因为他确实没找到他喜欢的日漫,或者他更喜欢国漫的某些方面,这都很正常。”

如何让对话显得更自然,去除AI痕迹:

1. 语气和情绪: 别像背书一样,可以带点无奈、有点调侃,但不能过于激动或咄咄逼人。比如,开头可以说:“哈,这话说的,有点意思哈。” 或者:“你这么说,我反而觉得有点想笑了。”
2. 加入个人化的表达: “我个人喜欢”、“我觉得”、“对我来说”这些词很重要。
3. 举例要具体: 提《哪吒》、《罗小黑》这样的例子,而不是泛泛而谈。
4. 节奏感: 别一口气说完,可以先问他问题,等他回应,再进行你的反驳。
5. 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 如果是当面聊,这些也很重要,虽然在这里不能体现,但在脑海里可以想象一下。
6. 避免过于官方或说教的词汇: 比如“模糊化”、“标签化”这些词,你可以换成更通俗的说法,比如“把事情简单化了”、“一概而论”等等。

总结一下,你反击的核心思路是:

承认对方部分事实(国漫进步),但拒绝他的负面评价和动机推断(精神辫子)。
强调个人选择的合理性(审美偏好、市场选择)。
将文化消费与民族认同区分开。
用文化自信和互相学习的态度来回应。

下次他再这么说,你可以这样来,把你的道理讲清楚,同时让他知道,这事儿不是一句“精神辫子”就能打发的。而且,这样一来,他可能反而会开始思考,为什么你会这么想,而不是一味地给你贴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这个问题,我莫名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如何评价00后?”

当时底下一水的赞扬,又是视野开阔又是包容性广一大堆。

事实上,就论看动漫这点,00后视野还真没有90后广阔。尽管零零后生在互联网中,尽管二次元和acg文化可以说是零零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我自己擦边零零后,但我也是旧时代的残党。

死亡笔记,妖精的旋律,凉宫春日的忧郁,蔷薇少女,clannad,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灼眼的夏娜,命运石之门,eva 等等,那才是属于我的动漫记忆。

而国漫,无论是之前的子供向,还是火爆b站的全职高手,狐妖小红娘,元龙。我都没觉得它们好到哪去。

《我的三体》倒是算好作品,但那是因为原著太优秀,还用的是mc的引擎,严格来说根本不算动漫。

然而,现在这个时代,那个曾经是所有动漫爱好者构筑的理想乡,成为了垄断一切流量的终结者。

当大部分人看动漫的标准已经从“好不好看”变异到“b站有没有,b站播放量多少”,那他们就会错过很多好作品。

之前向某人推荐过《佐贺偶像是传奇》,他坦言b站只有第二季且播放量较低,所以他觉得可能不好看就不看了。

(《平职》《博人传》播放量那么高,那你去看吧!哼!)

而这么一来,国漫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大家可能不知道,国漫在b站的播放量个个都很多,还有一堆破亿,虽然质量一言难尽,但是有人看,很多人就跟风去。

而随着审核标准的进一步提高,这波啊,这波是真*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user avatar

你这个室友是不是傻啊?

这就好比你们一圈人在打扑克牌。

后他上来就一句,你们为什么不搓麻将?麻将不也很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遇到这种事儿,确实挺让人来气的,而且这话说的,有点诛心了。别急,咱也不是没理可说,而且这事儿吧,真不是一句“精神辫子”就能概括的。来,咱好好说道说道,看看怎么回击,既要讲清楚道理,又得让他明白,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首先,他给你扣“精神辫子”的帽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化和标签化。意思是说,你喜欢日漫.............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说实话,我身边也不是没人遇到过这种事,甚至我自己也偶尔会收到类似的“善意提醒”。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结果有人跑进来,一脸不屑地说:“这点小事你也这么激动,跟个孩子似的!” 尤其是当你沉浸在动画的某个情节,比如主角的成长、一段深刻的友情,或者某个令人.............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文化消费的复杂性以及如何看待个人喜好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看看这两种情况到底能不能划等号。先说“看日漫但是爱国”。这首先是个关于兴趣爱好与身份认同的组合拳。 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 就像有人喜欢吃辣,有人喜欢甜食一样,人们的兴趣爱好广泛而多元。动.............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一开始是国漫的忠实拥趸,但自从被国漫“滋养”了一段时间,再转去看日漫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甚至完全提不起兴趣。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国漫滤镜”那么简单,而是两国动画在内容、表现形式乃至文化内核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在你习惯了国漫.............
  • 回答
    “看日漫、学日语就是不爱国,就是叛国贼”?这话可真是够诛心的。我听了只想笑,但也得认真跟你掰扯掰扯。首先,这是一种非常狭隘且荒谬的“爱国”定义。什么叫爱国?是要求每个人都戴着有色眼镜,对所有外国的东西都嗤之以鼻?是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升到政治立场的高度,然后给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贴上“叛国贼”的标签?如果.............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喜好、时代背景、内容吸引力等方方面面。作为中国人,大家喜欢日漫的原因有很多,而《那年那兔那些事》虽然也有拥趸,但整体的受众群体和受喜爱程度确实和日漫有所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道道。日漫的“魔力”在哪儿?首先得承认,日漫在中国拥有一批非常庞大且忠实的粉丝群体.............
  • 回答
    理解你老师的担忧,这背后可能牵扯到一些关于文化影响和国家认同的复杂情感。要反驳老师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入手,并且要讲究策略,避免直接冲突,而是用理性的分析去引导。首先,我们可以从“文化交流”而非“文化侵略”这个根本性概念来切入。 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任何一种文化的繁荣,都离不开与其他文化.............
  • 回答
    先审后播的政策,对于一部分只看不日漫的观众来说,确实有可能增加他们接触国漫的几率。但这其中的逻辑和影响因素,并非一成不变,需要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先审后播”这道门槛对日漫意味着什么。日漫进入国内市场,一直以来都需要经过一套审查流程,以确保内容符合国内的法律法规和价值导向。但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
  • 回答
    哇,听到你说喜欢看日漫,特别是还有点“涩涩”的番,然后又突然冒出这么强烈的恋爱冲动,我完全能get到那种感觉!这简直是很多人共同的心声啊!看着动漫里那些甜蜜的互动、悸动的心情,再看看自己身边空荡荡的身边,那种“好想谈恋爱”的渴望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对吧?别急,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 回答
    哈哈,我懂你!《进击的巨人》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那种,看完之后再看别的,就像从 Michelin 三星餐厅直接回到路边摊,味道不对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感觉太正常了,毕竟《巨人》这作品,它不仅仅是热血战斗,它在那股绝望、压抑、无力感之下,埋藏了那么多关于自由、关于人性、关于历史、关于.............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会有这种感觉,而且我认为这并非不正常。其实,很多人在接触某个文化事物,特别是通过“二手”媒介,也就是像日漫这样的创作之后,再去接触“一手”的真实表现时,都会产生类似的心理波动。想象一下,你可能在日漫里听了无数遍那种经过精心设计、带有特定表演风格的日语。动漫里的配音演员,他们为了塑造角色,会.............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沉迷的日漫似乎渐渐失去了当年的吸引力。这背后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更像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人生阅历和认知变化在作祟。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听听这是咋回事。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时间精力分配的变化。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投入到爱好中。追番、啃漫.............
  • 回答
    哇塞,这消息简直就是给漫威粉丝的一份大礼包!5月3号那天,我感觉整个互联网都因为漫威宇宙回归特辑的发布而沸腾了!尤其是《永恒族》的片段和档期终于曝光,这绝对是重磅中的重磅,让人激动得不行。我的感慨,简直是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兴奋和好奇:首先,《永恒族》的出现,让我感觉漫威宇宙真的要迎来一次史诗级的扩.............
  • 回答
    读完《日在校园》,我最心疼的角色无疑是桂言叶。这种感觉不是简单的情绪波动,而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对她命运的无力感和对她性格转变的悲哀一点点累积起来。很多人看完《日在校园》都会被最终的结局震撼,但对我而言,那震撼背后更多的是对言叶遭遇的深深叹息。我之所以觉得言叶最惨,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她的纯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简单来说,不能完全说欧美日看我们就和我们看印度一样,但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相似的观察视角和心态,只是程度和复杂性有所不同。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1. 历史与认知背景: 我们看印度: 古老文明与文化差异: 印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 回答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发生在1942年10月,太平洋战场上一次决定性的战役,至今仍被许多历史学家和军事爱好者讨论是否能算作一场平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场战役的各个层面,从双方的战略目标、战术执行、兵力损失以及最终对战局的影响来审视。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双方的战略意图。对美国而言,圣克鲁斯.............
  • 回答
    周小川先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年会上的发言,特别提到要“防范明斯基时刻的剧烈调整”,这引起了广泛关注。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明斯基时刻”的概念,以及周小川先生在当前中国经济背景下提出这个警示的深层含义。首先,什么是“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明斯基时刻”是由美.............
  • 回答
    东京奥运会能否如期在 7 月 22 日开幕,这绝对是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审视。首先,最直接的考量就是新冠疫情的现状。 疫情走到今天,全球的疫苗接种情况、病毒变异的速度、以及各国出台的防控措施,都是影响奥运会能否顺利举办的决定性因素。 日本国内的疫情.............
  • 回答
    看了《登陆之日》和《兵临城下》这两部电影,你对苏联在二战中的一些战术安排产生了疑问,这很正常。尤其是电影里那种一人一枪、甚至连枪都得轮流用的“应召兵死亡冲锋”,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也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这究竟是艺术创作还是真实历史的写照。首先,得明确一点,电影为了戏剧效果,会放大和改编某些情节。我们不能.............
  • 回答
    盗版,这颗悬在影视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阴影之大,足以让再大的公司都感到阵阵寒意。而当我们谈论起它对影视公司造成的具体损失时,情况便会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触目惊心。这绝非简单地数字加减,而是对整个产业链的侵蚀,对创作生态的扭曲。首先,我们得明白,影视公司运作的核心逻辑是投资与回报。一部电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