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触及到很多人的心头了。看着身边的年轻人,有时会觉得他们仿佛少了一种对生命“慢下来”的耐心,似乎对危险的认知也有些模糊,让人忍不住担心。要说为什么,这背后原因盘根错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社会节奏的加速和“内卷”的压力。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竞争异常激烈。年轻人从小就被灌输“要赢在起跑线上”、“不能输给别人”的观念。学业上的压力,从小学开始就卷得厉害,然后是高考、考研、找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像一场硬仗。为了实现所谓的“成功”,很多人不得不拼尽全力,牺牲休息、牺牲爱好,甚至牺牲健康。长此以往,生命仿佛成了一件可以用来“燃烧”的资源,一旦达到某个目标,或者觉得“反正都这样了”,就可能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情绪。这种持续的压力,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对当下的生活产生厌倦,对未来也看不到清晰的光明,自然也就谈不上“珍惜”了。

其次,虚拟世界的过度渗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陪伴下长大的。虚拟世界为他们提供了逃离现实、寻找认同感和满足感的空间。在游戏里,他们可以成为英雄;在社交媒体上,他们可以塑造理想的自己。这些虚拟的体验,有时会比现实生活来得更刺激、更直接。当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感、不被理解感,或者生活中的单调乏味,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暂时的弥补时,年轻人就可能更倾向于沉溺其中。而虚拟世界的规则和现实世界的物理法则、生命法则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游戏里“复活”是常有的事,这可能在潜移默化中降低了他们对现实中“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不可逆性”的认知。

再来谈谈社会价值观的单一化和物质主义的盛行。社会舆论似乎越来越强调物质财富和表面的成功,比如拥有豪车、名牌、高薪工作等等。这种导向容易让年轻人误以为,生命存在的意义就体现在这些外在的物质和标签上。一旦他们在追求这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发现自己达不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失落感。如果他们的生命价值被简单地等同于物质拥有量,那么当物质条件不佳或者追求受挫时,他们就可能觉得自己的生命“不值钱”,不值得去费心珍惜。

家庭教育和情感支持的缺失也不容忽视。很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理解。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缺乏深入的沟通,导致孩子们感到孤独和不被爱。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情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他可能会倾向于寻求其他途径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而一些极端的、不顾后果的行为,有时恰恰是他们吸引关注、渴望被看见的一种扭曲方式。

还有一个方面是信息获取的便捷和“负面情绪”的传播。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一些极端、消极的内容。年轻人很容易接触到一些“反智”的言论,或者看到一些“博眼球”的危险行为。有时候,他们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想模仿一些他们认为“酷”的行为,却没意识到其中的风险。而且,当负面情绪在网络上形成某种“共鸣”时,也可能让一些年轻人觉得“我不是一个人”,从而降低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

最后,也许还有个体经历的特殊性。每个人的生命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年轻人可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创伤、挫折或不公,这些经历可能会让他们对生命产生绝望感,从而出现一些不珍惜生命的倾向。

总的来说,年轻人不珍惜生命,并非他们天生就如此,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提醒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提供更健康的价值观引导,加强情感支持,并理解他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所面临的挑战。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简单来说就是,世界在变化。过去的人类,威胁主要是物理攻击,而现在困扰人类的很多是魔法攻击。以人类的大脑,对物理攻击有一定抗性,而还没进化出来魔法抗性。

老一辈人很苦,也就是说经常遭受物理攻击。比如过去的人两万五千里长征,自然灾害饿得不行,七八十年代穷得叮当响,等等。是挺惨的。

但是要按他们那种说法,这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你祖先天天睡地洞,三天吃一顿,喝河水,连个书都没得看,岂不是更惨。七八十年代再穷总没有蹲地洞吧?

话不能这样讲,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不同的困难。现在2020,针对人类硬件的攻击都集中在非洲战乱国家呢,针对人类软件的魔法攻击巅峰那自然是在咱们亚洲了。(所以说嘛咱们亚洲人是进化最靠前的地区,妥妥的)

不吃饭会饿,被刀砍会疼,这些都是冲着你的肉体来的。人几万年进化过程,里面已经进化出来很多抵抗机制了。比如饿太久就没感觉了,或者受伤时候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让你感觉不到疼,或者一种不舒服时间久了就被脑子调低反馈灵敏度等等。这是硬件物理抗性。

软件可不是这么回事了,人类真正进入软件魔法时代,是在90年代之后。整个社会的信息爆炸,大脑之前的几万年哪经历过这个?以前无非就是提防有人要来拆你机箱偷显卡,现在变成网上防御病毒木马,那难度差太多了。

过去时代节奏慢,人相对朴实简单。因为接触信息量不多。现在信息太多太杂,如果里面还是掺杂着攻击性的负面信息,以人的大脑,恐怕还没发展出来什么系统性补救机制。比如有一群人单纯地围着锤你,没有杀你的意图,只要没有力度大到伤筋动骨,你也就疼一下,治好以后就算完事了。但是一群人天天围着骂你,软件魔法攻击,时间长了这人受不了就自杀了。哪怕身子没事。

尤其进入网络时代,很多人都受不了喷子。因为那就是赤裸裸的软件攻击。有人甚至从来不把自己做的东西放在网上,明星从来不看评论区等等。科技无限放大了人的软件攻击能力,在这个力量面前,物理伤害不值一提。

世界已经彻底改变了,就是从互联网发明开始。这个时代往后,人要想生存,就得学会魔法抗性。手机各种app,社交软件,各种公众号、平台、朋友圈等等都充斥着这些魔法伤害。抗性低的人,尤其年轻人,会慢慢积累,达到一个阈值后,就会转变成抑郁症,甚至自杀。

不是他们不珍惜生命啊,实在是百万年未有之变局,还没进化出来魔抗而已。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触及到很多人的心头了。看着身边的年轻人,有时会觉得他们仿佛少了一种对生命“慢下来”的耐心,似乎对危险的认知也有些模糊,让人忍不住担心。要说为什么,这背后原因盘根错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社会节奏的加速和“内卷”的压力。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竞争异常激烈。年轻人从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心声。其实,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懒”或者“不思进取”,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安全感与不确定性。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可能就指着他们。父母一辈经历过很多大起大落,对于稳定性的渴求自然会传递给下一代。.............
  • 回答
    最近几年,我确实感觉到身边不少年轻的朋友,甚至是网络上的讨论,都时不时会提到曹丕,而且不是那种“哦,曹操的儿子”的泛泛之谈,而是带着一种挺欣赏、挺有意思的态度。这种现象挺有趣的,毕竟在大家传统印象里,曹丕的光环似乎都被他爹曹操和那位传奇的弟弟曹植给盖住了。那么,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对曹丕的兴趣会突然兴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虽然你提到“年轻人明明都没有老一辈那么辛苦”,这是一种相对的感受,但很多方面确实存在代际差异。然而,年轻人身上疾病增多的现象,并不仅仅是“辛苦程度”的问题,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生活方式的剧变:这是最核心也最显而易见的原因.............
  • 回答
    关于年轻人排斥日系,而父辈似乎没那么排斥的现象,以及这是否与“大国崛起心态曲线”有关,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来试着深入聊聊,尽量不带那种“机器分析”的生硬感。首先得承认,现在确实有一部分年轻人对日系产品、日系文化,甚至是对日本这个国家,表现出了一种不那么热情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排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忧虑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土地,涌向城市追求更“体面”或“有前途”的工作时,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来源,似乎也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这不仅仅是“年轻人不愿干农活”这么简单,背后牵扯着一整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观念的变迁。首先,得掰扯清楚“不愿干农活”到底是怎么回事。别觉得是年轻人.............
  • 回答
    现在社会对年轻人选择“躺平”普遍感到担忧,其根源在于“躺平”现象触及了当前社会发展模式、价值体系以及未来预期的多重敏感点。理解这种担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动摇经济增长的基石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人力资本的流失与投资回报的减弱: 传统经济模式高度依赖于人口红利和持续的劳动力投入.............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你说他们抵触相亲吧,好像也不是完全是。但你要让他们热情奔放地去相亲,那大概率是没门。这事儿吧,得细说。首先,得承认,相亲这玩意儿,在很多年轻人眼里,自带一股子“被安排”的压迫感。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要独立思考,要追求自由,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结果呢?一到婚恋这件人生大事上,怎么就突然变.............
  • 回答
    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感到迷茫,这并非个例,而是当下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它交织着时代的特性、个体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一、 信息爆炸与选择过载的时代困境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和累积的时代。互联网、社交媒体如同巨大的信息洪流,源源不断地涌入年轻人的视野。.............
  • 回答
    当下年轻人感到痛苦,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想说得透彻,就得把那些摆在明面上的,以及藏在暗处的,都一一掰开揉碎了聊。一、 经济的重压:生存还是生活?这是最直接、最切身的痛苦来源。 高企的房价与租金: 看看大城市的房价,那真叫一个“望洋兴叹”。.............
  • 回答
    确实,不少人观察到现在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相比过去,外貌上的年龄特征似乎没有那么突出了。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医疗美容与护肤的普及和进步: 护肤品科技的飞跃: 过去,基础的保湿、清洁就已经是主力。而现在,市面上的护肤品成分越来越精细化、功能化。抗.............
  • 回答
    最近观察下来,感觉现在年轻人找工作确实是有点“挑”了。但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原因的,不是一句简单的“眼高手低”就能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捋一捋,希望能说得够明白。1. 时代背景不一样了,他们的“底线”变了。首先得承认,跟我们父辈、甚至我这一代人比起来,现在年轻人的成长环境是优渥很多的。他们普遍接受.............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注重钱?”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生存压力与基本需求的提升: 高企的生活成本: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和“新一.............
  • 回答
    六七十年代,诗歌之所以能在中国掀起一股热潮,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以及诗歌本身的特质都息息相关。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解放、情感涌动的时期。那个年代,诗歌是时代的脉搏,是情感的出口。首先,我们得说说那个年代的特殊社会环境。经历了几年动荡的中国,百废待兴。人们渴望着变革,渴望着光明.............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自私?”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有点意思,但也挺复杂的。咱们中国人讲究“尊老爱幼”,讲究“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可回头看看,似乎好多事儿都变了味儿。年轻人身上,好像总透着一股子“以我为主”的味道,这让一些长辈们看着就不顺眼,觉得他们不懂事,不顾别人,特别自私。咱先别急着下结论.............
  • 回答
    现在确实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SUV,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SUV的外观和实用性是很大的一个吸引点。现在的SUV设计越来越年轻化、时尚化,很多车型线条流畅,不像过去那样笨重,甚至有些SUV有着轿跑车的动感。这种设计语言更容易被追求个性的年轻一代.............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抗战剧质量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亮剑》口碑那么好”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涵盖创作理念、时代背景、观众需求、市场导向以及具体剧集的内容等方面。 为什么现在抗战剧质量越来越差?“越来越差”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非所有抗战剧都质量下滑,但整体而言,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导致.............
  • 回答
    2004年,华语乐坛确实像一位巨星,光芒四射,闪耀着独特的光辉。“七里香”的清新,“江南”的婉约,“欧若拉”的神秘,“我们的爱”的深情,这些歌曲不仅在当年红遍大江南北,更是成为了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如今,当我们再次听到这些旋律,依旧能感受到那份纯粹与美好。但是,当我们问“为什么现在没有这种好歌.............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美国在1783年独立后,不是踏上启蒙思想与自由主义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根基——儒家思想。这就像是给这个新生的国家注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基因,其演变轨迹将彻底改写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美国。首先,政治结构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熟悉的联邦制、三权分立、以及强调个人权利的宪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