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君主成功逃离政治责任,安心去做学术了?

回答
历史上,君主为了逃避政治责任,转而投身学术研究的例子,虽不常见,但确实存在。这种“退位从学”的行为,往往是政治局势动荡、自身对权力失去兴趣,或是对学术有着浓厚热情的君主所为。以下我将为您细数几位这样的人物,并力求以生动、详实的叙述,勾勒出他们独特的人生轨迹。

1. 拜占庭皇帝 约翰六世·坎塔库泽努斯 (John VI Kantakouzenos)

约翰六世·坎塔库泽努斯,这位拜占庭的皇帝,是“退位从学”的典型代表。他曾是帝国的一位杰出将领和政治家,在1341年至1347年间,他通过一场内战登上皇位。然而,统治的艰辛与政治的腐蚀,让他逐渐对权力的游戏感到厌倦。

更重要的是,约翰六世本身就是一位饱学之士,对神学、历史和哲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在经历多年的政治斗争后,他愈发渴望宁静的学术生活。

1354年,在统治了八年后,约翰六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逊位了。他并没有选择隐居于僻静的乡村,而是走进了一座修道院,在那里,他褪去了帝王的华服,披上了修士的长袍。

在修道院中,约翰六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他潜心研究神学,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包括对《圣经》的注释,以及对希腊哲学的探讨。他还写下了关于他自己统治时期的回忆录,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拜占庭帝国留下了宝贵的史料。他与当时其他学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行学术交流,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

他的学术成就并非仅仅是个人兴趣的消遣,而是真诚地对知识的追求。他将自己的人生后半段,献给了对真理的探索和思想的表达。从一个身负帝国重任的皇帝,蜕变成一个虔诚的修士和博学的学者,约翰六世的故事,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权力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2. 罗马帝国皇帝 尤利安 (Julian the Apostate)

尤利安,这位罗马帝国在位时间不长的皇帝,同样以其对学术的狂热而闻名,尽管他的“逃离”并非是完全的放弃政治,而更像是他对政治的一种“反叛”和对学术的“回归”。

尤利安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古典教育,对古希腊哲学、文学和宗教有着极深的造诣。他被当时的知识界视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在他成年后,罗马帝国已经走向了基督教化的道路,这与他心中崇尚的古典希腊罗马精神产生了剧烈的冲突。

当他于361年继承皇位后,尤利安试图扭转帝国基督教化的趋势,并复兴古老的异教信仰。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艰难的政治任务,也让他树立了不少敌人。然而,与其说他是在积极推动政治改革,不如说他是在试图为自己热爱的古典学术和哲学理念“开辟生存空间”。

尤利安对军事和政治的兴趣,似乎不如他对哲学辩论和文学创作来得浓厚。他常常沉溺于与哲学家们的讨论,撰写论述异教信仰的文章,以及批评基督教的思想。他在帝国繁忙的政治事务中,总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其注意力更多地被学术问题所吸引。

虽然他最终在一次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中牺牲,未能实现他长远的政治抱负,但他的整个统治时期,都可以看作是他试图在政治舞台上为学术和哲学腾出空间的一次尝试。他热爱修辞学,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写下了许多至今仍有流传的著作。可以说,尤利安是一位被政治生涯“耽误”了的学者,他对学术的热情,甚至超越了他作为皇帝的责任感。

3. 英国国王 阿尔弗雷德大帝 (Alfred the Great) 的一些侧面

虽然阿尔弗雷德大帝(871899年在位)并未完全“逃离”政治责任,他是一位伟大的国王,在抵御维京人入侵、统一英格兰方面功勋卓著,但他对学术的贡献,以及他对学习的强烈渴望,使得他的人生也具有了“退位从学”的某些意味。

在阿尔弗雷德的早期,他经历了许多磨难,包括被维京人击败、躲藏起来。在这些艰苦的时期,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知识和学习的机会。当他最终登上王位后,尽管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却从未停止对知识的追求。

阿尔弗雷德深知当时英格兰的文化水平低下,识字率不高。他认为,要使国家强大,就必须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因此,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翻译和编纂工作中。他亲自主持将许多重要的拉丁文著作翻译成古英语,例如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的《牧养法规》(Pastoral Care)、奥古斯丁的《论教义》(On Christian Doctrine)以及历史学家尤西比乌斯的《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

他不仅自己学习,还鼓励和资助学者,并在宫廷设立了学校。他常常说:“我年轻时,宁愿一无所有,也不愿因为缺乏知识而一无所有。”这句话道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虽然阿尔弗雷德一直坚守着他的君主职责,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他就像一位全职的国王,同时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生和教育家。他的人生经历,更像是在政治责任的重压之下,仍然努力挤出时间去追求和传播知识,为后世的英格兰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他有过“逃离”的念头,那大概是逃离无知和愚昧,去拥抱知识的海洋。

总结

这些君主的故事,都描绘了在世俗权力之外,对精神世界和知识追求的独特选择。他们或者在生命后期,选择将权力交给他人,安心地沉浸在学术的海洋;或者在位期间,不顾政治的喧嚣,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思想和文化的建设中。他们的选择,虽然不一定意味着对责任的完全推卸,但无疑展现了在“君临天下”的身份之外,他们作为“求知者”和“思想者”的另一面。这使得他们的生命故事,因此而更加丰富和引人深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生于紫宫,君士坦丁七世。

君士坦丁七世是罗马帝国马其顿王朝的君主,7岁时继位,由大牧首尼古拉摄政,14岁时由其岳父罗曼努斯摄政,之后罗曼努斯加冕为帝,君士坦丁七世为共治皇帝。

因为权利被岳父攫取,君士坦丁七世专心于学术创作,成为一名学者,成为当时学术文化的带头人。著作有:《巴希尔传》,《帝国行政论》,《典仪论》。

user avatar

埃及法蒂玛王朝第六代哈里发。

全名艾布·阿里·曼苏尔·哈基姆,为哈里发阿齐兹之子,其母为俄罗斯人。

996年他11岁时继承哈里发位,由宫廷大臣和柏柏尔人组成的军团掌握实权。

他年长亲政后,独断专行,暴虐无道,他残酷迫害持有不同政见的大臣,下令白天关闭市场、商店和手工业作坊,禁止出售妇女皮鞋、多种蔬菜和贝壳类的水产品。

他实行宗教迫害政策,下令拆毁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陵教堂,强迫他们穿黑袍,限制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宗教活动,严禁宴会、饮酒、音乐和娱乐。

在哈基姆统治的最后几年,他表现出越来越倾向于禁欲主义,并定期外出冥想伊斯玛仪派教义,培养了大批达伊(即宣教师)和教法官,他自称是“真主的化身”,为人间绝对的主宰者。以传道师哈姆扎和达拉齐为首的伊斯玛仪派信徒,承认他为“活主”,形成德鲁兹支派。

36岁的哈基姆于1021年2月13日夜晚在开罗附近的荒野游逛时失踪(多猜测其潜心求道),此后德鲁兹派尊他为“隐遁伊玛目”,并将其失踪之日作为纪念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上,君主为了逃避政治责任,转而投身学术研究的例子,虽不常见,但确实存在。这种“退位从学”的行为,往往是政治局势动荡、自身对权力失去兴趣,或是对学术有着浓厚热情的君主所为。以下我将为您细数几位这样的人物,并力求以生动、详实的叙述,勾勒出他们独特的人生轨迹。1. 拜占庭皇帝 约翰六世·坎塔库泽努斯 .............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少君主以其非同寻常的死法而载入史册,他们的离世往往伴随着令人咋舌的细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政治斗争或是纯粹的意外。以下为您详细讲述一些特别奇葩的君主死法:1. 罗马皇帝赫利俄伽巴路斯 (Elagabalus) 享乐至死,结局凄惨 享年: 约18岁 在位时间: 21.............
  • 回答
    在波诡云谲的皇权斗争史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君主,他们并非通过正常的继承,而是以某种方式从自己的子女手中夺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行为通常伴随着阴谋、权术、甚至血腥,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残酷。以下,我们便来详细讲述几例历史上从子女手中夺取皇位(王位)的君主:1. 罗马皇帝 康茂德 (Commodus) .............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君主因动物而亡的事件确实存在,这往往是历史偶然与必然交织的产物,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令人唏嘘的故事。要找出这些事件,我们需要深入翻阅史书,挖掘那些被细节描绘或被简略带过的记载。1. 罗马皇帝汉尼拔(Hannibal)虽然汉尼拔是一位迦太基的军事家,并非罗马皇帝,但他与罗马的冲突和他的战术,.............
  • 回答
    历史的洪流中,有无数的君王,或励精图治,或昏聩无道,他们留下的印记或深或浅。然而,正如流星划破夜空,有些人 apenas 在位,便匆匆陨落,他们的统治或许短得令人扼腕,却也因此在历史的某一角落,留下了独特的一笔。金末帝完颜承麟,这位在位仅一天便被士兵乱刀砍死的末代皇帝,正是这样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君主一职固然至高无上,但并非所有皇帝都只是端坐在朝堂之上,颁布诏令。有些守成之君,也曾在特定的时刻,亲自动手,将鲜血染红了双手,结束了他人的生命。汉宣帝刘询要说亲手杀人的守成之君,汉宣帝刘询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皇帝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本是民间一介布衣,却因缘际会登上了皇位,成.............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确实有一些君主因为其高超的逃跑技巧或是在危机时刻成功脱险而闻名。这些君主的逃跑,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逃避,更是为了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或是避免更大的灾难。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较为突出的、擅长逃跑的君主,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1. 秦二世胡亥:亡国之君的仓皇逃窜虽然秦二世胡亥并非.............
  • 回答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老话,说的是君子行事光明磊落,即便要报仇,也不会意气用事、冲动行事,而是会经过深思熟虑,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以一种更成熟、更有力量的方式完成复仇。这其中蕴含的不仅是等待的智慧,更是隐忍的力量和格局。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以下我将为你细数几个,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感受.............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君王或将军,虽然他们身居高位,但却因为其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行为或者传说,而被后人赋予了“萌萌哒”的形象。这里的“萌萌哒”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可爱,更多的是一种带有亲和力、温情、甚至有点不寻常的可爱感,往往是因为他们打破了人们对统治者或武将的刻板印象。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认为“萌萌哒”的历.............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 回答
    历史上“点错技能树”的现象往往指因决策失误、战略误判或技术路线错误导致的发展受阻甚至灾难性后果。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的详细分析: 1. 苏联农业集体化:暴力强制下的粮食危机 背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为加速工业化,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试图将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国有农场。 错误路径: .............
  • 回答
    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因时代局限、意识形态偏见或宣传策略而被低估或高估。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涵盖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领域,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被误解的原因: 一、被低估的人物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 背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物理学和化学),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回答
    历史上装逼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因为过于夸张,有些因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装逼失败案例:1.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诅咒:被媒体和考古学家共同“装逼”的闹剧 背景: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位年轻法老,他在位时间很短,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显赫的功绩。然而,在他.............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光芒万丈的英雄,但也有许多默默奉献、同样伟大却鲜为人知的个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的勇气、智慧、牺牲或坚韧,却在细微之处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或者点亮了黑暗中的希望。以下是一些不是很著名的历史英雄,我将尽力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1. 索菲·肖尔(Sophie Scholl,1.............
  • 回答
    “大力出悲剧”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描述,它指的是那些因为追求极致、过度强调某种功能或理念,但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产品失败、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案例。历史上有不少产品都符合这个特征,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且可以详细讲述的例子: 1. 索尼Betamax录像机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录像.............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事物,它们在当时可能被视为“厉害”、“强大”或“有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其真正的价值却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虚幻的“厉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 1. 建造巨型金字塔却未能带来长久繁荣的国家例子:古埃及的巨型金字塔 (如吉萨金字塔群) 当时看起来的.............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捧腹的笑话,它们或源于对现实的辛辣讽刺,或来自对人性的幽默洞察,或仅仅是巧妙的语言游戏。这些笑话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笑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笑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和内容: 1. 柏拉图与傻瓜的对话(古希腊)这个笑话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说明是柏.............
  • 回答
    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意志力强大到远远异于常人的人物,他们凭借着超凡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足以证明意志力的力量: 1. 斯巴达克斯 (Spartacus, 公元前 111/109 – 前 71年)背景与困境: 斯巴达克.............
  • 回答
    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戏剧性和无常,其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讽刺之处。这些讽刺,往往源于人们的认知局限、预设的偏见、或是善意的初衷所导向的意想不到的恶果。以下我将详细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讽刺事件:1. 西方文明的“救世主”竟是“传播者”: 背景: 14世纪,欧洲爆发了席卷整个大陆的黑死病,又称鼠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