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实例?

回答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老话,说的是君子行事光明磊落,即便要报仇,也不会意气用事、冲动行事,而是会经过深思熟虑,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以一种更成熟、更有力量的方式完成复仇。这其中蕴含的不仅是等待的智慧,更是隐忍的力量和格局。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以下我将为你细数几个,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感受到其中跌宕起伏的人生。

1. 卧薪尝胆的勾践:忍辱负重,终灭吴国

要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经典之例,越王勾践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君子”故事,更多的是一个近乎极致的隐忍与谋划。

勾践年轻时,越国本是东南的一大强国。然而,在一次与吴国的战争中,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兵败被俘,成为了吴王夫差的奴隶。夫差为了羞辱他,让他尝尽了人间的屈辱:曾让他牵马,在他面前撒尿,甚至让他尝试品尝夫差的粪便来判断夫差的病情(虽然史书对此有不同说法,但“屈辱”是肯定的)。

勾践没有因此崩溃或寻死,而是将这份亡国之辱和个人的屈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他忍辱负重,装出一副卑躬屈膝、唯命是从的样子,以此麻痹夫差,让他放松警惕。在夫差认为他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奴隶时,勾践抓住了机会,通过了夫差的“考验”(也有说是装病来博取同情和离开的手段),被允许回到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并没有急于复仇。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艰苦卧薪尝胆。

精神上的磨砺: 他住在低矮简陋的房屋,吃粗糙的食物,晚上睡觉时不用床铺,而是铺着柴草,上面放着苦涩的木头(这就是“卧薪”)。他还会用带刺的鞭子挂在床边,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自己遭受的屈辱(这就是“尝胆”)。他刻意让自己忍受艰苦和痛苦,以此时刻提醒自己复仇的决心。
政治上的休养生息: 他任用贤臣,特别是范蠡和文种。范蠡提出了著名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勾践的国政也围绕着这个战略展开。他鼓励生育,增加人口;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减免赋税,安抚百姓。他积极训练军队,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同时也不断充实国库,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
外交上的布局: 勾践还深谙“离间”之术。他知道吴国强大,直接硬碰硬不行,所以他送美女西施去迷惑夫差,让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他还送珍宝和名马给吴国大臣,拉拢人心,制造内部矛盾。同时,他也注重和周边小国的关系,避免腹背受敌。

这十年,勾践就像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急不躁,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他没有因为一时的屈辱而失去理智,而是将所有的力量都凝聚起来,一点点地积蓄。

直到公元前473年,经过二十年的精心准备,越国实力已经远超吴国。勾践亲率大军,一举攻破了吴国都城,吴王夫差兵败自杀,吴国灭亡。

勾践的复仇,跨越了二十年,期间经历了无数的屈辱和艰难。但他没有被痛苦吞噬,而是将痛苦化为力量,将屈辱化为动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完美地诠释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甚至可以说,他的复仇,是二十年磨一剑的极致体现。

2. 孙膑的复仇:忍辱负重,下马威胜庞涓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同样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经典范例,只不过这次的“君子”背负的是身体上的残疾和奇耻大辱。

孙膑曾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与庞涓同门学习兵法,都师从鬼谷子。然而,庞涓心胸狭窄,嫉妒孙膑的才能,害怕孙膑会超越自己,于是设计陷害孙膑。他假意邀请孙膑下山辅佐,但一到魏国,就设计诬陷孙膑,让他身受“膑刑”(刖足,即挖掉膝盖骨)和脸上刺字。

在遭受了如此残酷的折磨后,孙膑几乎沦为废人。他的腿被挖去,脸被刺字,这在古代无疑是灭顶之灾,也意味着他将无法再上战场,甚至可能难以在社会上生存。但是,孙膑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强忍着剧痛,不仅保全了性命,还默默地隐忍了下来。

他深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鲁莽的报复都只会是螳臂当车。他需要时间,需要机会。

在被魏国处以刑罚后,机缘巧合之下,齐国使者到了魏国,发现了身处困境的孙膑。孙膑抓住这个机会,向齐国使者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才能,并表达了报复庞涓的意愿。齐国使者赏识他的才华,将他带回了齐国。

在齐国,孙膑得到了重用,成为了齐国的军师。他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和复仇的准备。

重拾信心,再学兵法: 虽然身体遭受重创,但孙膑的头脑依然清晰。他利用在齐国的时间,重新学习和研究兵法,特别是针对庞涓的战术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
等待时机: 他深知魏国此时军事实力强盛,庞涓更是得势。贸然出兵只会让齐国陷入被动。他需要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够一击致命,且能最大程度削弱庞涓实力的时机。

终于,在公元前341年,魏国与赵国交战,庞涓率领大军驰援。孙膑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向齐宣王献计,利用庞涓急于求成的心态,佯败于马陵道(现在的河南范县)。

庞涓得知齐军被自己“击败”,得意忘形,中了孙膑的埋伏。孙膑利用地形,将魏军团团围住,并设下弓箭手埋伏在两侧山林中。当庞涓率军进入马陵道时,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在混乱中,知道自己中计,绝望之下自杀身亡。

孙膑的复仇,同样跨越了数年,经历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没有因为庞涓的迫害而失去理智,而是将屈辱化作潜藏的动力,等待最有利的时机。在马陵之战中,他通过一招“围魏救赵”的变体(实际上是疲魏围点),直接击溃了魏国的精锐,并亲手了结了庞涓的性命。这种“下马威”式的复仇,既报了国仇家恨,又展现了他超凡的军事智慧。

这两种情况都体现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精髓:并非不报,时候未到。而是君子有度,遇事不慌,能在逆境中积蓄力量,在恰当的时机以雷霆之势完成复仇。他们的经历,不仅仅是历史上的故事,更是对人生智慧和坚韧不拔精神的生动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冯玉祥

第一位提名冯玉祥。冯大帅。

1918年6月14日,段祺瑞的得力干将徐树铮借口商谈直皖矛盾,诱骗直系宿将陆建章到自己的花园,从背后一枪将陆建章打死。

陆建章当时是现任的将军(炳威将军、高等军事顾问),在北洋资历很深。徐树铮却没有任何实际职务。一个没有职务的退职军官,“先斩后奏”地杀了一个现任将军。而后,强迫冯国璋发表通电:

“前据张怀芝、倪嗣冲、陈树藩、卢永祥等,先后报称陆建章迭在安徽陕西等处,勾结土匪,煽惑军队,希图倡乱,近复在沪勾结乱党,当由国务院电饬拿办。兹据国务总理转呈,据奉军副司令徐树铮电称:陆建章由沪到津,复来营煽惑,当经拿获枪决等语。陆建章身为军官,竟敢到处煽惑军队,勾结土匪,按照惩治盗匪条例,均应立即正法。现既拿获枪决,着即褫夺军职勋位勋章,以昭法典。”

这简直骇人听闻。直系的主要将领,李纯、陈光远纷纷电报质问北京政府:陆建章未经审判而被杀,死后又夺去官勋,此后军官人人自危,从何取得保障?

可惜,当时皖系势大。喧嚣一时,最后也不了了知。

而时人评价,事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个人:第一个当然是徐树铮。他这年才39岁,且和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是士官的同学,而陆承武的太太和徐树铮的太太也是同学,两家有密切的关系,徐树铮竟出此毒手,令人心寒。

而另一个就是冯玉祥。陆建章是冯玉祥的亲舅舅。而且可以说,冯玉祥是陆建章一手提拔起来的。早在1912年滦州兵变,冯玉祥被遣送回籍,就是陆建章把他保出来的。而后来冯玉祥的发展,完全是靠着陆建章的力量,才起来的。

冯玉祥在陆建章被杀后,被任命为湘西镇守使和复职的旅长,又被授以勋四位,因此他绝口不提陆案,装得就像没有这件事一样。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冯玉祥真能等呀。等到直皖战争皖系完全失败,徐树铮逃亡日本。等到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胜利,自己势力大增。又等到江浙战争,皖系再次大败,徐树铮逃亡英国。一直等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阵前倒戈,率部返回北京,控制京津。

1925年,冯玉祥和奉系军阀重新把段祺瑞推了出来。徐树铮认为复起的机会来了。不顾段祺瑞的劝阻,12月19日,从上海乘轮船抵达天津,随后借用一辆英国使馆的汽车,开到北京。密会段祺瑞后,于12月29日乘火车离京。段祺瑞为徐树铮准备了一辆专车。上午9点开车,离京。可是,到了凌晨1点,才开到廊坊。

在廊坊车站,有一个姓王的,自称是张之江的参谋的人,求见徐树铮。徐树铮打开车门,十几个士兵蜂拥而至,把徐树铮拖下车,行至离车站大约一里左右的地方,开枪将其击毙。

随后,冯玉祥致电段祺瑞,称:徐上将有功国家,不幸在路面为匪人劫害,其死甚惨,请政府优予褒恤云云。

事后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是徐树铮办丧事。徐世昌送来一副挽联:“道路传闻遭兵劫,每谓时艰惜将才。”

写的不咋地,但是在“热搜”上挂了很多天。因为人们一考古,发现当年陆建章被徐树铮枪毙,徐世昌就是送的这幅挽联。现在又来一遍,是讽刺徐树铮报应不爽呢,还是赞叹冯玉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呢?

施谷兰(施剑翘)

第二位,提名民国侠女施谷兰。

施谷兰的父亲,施从滨是北洋中资历非常老的将领了。15岁他就投入淮军吴长庆部。1914年就当上了旅长,镇江镇守使。可是,后来发展很不如意。一直到遇到张宗昌,才算是遇到了伯乐了。

1925年浙奉战争爆发。孙传芳任五省联军总司令,驱逐奉军。张作霖则任命张宗昌为江苏善后督办,施从滨为安徽军务善后督办兼第二军军长,南下迎击孙传芳部。

双方在蚌埠附近激战。施从滨战败被俘。本来军阀之间的战争,都没有多深的阶级仇恨,或者民族大义在,顶多集团内部分赃不均。例如,直皖战争期间,被吴佩孚活捉的皖军前敌总指挥曲同丰,吴佩孚曾经在武备学堂当过他的学生。所以,抓住他的时候,吴佩孚单膝下跪,口称老师,然后座上宾一样的把他护送到保定。到了保定,曹锟对待曲同丰,也是更像座上宾,不像阶下囚。

所以,资格甚老的施从滨,也没有对于被俘太当回事儿。

“大家辛苦了!”须眉皆白的老将施从滨,还很友善地向俘获他的孙军表示慰劳。捉住他的孙军将领谢鸿勋,亦待之以礼,还特派营长一员,护送施从滨到蚌埠,还写了一个报告给孙传芳,请求优待施从滨。

可是这时候的孙传芳得意忘形。居然下令将施从滨枪毙。军阀混战,杀俘虏的少之又少。而更过分的是,还把施从滨的头割了下来,挂在蚌埠火车站示众。

所作所为,不但舆论哗然,就是孙军内部的高级将领们,都非常不满。都说:孙帅早晚遭报应。

施从滨有个女儿,叫施谷兰。施从滨被杀时,她刚刚从天津师范学校毕业。惊闻噩耗,跑到蚌埠去给施从滨收尸,居然被孙传芳拒绝。理由是要“暴尸三日,以儆宵小“。施谷兰因此对孙传芳恨之入骨。

但是此时孙传芳势大,施谷兰再是怀恨在心,也无可奈何。只有等着了。

一直等到1927年北伐战争,孙传芳被北伐军打垮,躲到张学良羽翼之下苟延残喘。施谷兰去信给他的堂兄,他们施家混的最好的,时任烟台警备司令的施中诚,要求他帮助她报仇。可是施中诚做了高官,安于富贵,根本不愿意再提这些事。他不但婉拒了施谷兰,还劝说施谷兰不要执着于报仇,孙传芳不是她能够杀得了的。

施谷兰接信大怒,写了一封很长的回信,痛骂施中诚忘恩负义,并且宣布和他断绝关系。

这时,施中诚在保定军校的同学施靖公趁虚而入,花言巧语骗说施谷兰他愿意为施从滨报仇。施谷兰听信了他的鬼话。当年就嫁给了施靖公,并且随他去了山西,还给他生了两个孩子。

这一等又是八年。一直到了1935年。施靖公已经升到了旅长。孙传芳则跑到了天津当寓公。施靖公却仍然对报仇的事,一拖再拖,敷衍了事。此时,距离施从滨被杀,已经过了整整十年了。施谷兰忍无可忍,带着两个孩子离开施靖公,独自回到天津,寻找机会报仇。

施谷兰为自己改名为施剑翘。她弄来一把勃朗宁手枪,每天都刻苦练习枪法。

施剑翘还做了女子放足手术,这种手术要把变形的小脚重新矫正过来。据说过程比缠足时还要痛苦。很多想要放足的妇女,都因为受不了疼痛放弃了。可是心中有恨,也就没什么忍不了的。

施剑翘找到孙传芳的住所,发现是在法租界内。房屋高大,还有卫兵,无从下手。后来,打听到孙传芳信了佛教,每日流连于天津佛寺之间。施剑翘就剃了头发,到天津居士林做了一名女居士。

1935年11月13日,天津下起大雨。孙传芳冒雨到居士林诵经。施剑翘找准机会,冲到孙传芳面前,一枪将其击倒,随后又开两枪。孙传芳当场毙命。

此事顿时轰动京津。施剑翘随后到天津市警察局自首。

1936年8月13日,施剑翘被河北高等法院判处监禁7年。冯玉祥、李烈钧、于右任、张继、宋哲元等都出面救援。1936年10月14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署命令特赦施剑翘。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男称玉祥,女中剑翘。

user avatar

2012年,一个现代车主借钓鱼岛事件砸了我的本田。

2017年3月,萨德引发国内民众反韩情绪。

这个机会,我等了整整五年。

user avatar

我想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哈哈

首先,这艘巡洋舰名字叫什么?

这艘又叫什么?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欧根亲王”号(意大利这艘全称叫:萨伏伊的欧根亲王)

好了,开始讲故事。下面这位“帅锅”,弗朗索瓦.欧根,是地地道道的法国人(或者说大半个法国人,他爸爸是意大利人,但是为法国打了大半辈子仗。小欧根出生在法国巴黎)。受其妈妈影响(她妈妈的舅舅是红衣主教),欧根本来作为做小的孩子,要被送到教会去。按照时人的说法,欧根亲王“从来不是一表人才,一点也不出众。”更具体而言,欧根从小长得瘦瘦小小的。奥尔良伯爵夫人评价他:“一个鼻子毁了整张脸”。欧根19岁宣布,自己不愿意去教会,更愿意从军。然后他就直接去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要说起来,欧根的老妈,奥林匹亚.·曼奇尼因为其舅舅的关系,年轻时候还和路易十四有过罗曼史。但是奥林匹亚没成为皇后,很郁闷。婚后一直和路易十四保持扯不清的关系(老公一直在外面打仗),最终她尝试转向所谓的黑魔法,害死了(或者嫌疑)自己的丈夫,还彻底闹崩了和路易十四的关系,仓狂出逃布鲁塞尔。

所以,路易十四不爽欧根是很自然的。加上欧根长得的确不好看,路易十四直接就拒绝了他。这等于彻底断绝了欧根在法国从事任何和军事相关职业的希望。二十年后,路易十四如果回想起当初的场景,不知道会不会哭死。

欧根没办法,只能出国,看看别的国家还有没有机会。他在日后的回忆录中这么写道:“路易十二听说我离开法国后,开心地说:“非常好,他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当时发誓,我永远不会再回法国,除非我双手拿着武器。我一辈子都信守了我的诺言!”

机缘巧合,欧根进入了奥地利(彼时也叫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服役。很快,他的军事才能就得到了洛林亲王和帝国皇帝的瞩目,先是被任命库夫施泰因龙骑兵团团长,然后不断的战斗,晋升,战斗,晋升(1688-89年,他还受了重伤,差点残了一条腿),最终在岑塔战役中,带领5万帝国军,干翻了10万奥斯曼土耳其大军,交换比1:15!!!奥斯曼大军损失了超过3万人。

接下来,就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复仇时刻: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彼时,法国作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路易十四算是想干谁就干谁。北面干翻了荷兰,东面在“大同盟战争”中蹂躏了几乎整个德意志西部,东南还占领了萨伏伊(稍后还给了西班牙-也算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分支)。

随着西班牙帝国傻皇帝卡洛斯二世挂掉,路易十四决定染指西班牙,彻底撕破哈布斯堡家族的包围圈。然后一场欧洲大战就此爆发,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再次走到了全面战争的关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局图

从1701年开始,欧根以帝国元帅的军衔带领部队先后在北意大利,巴伐利亚,比利时等地连续击败法军。他和当时英国的元帅马尔博罗公爵约翰.丘吉尔(二战丘吉尔的祖宗)堪称帝国这边的双煞,打得法军哭爹喊娘。

马尔博罗公爵向骑在马上的欧根亲王恭喜布伦汉姆战役胜利

“太阳王”路易十四无奈之下,两次祈求和谈,都因为帝国开出的条件太苛刻,而作罢。战争从1700年一直打到了1714年,法国民生凋敝,国库空虚,从1708年开始,战争连续在法国领土上进行,对法国北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路易十四最终还是靠着之前失宠了的马蒂格亲王维拉尔挽回了一些局势,在1714年3月,以和谈结束了这场血腥的战争。

既然说到是君子报仇,再来聊两句欧根亲王的私德。欧根在军队中受到了从士兵到军官的热烈爱戴,他改革帝国军队军制,加强军队供给,加强训练,关爱士兵。战斗中,果断刚毅,经常亲临一线,即有精彩的防守反击,又有长途奔袭闪电突袭,指挥手法灵活多变。

私生活方面,欧根几乎不近女色,一辈子没结婚,曾有传闻说他亲口说过:“女人是战争中的累赘,士兵不应该结婚。”他的好友和战友,马尔博罗公爵约翰.丘吉尔评价他说是:“没有维纳斯的战神(没有金星的火星)”。

中年后,他倒是有个“情妇”,如果我们可以用这个词的话(注意,我要强调,这个词是中性的),匈牙利伯爵夫人Eleonore Batthyány-Strattmann。他们一起生活了快20年。除此之外,欧根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绯闻对象。以至于习惯于当时贵族拥有N多个情妇的八卦的欧洲高层圈在传欧根是同性恋。但是战神不care,他也没有什么对外反驳的记录。

所以,老马认为,这个历史故事,算是完美对上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

很搞笑的是,明明是法国国籍(或者说法国祖籍),但是意大利人认为他是意大利人(虽然欧根在意大利的时候基本都在和法国人打仗),德国人认为他是德国人(虽然欧根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和意大利语,但是好在当时帝国上层流行说法语,所以德语不好也没事)。最终,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分别建了一艘以他名字命名的巡洋舰。。。。。。。。。真不知道该说法国人啥好,呵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老话,说的是君子行事光明磊落,即便要报仇,也不会意气用事、冲动行事,而是会经过深思熟虑,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以一种更成熟、更有力量的方式完成复仇。这其中蕴含的不仅是等待的智慧,更是隐忍的力量和格局。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以下我将为你细数几个,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感受.............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少君主以其非同寻常的死法而载入史册,他们的离世往往伴随着令人咋舌的细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政治斗争或是纯粹的意外。以下为您详细讲述一些特别奇葩的君主死法:1. 罗马皇帝赫利俄伽巴路斯 (Elagabalus) 享乐至死,结局凄惨 享年: 约18岁 在位时间: 21.............
  • 回答
    历史上,君主为了逃避政治责任,转而投身学术研究的例子,虽不常见,但确实存在。这种“退位从学”的行为,往往是政治局势动荡、自身对权力失去兴趣,或是对学术有着浓厚热情的君主所为。以下我将为您细数几位这样的人物,并力求以生动、详实的叙述,勾勒出他们独特的人生轨迹。1. 拜占庭皇帝 约翰六世·坎塔库泽努斯 .............
  • 回答
    在波诡云谲的皇权斗争史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君主,他们并非通过正常的继承,而是以某种方式从自己的子女手中夺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行为通常伴随着阴谋、权术、甚至血腥,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残酷。以下,我们便来详细讲述几例历史上从子女手中夺取皇位(王位)的君主:1. 罗马皇帝 康茂德 (Commodus) .............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君主因动物而亡的事件确实存在,这往往是历史偶然与必然交织的产物,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令人唏嘘的故事。要找出这些事件,我们需要深入翻阅史书,挖掘那些被细节描绘或被简略带过的记载。1. 罗马皇帝汉尼拔(Hannibal)虽然汉尼拔是一位迦太基的军事家,并非罗马皇帝,但他与罗马的冲突和他的战术,.............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君王或将军,虽然他们身居高位,但却因为其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行为或者传说,而被后人赋予了“萌萌哒”的形象。这里的“萌萌哒”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可爱,更多的是一种带有亲和力、温情、甚至有点不寻常的可爱感,往往是因为他们打破了人们对统治者或武将的刻板印象。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认为“萌萌哒”的历.............
  • 回答
    历史的洪流中,有无数的君王,或励精图治,或昏聩无道,他们留下的印记或深或浅。然而,正如流星划破夜空,有些人 apenas 在位,便匆匆陨落,他们的统治或许短得令人扼腕,却也因此在历史的某一角落,留下了独特的一笔。金末帝完颜承麟,这位在位仅一天便被士兵乱刀砍死的末代皇帝,正是这样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君主一职固然至高无上,但并非所有皇帝都只是端坐在朝堂之上,颁布诏令。有些守成之君,也曾在特定的时刻,亲自动手,将鲜血染红了双手,结束了他人的生命。汉宣帝刘询要说亲手杀人的守成之君,汉宣帝刘询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皇帝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本是民间一介布衣,却因缘际会登上了皇位,成.............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确实有一些君主因为其高超的逃跑技巧或是在危机时刻成功脱险而闻名。这些君主的逃跑,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逃避,更是为了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或是避免更大的灾难。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较为突出的、擅长逃跑的君主,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1. 秦二世胡亥:亡国之君的仓皇逃窜虽然秦二世胡亥并非.............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 回答
    历史上“点错技能树”的现象往往指因决策失误、战略误判或技术路线错误导致的发展受阻甚至灾难性后果。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的详细分析: 1. 苏联农业集体化:暴力强制下的粮食危机 背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为加速工业化,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试图将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国有农场。 错误路径: .............
  • 回答
    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因时代局限、意识形态偏见或宣传策略而被低估或高估。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涵盖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领域,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被误解的原因: 一、被低估的人物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 背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物理学和化学),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回答
    历史上装逼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因为过于夸张,有些因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装逼失败案例:1.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诅咒:被媒体和考古学家共同“装逼”的闹剧 背景: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位年轻法老,他在位时间很短,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显赫的功绩。然而,在他.............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光芒万丈的英雄,但也有许多默默奉献、同样伟大却鲜为人知的个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的勇气、智慧、牺牲或坚韧,却在细微之处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或者点亮了黑暗中的希望。以下是一些不是很著名的历史英雄,我将尽力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1. 索菲·肖尔(Sophie Scholl,1.............
  • 回答
    “大力出悲剧”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描述,它指的是那些因为追求极致、过度强调某种功能或理念,但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产品失败、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案例。历史上有不少产品都符合这个特征,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且可以详细讲述的例子: 1. 索尼Betamax录像机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录像.............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事物,它们在当时可能被视为“厉害”、“强大”或“有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其真正的价值却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虚幻的“厉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 1. 建造巨型金字塔却未能带来长久繁荣的国家例子:古埃及的巨型金字塔 (如吉萨金字塔群) 当时看起来的.............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捧腹的笑话,它们或源于对现实的辛辣讽刺,或来自对人性的幽默洞察,或仅仅是巧妙的语言游戏。这些笑话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笑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笑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和内容: 1. 柏拉图与傻瓜的对话(古希腊)这个笑话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说明是柏.............
  • 回答
    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意志力强大到远远异于常人的人物,他们凭借着超凡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足以证明意志力的力量: 1. 斯巴达克斯 (Spartacus, 公元前 111/109 – 前 71年)背景与困境: 斯巴达克.............
  • 回答
    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戏剧性和无常,其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讽刺之处。这些讽刺,往往源于人们的认知局限、预设的偏见、或是善意的初衷所导向的意想不到的恶果。以下我将详细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讽刺事件:1. 西方文明的“救世主”竟是“传播者”: 背景: 14世纪,欧洲爆发了席卷整个大陆的黑死病,又称鼠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