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17 版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

回答
2017 年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一部翻拍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推理小说的电影,从上映之初就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待,同时也被放在了与前几版作品进行比较的天平上。在我看来,肯尼思·布拉纳这位导演兼主演,野心勃勃地想要给这个熟悉的故事注入新的生命力,并尝试了一些大胆的改编,最终交出了一份褒贬不一但绝对值得探讨的答卷。

首先,从视觉呈现上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极其出色的。肯尼思·布拉纳在服装、布景以及整体的视觉风格上,都下足了功夫,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上世纪 30 年代的奢华与精致。东方快车本身,作为故事发生的舞台,被展现得如同一个移动的宫殿,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细节,从华丽的包厢装饰到车外呼啸而过的冰天雪地,都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魅力与压迫感。布拉纳自己扮演的赫尔克里·波洛,造型一丝不苟,胡子更是成为了他标志性的、甚至是有些夸张的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他的个性和观察力,但也可能让一些观众觉得过于戏剧化。

演员阵容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集结了一众好莱坞巨星,每个人都在有限的出场时间内努力塑造自己的角色。米歇尔·菲佛饰演的霍尔德太太,从她闪烁其词的眼神和欲语还休的姿态中,你能感受到那种背负秘密的痛苦与挣扎;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的格雷塔修女,在虔诚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酷;黛西·雷德利饰演的玛丽·德内尔,青春的面庞下是对命运的抗争与迷茫;而约翰尼·德普饰演的雷切特,则将一个冷酷无情又极度焦虑的罪犯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当然,还有老戏骨朱迪·丹奇,她饰演的王太后,尽管戏份不多,但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位尊贵而又充满智慧的老太太的形象。这些演员的表演为影片增添了厚度和层次,即使有些角色的刻画略显扁平,但整体的星光熠熠确实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然而,说到叙事节奏和改编,这部分就成为了引发争议的焦点。肯尼思·布拉纳在保留了克里斯蒂原著核心诡计的同时,试图加入更多的人物情感线索,甚至为一些配角增加了背景故事和动机的深度。这本可以是一件好事,让人物更加立体,让动机更加令人信服。但问题在于,当影片试图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去深入挖掘十几个角色的过往时,难免会显得有些仓促和杂乱。一些支线剧情的插入,虽然是为了丰满人物,却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原著中那种干净利落的推进感。尤其是最后揭晓真相的环节,虽然保留了关键的“集体作案”设定,但整个过程的处理,包括波洛的推理过程,感觉比原著更加戏剧化,甚至带有一点说教意味,试图去解释和升华案件背后的正义与惩罚,这与原著那种冷峻的逻辑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相比之下,似乎显得有些喧宾夺主。

肯尼思·布拉纳作为导演和演员,他的个人风格在这部电影中非常突出。他对于构图、镜头语言的运用,以及对角色塑造的偏好,都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他让波洛这个角色变得更加感性,更加有英雄主义色彩,比如在影片开头,他在伊斯坦布尔的那个一气呵成的开场镜头,就展现了他对展现人物魅力和故事氛围的掌控力。但另一方面,这种强烈的个人色彩,也可能让一些钟情于原著那种冷静、缜密风格的观众感到不适应。波洛胡子上的“对称强迫症”被放大,成为了他独特的癖好,这在初期很有趣,但后期是否有些过度利用这个设定来推动剧情,则见仁见智。

总的来说,2017 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一部在 视觉效果和演员表演方面都堪称上乘 的电影。它成功地将一个经典故事以一种现代化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并且加入了一些新的解读。但是,在 叙事节奏和改编的深度 上,它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它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视觉盛宴,一次对经典的大胆重塑,而不是对原著一丝不苟的复刻。它让你看到了布拉纳对这个故事的热爱和他的个人表达,但这种表达是否能够完全满足所有观众,尤其是那些对原著情有独钟的观众,就很难说了。

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就像对波洛的案件一样,是一个多角度的审视。它值得一看,因为它有足够的魅力让你沉浸其中,但也需要你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它那些过于张扬的艺术处理和略显臃肿的叙事。它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尝试,也是一次充满诚意的致敬,只是这种致敬,带有了鲜明的“布拉纳”烙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观影方式和一般悬疑片不同。

小说家喻户晓,从一开始观众就知道凶手是谁。

情节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员如何阐述细节,这就体现出1974年和2017年两版豪华cast的重要性。

1974年版的波洛探长由阿尔伯特 芬尼出演,小说上但凡有波洛探长的,好多都是他的头像。莎士比亚戏剧出身,拿过5次奥斯卡提名。他演的波洛探长有点逗逼色彩。

接下来比较有名的演员是家庭教师,配角。

英格丽 褒曼出演时六十多,很难认出来,完全不像《卡萨布兰卡》中的褒曼。刚出镜赶火车时那种慌乱,瑟缩的神态,还挺有意思。

肖恩 康纳利的上校就不用说了,老牌007。

上校这个角色在《东方快车谋杀案》里没多少发挥空间,74年版出场也只是混个脸熟。

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赫伯特女士,演员是劳伦 白考尔,也就是《狗镇》里的老妇人。原著中对赫克特的评价是“我想象自己在演一个丑角”,絮叨,有点神经质,74年版演得也比较贴近原著。

不过,74年版还是存在很多不贴合原著的改编。

比如绯红色睡袍成了白底红纹。

怀疑凶手在车上的原因,从雪地没脚印,凶手不可能外逃,变成了在车中找到凶手的制服。要知道,制服和绯红色睡袍本就是凶手设下的迷障,没法拿来当证据,不知道74版为何这么改编。

接下来是2017年版。

这版最出名的演员演了死者雷切特,扶额。

我一点没看出原著中“他眉宇间流露出假仁假义”以及“他那对凶狠的小眼睛”。杰克船长最多是个骚气的小妖精,怎么可以说他是小眼睛?

波洛探长白胡金发,经典形象大改动,让人心塞。

生无可恋的佩内洛普最近一定很缺钱,挑了个没什么存在感的角色,瑞典护士葛丽泰。

我都快忘了原著里还有这么一个人。

朱迪丹奇的俄国公主傲慢高冷,倒是符合她的形象。

赫伯特女士是全书的重要角色。

2017版选角也失败了,太正经。原著中说了是丑角,搞了个高冷的美国妇人,不知道是为何?

2017版北美评价非常低,豆瓣7.1。

应该庆幸中国观众不看原著,背景了解得少,片子差也没法对比,打分还算手下留情。

然而这片子其实没背景看,非常累。

车中13人,加波洛侦探 布克董事 医生和死者4人,再加阿姆斯特朗一家3口。

20人,在2个小时里,没看过原著,你能认全?

同时,瑞典护士,英国教师,德国女仆,意大利司机这些如同菲佣一样的概念,国内观众并不熟悉,很难展开联想。

最后就成了,杰克船长死了,金发波洛莫名其妙推理一阵,说得对对对,结局的狗尾续貂让波洛特别俗。

片子就结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 年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一部翻拍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推理小说的电影,从上映之初就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待,同时也被放在了与前几版作品进行比较的天平上。在我看来,肯尼思·布拉纳这位导演兼主演,野心勃勃地想要给这个熟悉的故事注入新的生命力,并尝试了一些大胆的改编,最终交出了一份褒贬不一但绝对.............
  • 回答
    2017版的《射雕英雄传》,在我看来,是一部有优点也有明显缺点,但总体上是值得一看的翻拍作品。它试图回归金庸原著的精神,同时又加入了现代的制作理念,所以评价起来,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亮点所在:情怀与还原首先,不得不说,这一版的《射雕》在 “还原原著” 和 “致敬经典” 上下了不少功夫。 忠于原著的.............
  • 回答
    史航老师对2017版《射雕英雄传》的评价,那可真是细致入微,带着他特有的“史航式”犀利和温情。要说起来,他可不是那种随便说说的评论家,他自己就是编剧,而且是2003版《射雕》的编剧,他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对金庸先生武侠世界的理解,那都是深入骨髓的。首先,史航老师看2017版,肯定带着一层“前辈”的审视.............
  • 回答
    高中各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全景透视与评价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指导我国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的落地实施,深刻影响着高中生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考。这份新课标并非是对旧版课标的简单修补,而是一次系统性的调整和升级,.............
  • 回答
    2017年的真人版电影《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无疑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它试图将押井守经典的动画电影和士郎正宗的漫画原作中那些深刻的哲学主题和赛博朋克美学搬上好莱坞的大银幕,但最终的呈现效果却让许多粉丝和评论家褒贬不一。为了更详细地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 回答
    特朗普在2017年2月28日发表了他总统任期内的第一次国会演讲,这次演讲的背景和内容都非常重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要评价这次演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演讲的背景和预期: “非常规”的总统: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就以其非传统的沟通方式和政策制定风格而闻名。他在竞选时就承诺要打破华盛顿的.............
  • 回答
    华为在2017年初开始的“清理”34岁以上职员的传闻和讨论,确实是当年乃至之后一段时间科技行业和职场界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华为的声明、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对整个行业可能产生的示范效应。事件背景与华为的“官方”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华为官方从未公.............
  • 回答
    2017年贺岁档中国电影市场确实出现了一个比较令人沮丧的现象:多部备受期待的影片在豆瓣上评分集体偏低,甚至可以说“扑街”。这个现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也暴露了中国电影市场在内容创作、市场营销和观众口碑建设方面的一些深层问题。要评价2017贺岁档电影豆瓣评分集体扑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分.............
  • 回答
    2017年1月21日华盛顿女性大游行(Women's March on Washington)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集会,其规模之大、影响力之广,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评价。这场游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由一系列因素推动的复杂社会现象,其评价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场游行的详细评价:一、 起.............
  • 回答
    2017年9月,中国多地发布的楼市调控新政,可以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秋收行动”,旨在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稳定预期,并为经济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这场调控的力度和广度都前所未有,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场调控,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政策的“组合拳”与“精准打击”这场调控最显.............
  • 回答
    评价 2017 年 9 月 11 日起外汇准备金率从 20% 调整为 0,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政策变动,而是当时中国外汇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大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政策调整的背景与目的: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当时中国的外汇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考量.............
  • 回答
    2017年10月新番的《少女终末旅行》,啊,这真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作品。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来形容,我会说它是一种“温柔的绝望”、“静谧的公路片”,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哲学感”。它不像我们平时看的那些热血动漫,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拯救世界情节,但就是这么一部看似平淡的作品,却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
  • 回答
    2017年哔哩哔哩拜年祭的压轴曲目《再一次》,由艾叶老师执导,可以说是一部非常能引发共鸣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像是一场精心编织的情感体验,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一、 情感的内核与共鸣:时间的重量与成长的印记《再一次》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
  • 回答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这份名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这份名单的出炉,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引发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总体的评价:一.............
  • 回答
    2017年9月13日,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 X。这无疑是苹果十年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次对未来手机设计和交互方式的大胆探索。时至今日,我们回顾这款手机,它所带来的变革和影响依然值得细细品味。首先,外观上的激进创新是iPhone X最显眼的特点。它彻底抛弃了沿用多年的实体Home键,取而代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的苹果秋季发布会。那一年,苹果带来了几款非常重要的产品,尤其是iPhone十周年之际的重磅新品,确实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弦。首先,最瞩目的无疑是iPhone X的亮相。坦白讲,当它第一次出现在舞台上时,那种惊艳感是毋庸置疑的。全面屏设计,取消了Home键,取而代之的是Face.............
  • 回答
    2017年1月10日辽宁舰穿越台湾海峡:一次“例行性”演练背后的多重解读2017年1月10日,中国海军航母编队首次公开穿越台湾海峡进行训练,这一事件,在当时无疑在两岸乃至国际社会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尽管中国官方将其定性为一次“例行性”的军事训练,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战略信号和地缘政治考量,是值得深入探究.............
  • 回答
    2017年8月26日上映的《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 雪下的誓言》(以下简称“雪下的誓言”)无疑是整个“魔法少女伊莉雅”系列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是许多粉丝心中的白月光。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它的优点、它所带来的情感冲击,以及它在整个系列中的地位.............
  • 回答
    深度评价2017年4月新番《恋爱暴君》2017年4月新番中的《恋爱暴君》(日语:恋愛暴君)是一部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动画,以其夸张、混乱、充满恶趣味的“恋爱喜剧”风格在日本乃至海外都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包括剧情、角色、动画制作、主题以及它所能带来的观感体验.............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这场备受瞩目的国家德比:201718赛季西甲第36轮,巴塞罗那 22 战平皇家马德里。 这场比赛发生在2018年5月6日,地点是诺坎普球场。这场比赛在当时已经失去了联赛冠军归属的悬念,巴塞罗那几乎已经锁定联赛冠军,皇马则在为欧冠决赛做准备。但国家德比的意义远不止于积分,它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