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观影方式和一般悬疑片不同。
小说家喻户晓,从一开始观众就知道凶手是谁。
情节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员如何阐述细节,这就体现出1974年和2017年两版豪华cast的重要性。
1974年版的波洛探长由阿尔伯特 芬尼出演,小说上但凡有波洛探长的,好多都是他的头像。莎士比亚戏剧出身,拿过5次奥斯卡提名。他演的波洛探长有点逗逼色彩。
接下来比较有名的演员是家庭教师,配角。
英格丽 褒曼出演时六十多,很难认出来,完全不像《卡萨布兰卡》中的褒曼。刚出镜赶火车时那种慌乱,瑟缩的神态,还挺有意思。
肖恩 康纳利的上校就不用说了,老牌007。
上校这个角色在《东方快车谋杀案》里没多少发挥空间,74年版出场也只是混个脸熟。
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赫伯特女士,演员是劳伦 白考尔,也就是《狗镇》里的老妇人。原著中对赫克特的评价是“我想象自己在演一个丑角”,絮叨,有点神经质,74年版演得也比较贴近原著。
不过,74年版还是存在很多不贴合原著的改编。
比如绯红色睡袍成了白底红纹。
怀疑凶手在车上的原因,从雪地没脚印,凶手不可能外逃,变成了在车中找到凶手的制服。要知道,制服和绯红色睡袍本就是凶手设下的迷障,没法拿来当证据,不知道74版为何这么改编。
接下来是2017年版。
这版最出名的演员演了死者雷切特,扶额。
我一点没看出原著中“他眉宇间流露出假仁假义”以及“他那对凶狠的小眼睛”。杰克船长最多是个骚气的小妖精,怎么可以说他是小眼睛?
波洛探长白胡金发,经典形象大改动,让人心塞。
生无可恋的佩内洛普最近一定很缺钱,挑了个没什么存在感的角色,瑞典护士葛丽泰。
我都快忘了原著里还有这么一个人。
朱迪丹奇的俄国公主傲慢高冷,倒是符合她的形象。
赫伯特女士是全书的重要角色。
2017版选角也失败了,太正经。原著中说了是丑角,搞了个高冷的美国妇人,不知道是为何?
2017版北美评价非常低,豆瓣7.1。
应该庆幸中国观众不看原著,背景了解得少,片子差也没法对比,打分还算手下留情。
然而这片子其实没背景看,非常累。
车中13人,加波洛侦探 布克董事 医生和死者4人,再加阿姆斯特朗一家3口。
20人,在2个小时里,没看过原著,你能认全?
同时,瑞典护士,英国教师,德国女仆,意大利司机这些如同菲佣一样的概念,国内观众并不熟悉,很难展开联想。
最后就成了,杰克船长死了,金发波洛莫名其妙推理一阵,说得对对对,结局的狗尾续貂让波洛特别俗。
片子就结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