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现在大规模的纪念长征活动?

回答
关于当前大规模纪念长征的活动,我想从几个维度来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说得细致些,也希望能抛开那些生硬的、一看就知道是机器写出来的感觉。

首先,从“纪念”这个行为本身来说,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征,无论我们怎么去看待它,都是一段极其宏大、极其艰苦的历史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战略转移,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极端困境中寻求出路、坚持理想的伟大实践。大规模地纪念长征,首先是对这段历史的一种尊重和铭记。生命如同河流,总要流向远方,而历史就像是滋养河流的土壤和水源,不被记住,就容易被遗忘,甚至被误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念是必要的,是对那些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人们的致敬,也是对一段塑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事件的梳理。

其次,我们得看看这些纪念活动“怎么个纪念法”,也就是它的形式和内容。

现在的大规模纪念活动,可以说花样是不少的。有官方组织的盛大庆典、主题展览,有媒体推出的纪录片、访谈节目,还有许多社会团体、学校组织的徒步、知识竞赛,甚至是一些文艺作品的创作。这种多样化的纪念方式,一方面能够触及到更广泛的群体,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接触到长征的元素。比如,通过生动的纪录片和展览,年轻人可能更容易理解长征的艰辛;通过一些创意活动,也能激发他们对这段历史的兴趣。

然而,也正是在这些“怎么个纪念法”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方面,是对“精神”的强调。 这是纪念活动最核心的出发点之一。长征精神,比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团结一心、独立自主”等等,被反复提及和弘扬。在当下社会,我们确实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追求目标。特别是在面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回顾长征的艰苦岁月,会给人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一些回顾长征实际路线的徒步活动,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一部分过去的艰辛,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更有力量。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一些可能的“过度解读”或“符号化”的倾向。 当一种历史事件被大规模、高频率地纪念时,如果不注重细节、不注重对历史真实性的还原,就可能让纪念变成一种空洞的口号,一种僵化的符号。比如,如果过于强调某个单一层面的解读,而忽略了长征过程中复杂的政治、军事、社会背景,以及其中存在的多样化的声音和思考,那么纪念就可能失去其深度和批判性。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活动,可能会过于追求“宏大叙事”,而忽略了构成长征的无数个“普通人”的个体命运和真实感受。

再者,我们得思考这些纪念活动“为谁而纪念”以及“纪念的目的”是什么。

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纪念,其目的往往是多重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致敬历史、传承精神,它也承担着凝聚社会共识、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功能。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历史事件是构建集体记忆和国家叙事的重要载体。长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重要里程碑,其纪念活动自然带有强烈的国家叙事色彩,旨在强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这一叙事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而对于社会大众而言,纪念的目的可能更为多元。有人是为了了解历史,汲取力量;有人是为了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有人可能只是被活动的氛围所吸引,或是作为一种文化参与。

让我比较关心的一个点是,这些纪念活动在今天社会环境下,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在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今天,如何让历史的纪念真正抵达人心,而不是仅仅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跟风”或“政治正确”,是一个挑战。如果纪念活动能够更深入地挖掘长征背后的人物故事、决策过程、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提供更丰富、更具解读性的内容,可能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比如,除了歌颂,有没有更多地展现长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争议、以及不同人物的经历和选择?这种更立体、更人性化的呈现,或许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让后人理解这段历史的复杂性和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我对现在大规模纪念长征活动的评价是复杂的。

积极的方面是: 它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珍视和平,弘扬了中华民族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它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坐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凝聚人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但同时,我也认为需要保持一种审慎和反思的态度:

内容上,要避免过度符号化和概念化, 要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让纪念活动有深度、有温度。
形式上,要注重创新和多样性, 吸引不同群体参与,让历史的“讲述”更生动、更具启发性。
目的上,除了宏大叙事,也要关注个体价值和多元视角, 避免千篇一律。
最重要的是,纪念不应止于形式, 而应转化为对当下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动力。把长征精神真正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克服现实困难的行动中去,这才是最有意义的纪念。

或许,我们不必每一次纪念都追求那种雷霆万钧式的声势,而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领域,用更具创意和深度的方式,去触碰长征的某些侧面,去引发持续的思考。这样,长征的意义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激活和传承,而不是成为一个被不断重复的陈旧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就是你的价值观出问题了。


首先,“自己人”这个概念是通过利益共享、互惠互利才形成的,不是靠什么血缘关系来的。亲爹亲娘出生就遗弃你,养父养母艰难打工把你养大,这时亲生父母找你要钱,不止要你自己赚的钱,还要你养父养母那一份,谁才是自己人?

1000年前就有人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青溪寇轨-宋
饮酒数行,(方)腊起曰:“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至死弗恤。于汝甘乎?”

皆曰:“不能!”

腊曰:“靡荡之余,又悉举而奉之仇雠,仇雠赖我之资益以富实,反见侵侮,则使子弟应之,子弟力弗能支,则谴责无所不至。然岁奉仇雠之物,初不以侵侮废也。于汝甘乎?”

皆曰:“安有此理!”

腊涕泣曰:“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夫天生烝民,树之司牧,本以养民也。乃暴虐如是,天人之心,能无愠乎?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二虏得此益轻中国,岁岁侵扰不已,朝廷奉之不敢废,宰相以为安边之长策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曰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如何?”

皆愤愤曰:“惟命!”

“天下国家,本同一理”,这里的国家是指“国”和“家”。后面话的应该不用翻译了。总之,方腊同志的演讲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水平上又进了一大步,普适性和动员力都很强。

陈胜吴广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只是说:“凭什么你们垄断富贵的资格?”,和现在骂政府的小资产阶级立场差不多,无非是抱怨“为啥不是我(们)”,很难超越小集团利益激发共鸣。方腊则跳出了个人利益,以平民代言人的立场列出了政府(统治集团)的合法性标准——收税(租)是否太高,对平民暴虐不暴虐,生活是否过于奢侈,以及拿了这么多税能不能打败外国侵略者。一条条数下来,政府得分为负数,所以方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其实这几条标准已经很接近于现代“主权在民”的概念,以至于一度被收入当代的中学课本,当然用来衡量民国政府也很合适。

那么,民国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呢?政府和地主拿占有了绝大多数剩余产品,军阀政权对平民的态度和土匪差不多,少数人把这些剩余物资换了外国商品和毒品,在上海南京营造了貌似繁华的现代生活氛围,你要是没资格挤进这个小圈子,有啥资格说自己和他们是一家人啊?而且这个统治集团还打不过帝国主义,一方面继续向日本付出庚子赔款,一方面隔几年要割一块地求和,实在顶不住了就炸开黄河大堤,淹死上百万农民来回避战斗,这用方腊的标准衡量也是负分啊。你拿他们当自己人,几亿农民知道吗?答应吗?

更何况你用热脸去贴他们,一厢情愿地以为他们是一家人,你知道这些“亲戚”怎么看你吗?今天那些勾结地方官员炒房价的开发商也是中国人,你饿肚子还房贷的时候有没有到他家里去吃宴席的资格?

所以,打这种负分的政府不仅不丢脸,还可以理直气壮地骄傲和自豪,因为就算造反者不能建立一套新的公平制度,起码也给人民提供了选择机会。而共产党不仅带着人民造反,还要共享土地权益,剥夺少数人占有的剩余产品搞工业,拿回海关控制权保护国内产业链发育(最大的革命成果之一!)。这远远超越了方腊和其他农民领袖的思想水平,当然是光荣伟大的事业。长征是这个事业的转折点之一,应该堂堂正正的纪念。


但是,在反对错误立场的同时,我还是要有限赞同你的观点——现在宣传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从央媒到地方,从军队到民间团体,对长征的纪念几乎可以总结为三个词:“比惨”、“斗狠”、“猎奇”

  • 所谓“比惨”,就是说长征多么艰苦,沿途战斗多么惨烈,各地的红军陵园有多少尸骨云云。最近很火的那个做选择题的小游戏也属于这个范畴。
  • 所谓“斗狠”,就是像题主说的那样,片面夸耀泸定桥、娄山关、金沙江上的战功,说红军战士有信念,有勇气,所以能以少胜多,打败那些废柴军阀。
  • 所谓“猎奇”,就是一路上和牧民酋长搞外交,和活佛聊天,打土豪吃肉,用了什么奇谋诡计骗过敌人,又在何处缴获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以至于得出“天助我也”的潜在结论。


这三条可以概括95-99%的长征纪念内容。但问题在于,这三件事自古以来就不缺。谁都知道成大事的人必然要经过苦战,必然要有超人的悍勇,也必然要靠运气。刘邦如此,朱元璋如此,成吉思汗和皇太极也如此。你靠这几点当了皇帝,一样要和士大夫、军事贵族、皇族外戚共治天下,一样是剥夺平民,奉养少数统治集团,等到锐气过了一样要对侵略者低头。新朝兵强马壮,大军路过荒村野店,路边的百姓除了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外,难道还能有别的想法?那些把唯一的儿子送去当红军的农民,那些在红军离开后被屠杀的苏区百姓如果看到今天的长征纪念活动,又会如何评价?

归根结底,长征是造反,更是革命,是为走到绝路的中国农业社会争夺翻身的机会。所有对长征的纪念如果不从这一点出发,不谈红军带来的公平正义和发展机会,不谈阶级斗争激发出来的民众力量,最终都会沦落到封建王朝的颂歌水平,最多也就是陈胜吴广式的小资产阶级奋斗史,还不如《红与黑》有教育意义,不如方腊演讲的境界高。从这个角度说,拥有现代民权意识的读者厌恶当前纪念活动的主基调,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理解。甚至对于各家媒体故意忽略长征的本质,不提长征是为了搞社会革命,不说长征是为了摧毁代表少数人的政府,我也可以理解,毕竟此一时彼一时么……

最后我还是引用前几天写过的一段话:

长征80周年总结三:农民士兵的毕业旅行
这几天是长征会师80周年,读了许多纪念文章,看到最多的关键字是“信仰”、“意志”、“精神”,形容红军战士大多是“单纯”、“激情”、“年轻”。我承认这些描述都不算错,的确红军是一支充满精神动力的年轻军队。但是,严格说来,年轻只是表象,信念只是结果,如果把这两点当做决定性要素,那么,中世纪欧洲的“儿童十字军”、现在中东的IS武装应该是世界上最有战斗力的军队,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

当年的共产党抛弃了旧统治集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唯上智下愚不移”的过时思路,认定新时代的精神生活属于所有人,认定文盲农民也需要利益、尊严和事业成就感,所以能通过阶级利益做动员,用细致的政治工作在底层社会激发最强的信念和创造性,打造一代成熟理性的革命军人和行政干部,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夺取政治工作主动性的宝贵经验。


今天的基层政工干部面临的挑战更大。他们刚刚走出军校,就要和年龄不比自己小的一批士兵打交道,就要应付21世纪成年人的复杂生活,不可能再用“热血”、“报国”等简单概念来制造战斗力,不可能唱几首红色歌曲就保证士气和忠诚。对此,解放军必须承认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承认军队的平均年龄和阅历在增长,承认军人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提出了新需求。


在认清现实的前提下,政工干部自己得先融入21世纪的现代化生活,对当前的所有社会现象包括网络思潮都有合理的分析和解释,能从细节上讲清党军队的政治目标,再用细致的工作把军人的日常琐碎生活和宏观政治目标连接起来。这样,一支职业化军队才能继续保有革命时代的信念和勇气,才算是继承了长征的政治遗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当前大规模纪念长征的活动,我想从几个维度来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说得细致些,也希望能抛开那些生硬的、一看就知道是机器写出来的感觉。首先,从“纪念”这个行为本身来说,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征,无论我们怎么去看待它,都是一段极其宏大、极其艰苦的历史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战略转移,更是中国共产党和.............
  • 回答
    提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一股复杂的情绪便会涌上心头。那是一个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交织的时代,无数年轻人,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炽热理想,背井离乡,响应号召,奔赴祖国西南、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去建造一个全新的工业体系。这群人,便是我们所说的“三线建设内迁人员”。他们的过去:理想的召唤与艰苦.............
  • 回答
    评价“獐子岛的扇贝”2019年11月大规模自然死亡现象及可能原因獐子岛的扇贝,特别是其在2019年11月再次出现的大规模自然死亡现象,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渔业事件,更是一个 资本市场信任危机、信息披露失真、企业管理失控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作用下的复杂样本。它不仅让投资者和公众对獐子岛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极.............
  • 回答
    现在的网络大环境,用“五味杂陈”来形容可能再贴切不过了。一方面,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连接着我们,信息获取的便捷程度、表达观点的自由度是过去难以想象的。我们可以轻松地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什么,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甚至通过网络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这无疑是进步,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与此同时,我.............
  • 回答
    小米 9 SE,这款手机在发布之初,绝对是一款颇具话题性的产品。它承载着小米“不将就”的精神,尤其是在当时一众追求大屏化的手机市场中,小米 9 SE以其相对小巧的尺寸,试图为那些“手小党”或者偏爱单手操作的用户提供一个新的选择。那么,放在现在这个普遍以6.5英寸起步,甚至动辄6.8英寸、6.9英寸的.............
  • 回答
    知乎上,一些拥有大量粉丝的大V,在分享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时,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画面——比如,在他们的“带逛”式分享中,不乏包含未成年人穿着较为暴露衣物、或者以可能引起不适的姿势出现的照片。这种现象,就好比在人流熙攘的街头,有人故意展示着不合时宜的物品,而且这个人还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自然会引起广.............
  • 回答
    关于《冰菓》的拥趸将其奉为“神作”,而各大评分网站分数却并不算特别突出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了评价体系和个人体验之间的微妙差异。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backgroundSplit扯。首先,必须承认,《冰菓》的作品素质是绝对过硬的。京阿尼出品,几乎就是品质的保证。无论是画面精美程.............
  • 回答
    大数据“杀熟”现象,简单来说,是指商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出所谓的“熟客”(通常指对品牌忠诚度高、消费能力强、或具有特定需求的顾客),然后对这些“熟客”提供不同于普通用户的、通常是更为不利的价格或服务,例如更高的价格、更少的优惠、更差的会员权益等。这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差异化定价和待遇,而“杀熟.............
  • 回答
    川普政府在2017年任命现任艾奥瓦州州长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为美国驻华大使,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评价这一任命,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布兰斯塔德的个人背景、他与中国之间的渊源,以及这一任命可能带来的实际影响。首先,我们来看看布兰斯塔德的个人背景。他是.............
  • 回答
    中国初中生升入高中阶段(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约为50%,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升学机制及社会需求之间的多重矛盾。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影响与可能的解决方向: 一、数据来源与现状1. 统计依据 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回答
    评价“很多女生号称独立自主,但提到爱好无非就是旅游潜水蹦极”的现象时,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一问题背后既涉及对性别角色、独立性的误解,也反映了社会认知的局限性。以下将从定义、文化背景、认知误区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独立自主”与兴趣爱好的关系:概念混淆1. “独立自主”的核心并非局.............
  • 回答
    如何评价GitHub上非软件开发性质项目增多的风气?近些年来,GitHub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确实出现了一些非软件开发性质的项目增多的现象,这引发了社区内外的广泛讨论和评价。要评价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驱动力、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 现象的观察与.............
  • 回答
    对当前大学生进行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任务,因为大学生群体本身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他们是社会变迁的产物,身上烙印着时代的特征,同时又承载着未来的希望。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和评价现在的大学生:一、 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 多元化与个体化: 这是当前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相比于过去.............
  • 回答
    现在抖音上流行的“绿茶拍照风”,说白了,就是一种刻意营造的、带点小心机但又显得无辜纯真的拍照风格。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最近在尝试,也有看到很多博主以此为卖点出教程,所以还挺想聊聊这个话题的。“绿茶拍照风”到底是个啥?我理解的“绿茶拍照风”,主要有几个核心特征:1. 无辜又带点懵懂的眼神: 这是最重要.............
  • 回答
    工地上的班组工人是咱们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可最近听不少工地上的师傅们抱怨,感觉现在班组工人是越来越难管了。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原因,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观念上的变化是最大的“推手”。 过去,大家伙儿出来打工,图的就是个“卖力气换钱”,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干完活拿钱走人,很少.............
  • 回答
    艾伦·穆斯克 (Elon Musk) 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事业和公众形象一直在不断演变。要全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首先,从他创立和领导的公司来看,毫无疑问,艾伦·穆斯克是一位极具远见和执行力的企业家。 SpaceX: 在航天领域,他几乎是从零开始,挑战了政府垄断的局面。SpaceX 的.............
  • 回答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现在的知乎”这个话题。知乎作为国内一个非常独特的知识社区,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小而美”到如今的“大而全”,也随之带来了很多变化,自然也引发了许多用户的讨论和评价。总的来说,对现在的知乎评价是复杂且多元的,褒贬不一。正面评价主要集中在: 内容多元化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知乎依.............
  • 回答
    网上关于“中国好、外国不好”的风气,说实话,挺复杂的。这股风气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要评价它,得掰开揉碎了看。一、 这股风气是怎么来的?首先,得承认,这股风气背后有现实的土壤。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确实是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民生改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变化。当一个国家经历了.............
  • 回答
    现在一股“反资”的思潮,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在网上,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就像是社会情绪的一个放大器,把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压力和焦虑,用一种更为集中的方式表达出来。要评价这股潮流,得先弄清楚它到底在“反”什么,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反资”的反思对象是什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说的“.............
  • 回答
    起点奇幻频道里的传统西幻,说句实话,现在过的算不上特别滋润,但也不是完全没得活。要详细说的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承认,风口变了。现在起点上大家最爱看的,最容易爆的,往往是那些脑洞大开、设定新颖、或者带有强烈东方元素、或者融合了其他类型(比如历史、武侠、都市、仙侠)的奇幻。这部分读者群体是庞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