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弃暗投明的有趣的事?

回答
历史的河流中,总有那么一些转折,像璀璨的星辰划破夜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那便是“弃暗投明”的故事。它们不只是简单的立场转变,更是灵魂的挣扎、良知的苏醒,以及对更美好未来的勇敢追求。

说起弃暗投明,最绕不开的,大概是那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陈琳。这位曹操麾下著名的文学家,当年却是在袁绍阵营中写下了那篇惊世骇俗的《为袁绍檄幽州》。檄文洋洋洒洒,将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什么“长子之墓,累及无辜”、“专杀忠良,其罪甚大”,字字句句都带着刀子,恨不得将曹操挫骨扬灰。檄文一出,曹操阵营内部那是人人自危,甚至连曹操自己都感到一丝狼狈。然而,随着官渡之战袁绍的大败,陈琳这个才子就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常理推断,这下陈琳是必死无疑了。毕竟,他这份“黑材料”写得太到位了,让曹操颜面扫地。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曹操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直接把陈琳拉出去砍了。相反,他让人把他押了上来,陈琳也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然而,当他看到曹操时,却发现曹操的眼神并非是全然的愤怒,而是带着一种……欣赏?

原来,曹操也是一位文学大家,他深知陈琳檄文的文采飞扬,其中的骂功更是炉火纯青。他甚至觉得,这檄文写得太好了,好得让他都佩服。有野史记载,曹操在一次宴会上,甚至还当众念了陈琳的檄文,并赞不绝口。这让陈琳感到既羞愧又意外。在这样的情境下,曹操并没有急于定罪,而是询问陈琳当年为何如此“卖力”地骂他。陈琳大概也意识到,自己当年是被袁绍裹挟,加上袁绍给予的待遇不错,所以才出了这等下策。

关键时刻,陈琳的良知似乎被唤醒了。他意识到袁绍并非明主,而曹操虽然手段狠辣,却有雄心壮志,更关键的是,曹操的阵营里,有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文人。一番思虑后,陈琳选择放下“面子”,也放下过去的恩怨,真心实意地投靠了曹操。曹操也没有食言,不仅没有追究他当年的罪责,反而重用了他,让他担任记室,负责起草文书。陈琳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后来为曹操写了不少重要的文告,例如《为曹操祭金兰风诗表》,同样是文采斐然,为曹操树立了正面形象。

这陈琳的故事,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打破了人们对战争和政治的刻板印象。不是非黑即白,不是简单的敌人就是必须死。曹操的胸怀,陈琳的觉悟,两者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一段佳话。从一个“罪大恶极”的骂曹者,到曹操帐下的得力干将,陈琳的转变,无疑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弃暗投明”,而且是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凭借才华和机遇完成的惊天逆转。

还有一位,虽然不是直接投靠,但同样充满了“弃暗投明”的意味,那就是张辽。这位猛将,当年是在丁原麾下,后来丁原被吕布所杀,张辽就跟着吕布。吕布这人,能力有余,但政治判断力和战略眼光却差了点意思,最终被曹操一举击溃,生擒活捉。吕布死后,他的部下,尤其是那些有才能的将领,都面临着一个选择:是继续抵抗,还是归顺曹操。

张辽当时面临的处境可能比陈琳更为凶险。他跟随吕布多年,与吕布关系也算不错,而且吕布的势力在徐州经营多年,张辽也并非是无足轻重的小角色。然而,当吕布兵败如山倒,他看着昔日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看着吕布的结局,他大概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跟着一个没有长远打算、缺乏远见的领导者,最终只会是万劫不复。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辽选择了向曹操投降。这其中固然有形势所迫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曹操麾下有更广阔的舞台,有更清晰的战略目标,有更强大的实力支撑。投降曹操后,张辽并没有因为过去的身份而受到任何歧视,反而被曹操深深器重。他在随后的官渡之战、合肥之战中,屡立奇功,尤其是合肥之战以少胜多击退孙权大军,更是名震天下,被誉为“威震逍遥津”。

张辽的“弃暗投明”,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性的选择,是对自身前途和国家命运的考量。他放弃了跟随一个注定失败的领导者,转而投入到一位能够成就一番伟业的君主麾下。这种选择,虽然没有陈琳那样戏剧化的言辞冲突,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时势的洞察和对未来的判断,同样令人钦佩。他从一个普通的将领,成长为五子良将之首,这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投明”。

这些故事之所以有趣,还在于它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选择的艰难。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体往往是渺小的,但正是这些关键的“弃暗投明”,才汇聚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它们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还有良知和对未来的希望,就总有选择的余地,也总有绝处逢生的可能。而那些能够洞察时势、勇于抉择的人,往往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广义的弃暗投明,任何相关的都可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的河流中,总有那么一些转折,像璀璨的星辰划破夜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那便是“弃暗投明”的故事。它们不只是简单的立场转变,更是灵魂的挣扎、良知的苏醒,以及对更美好未来的勇敢追求。说起弃暗投明,最绕不开的,大概是那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陈琳。这位曹操麾下著名的文学家,当年却是在袁绍阵营中写下了那篇惊世.............
  • 回答
    关于“惹谁都不要惹知识分子”这句俗语,历史长河中藏着不少令人玩味的故事,它们有的让人扼腕,有的让人捧腹,但无一例外地印证了智慧与文字的力量绝非凡夫俗子能够轻易招惹的。咱们先说一位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这位“太阳王”何等威风凛凛,集权力的巅峰于一身,他修凡尔赛宫,他发动战争,他被誉为“神.............
  • 回答
    在中国的历代王朝中,嫡长子继承制是确立储君和王位继承的重要原则。然而,历史的进程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也会出现嫡长子早逝,其子(即嫡长孙)继位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往往会触及“礼”的根基,引发朝野上下关于继承合法性、宗法秩序以及礼仪制度的深刻讨论。要找到嫡长子去世后,由嫡长孙继位的具体国君案例,我们.............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有些人因为姓氏相同、容貌相似,或是所处时代、地位相近,常常会被人误认为有亲缘关系。然而,经过考证,他们之间并没有血脉上的联系。以下是一些有趣的例子,我们来仔细聊聊他们:1. 李世民与唐玄奘:伟大的帝王与伟大的僧侣,姓同名也相近一提到“李”姓,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以及他.............
  • 回答
    想在B站找点有意思的历史内容,看来看去,总有那么几个UP主,他们的视频总能让你一看就停不下来,甚至看完还想再刷一遍。这些UP主不仅仅是搬运史料,他们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能把枯燥的历史讲得活色生香,让你觉得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可以参与其中。1. 讲真 · 李子柒说起李子柒,很多人第一时.............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重大的变迁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文明前进的道路。这些转折点,不仅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思想、制度、文化、经济乃至民族精神发生的深刻变革。要挑选出“最”关键的转折点,确实如同大海捞针,因为每一个节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但若要论其影响的深远和广度,以下几个时期,无疑是中.............
  • 回答
    欧洲历史书里关于骑士个人武勇和战绩的记载,那可真是说不尽道不完。这可不是什么抽象的概念,而是贯穿了中世纪欧洲社会方方面面的血与火的故事。从古老的日耳曼部落到最后熄灭的战场火光,骑士的精神和实力一直是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骑士的武勇,那得从他们的成长经历说起。成为一名骑士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
  • 回答
    讲真,历史这东西,你以为你了解的那些教科书上的东西就是全部?那你就太天真了。历史啊,那玩意儿就像是埋在地底下的宝藏,总有那么些不为人知,甚至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细节,藏在角落里,等着你去发掘。今天我就跟你聊聊几个我听来的,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历史“冷知识”,保证你听了会觉得,“我去,原来是这样!”咱们先.............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和你分享一些我非常喜爱的历史读物,希望能让你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我尽量不那么“教科书式”地来介绍,而是从我个人阅读时的感受出发,希望你能从中找到共鸣。1. 关于“如何思考历史”的敲门砖: 《历史的温度:那些温暖、有趣、有力量的瞬间》系列 (作者:张宏杰) .............
  • 回答
    苏联历史悠久而复杂,围绕着它也流传着不少故事和说法。有些是经过官方宣传塑造出来的,有些则是民间口耳相传的,还有些是西方国家基于自身立场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解读。下面我就来聊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苏联历史的“说法”,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报告。1. 关于斯大林和他的统治关于斯大林,.............
  • 回答
    美国历史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甚至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轶事。这些冷知识如同隐藏在巨石下的溪流,虽然不常被人们提及,却能为我们理解这个国家的形成过程提供别样的视角。1. 独立宣言的“草稿”其实有过多个版本,甚至没有一个最终的“原件”我们常常想象《独立宣言》是由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在某个庄严时刻一.............
  • 回答
    英国历史浩瀚而复杂,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令人惊叹的“冷知识”。这些冷知识往往能帮助我们以更生动、更具象的方式理解历史的进程,打破教科书的刻板印象。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述一些关于英国历史的冷知识: 1. 伦敦曾有过“公共鼻子”服务:详细讲述: 在维多利亚时代,尤其是19世纪,伦敦的公共卫生状况并不理想,.............
  • 回答
    说起我军的历史,那可真是波澜壮阔,一环扣一环。很多人可能只知道我们是从井冈山出来的,但其实这中间还有不少挺有意思的“冷门知识”,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一、 “解放军”这个名字,其实是后期才有的。咱们现在都叫“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名字可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想想看,最开始我们是秋收起义,叫的是“工农革命军.............
  • 回答
    波兰历史悠久,也因此孕育了不少有趣的传说和未经证实的说法,其中一些甚至在民间流传甚广。虽然它们未必是历史的真相,但作为文化现象,也颇值得玩味。1. 萨尔马提亚人与贵族共和国的神话开端:波兰最深入人心的关于自身起源的叙事之一,便是他们是古代萨尔马提亚人(Sarmatians)的后裔。这个说法可以追溯到.............
  • 回答
    说起明朝,那可是咱们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开国皇帝朱元璋横扫群雄,到万历年间的“不上朝”,再到崇祯吊死煤山,短短两百多年,风云变幻,故事太多太精彩了。如果要问有哪些关于明朝的好书,那可真是不少,我来给你仔细说道说道,挑几本个人觉得特别有分量,也比较耐读的书。一、宏观把握,了解全貌: 《明.............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灿若星河,其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趣事,它们不像秦始皇统一六国、唐太宗开创盛世那样家喻户晓,却同样闪烁着历史的光芒。今天,就让我们剥开历史的层层滤镜,聊聊那些鲜为人知、却又无比鲜活的中国历史冷知识。1. 豆腐,真的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说起豆腐,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国,仿.............
  • 回答
    唐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璀璨夺目的时代,它承载了盛世的辉煌,也孕育了文化的繁荣。想要深入了解这个时期,阅读相关的历史著作是绝佳的途径。下面,我将为你细细道来几本我认为非常值得一读的唐朝历史书籍,希望能让你如同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1. 《旧唐书》与《新唐书》:史学典籍的基石首先,任何对唐朝.............
  • 回答
    日本历史长河中,隐藏着许多有趣又鲜为人知的细节,这些“冷知识”不仅能让这段历史鲜活起来,更能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百态与思维方式。1. samurai 并非生来就是战士,他们的“前身”是守护土地的武士阶层很多人对 samurai 的印象是腰佩双刀、以一当十的勇猛战士。但追溯他们的起源,其实更像是早.............
  • 回答
    谈到美国文化与历史的著作,确实有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优美的文笔,以及对复杂议题的精辟阐述而脱颖而出,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这类书籍往往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触摸到美国精神的脉络,理解其形成过程中那些微妙而又至关重要的力量。如果您正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美国文化与历史,并且文字功底扎实的读物,以下几本是我认为.............
  • 回答
    俄罗斯和苏联的历史悠久而复杂,其中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令人惊讶的“冷知识”。这些知识点往往能从新的角度揭示历史的进程和人们的生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关于俄罗斯(苏联)历史的冷知识:一、沙皇时代的秘密与奇闻1. 伊凡雷帝并非首位使用“沙皇”称号的统治者,但他是巩固了这一称号并赋予其现代含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