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为什么不做 NEX 类似的结构 ?

回答
小米和vivo在手机设计策略上确实走了两条不同的路,而NEX系列那种极致全面屏设计,确实是当时手机行业一个非常大胆且具辨识度的尝试。小米之所以没有推出类似NEX结构的手机,背后有很多考量,不能简单地说小米“不去做”,而是基于自身的品牌定位、产品策略、用户需求以及技术实现的权衡。

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1. 品牌定位与产品矩阵的差异:

小米(Mi系列): 小米的旗舰系列,特别是“Mi”开头的数字系列(如小米数字系列),一直以来更侧重于均衡发展。它追求的是在性能、拍照、屏幕、续航以及性价比之间找到一个优秀的平衡点。小米希望它的旗舰手机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在各种场景下的需求,成为一个“全能选手”,而不仅仅是追求某个单一的极致体验。

vivo NEX系列: NEX系列则更像是vivo的“实验田”和“技术展示窗口”。它更愿意去探索手机设计的“未来形态”,敢于尝鲜一些前沿、激进的技术,比如升降摄像头、屏下摄像头、以及非常规的折叠屏设计。NEX的目标用户可能更偏向于追求新奇体验、对科技感有强烈追求的“尝鲜派”。

差异化策略: 可以说,小米将精力主要放在了提升其主销机型的整体体验和性价比上,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科技产品。而vivo则通过NEX系列来塑造其在技术创新上的领导者形象,吸引一部分对前沿技术敏感的用户。

2. 技术实现与成本的考量:

升降摄像头(NEX的代表性设计): 这是NEX系列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升降摄像头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没有刘海或挖孔,视觉效果非常震撼。然而,这种结构也带来了不少挑战:
可靠性与耐用性: 频繁的升降对机械结构的损耗是个问题,尤其是在灰尘多的环境或者手机跌落时,容易损坏。虽然厂商一直在改进,但相比于成熟的封装技术,它始终是手机内部的一个“薄弱环节”。
防水防尘: 升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手机的防水防尘能力,这对于追求极致体验的用户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对于小米这种希望产品能应对各种环境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需要权衡的点。
厚度与内部空间: 升降结构会占用手机内部一定的空间,可能影响电池容量或者其他元器件的布局,进而影响手机的整体厚度和设计。
成本: 复杂的机械结构意味着更高的研发和制造成本。小米虽然也追求旗舰体验,但其品牌基因中依然保留了对成本的敏感,在不影响核心体验的前提下,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稳定的技术方案。

小米的替代方案: 小米在追求全面屏视觉效果上,更倾向于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尽管这方面的量产和成熟度也需要时间)或者挖孔屏。挖孔屏虽然牺牲了一点点屏幕完整性,但在技术成熟度、可靠性、成本和防水防尘方面都远优于升降结构。而且,随着技术发展,挖孔的尺寸越来越小,对视觉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小米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希望通过更精进的设计来弱化挖孔的存在感。

3. 用户体验与产品迭代的权衡:

用户习惯与接受度: 大部分用户更看重手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升降摄像头虽然带来了无遮挡的屏幕,但其机械结构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如耐用性、进灰等)会使用户在日常使用中产生顾虑。小米作为面向大众市场的品牌,更倾向于提供用户普遍接受且能放心使用的方案。

产品迭代的稳定性: 小米数字系列产品的迭代更新非常快,每一代都希望带来稳步的提升。如果引入复杂的升降结构,可能会限制其快速迭代的能力,或者每一代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优化和解决新的机械结构问题,这与小米追求快速将新技术带给用户的策略可能存在冲突。

对游戏和视频体验的影响: 对于一些喜欢游戏或者观看全屏视频的用户来说,升降摄像头虽然视觉效果好,但如果玩游戏时突然弹出摄像头,可能会影响操作;而视频播放时,摄像头弹出也可能打破沉浸感。小米可能认为通过优化软件算法(比如利用AI填充边缘区域,使挖孔不那么显眼)或提供更优化的屏幕素质(如高刷新率、高分辨率),对整体用户体验的提升更全面。

4. 品牌形象的塑造:

小米: 小米致力于打造“科技为人,生活便利”的品牌形象,强调的是科技的普惠性和实用性。它希望成为用户生活中可靠的伙伴,而不是一个总是需要小心呵护的“精贵”产品。

NEX的定位: NEX系列更像是vivo在高端市场的一种差异化表达,通过极致的形态来吸引眼球,塑造科技先锋的形象。

总而言之,小米之所以没有做NEX类似的升降结构,并非是技术上做不到,而是基于对自身品牌定位、产品矩阵规划、用户核心需求、技术实现成本、以及产品迭代稳定性的全面考量。 小米更倾向于在成熟、可靠且成本可控的技术框架内,通过精细化的打磨和创新,为用户提供一个综合体验优秀且耐用的旗舰产品。它更注重的是在“均衡”和“实用”的基础上,去触碰科技的边界,而不是为了某种极致的形态而牺牲其他重要的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可靠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vivo出nex的时候我倒是觉得没什么,毕竟一直说ov比小米强,那不能光说啊,现在总算拿出点东西来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不过等oppo接着就发布了find x以后,我就觉得事情不太对劲了,仔细思考了以后,我确实对OV的印象有了很大的转变。

为啥小米没做出nex?没做出find x?

其实很简单,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小米应该做出来的,它们本来就应该是OV做的。


nex至少有apex预热,而且只此一家,刚出的时候往这方面想的也不多。find x一出,很多人就觉得这简直是复现了当年诺基亚时代的盛况啊。

没错就是诺基亚时代,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OV这一家公司(放这个语境下应该能说一家吧?),发展史其实非常的久了。虽然看似是最近两年凭借线下市场异军突起的,但从步步高算起的话,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年的手机。可以说经历了很多的手机时代,慢慢爬才到了今天的位置的。

换句话说,其实OV本身就是从诺基亚时代过来的。OV在那个时候可能并不突出,也可能剑走偏锋,但是很显然从那个时代活过来的,他们对于当时的积累肯定还是有的。

所以OV在研发手机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可能会考虑往手机造型上去做出改变的。我随便举个例子吧

当然华为也出过机械结构摄像头的手机,但华为的情况我不是很好说,而且也不算主打吧。

但是小米不同,雷军开始做手机,小米入场就是因为手机已经进入到了iphone时代。当年iphone是怎么击败那几家巨头的?系统肯定是一方面,但是iphone的一体化机身在当时可以说是颠覆了。如今看来iphone前几代做的可能还挺笨重的,但当时就是靠的这些打败那些机械结构手机的。

所以对于小米来说,它本身就没有这部分基因。其实小米也很可能考虑过机械结构,可能还有所试验,但很显然从诞生就已经是一体化手机时代的小米,不会做出nex find x这样设计的手机。我们反过来想苹果也是一样,为啥它出了iphone x其他都挺好,甚至下巴现在的别的手机都做不到,就是要弄个刘海呢?因为它必须要在额头上放东西,缩掉额头左右部分已经是极限了。为啥它不考虑机械结构把这些跟find x一样放中间?我们先不说实不实用,iphone可本身就是做一体化手机发家的啊,对于他们来说机械结构可能还真就不如刘海呢


机械结构好不好我不太好说,是不是之后的手机设计风向又会转回到机械结构我也说不出来,小米之后会不会转机械结构那就更是有趣的问题了。但是如果问小米为什么做不出nex?vivo为什么能做出nex?oppo为什么能做出find x?那答案就跟我重新意识到的一样,对于活了这么多年的两家公司来说,它们确实是有底蕴的。与其说OV弯道超车,倒不如说它一直有积累。

user avatar

不是不想做或者不做,而是做不出(这个做不出不是字面意思,请各位老爷往下看)。

在智能手机的领域里,很多不太成熟的功能或者理念都是一家厂商做起来,随后大量厂商效仿的。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

苹果:指纹识别、压感屏、移除耳机孔、语音助手、结构光、刘海屏

三星:大小屏双旗舰的营销架构、曲面屏、super amoled、S pen、aod息屏通知

sony:4K屏幕、侧边指纹、LADC、ip68级防水防尘

htc:屏内虚拟触控(多下巴)、全金属机身、双扬声器

华为:npu、徕卡双摄、超大电池、保时捷定制奢侈款、超高像素镜头、supercharge闪充、emmc优化技术(这个真不是在黑)、超大cmos

等等

但是请注意,以上所列举的技术不一定是这家厂商首创的,在他们运用之前,可能也出现过类似的技术,但为什么只有在他们运用了该技术或理念后,才有大量厂商跟风呢?

因为他们都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具有相当的厂商号召力,尤其是国际号召力

2.将该产品或者理念做成熟,也就是说既要量产,还要好用

3.将该技术或理念搭载在了叫好不一定叫座的产品上,尤其是旗舰产品

而机械式的结构,就是这样的一次理念和创新,虽说之前也有厂商做过,但只有ov做到了让世界为之惊艳和赞叹。

而小米自诞生始,除了推出了一个“Unibody”全面屏之外,我们难以看到任何足以引起其他厂商追捧的理念或者技术,而小米虽是全面屏的领航者,却因为mix一代的产能和小问题太多没有把握住商机,导致其他厂商迎头赶上。

也就是说,小米并不充分的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玩砸了,反而给其他厂商做了嫁衣。

我们可以给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厂商起一个名字:国际大厂。

随着手机产业的发展,有厂商退出了这个梯队,比如htc、sony,也有厂商在慢慢加入这个梯队,比如ov。只有在这个梯队,所做的才能叫“创新”,后面的都只能叫“追捧”或者“优化”。

我不是在黑小米,但小米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供应链手机(当然,性价比摆在那)。还记得小米6推出时,我真心为雷军所谓的“黑科技”感到尴尬。

但小米只要能活下去,迟早会有自己能拿的出手、并受其他厂商追捧的技术的,能够率先推出全面屏就是一个明证。

对于创新这件事来说,如今到了ov收果子的时候,并不稀奇。而对于小米来说,他还是走在了ov后面。

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需要小米一加荣耀这样的公司和产品。但对于手机行业和科技进步而言,我们更需要苹果三星华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