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京拜登通话 1 小时后,俄方披露美国对所谓「俄侵乌」的论调已达顶峰,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普京与拜登在2022年2月12日(UTC时间)的通话持续了约一小时。此次通话发生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夕,两国领导人围绕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的军事集结以及相关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话结束后,俄方披露的信息尤其值得关注,因为这提供了一个理解俄罗斯视角和意图的关键窗口。

俄方披露信息的关键关注点:

俄方在通话后披露的主要信息是,他们认为美国对所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论调已经“达到了顶峰”。这个表述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值得我们详细解读:

1. 俄方对西方叙事的定性与反驳:
“顶峰”的含义: 俄方使用“顶峰”一词,暗示他们认为西方(以美国为首)在“俄侵乌”的论调上已经达到了其逻辑、证据展示或信息传播的极致。这可能意味着俄方认为西方已经将所有能想到的“证据”和“说法”都抛了出来,并且接下来这种论调可能会因为缺乏新的实质性进展或因为俄方的反击而开始减弱,或者说俄方认为这种论调已经到了一个“饱和”状态,再怎么强调也不会有更大的效果。
反驳与推卸责任: 这也直接反映了俄方对西方国家关于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的警告和担忧的否定。俄方一贯否认有入侵乌克兰的计划,并将其军事集结描述为“演习”或“军事部署”,以回应其安全关切。通过声称西方论调已达顶峰,俄方似乎在暗示:
西方言过其实: 他们的“警告”是夸大的,缺乏确凿证据。
西方试图挑衅: 这种持续不断的指控和宣传是为了制造紧张气氛,甚至可能为西方自己的行动提供借口。
俄罗斯是防御方: 俄方将自己定位为回应西方扩张(如北约东扩)和保护自身安全利益的一方,而非主动的侵略者。

2. 俄方对局势的判断与策略调整的信号:
可能对西方施压的尝试: 俄方披露这一信息,也可能是在向美国传递一种信号:俄罗斯已经“预见”到了西方可能采取的宣传策略,并对其有所准备。这可能是一种心理战,试图在信息层面削弱西方的影响力,或者让西方觉得他们的努力可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为自身行动铺垫: 如果西方关于“入侵”的论调真的达到了“顶峰”而未发生他们所说的“大规模入侵”,俄方或许可以借此宣称西方“情报失误”或“恶意煽动”。反之,如果俄方确实有下一步行动,声称西方论调已达顶峰,也可能是在为自己的行动辩护,将之描绘成对西方挑衅的回应或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安全措施。
对外交对话的看法: 这种表述也可能表明俄方认为,在军事层面(即集结兵力)和外交层面(即与美方进行高层对话)都已经在“展示肌肉”和“表达诉求”上达到了一个阶段。他们可能认为,如果通过这些方式仍未能达到其安全诉求,那么下一步可能就不是单纯的语言交锋了。

3. 信息传播的策略:
控制叙事: 俄罗斯外交部或克里姆林宫发言人(通常是披露此类信息的一方)通过主动披露“通话后”的感受,实际上是在尝试控制信息的传播。他们希望外界将焦点放在他们对西方论调的评价上,而不是单纯接受西方媒体的报道。
国内宣传的需要: 这种信息也可能是在向俄罗斯国内民众传递信息,即俄罗斯政府正在积极应对来自西方的压力,并且不被西方的“宣传战”所动摇。

通话本身的内容(虽然俄方侧重披露的是对西方论调的看法):

虽然俄方重点强调了对西方论调的看法,但这次通话本身也包含了双方在核心问题上的立场:

俄方诉求: 俄罗斯此前已经提出了包含安全保障要求的一系列提案,包括要求北约停止东扩、不在俄罗斯边境部署进攻性武器等。普京在通话中很可能再次强调了这些诉求,并表达了在这些问题上妥协的意愿可能有限。
美方立场: 美国及北约强调国家主权,反对任何国家单方面改变欧洲安全格局,并表示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但也准备好应对俄罗斯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并会协同盟友实施严厉制裁。拜登很可能再次重申了这一立场,并警告俄罗斯不要采取军事升级行动。

结合当时的时间点(2022年2月中旬)来看,这次通话的背景是:

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结了超过10万军队。
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频繁警告俄罗斯可能即将入侵乌克兰,并详细披露了他们所认为的“入侵时间表”和“作战计划”。
双方在外交层面进行了多轮沟通,但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方国家正在准备一旦俄罗斯入侵就实施大规模制裁。

总结一下值得关注的信息:

从俄方“美国对所谓‘俄侵乌’的论调已达顶峰”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几点:

俄罗斯认为西方的“入侵”警告已经达到其宣传的最高潮。 这意味着俄方可能觉得西方已经尽其所能地放大这一威胁。
俄罗斯试图通过这一表述来反驳和解构西方的叙事,削弱其可信度。 这是一种信息战的体现,旨在影响国际舆论。
俄方可能在暗示其战略或行动计划可能不会完全按照西方预想的那样进行,或者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顶峰”也意味着可能会有“变化”。
这可能是一种策略,即在外交和军事高压之后,试图通过对西方宣传的评价来释放压力,或者为接下来的任何事态发展定下基调。

最终,这次通话及其后的信息披露,是理解当时复杂地缘政治局势和俄方意图的重要参考,尽管解读这些信息需要辨别不同方的立场和动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理解拜登的歇斯底里。

毕竟市场预测美国下个月就要加息了。

到时候俄罗斯还没动手,那加息就可能加到美国自己头上了。

可不加息那CPI就要过10了,能不加吗。

而俄罗斯就是不动手,拜登能不急吗,歇斯底里催着俄罗斯赶快打是可以理解的。

user avatar

昨晚今晨国际电话可热闹了

除了拜登打给普京,告诉他“我知道你要打、我劝你别打”,然后普京回复“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要开打了”之外,还有:

马克龙打给普京,事后爱丽舍宫表示“俄罗斯没有要打仗的意向”

马克龙打给泽连斯基,爱丽舍宫表示“大家都不想打仗的”,乌克兰总统府说“我们不想打仗”

普京打给卢卡申科,表示“我们不希望打仗的”


所以最后看来看去,好像只有美国人是想打仗的?

user avatar

这不就是高华和公知从美国学来的传家技能么

user avatar

有诗为证:

虎狼纵暴互奔驰,狐魅纷纭擅肆欺。

韩赵魏楚苦鸣金,作乐烽火唯张仪。


关于地缘政治的分析,大家已经做了很多了

这里和朋友们说个小故事

文艺复兴的时候,意大利有个医生,叫卡尔达诺

他在占星术方面声明卓著,是远近闻名的半仙,南来的北往的都乐意找他算一卦

但是他家庭生活非常不幸

他最小也是最疼爱的儿子因为杀死不忠的妻子被判死刑

他的另一个儿子是个赌徒,经常偷窃他的财物

他的女儿沦为妓女,死于梅毒

痛苦的晚年,他通过占星术预测了自己的忌日

可是他那天还活得好好的,走两步看上去也没病

于是他自杀了

我们能从这个小故事里学到什么呢?

  1. 痛苦的人、生活不如意的人,才爱做预测
  2. 预测没中,很丢面子,而且有些人宁愿死也不愿意丢面子
  3. 能影响结果的人做预测,不一定代表他会算卦,也可能只是想提前表达一下自己的愿望

所以你觉得拜登是为什么预测呢?

user avatar

乌克兰的利益相关各方恐怕可以考虑一下引入域外大国的力量破局。

乌克兰事务最关键的当地五方是俄、乌、美、法、德。英国基本上跟随美国的立场,白俄罗斯跟随俄罗斯的立场,波兰相对弱一些。

关键五方当中,俄乌法德四方是不愿意打仗的。美国的态度令人迷惑。有很多人论证美国其实是希望开战的,也有很多人论证美国是不希望开战的。我认为两方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倾向于认为美国内部持这两种观点的人都有。具体到拜登本人, 他到底想开战还是不想开战呢?我认为他不想俄乌开战的可能性更大(哪怕他认为开战对美国有利), 原因这篇里不讲了(以后或许写)

假设拜登本人也不想开战,接下来五方可以做什么?乍看起来,现在的情况非常搞笑。如果五方都不想开战,那直接停手不就好了?但麻烦就麻烦在三个事情上:第一,各方之间的互信程度偏低(远远不限于开战与否的问题);第二,需要找到一个让关键博弈者有面子的下台阶的办法,第三,有的人认为在不开战的前提下继续制造一段时间紧张气氛比较有利。

由此,我提出引入域外大国的力量打破上面困局。简单说,就是由五方提议(或者至少不反对)某域外大国派遣军队到乌克兰东部与西部的某一条分界线附近进行维和。 主要是隔离乌克兰东部亲俄势力与其余乌克兰部分的反俄势力,形成一个缓冲区。这件事做了并维持住几个月,局势自然就冷却下去了。事情要以联合国的名义进行,但部队事实上由域外大国出,毕竟美俄欧这几家都不便出兵嘛。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域外大国,那么上一自然段前两个麻烦皆有望解决。至于第三个麻烦,反正域外大国也需要一段时间准备,某些人还可以再玩一段时间嘛,但他们自己大概也清楚玩得差不多也就该收收手了。

这样的域外大国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第一,能够拉得出一大支部队。

第二,是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公认大国。

第三,在乌克兰事务中一直表现非常低调。

第四,该国很渴望在欧洲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该国比较重视自己的国际观瞻,军队到了乌克兰之后应该不会胡搞。

第六,乌克兰关键五方(俄,乌,美,法,德)最起码可以勉强接受该国出面维和。

讲到这里,这个域外大国的名字已经呼之欲出了----- 印度。没开玩笑,真的是印度,你们想的另一个域外大国真的不合适(不满足第六条)。

user avatar

虽然俄罗斯什么都没做,但是美国扒下了乌克兰的裤子,说俄罗斯强奸未遂,因为在拜登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的制止了俄罗斯!美国赢麻了

user avatar

目前FOX集中火力报道加拿大卡车司机起义。

其他媒体,包括但不限于NBC, CNBC, Ruters, ABC, MSNBC等等,正在24小时轰炸俄罗斯下周三将入侵的新闻。

CNN一半俄乌局势,一半新冠已经结束,偶尔黑懂王堵马桶。

以上。

(美国政治生态: 共和党,民主党,deep state)

user avatar

快进到美军穿上乌克兰的衣服越境袭击俄军

然后再换上俄军的衣服反击乌军


大家自己把现代战争2和赛博朋克2077结合脑补一下

Remember no English.

No nmlgb.

user avatar

拜登打心眼里觉得俄罗斯会入侵乌克兰,所以即便普京作何解释,美国都不会相信,拜登之所以打这个电话,更像是突出自己已经仁至义尽的态度,并非是为了解决问题。

比如拜登动不动就警告普京:

“如果俄罗斯决定入侵乌克兰,美国及其盟友将作出果断回应,并迅速对俄罗斯施加严重后果”。

拜登还暗示普京:

“你知道入侵乌克兰的风险是什么”,“虽然美国仍准备好诉诸外交,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全力协同一致,但我们同样也准备好应付其他局面”。

即为了保卫乌克兰而采取的某些军事反应。

但是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普京的确要进攻乌克兰的基础上,倘若俄罗斯没有这个意愿,又何谈要“放弃入侵”呢?

所以克里姆林宫的外交顾问乌沙科夫在会议结束后说:“歇斯底里已经达到了顶峰。”

一个是怎么解释都不相信,一个是怎么挑衅都在解释,两人看似交谈,实则自说自话,我怀疑拜登有脑血栓,不然不至于这么轴。

现在美国已经把战争氛围抄到了极致,不仅开始撤离基辅的外交官,还开始敦促留在乌克兰的美国公民离开,这一行为随即引发了连锁反应,日本、英国、挪威等国也先后发表公告,敦促公民回国。

此外,美国一方面以安全为名撤离了训练乌克兰军队中的士兵,另一方面又派遣第82空降师3000人进驻波兰,当然,也是以安全为名。

现在就差手指头一勾对普京大喊:你过来呀!

普京:我就是想给自己留点安全区,不行吗?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北约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渗透,这事儿不就了结了吗?

拜登: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觉得你要打乌克兰,你最好按照我说的去做。

普京:那我应该什么时候进攻?

拜登:去年底说的是今年一月,今年一月我们觉得太仓促,所以改到了二月,可是二月要开冬奥会,所以推迟到了冬奥之后,不过为了败坏你的名誉,现在你们最好从16号开始进攻,别忘记,要先空袭,再出动地面部队,从克里米亚和北部的白俄罗斯分三段式展开。

普京一摊手:我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别说普京懵了,泽连斯基也懵了!

泽连斯基对于欧美的炒作已经麻了,他在12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如果你或者其他任何人有关于俄罗斯2月16日100%入侵乌克兰的额外信息,请把这类信息提供给我们!”

言外之意,他觉得自己被西方骗了,欧美只是想通过恐吓来让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其实并不在乎俄罗斯是否真的有所图。

一位基辅民众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我感觉他们只是在散播恐慌,一切都在恢复正常。我认为局势被夸张地描述出来,让人们认为一切都很糟糕,应该离开这个国家。”

至于你说俄罗斯为啥要在俄乌边境集结军队,我觉得如果普京真的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入侵野心而把军队撤离,那被入侵的对象就不是乌克兰了,虽然他们不一定有希特勒的胆子,但外面的亲俄武装还指望着老家的增援呢。


拜登觉得俄罗斯要入侵乌克兰,于是先认定了这件事情,然后再给普京打电话,可不就是谈不拢嘛?

而且拜登还信誓旦旦的表示:如果乌克兰局势进一步恶化,将会对俄罗斯进行严厉制裁,虽然两国之间早已争锋相对多时,彼此龌龊不断,但是这一次俄罗斯并没有入侵的意思。

不过美国觉得俄罗斯一定得去进攻乌克兰,否则自己面子何在,现在甚嚣尘上的俄罗斯威胁论,其实就是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一项舆论武器,意图分裂欧盟,让北约、欧洲都唯自己马首是瞻。

以上信息来源于抖音博主,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宋忠平【ID:songzhongping】,原视频如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6714590284836864

作为一名军事学者,他常常以国际的视野来看待不停发生的热点事件,并以专业的角度给出事件的分析,让我们以最精炼的角度快速理解事情的原委,辨别各方繁杂与是非。

user avatar

拜登:我宣布,大毛要打二毛啦!

普京:我怎么不知道?

拜登:说你打,你就打,不打也得打;说不打,就不打,打了也没打!

普京:横批:打你麻痹!

拜登:据彭博社报道,俄罗斯已于2月4日晚入侵乌克兰

喜剧演员:我、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拜登:快给中情局打电话!他们为什么把行动推迟了?

特拉斯:毛熊你还说你不想打乌克兰,不想打你搞那么多演习干嘛!

普京:你要真想打就把北约拉过来,别1吨1吨的运军火哈

特拉斯:立即从乌克兰领土撤出!

普京:我他喵的是在自家领土演习啊

喜剧演员:各位大佬求求了,我给你们耍个猴戏行不行?

拜登:再不打我就宣布你不是乌克兰总统!

喜剧演员:太好了,请您来当

拜登:不用怕,下次运往乌克兰的军火将增加到2吨

喜剧演员:当总统,我不行;当演员,我好像更不行

拜登:众所周知,在奥运会期间打仗是毛子的优良传统

普京:对对对

拜登:我郑重地警告你,俄罗斯将为入侵乌克兰付出惨重代价!

普京:唔唔唔

拜登:俄军计划显示,他们将于2月16日入侵乌克兰,军事部署如下:

普京:是是是

拜登:乌克兰要开打了快撤!

普京:好好好

拜登:哼,再不打,我,我就拉稀给你看!

众人:我靠,真拉啊!

拜登:Thank you all

user avatar

2022年2月16日夜,乌军一部指挥官弗拉基米尔·马卡洛夫在叶尔尼亚附近借口“军事演习”之名,向俄军挑衅,并以一名士兵“约瑟夫·阿伦”失踪为由,强行要求进入叶尔尼亚城中搜查,遭到俄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二一九团团长尼古拉·尤里的严词拒绝。当事件正在交涉之时,乌军即向叶尔尼亚一带的俄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叶尔尼亚城区。俄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7月8日,俄共发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为乌军进攻叶尔尼亚通电》,号召“全联邦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乌军和美帝的侵略!”乌军在进攻叶尔尼亚受挫后,表面摆出和平解决姿态,暗中加紧侵略部署。2022年2月19日,乌克兰内阁会议决定增兵。23日,普京在喀山发表讲话,表示抗战到底。2月下旬,乌军大批增援部队进入俄国,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发动大规模进攻。叶尔尼亚事变标志着俄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user avatar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打起来,会发生下面几个事情:


1.乌克兰需要进口美国的武器装备,消耗军费开支。

2.乌克兰局势不稳定,外资会撤离乌克兰。

3.乌克兰周边地区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家会进入恐慌,寻求美国保护,体现在钱方面就是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增加军费开支。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地区会因为感觉不稳定,也会引发一部分资本流出。

4.欧洲会因为俄罗斯的行为而向美国聚拢,参与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减少俄罗斯出口贸易。

5.美国将和欧洲一起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所产生的俄罗斯市场吞食,并且通过高于俄罗斯价格的出口形式(天然气就是其中之一)出口商品给欧洲,薅欧洲羊毛来给美国经济回血。

6.如果俄罗斯撑不住了,要向美国低头,那么美国又可以以解除经济制裁作为条件,再次收割俄罗斯(概率极低)。

7.乌克兰在战后需要重建经济,美国借此低价买入乌克兰资产,完全控制乌克兰经济,将乌克兰彻底变作美国的提款机,前提是乌克兰仍然相信美国。


对于拜登来说,就是中期选举不要让民主党的席位减少到难以逆转的地步,稳固自己的位置,防止两年后特朗普杀回来。


这一切,只要俄罗斯一打乌克兰,都是满满的政绩,所以拜登是做梦都想着俄罗斯赶紧开火,为自己助力梦想。


如果俄罗斯就是不打,乌克兰也就是不动,上面那些政绩全都没了,甚至会有可能发生下面情况:

1.欧洲认为俄罗斯并没有想打仗,开始明着反对制裁俄罗斯。

2.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恢复正常,美国想薅欧洲羊毛的计划落空。

3.美国薅羊毛失败,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无处缓解,国内经济更惨淡,进一步引发社会不稳定。

4.拜登执政期间的神仙操作,给特朗普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让美国更加撕裂,认为只有特朗普才能救美国,中期选举文明点的话,共和党将强劲地打败民主党,如果中期选举不那么文明的话,也许会有暴力事件发生,国会山事件重演。或者是拜登坐敞篷车然后开上天去这样的奇妙冒险。


美国现在的处境,尴尬的地方在于,做对了选择,加分,把以前作死挖的坑填上。做错了选择,不是0分,而是扣分,以前挖的坑更深,甚至有可能挖到地雷,hiu~boom!这按呢真大声啦,我是听按呢啦。

user avatar

目前来看只有美国希望尽快打起来,过去一周,中俄欧各施手段,花式拆塔,拜登头大如斗!

首先,欧洲德法两国兵分两路:德国总理单刀赴会,在白宫硬抗拜登,死活不肯按老头子的意思在北溪2问题上做出割肉表态;与此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赶往莫斯科面见普京,共同商议如何维持俄乌边境稳定。

当年因科索沃战争被美国忽悠瘸了的欧洲,如今久病成医,眼看拜登想要故技重施,再次跟自己玩卖拐的把戏,索性先下手为强,一边稳住美国,一边私下联手俄罗斯,想要给美国来个釜底抽薪。

其次,中国也在高能输出:与阿根廷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宣称坚定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与俄罗斯签署15项战略项目合作,其中高达500亿立方米的巨额天然气大单,结算方式居然既不用美元也不用人民币,而是欧元,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估计那帮老欧洲每天都能笑醒,堪称分化欧美的神来之笔。

最后,美国猝不及防,突然被中俄在本就已经十分脆弱的美欧关系当中猛插一刀,那种酸爽凭拜登的身子骨当真消受不起。

是可忍熟可忍,11日,美国一名高级防务官员证实,五角大楼决定向波兰增派3000名士兵。据悉,这批兵力的任务是训练并发挥震慑作用。

看到是波兰实话实说那一刻我的心中毫无波澜!

与此同时作为美国最忠实的北约盟友,英国也有大动作。

2月7日,英国军方表示,英国已派出100多名特种部队军官前往基辅。这些特种兵均来自英军精锐部队,例如大名鼎鼎的特别空勤团(SAS)、特别舟艇团(SBS)、特种侦察团(SRR)等。

如上,拜登的策略明显越发强硬了,似乎是在有意地加剧紧张,营造一种俄乌战争迫在眉睫、一触即发的假象。但问题是,拜登真的需要战争吗?

其实对于拜登来说,美国在欧洲需要的是“可控的紧张”,当紧张超出限度时,“降温”就是必然的选择,因为乌克兰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为乌克兰赌博,去陷入一场比阿富汗难上无数倍的战争。

所以,战争其实还是有很大转圜余地的,打不打真的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

目前俄罗斯明确表示,俄罗斯没有对乌克兰采取行动的打算。乌克兰的泽连斯基也表示没必要对形势有过当的反映。但美国就是不断散布乌俄开战的消息,彭博社散布假消息之后又出来道歉澄清。然后美联社又开始散布这一消息。美国媒体早已经没有信用储备了。而且打仗还没有确定先安排美国人自己撤退,这让乌克兰情何以堪?

我们还是听一下当事方之一俄罗斯普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俄罗斯只是希望基于安全平等和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来解决欧洲安全问题,不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是巩固自身安全。普京还表示,他不清楚把俄罗斯在本国境内调动军队描绘成对邻国的威慑是基于什么理由。不是俄罗斯向北约推进,而是北约向俄罗斯推进。这个时候强调俄罗斯威胁,至少不符合健全逻辑。

user avatar

一个患有老年痴呆和失禁的民主党羸弱总统。

一个野心勃勃的犹太国务卿及背后的美国银行家势力。

每当美国是这种政治格局的时候,都会整出很多幺蛾子。

布林肯和基辛格不仅都是犹太人,而且是老相识。他们都是哈弗大学毕业的。

基辛格是世界上最阴险危险的纵横家。七十年代搞联中抗苏整垮了苏联,同时趁中米接触的机会大力向中国推销人口控制毒丸,消除了未来中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可能。一石两鸟,消灭了对美国最大的两个威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普京与拜登在2022年2月12日(UTC时间)的通话持续了约一小时。此次通话发生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夕,两国领导人围绕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的军事集结以及相关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话结束后,俄方披露的信息尤其值得关注,因为这提供了一个理解俄罗斯视角和意图的关键窗口。俄方披露信息的关键关注点:俄.............
  • 回答
    普京与拜登将于6月16日举行会晤:一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对话2021年6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会晤,无疑是当年国际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次会晤备受全球瞩目,因为它发生在俄美关系跌至冷战结束以来最低点之际。分析这次会晤的意义、议题、可能的成果以及其深远影响,需要.............
  • 回答
    对于普京祝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这件事,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着不少门道。首先,这事儿本身就带着点“信号”的意味。你想想,在选举结果出来后,不是所有国家领导人都能立刻给出明确表态的。普京在这个时间点发出祝贺,说明俄罗斯方面已经“接纳”了拜登的胜利。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俄罗斯政府.............
  • 回答
    2022年12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一次视频会晤,这是自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双方首次进行的高层直接对话。此次会晤的背景是乌克兰危机持续升级,俄罗斯在东部前线的军事行动陷入僵局,同时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援助和制裁仍在持续。以下是双方会晤的主要内容及分析: 一、会晤背景与核.............
  • 回答
    普京与拜登可能于六月举行的会晤,无疑是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一件大事。如果这次会晤真的成行,它所产生的涟漪效应,绝不会局限于两国双边关系,而是可能在多个层面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首先,地区热点问题将是这次会晤的核心议题之一。俄乌冲突的走向,无疑会是重中之重。尽管双方在立场上可能.............
  • 回答
    6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将在日内瓦举行备受瞩目的会晤。这次会晤的时机和背景都相当敏感,而俄方提前释放出的“对达成协议没信心”的表态,更是为这次峰会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深入解读的信息呢?1. 俄方“没信心”的潜台词:是策略还是真实状况?俄罗斯方面公开表示“对达成.............
  • 回答
    俄媒报道称普京和拜登可能在六月举行会晤的消息,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动向。这背后释放的信号,绝非仅仅是“两位领导人要聊天”那么简单,而是折射出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一系列复杂而关键的棋局。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可能”二字说起,这本身就透露出一种试探和谨慎。 为什么是“可能”,而不是.............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普京已作出开战决定的表态,以及美英加澳日韩等国敦促公民撤离乌克兰,这无疑是当前乌克兰局势高度紧张的信号,表明冲突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急剧上升。要详细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拜登总统的表态与西方国家的行动: 信息来源与判断依据: 拜登总统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通常是基于.............
  • 回答
    拜登政府对俄罗斯发出严厉警告,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其经济将遭受“毁灭性打击”。这一表态是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潜在军事行动表达担忧和决心的一种重要外交手段。评价这一主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主张的依据与潜在的制裁工具:拜登政府的这一警告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的经济制裁工具和.............
  • 回答
    拜登总统称普京为“杀手”的言论,确实是一个非常直接和强硬的表述,对美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拜登的言论背景与意图: 事件的起因: 这一表述出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对拜登的一次采访,记者问他是否认为普京是“杀手”,拜登.............
  • 回答
    拜登总统指称普京在俄乌战争中“严重失算”,这一说法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并且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其准确性。拜登为何如此说?可能的考量:1. 强化美国及其盟友的立场与决心: 拜登政府一直强调支持乌克兰的独立和主权,并且对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进行谴责和制裁。指责普京“失算”可以传递一个信息:俄罗斯的战略.............
  • 回答
    2021年6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备受瞩目的峰会。这次会晤是两国领导人自拜登就任以来首次面对面会谈,也是自2018年以来美俄两国总统的首次峰会,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峰会的主要议题和谈话内容:尽管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这次峰会的主要目的是就如何稳定和预.............
  • 回答
    普京和拜登同意就乌克兰危机举行峰会的新闻,是2023年12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乌克兰危机特别峰会”(Ukraine Crisis Special Summit)。这次峰会是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多来,美俄两国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也是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双方在危机中首次公开表态。以.............
  • 回答
    拜登关于普京已决定进攻乌克兰的表态,确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信号,透露出多方面值得高度关注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1. 信息来源和拜登的判断依据: 情报评估的可靠性: 拜登总统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通常是基于美国情报机构(包括CIA、NSA、DIA等)长时间、多渠道收集和分析的俄.............
  • 回答
    拜登总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误将俄罗斯总统普京称呼为“特朗普”,这一事件,以及近期他出现的一些其他口误或被认为状态不佳的情况,引发了关于“拜普会”(指拜登总统与普京总统的会晤,虽然这里实际是拜登在讲话中出现的口误,而非与普京的直接会晤)后美国总统状况的广泛讨论。要详细分析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
  • 回答
    拜登总统在推特上的一番话,直指普京的核心战略意图,这并非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基于对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和俄罗斯历史行为模式的深刻洞察。 普京确实在致力于瓦解凝聚西方世界的坚实阵营,他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北约,一个相互猜忌的西方国家群体,以及一个内部矛盾重重、无法形成统一战线的美国。要理解这一.............
  • 回答
    拜登总统近期就俄乌冲突发表了一系列立场鲜明的讲话,其中关于“解除普京权力”的表述,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其言论的直接含义、可能的战略意图、以及它所引发的国际反应和国内讨论。首先,我们得明确拜登总统说出“解除普京权力”时,他究竟指的是什么.............
  • 回答
    拜登政府警告“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考虑直接制裁普京本人”这一表态,无疑是美国对俄罗斯发出的一系列强硬信号中非常关键且具有标志性的一环。理解这一表态的深层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信号的直接解读与历史背景: 直接制裁普京的可能性: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具冲击力的信号。历史上,对一个国家.............
  • 回答
    拜登总统那句“看在上帝的份上,这个人(普京)不能继续掌权”的出语,无疑是迄今为止美国总统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对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最直接、最尖锐的定性。这句话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美国在经历了漫长的战略观察、外交斡旋、以及一系列对俄制裁与援助乌克兰的政策后,一个情感与判断的集中爆发。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 回答
    特朗普对普京承认乌东两地独立的评价,以及对拜登的批评,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特朗普评价的背景与动机: 对“强大领导人”的青睐: 特朗普本人一直推崇“强大”和“果断”的领导人,并将普京视为一位能够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领导者。他可能认为普京的行动是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