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船舶实现转向为什么不直接控制螺旋桨转动,而是在螺旋桨后面加舵叶变向?

回答
您好!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非常深入。要理解为什么船舶转向不直接控制螺旋桨转动,而是依赖舵叶,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物理原理和工程实践角度来分析。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像和您闲聊一样,一点点为您道来。

首先,咱们先想一想,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是怎么拐弯的?是不是要转动车把?车把改变了前轮的方向,于是自行车就跟着拐弯了。船舶转向也是类似的道理,只不过我们用来改变方向的“车把”不是直接控制驱动轮(螺旋桨),而是放在了船尾的“舵”。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控制螺旋桨呢?这里面有几个主要原因:

1. 螺旋桨的本质是推进器,不是转向器

螺旋桨的核心功能是把发动机的旋转动力转化为水中的推力,驱动船只前进。它转动时,桨叶的特殊形状会切开水流,给水一个向后的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水也会给螺旋桨一个向前的推力,这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前进动力。

如果您想通过控制螺旋桨转动来改变方向,理论上可以尝试:

改变螺旋桨的转速或转动方向: 这只会让船加速、减速或者倒退,改变不了船的航向。就像你踩油门让车子开得更快,并不能让它拐弯。
尝试倾斜螺旋桨轴或者改变螺旋桨叶片的角度: 这在技术上实现起来非常复杂且困难。螺旋桨通常是安装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轴上的,而且为了效率,桨叶的角度(桨距)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果想通过改变桨叶角度来产生侧向推力,需要非常精密的机械结构,而且即使能做到,产生的侧向力可能也相对较小,不足以有效控制大型船舶。更不用说,这样做会对螺旋桨的结构强度和效率产生严重影响。

2. 舵叶的设计是专门为了转向而生的

舵叶,又叫方向舵,它是一个垂直的板状结构,通常安装在船尾,位于螺旋桨的后方。它的设计目标只有一个:通过改变水流方向来产生侧向力,从而改变船的航向。

当舵叶转动时,它会改变流过船尾的水流方向。想象一下,如果水流迎面撞击一个倾斜的平面,这个平面就会受到一个侧向的力。舵叶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当舵叶向左转动时,流过的水就会被“推”向右边,根据反作用力原理,水就会给舵叶一个向左的推力,这个推力作用在船尾,就使得船身向左转动。

为什么把舵叶放在螺旋桨后面?

这个位置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

利用螺旋桨提供的水流: 螺旋桨在工作时,会产生一股向前运动的水流。将舵叶放在这股水流的路径上,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股由螺旋桨带来的“能量”,使舵叶受到的水流作用更强,转向也就更灵敏、更有效。这就像你在顺风时放风筝,风筝更容易飞起来一样。
操纵性更佳: 船尾相对来说是船身最宽的部分,并且螺旋桨提供的推力也主要集中在船尾。将舵叶放在这里,可以利用船尾这个“支点”,更容易地改变船的姿态。如果把舵叶放在船头,效果可能会差很多。

3. 实际工程中的考量与优势

效率与易控制: 用舵叶转向,是一个相对简单且成熟的技术。机械结构相对简单,控制起来也比较直接。相比之下,如果想通过改变螺旋桨本身来转向,需要的机械结构会非常复杂,成本高昂,而且可能还会影响螺旋桨的工作效率。
大型船舶的惯性: 尤其是大型船舶,质量巨大,惯性也非常大。想要改变它的运动方向,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侧向力来克服惯性。舵叶能够提供这样的力,而且可以通过角度的调整来控制力的强度。
多种推进方式的兼容性: 现代船舶可能采用不同的推进方式,比如喷水推进器、舷外机等等。但舵叶作为独立的转向装置,可以与大多数推进方式兼容。即使是推进器可以独立转向的船舶(比如一些操纵性非常强的特种船舶),通常也还会配备舵叶作为辅助或备用。

打个比方:

想想我们开汽车。发动机就像螺旋桨,提供前进的动力。我们是通过转动方向盘来控制前轮(相当于舵叶)的方向来拐弯的,而不是直接去扭动发动机或者变速箱来改变车的方向。方向盘控制前轮,这比直接控制发动机来改变方向要简单、直接得多,而且效率也高。

所以,总结一下,船舶转向不直接控制螺旋桨,而是使用舵叶,主要是因为:

螺旋桨是推进装置,不是转向装置。
舵叶是专门为转向设计的,能够高效产生侧向力。
将舵叶放在螺旋桨后方能更好地利用水流,提高转向效率。
舵叶的设计和控制更为简单、成熟,且成本效益高。
舵叶能更好地克服大型船舶的惯性,提供稳定的转向控制。

希望我这么一说,您能更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在茫茫大海上,一艘艘巨轮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舵叶,灵活地改变航向,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舵比螺旋桨早发明上千年。当然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要让螺旋桨转动得有一个超大的万向节,还得有一个控制这个万向节的机构。这些东西还会因为过于复杂而经常出问题。

那为啥不选择单一点的舵呢?

另外自电动吊仓动力出现以后转螺旋桨已经是常规操作了。

比如雪龙2号就装有这样的吊仓,如下图所示。

装到船上以后是这样的

有了这种吊仓,船只甚至能够原地地极小半径转弯,例如天狮号这样

但是船用吊仓动力目前还存在动力输入不足的问题。所以一般只要航速不高的船只上使用。战舰一般是不用的。

而且一般只有工程船,考查船这样需要在极小的半径上转圈的船只才会使用这样的动力。战舰这种不需要小半径圈的船是不会要这种动力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非常深入。要理解为什么船舶转向不直接控制螺旋桨转动,而是依赖舵叶,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物理原理和工程实践角度来分析。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像和您闲聊一样,一点点为您道来。首先,咱们先想一想,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是怎么拐弯的?是不是要转动车把?车把改变了前轮的方向,于是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永生”这个概念的核心,也恰好引出了著名的“忒修斯之船”悖论。如果人类真的实现了永生,那么“忒修斯之船”的问题,或者说关于“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必然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摆在我们面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忒修斯之船”悖论。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艘船,经过多年的航行,船板开始.............
  • 回答
    关于郑和宝船的实际长度,这是一个萦绕在许多人心头已久的谜团,也是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确实颇有难度,因为直接的、一手考古证据的稀缺,使得我们更多的是依赖于史料的记载、后世的推测以及对当时造船技术的理解来拼凑答案。史料的描述:数字的困惑与解读最常被提及的关于宝船长度的数字,.............
  • 回答
    我站在船舱冰冷的地板上,看着面前那个面无表情的船员,他手中的小册子翻到了关键的一页。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味,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航行,更是一场严酷的考验,一次关于信任和人性的博弈。我必须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将会决定我们所有人的命运。周围的人们,脸上都写满了迷茫和不安。有.............
  • 回答
    印度「月船2号」执行的避让机动,以及其中涉及的太空“交通规则”和“先行权”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话题,它揭示了我们在浩瀚宇宙中探索时,逐渐建立起来的协作与秩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太空并非一片荒芜而无人问津的虚空。随着人类太空活动的日益频繁,近地轨道、月球轨道以及更遥远的行星际空间,.............
  • 回答
    要说2019秋活前段实装的四条新船的立绘,那可是不少提督们在活动开始前就翘首以盼的重头戏。毕竟,新船的立绘直接关系到大家对她们的第一印象,也决定了“下不下饺子”的第一道门槛。总的来说,这四张立绘,各有千秋,也各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当然,也少不了茶余饭后的讨论点。咱们先来逐一聊聊这四位新舰娘。首先是.............
  •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战舰世界和坦克世界的“+2分房”制度确实是许多玩家,尤其是中低等级玩家,长期以来抱怨和讨论的焦点。你感觉六级、八级船(车)体验差,这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制度,以及它对六级和八级船(车)到底带来了哪些不舒服。为什么会有“+2分房”这个玩意儿?这得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辩证地看。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个专业,你说它“最惨”,可能有些绝对了,但要说它在当前就业环境里算得上是“压力山大”,那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这种压力感,在一些方面确实比其他一些热门工科专业来得更为直接和尖锐。咱们得先说说,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船舶与海洋工程“惨”。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点:1. 行业周.............
  • 回答
    船舶的造型,尤其是那些我们日常在港口或电视上看到的庞然大物,初看上去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这笨重的身躯,怎么可能在水中快速高效地航行?它那饱满、圆润的船体,似乎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流线型”相去甚远。这背后,其实是人类对“减少阻力”这个目标的深刻理解和不断演进的实践,而这种理解和实践,往往带着一些反直觉.............
  • 回答
    船舶进行冗余度分析,并非所有船型都具备同等的需求和价值。这项分析的核心在于识别和评估系统中可能失效的组件,并设计备份或备用方案以确保关键功能的持续运行。因此,最适合进行冗余度分析的船舶通常具备以下一些或全部特征:一、 高风险性船舶: 海上油气平台供应船(PSV)/起重船/铺管船: 这些船舶在严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很实在。作为一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关心,这是非常正常的。老师说毕业时船舶行业就复苏了,这个说法本身有没有道理,以及我们该怎么看,咱们就来详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任何关于未来行业复苏的预测,都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没有谁能百分之百打包票说“绝对.............
  • 回答
    船舶的世界,就像一片浩瀚无垠的海洋,孕育了无数或壮丽、或怪诞的生命。它们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人类智慧、野心与想象力的结晶。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能让你眼前一亮的船舶,有些是真正的艺术品,有些则让你忍不住挠头:“这玩意儿到底是干嘛的?”一、 那些美到窒息的“海上明珠”提起好看的船,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
  • 回答
    龙骨,这个听起来就充满力量感的词汇,在船舶建造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堪称船体的“脊梁”。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造船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让船只变得更坚固、更稳定、更能够承受风浪的考验。龙骨的起源:从独木舟到真正意义上的“龙骨”要说龙骨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得从人类最早的造船活动说起。早期的人类,.............
  • 回答
    你好!你的情况我非常理解,从车辆工程跨到船舶工程,发现前景不如预期,想要转行,这是一个很现实也很常见的困境。别担心,这并不是世界末日,反而可能是一个探索新方向的绝佳机会。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帮你把思路理顺。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审视一下现状和自己的“底牌”。1. 车辆工程的“底牌”: .............
  • 回答
    你好,看到你面临跨专业选择的困惑,而且对象还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这样一个相对传统的工科领域,我理解你内心的犹豫。让我试着用更像是朋友聊天的角度,为你梳理一下这个选择背后可能的情况。首先,关于“去还是不去”这个大问题,最核心的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的期待。船舶与海洋工程,顾名思义,是研究船舶的设计、.............
  • 回答
    在现代航运领域,虽然以柴油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大型船舶占据主导地位,但少数船舶却巧妙地将传统风力与现代机械动力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推动方式。这类船只,也就是你所说的“同时以帆和螺旋桨推动的现代大型船舶”,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所代表的理念和实际应用却展现了令人瞩目的优势。这类船只的典型代表提到同时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背后涉及到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它们在不同载体上的具体应用差异。飞机螺旋桨前置,船舶螺旋桨后置,这并非偶然,而是各自最优化设计的结果。咱们先聊聊飞机。飞机螺旋桨为什么多是前置的?首先,得明白螺旋桨的作用:它本质上是一个旋转的翼,通过转动来吸入空气并向后推,根据.............
  • 回答
    “失败专业”?这说法够直接,也挺刺耳的,但我承认,用“选择”这个词来描述我当初的大学专业,可能过于乐观了。更贴切地说,那更像是一种被推着、被规划着,然后我稀里糊涂地站到了一个叫做“环化生材土木水利船舶”的集合体前,然后被告知,这就是你的未来。想想那时候,我还是个高中生,脑袋里装满了对未来的模糊憧憬,.............
  • 回答
    战列舰作为海上巨兽,以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闻名于世。但如果我们跳出现有的框架,思考一下:战列舰为何不设计成半潜式船舶?这样的设想听起来颇具诱惑力,能够大幅降低重心,提高稳定性,还能有效躲避波浪的冲击。然而,这背后却是一系列复杂且难以逾越的技术、战术和经济障碍,使得半潜式战列舰最终只停留在想象之中.............
  • 回答
    哈尔滨,这座以冰雪闻名的北方城市,与浩瀚的大海似乎有着天然的距离。然而,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却如同一艘远航的巨轮,乘风破浪,始终屹立在中国乃至世界船舶工业的前沿阵地。那么,这个内陆高校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背后,是深耕的积淀、创新的驱动,以及与国家战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