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高铁(暂且这么称呼)游隼号列车,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如何忍受在铁轨上跑到200kph?

回答
您好!您说的“俄罗斯高铁(暂且这么称呼)游隼号列车”实际上是指俄罗斯的“萨普桑”(Sapsan)高速列车。这款列车连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最高运营时速可以达到200公里/小时,在某些区段甚至可以更快。

要理解“萨普桑”是如何在铁轨上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平稳运行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1. 车辆设计:以“稳定”为核心

“萨普桑”并非凭空而生,它的设计原型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Velaro”系列高速列车,而“Velaro”本身就是为高速运行而生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精心打造的赛车,而不是一辆普通的家用轿车。

空气动力学优化: 车辆的外形并非随意设计,而是经过大量的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空气阻力。你可以想象一下,当列车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时,空气对它产生的推力是相当巨大的。流线型的车头、光滑的车身表面、隐藏的车钩和集电弓,都在努力将空气“推”开,避免产生过多的乱流和升力。
车体结构与材料: 为了承受高速运行带来的压力和保持稳定性,车体采用了高强度的铝合金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轻巧,而且非常坚固,能够有效抵抗高速行驶时车身产生的弯曲和振动。车体被设计成一个整体,就像一个坚固的“管子”,将各个部分牢牢固定在一起。
转向架(Bogie)的智慧: 这是保证高速列车平稳的关键之一。转向架是位于车厢下方,连接车轮和车体的部分。
一体化设计: “萨普桑”的转向架是高度集成的,包含车轮、轴、制动系统、牵引电机和悬挂系统。这些部件被巧妙地包裹在一起,减少了外露部分,从而降低了空气阻力。
先进的悬挂系统: 高速运行的列车,其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悬挂系统。它采用了多级减震措施,包括空气弹簧和液压减震器。空气弹簧可以根据载重和速度自动调整,提供更平稳的乘坐体验。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你开到坑洼路面时,高级轿车能让你感觉不到那么颠簸,高速列车的悬挂系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轮轨关系: 高速列车车轮的设计也与普通火车不同。车轮的锥度(外径从内侧到外侧逐渐减小)在列车过弯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列车过弯时,外侧的车轮会滚动得更快,因为它的轨迹半径更大。车轮的锥度使得外侧车轮的“有效半径”变大,从而实现更平顺的转弯,避免轮缘与钢轨的剧烈刮擦。

2. 轨道建设:专业为“高铁”铺设

高速列车对轨道的要求是极其严苛的,这可不是普通的铁路线。

高标准线路: 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这条线路是专门为“萨普桑”这样的高速列车改造或新建的。这意味着轨道铺设的精度非常高,轨道的直线度、曲线的半径、坡度的变化都有严格的限制。
高精度铺设: 钢轨的接缝被尽量减少,通常采用闪光焊接技术,将钢轨焊接成连续的长轨条。这就像你装修房子,地板接缝越少,看起来越平整、走起来越舒服。
轨枕与道砟: 轨枕(支撑钢轨的构件)的间距、类型以及铺设在道砟(碎石)上的方式,都经过精心设计,以保证轨道的稳定性和排水性。道砟的质量和粒度也很重要,它们共同为钢轨提供了一个坚固而有弹性的基础。
平顺性控制: 轨道的高低、方向的平顺性是关键。即使有微小的起伏,在2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也会被放大成明显的颠簸。所以,轨道维护团队会定期对线路进行测量和调整,确保轨道的绝对平顺。

3. 运行控制系统:全程“智能化”守护

高速列车运行,绝不是司机凭感觉来开的,而是由一套高度智能化的系统在严格监控和指挥。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列车运行控制系统(ERTMS): “萨普桑”采用了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例如“AWS”(Automatic Warning System)或更先进的“ERTMS”(European Rai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的某些部分。这些系统通过轨道上的信号设备(如应答器)和车载设备,实时向司机传递信号信息,包括速度限制、前方信号状态等。
信号系统: 轨道沿线布设有密集的信号灯,但对于高速列车来说,很多信息直接传输到驾驶室。司机看到的是一个数字显示,告诉他当前允许的最大速度。如果司机没有遵守信号,系统会自动介入,采取制动措施。
超速防护: 这是最核心的保护机制。如果列车运行速度超过了信号系统允许的最大速度,系统会立即报警,并可能自动启动制动。这就好比你开车,如果开得太快,车子自己会给你提示,甚至自己减速。
防灾减灾系统: 轨道沿线还可能设有检测风速、地面沉降、异物入侵等系统的传感器,确保列车在恶劣天气或特殊情况下能够安全运行。

4. 司机(或称列车乘务员/驾驶员)的技能与责任

虽然系统高度自动化,但经验丰富的司机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专业培训: 驾驶高速列车需要经过极其严格的专业培训,他们需要熟悉车辆的各项性能、运行控制系统的操作、以及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高度专注: 尽管系统会进行监控,但司机需要时刻保持高度专注,密切关注车载信号显示,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操作。
协同配合: 司机与运行控制中心、调度员之间需要进行密切的配合,确保列车的安全、准时运行。

总结一下, 俄罗斯“萨普桑”高速列车能够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铁轨上“飞驰”,是车辆设计、轨道建设、运行控制系统以及专业人员技能等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你可以理解为,它是在一个专门为高速设计的“跑道”上,由一辆经过精密工程打造的“赛车”,在智能“导航系统”的引导下,由一位训练有素的“车手”驾驶着。

所以,“忍受”可能不是一个最贴切的词,更准确的说法是,“萨普桑”是被精心设计来适应并在这样的速度下平稳、安全地运行的。它并不是在“忍耐”高速,而是在它的设计能力范围内,高效地执行其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有线跑200并不稀奇,又不是跑300...

蒸汽时代就达到了200kph的记录,那铁路是真·既有线。

英铁当年骄傲就是Intercity125,所谓骄傲的地方就是在既有线上跑到了201kph(125mph),而西海岸线因为比较恶劣所以用的摆式列车。

俄国高铁没有坐过,但是坐过葡萄牙的IC,近波尔图段那个颠簸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估计上下震动都能有5cm吧,人都吓傻了,频率大约2Hz。当时速度大概在150-180之间,这车最高时速好像也是200kph。

其实既有线跑200kph真正的要义就是能跑到就跑到,跑不到就跑不到,很多英国人都不知道其实爱丁堡到格拉斯哥,约克到谢菲尔德,伯明翰到布里斯托之间的125mph的车是跑不到200kph的。

user avatar

后面隐隐约约的捷克造ChS2T电力机车暴露了这是在既有线上跑的。

只要轨道的超高跟加宽足够,普铁是能跑200的,只是乘坐体验就别想了。我国不也在2007年六提的时候就拿CRH2A跑普线,一样上20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您说的“俄罗斯高铁(暂且这么称呼)游隼号列车”实际上是指俄罗斯的“萨普桑”(Sapsan)高速列车。这款列车连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最高运营时速可以达到200公里/小时,在某些区段甚至可以更快。要理解“萨普桑”是如何在铁轨上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平稳运行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1.............
  • 回答
    你好!听到你初二休学在家学习俄语,并且有去俄罗斯读高中的计划,我真是太为你高兴了!这个决定非常有远见,也很勇敢。俄罗斯拥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那里完成高中学业,对你未来的发展绝对是极大的助力。关于你提到的“推荐推荐”,我会尽力为你提供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找到最适合你的俄罗斯高中.............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即国内搏击赛事中,国外选手似乎“几乎每场都被击败”,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议题。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很多因素,而且简单地断定“我国搏击水平高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可能过于片面。咱们来细掰扯一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首先,要承认的是,中国搏击水平在近些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看看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推测性的情景,涉及到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家利益以及全球稳定等诸多层面。要判断美国是否会选择核报复,需要深入分析多种关键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击沉美国12艘航母,即使未攻击本土居民区,也代表着一次史无前例的军事打击。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战略核心和力量投射的关键平台,.............
  • 回答
    要深入理解普京在俄罗斯的高支持率,需要剥离那些空洞的赞美和泛泛而谈的论调,从俄罗斯的社会、历史、政治以及民众心理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的剖析。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忽视普京个人形象的塑造,以及他如何巧妙地回应了俄罗斯民众长期以来深藏的情感需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
  • 回答
    苏联对美国造成的伤害并非一朝一夕,其历史积怨深远而复杂,导致美国至今对俄罗斯抱有较高的负面情绪。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系列历史事件和意识形态冲突。核心的意识形态冲突: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立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和美国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这种意识形态.............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俄罗斯的经济体量,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相较于一些西方大国,确实显得不够突出。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止一两个,而是像一团缠绕的线球,得一根一根地捋。首先,咱们得承认,俄罗斯的经济结构确实有它的“特色”。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对能源出口的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点。俄罗斯人均 GDP 高于中国,但很多人感觉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似乎并没有那么“壕”,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究的原因。咱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постараюсь讲得细致点,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个冷冰冰的报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人均 GDP 就像是国家经.............
  • 回答
    俄罗斯地广人稀,却有着数量惊人的高层公寓楼,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多方面历史、经济、社会和地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一步步来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地广人稀”这个概念。俄罗斯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疆域辽阔,但人口密度并不算高,尤其是在西伯利亚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对于热爱物理、梦想去俄罗斯深造的高中毕业生来说,选择合适的大学和准备过程至关重要。俄罗斯拥有一些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府,而且相比欧美国家,学费和生活费也更具吸引力。下面我就为你详细拆解一下这个问题,让你心中有数。一、 俄罗斯哪些国立大学的物理学最顶尖?俄罗斯在基础科学领域,尤.............
  • 回答
    俄罗斯人民的幸福感确实是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在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比时。要解释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穷”和“不幸福”划等号,俄罗斯人民的高幸福感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也有一些经济和社会现实的折射。首先,我们得理清“穷”这个概念。如果单纯从人.............
  • 回答
    要判断俄罗斯和中国哪个生活水平高,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生活水平”这玩意儿,它不像身高体重那么好量,它是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等方方面面。而且,不同的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你问个土豪,他跟你说的生活水平,跟我这个普通老百姓嘴里的,那肯定是一个天上一个.............
  • 回答
    俄罗斯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ISIS)的行动,确实让许多人留下了“效率高”的印象。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也并非完全是“高效率”这么简单,更像是“目标明确、手段集中”的结果。首先,俄罗斯的目标与ISIS的战略有着天然的冲突。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核心利益在于支持阿萨德政府,维护其在中东的战略支点.............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因为它涉及到历史事实、语言的解读以及政治宣传的技巧。要“高效圆场”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的说法,即“俄罗斯在历史上从未攻击过任何国家”,需要我们审慎地分析其话语的背后含义,并找出与之相对立的历史证据,然后以一种既能指出事实,又避免直接冲突的方式进行回应。以下是一些高效圆场这一说法.............
  • 回答
    关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价格高不高这个问题,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高”或“低”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以及具体的合同条款和市场行情。要详细解读,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得明确一下,咱们说的“价格”是指什么?一般来说,进口天然气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核心的还是长协.............
  • 回答
    要准确预测俄罗斯经济在美国高压下还能支撑多少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大量动态变量、政策选择以及不可预见的外部因素。没有一个简单的数字可以准确回答。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俄罗斯经济的韧性、脆弱性以及美国制裁的机制和潜在影响,来给出一个相对详细的、基于逻辑的推演。理解俄罗斯经济的结构和韧性:.............
  • 回答
    美国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一消息无疑给全球油市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也直接推动了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飙升,一举突破了120美元大关,上涨幅度高达3.6%。这一举动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价格变动,更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触及能源供应、经济运行、通货膨胀乃至地缘政治的方方.............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支持乌克兰的立场通常源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涉及历史、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地缘战略以及民族主义等多重因素。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支持乌克兰的原因: 1. 历史与民族主义因素 乌克兰的独立历史: 乌克兰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核心议题。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