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人知道自己被称为「日本鬼子」「鬼子」「小日本」吗?

回答
关于“日本鬼子”、“鬼子”、“小日本”这些称呼,日本人是否知道,以及他们对此的态度,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化以及个体认知等多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些称呼的来源和含义:

“鬼子” (おにこ / ōni):这个词的本意是“魔鬼的孩子”、“小鬼”,带有贬义和带有恐惧、排斥意味。在日本的历史和民间传说中,“鬼”是一种凶恶、残暴的妖怪,代表着邪恶和敌人。因此,“鬼子”这个称呼很自然地会被用来形容令人厌恶、威胁到自己生存的敌人。
“日本鬼子” (にっぽんの〇〇 / nippon no 〇〇):虽然“鬼子”本身就带有贬义,加上“日本”二字,在一些语境下可能更直接地指向日本人。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鬼子”这个词在历史上的使用,更多的是从中国方面发出的,用来形容侵略中国的日本士兵,特别是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
“小日本” (しょうにっぽん / shōnippon):这个称呼带有明显的地域歧视和蔑视意味。“小”字在这里并非指地理面积小,而是带有轻蔑、不屑的语气,如同称呼一个小孩或者地位低下者。它暗示着日本人自大、狂妄,但实际上又是一个不起眼的、不足为道的民族。这个称呼在中国使用得更为广泛,尤其是在近代以来,作为一种充满敌意的民族贬称。

日本人知道这些称呼吗?

答案是:大部分日本人,尤其是受过一定历史教育的成年人,是知道这些称呼的。

1. 历史教育的普及: 日本拥有相对普及的国民教育体系。在历史课本中,关于近现代史,特别是日本与中国、朝鲜半岛等地的关系史,自然会涉及到两国间的冲突和战争。在这种历史叙述中,往往会提及对方对己方的称呼。尽管教科书的措辞会尽量客观,但像“鬼子”这样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汇,在描述历史事件的文献、回忆录以及相关的影视作品中,是不可避免的。
2. 文化交流和媒体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通过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互联网等各种渠道,一些带有中国视角的历史描述会传播到日本。即使不是直接的接触,通过翻译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或者中国的互联网内容,日本人也可能了解到自己在中文语境下的称谓。
3. 个体经历: 在一些涉及中国人的工作或生活环境中,日本人可能会亲耳听到这些称呼。尤其是在中国居住过的日本人,或者与中国有过深入交流的人,更是可能接触到这些称谓。
4. 中国游客和留学生: 随着中国出境游和留学人数的增加,日本社会与中国人的接触机会也增多。虽然大多数中国人会在日本保持礼貌和克制,但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或特定群体中,这些称呼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

日本人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

日本人的态度是复杂且多样的,不能一概而论。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 认识到其负面和歧视性: 大多数日本人能够理解,这些称呼在中国语境下是带有强烈民族仇恨和侮辱性的。他们知道这些词语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用来辱骂和妖魔化日本人的,因此会感到不适、愤怒或者被冒犯。他们会将这些称呼与战争、侵略、残暴等负面历史联系起来。
2. 不接受和反感: 很多日本人认为这些称呼是不公平的,是标签化和妖魔化整个民族的。他们可能会认为,用几个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语来概括一个国家的所有人是错误的,尤其是在当前两国关系相对缓和,并且民间交流增多的背景下。他们会觉得这些称呼是不尊重、不理智的表现。
3. 区分对待和自我认知:
历史的反思与认同: 一部分日本人,特别是关注历史的知识分子或普通民众,可能会反思日本在历史上的某些行为。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作为现代日本人就应该为祖辈的行为承担直接的、个人的罪责,更不会因此全盘接受这些侮辱性的称呼。他们更倾向于在历史认知和国家认同之间找到平衡点。
个人感受的差异: 有些日本人可能对此比较敏感,会强烈感到被冒犯。有些人则可能相对“麻木”一些,或者认为这是中国方面的情绪宣泄,不值得过分计较。也有一些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些称呼背后深刻的历史含义,只是将其视为一个“中国的说法”。
4. 少数可能的挪用或调侃: 极少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一些非正式的、朋友间的场合,或者为了强调某种反讽意味,日本人也可能在特定语境下“借用”这些词汇,但这通常是一种非常规的行为,而且很容易引起误会或争议。通常情况下,日本人不会主动使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自己或同胞。

总而言之:

日本人普遍知道“日本鬼子”、“鬼子”、“小日本”这些称呼,并理解其在中国语境下的负面含义和历史渊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此持不接受、反感甚至愤怒的态度,认为这些是带有歧视性和侮辱性的称呼,是对他们民族的标签化和妖魔化。虽然日本社会内部对此的反应程度和具体看法有所不同,但将这些称呼视为褒义或无所谓的态度是极其罕见的。

在与中国人交往时,理解这些称呼的历史包袱,并尽量使用更中性、尊重的语言,是促进相互理解和良好关系的重要一步。同时,对于日本人而言,认识到这些称呼所承载的历史伤痛,并以更开放和理性的态度看待两国关系,也是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大阪的时候晚上肚子饿,就找了个小酒馆坐坐,里面有个日本大叔喝多了,非得拉着我聊天。大叔在香港做生意,会说点中文,说他喜欢中国人,讨厌美国人。然后聊到后面还指着小胡子说自己是小鬼子。当时是有点尴尬的,因为我刚看到他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哟呵,有个喝酒的小鬼子。。。。

user avatar

呃。。。这个问题我还真的请教过身边的日本人。。。。

总的来说,他们还真的听说过,不算很普及,不过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人这样称呼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贬义词,不过呢。。。

他们真的是get不能啊,都是因为汉字的关系。


首先呢日语汉字里边是有“鬼”这个字的,但是意思跟汉语不一样,是特指一种鬼,怎么说呢,倾向于汉语里的“山鬼”或者“恶鬼”这样的东西。

大体上就是一个很高很壮的红皮肤或者蓝皮肤的野蛮人。獠牙,犄角还有虎皮裙是标准的三件套。

然后一般都拿着一个叫做Kanabo(“鬼之金棒”)的超大的狼牙棒,以显示鬼的野蛮。

总之大体上还不很离谱。


然后是"鬼子"里边的“子”,这个就不一样了,因为日语里的“子”普遍用在女孩名字里,所以嘛,鬼+子。。。

他们就只好脑补成这样的画风。。。

等等。。。

总之就是一个有些野蛮的可爱女孩形象,然后他们就觉得中国人说他们是“日本鬼子”虽然是贬义。。。但总觉得还是挺莫名可爱的。。。

然后“小”鬼子。。。就顺势被想象成“鬼子酱”了,是很亲切的昵称。。。

不过当然也有知道“小鬼子”这个词的来历的,所以就有了。。。

这样的,可以算是“明知故犯,顾左右而言他”了吧。


最后,就是如果真的想骂日本人骂到点子上,可以参照日本人骂美国人的话,用“鬼畜日本人”这样的表达方式,他们就能理解这是一句骂人话了,发音类似“kichiku-nihongjin”这样的。

大家量力而为,尽量挑瘦弱的鬼子来骂。不过东亚三国里边日本人的民族情绪是最弱的,尤其现在这些平成年轻人,侮辱他们本人倒是有可能打起来,你跟他/她说日本这个民族怎样怎样不好,非常大的可能他/她会非常赞同你呢。。。

(;´v_v)ゞ

就酱。

user avatar

我的老师是日本人,她给我们讲过来中国不久之后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老师在天过人行天桥的时候遇到一对带很多行李的老人,便上去帮忙。

老人家边唠嗑边表示感谢:“我们是从广州来的,姑娘你家乡哪边的啊?”

老师(笑盈盈):“emmm…我是鬼子…”

老人:“啊贵州人啊,我们去过!你们那边吃的很辣啊balbala…”

老师:(听不太懂但保持围笑)“对啊对啊,hahaha…”

user avatar

我一个朋友,兼职做中日旅游接待

他跟我们讲有次,带一个日本人来中国玩,那个日本人问他:他们为什么都叫你小许呀?

朋友不知道怎么解释,想了半天说因为他们喜欢我就用一种亲昵的叫法

日本人:噢!怪不得他们都叫我小日本!

这不是段子····朋友说当时真的超尴尬·····

user avatar

知道。

特别是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人,基本上都知道,但是有些人却以此为荣。

我就认识这么一神人。

这家伙是我的一位客户。在中国工作了十多年,汉语说的倍儿溜,我第一次见他要是没人介绍根本听不出来是日本人。

有一次,我们两家公司合作项目完工之后,一起带着员工外出旅游。在景区,看到一群白人围着一个卖旅游工艺品的小摊又是拍照、又是录像显得极为兴奋。

这家伙一脸不屑的说:“这帮老外就是少见多怪,肯定又要被宰了。”

我问他:“你也是外国人,也算是老外呀。”

这哥们白了我一眼,然后一本正经的对我说:“他们是老外,我是鬼子,我跟他们不一样。”

关键是,这哥们还有一套理论。

在他看来,在汉语语境中,老外不仅仅指代外国人,还有艺业不精,对事物缺乏了解的意思;而“鬼”这个字,往往形容一个人机灵、精明强干。老外和鬼子代表了一个人智力水平和业务能力上的两个极端。

所以,他认为“鬼子”一词代表了中国人对日本民族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民族性格的认可与赞扬。由于这哥们是搞精密光学仪器出身,还将这一点上升到了日本“技术立国、精细制造”国策的战略高度。让我瞬间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当时的内心是这样的——

从那天起,我天天一本正经的叫他鬼子!

今年春节期间,疫情肆虐。我正月初十和他视频连线时,他们公司在苏州的工厂有一批医用设备,正准备装车发往武汉。他正撅着屁股挨个调试,累的满头大汗。以往这项工作是由买方负责的,但是这一次他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提前调试好了,就能早一点投入使用,也许就能多救活几个人。

我夸了他一句: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仗义的好鬼子!

这哥们儿瞬间笑的像朵花。

user avatar

15年前,认识了一个日本妹子,来中国学习历史文化,立志成为汉学家。

后来因为熟了,就聊到了这个称呼。知道真相后的妹子大吃一惊。

他以为口语中的“鬼子”写作典籍里的“龟兹”,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的雅称。

我判断出了她的老师应该是认同周振鹤派的。

好后悔没有告诉她“龟兹”元代读音类似于“裤衩”的……

以上。

user avatar

两千零几年的时候,我爸在日企上班,那时我小学三年级。有次到他工作的地方玩,遇到了他的新同事小渡边,这个小渡边刚从日本过来,半句中文都不会说。他们互相寒暄了几句后,我爸也跟我介绍了下,我突然说了句童言快语:“哇,你是小日本!”小渡边的表情一下子很尴尬,这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应该是听懂了的。


突然间想起写过这个回答,这次重新编辑修改了一些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不改看着难受)

删除了一段针对当时看到的一些其他回答所写的话,大意为“请不要过度美化日本,请不要洗白日本,因为他们不承认历史”。那时候确实有点情绪化了,“洗白日本”四字引起了争议,不过我还是没明白下图那个小老弟是怎么回事儿。

回到正题,实际上我想表达的是,“小日本”三字包含着过去同胞们所遭受的苦难,满含着中华民族血与泪的痛苦回忆,请不要将它萌化!


??????

user avatar

关键不是日本人知不知道这个称谓,而是他们知不道这个称谓的来历原因。


………………………………

二更,第一次如此认真回答一个问题,我不是愤青,评论说我偏题,我承认我偏题,不过我还是强调补充一下。

昨天晚上我选择回答问题,主要是因为看到一些高中到大一大二的年轻人,在答案里使用动漫化的“日本鬼子”引起我的担忧,因为两年前我接触到萌化的“日本鬼子”“小日本”,当时就觉得万一哪天中国年轻人记住了这两个卡通形象,而真实的“日本鬼子”。(两百个回答,动漫“日本鬼子”十几个是有了)

另外,一个答主说,她为中国人使用“日本鬼子”而愧疚,中国没素质,这个我也没法接受,我相信,当年,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日本鬼子”“小日本”一定骂的比我们现在凶。



这个图别的答主也用过,呵呵,“反攻中国”,今日看,确实成功了。


中日装船怕是都忘了,我承认,我忘了。

如果谁真的觉得“日本鬼子”这个词鄙俗,粗鲁,显得中国人不文明,倒是可以向焚化部建议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封了。(对了,南京清明也有纪念活动,人民日报清明也转发纪念文章,鼓吹中日友好的,你们也可以举报)

还有,一个回答记忆犹新,这届修和平宪法的日本政府,闹钓鱼岛的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政府,貌似是无辜的日本人民选出来的。

清明刚过,勿忘国耻,知耻后勇,奋发图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评论里觉得我愤青的,搬砖的,我就是一个大四毕业生,喜欢b站,工作刚定好,共青团员,不打算入党,经常翻墙出去转转看看外面的世界。当年日本人差点打进陕西潼关,感谢米帝的原子弹,日本战败那年冬天,我爷爷出生。

………………………………………………

虽然我没有接触过日本人,不过我是不会当着日本人的面叫他们小日本,日本鬼子,这是对人的尊重,而且现在的大多数日本人并没有罪行,大家都是屁民,我喜欢日漫以及一些日本纯音乐,我喜欢称呼为樱花国或者岛国,而且喜欢樱花,喜欢北海道,富士山,喜欢日本海。

不过,我也不会忘记南海争端,钓鱼岛,琉球。可曾记得?为何称作日本鬼子?小日本(个子低,国土面积小,但为何没有小韩国?)?以及明代的倭寇(等于小日本加日本鬼子)?

明代,倭寇在海岸线上抢杀掳掠,作恶多端,甲午海战,割台湾赔巨款。九一八之后,华夏大地十四年惨死几千万无辜同胞。遭受伤害的中国百姓叫的日本鬼子,是侮辱他们吗?不仅仅是,更多的是又恨又怕,何为鬼?作恶,但我们又无法消灭。怕自己惨死日本人手,恨日本人所犯罪行。七八十年代,这些侵略过中国的人,当年平均身高低的人,又成为亚洲四小龙,身高也高起来了。我们嘴里的小日本,大多只剩下不服。


我不会仇视当今大多热爱和平的日本人,也不会乱去说,日本鬼子,小日本(反而日本人个子已经不低,如此领土资源却又如此经济令人佩服),不过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倭寇,小日本,日本鬼子,这些词语不仅仅是辱骂,更多的是我们当年的无奈与屈辱。

这无奈与屈辱不能忘记!!!


有人回答说,中国人一口一个“小日本”的侮辱性词汇随意地挂在嘴边,肆意诋毁别人,让高票感到有羞愧,你也跟着羞愧,可是我们叫日本人“日本鬼子”时他们也该羞愧。
之前接触过日本美化日本鬼子的卡通形象新闻,可是这个评论居然真有些有些答主还要贴出美化照片,这也是我失眠到两点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我们接触到“日本鬼子”这个词,想到的不是当年日军罪行,而是一个卡通形象,这本身是种悲哀

我们过于锋利并不好,但刀也不能钝了。

鼓吹现在大多日本人是战争余孽并不好,本身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必要将上辈的事情带到现代生活的交往中,不过也才七十年,就中日友好,忘记过去,共创未来原谅我无法接受,而且现在中日政治并不和睦。

唐宋无法想象前来求学的蓬莱变成明朝的倭寇,戚继光与康乾无法料到倭寇踏入紫禁城,血洗南京 @白久良

我热爱和平,但我们的后代不能成为别人案板的鱼肉,所以,我真的不喜欢那些说忘记过去往前看的人,南斯拉夫,isis,阿富汗,极端宗教,利比亚这才几年。

蒋介石当年国联靠不上,如今联合国靠的上?日韩美国大兵很好吗?

心胸可以宽广,但心也不能太大。

图来自百度,侵权删,更多血腥的我自己没敢看,被有的同胞气的睡不着。

user avatar

谢邀。当然知道!

如果是20年前,你问一个中国人会不会日语,一般人会可能回答你:咪西咪西,你的,花姑娘的,大大的好!

现在?知乎里有四分之三的男人的媳妇是gakki吧?这年头中国人谁还不会两句,已哭已哭,亚美蝶,卡哇咿,思过矣!

网络真的是让这个世界天涯变咫尺,咱中国人都会随口来两句正宗日语了,你说日本人会不会知道自己被叫[鬼子]?

同胞们,日本人不但知道自己被叫鬼子,连咱们的抗日神剧都被拿来研究分析,当学中文的教科书出版啦!

就在这个月,日本出了一本《中国抗日神剧读本》, 日本亚马逊上已经可以买到了。

收录21部神剧,678集,总上映时间30180分钟之精华!


宣传语上写着,完全无视时代背景让共产党都震怒了!反日政治宣传已经变成了恶搞!


不要小看这本书,里面对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游击队,进步的日本人,大日本帝国皇军,皇协军,保安队,76号,国民党军,军统,英法租借警察,苏联,飞虎队,匪贼,流氓,工商会等错综复杂的各种势力做了彻底解说。

这套书,将神剧里违背历史事实的部分做了彻底分析,对庞大的登场人物关系做了图解,对复杂的故事脉络梳理,甚至连登场人物的名字都全部标注了发音!

据介绍,作者岩田宇伯是居住在爱知县的一名普通公司职员,在上海出差时邂逅抗日神剧,并为因在上海数次遭遇欺诈,遂决心努力学习中文,自从被驻华日本同事推荐中国连续剧后,深深被国产抗日神剧的魅力所吸引,从此将抗日神剧作为中文学习教材,中文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说此人常在爱知县里中国人开的餐馆里出没,和不会日语的中国人都混得贼熟了。

也难怪,神剧里鬼子们中文说得比中国人都溜,这下好了,让鬼子们找到学中文的秘籍了吧?


不久前我写过一篇回答

就提到了这个问题,无视历史的恶搞有辱先烈英灵而且会授人以柄!想不到一语成谶。

你看,现在鬼子们不但知道自己叫鬼子,而且都学会看抗日神剧学中文了。

user avatar

我当时还上小学,而且我这人容易脑子热人来疯,所以当时说这个童谣的时候真的没反应过来,绝对没有要恶搞日本小朋友的意思,说实话去了日本之后我觉得日本人还挺友好的,就是有点神经质。

然后中文里也是远足,这个我没注意到,因为我们习惯说郊游,但是远足这个词确实存在。

以下为原回答。

我小时候在日本待过一年多,应该是2008年左右,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郊游,日语里叫远足,要做便当,我妈特实在给我炒了一盒米饭上面放了一个鸡腿,还贴心的给我放了几个面包夹辣子(七辛辣子油泼)

然后车上的时候大家无聊,我于是提议做个游戏,游戏的具体内容是拍手,小时候经常玩的那种拍手互动游戏。

拍的时候会说类似歌谣的东西。

歌谣内容如下。

1937年呐 鬼子进了村

偷了我的鸡 偷了我的鸭

最后还给了我两耳瓜

第二天

红军叔叔来我家

还了我的鸡 还了我的鸭

最后还给了我两毛八

两毛八

买了一头猪

猪放屁

放到意大利

意大利的国王在看戏

……

我和我的日本小伙伴一路上高声欢笑,下了车一起享用了炒饭和面包夹辣子。

我可能是个傻子。

可能我的日本小伙伴觉得那是一首来自异国的歌谣吧。

user avatar

知道,nhk有个关于中国影视剧发展的纪录片,提及抗日剧时还专门吐槽过这俩词,不过因为文化和语言差异,这俩在中国人看来充满恶意的称呼在日本人心中画风截然不同。


x子是日本常见的女性名字,而鬼在日本是一种凶猛强大的种族,于是就有了这种画风。



而小日本就完全成了“霓虹酱”的感觉。

user avatar

知道。上世纪90年代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里有个“上海鱼人传说杀人事件”,主角来到魔都一家杂技团,就被叫日本鬼子了。关键那还是日本声优以蹩脚汉语发出来的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