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场协议》刚签订的时候,普通的日本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后果吗?

回答
说实话,在《广场协议》刚签订的时候,绝大多数普通日本老百姓压根没往心里去,甚至很多人压根没听说过这个名字。那时候的日本,正是所谓的“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国民自信心爆棚,大家都觉得日本经济就是全世界最牛的, 앞으로도 쭉 승승장구할 거라고 믿었죠.

那时候的日本,社会氛围有一种“日本第一”的狂热。电视里全是关于日本技术有多先进、日本企业有多赚钱的新闻,报纸也充斥着各种对日本经济未来一片大好的预测。就连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确实很高,工资涨得快,买房买车也不像现在这么难。大家都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对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幻并不太关心,或者说,觉得那些高层的博弈跟自己关系不大。

那么,《广场协议》对他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简单来说,协议的核心就是让日元升值。但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日元升值这个概念是很抽象的。他们可能听过的都是“日元变值钱了”,会觉得这是件好事,说明日本国力强盛。在他们看来,日元值钱,出国旅游、购物就更划算了,买外国货也更便宜了。

很多人会觉得,日元升值大概会让进口商品便宜点,然后日本产品在国际上卖得贵一点,但由于国内经济好,出口量也大,所以影响有限。他们不会想到这会触及到日本经济的根基,更不会预想到几十年后会成为一个经济上的“长痛”。

具体点说,他们当时的认知可能就是:

“好消息”: 日元值钱了,出国旅游买东西爽!
“无所谓”: 这是国家层面的事情,跟我的柴米油盐关系不大。
“潜在的烦恼”: 出口会稍微受点影响吧?但日本的东西质量好,总有人买。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知偏差?

1. 信息的不对称性: 《广场协议》的签订是国家间的高层谈判,涉及复杂的金融和贸易理论,普通民众很难接触到第一手的、深入的分析。媒体的报道也多偏向宏大叙事,强调日本的国际地位提升,或者简单地解释为“日元变强了”。
2. 经济泡沫的掩盖: 当时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的疯狂景象,让很多人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都在疯狂上涨,企业利润丰厚,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在这种“一切向好”的幻觉下,对协议的负面影响自然也就被忽略了。
3. 集体自信的膨胀: “日本制造”的全球影响力达到了顶峰,从汽车、电子产品到相机,日本品牌风靡世界。这种成功让日本人普遍有一种优越感,认为日本的经济模式是无懈可击的,即便是外部压力,日本也能轻松应对。
4. 对宏观经济的理解有限: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关注的是当下的生活水平、工资收入、物价水平。日元汇率的波动,短期内对他们的直接生活影响并不明显。比如,汽油价格可能因为日元升值而略有下降,但整体通胀水平并没有立刻飙升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那么,协议带来的后果,普通人是怎么慢慢感受到的呢?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早期(协议刚签订后几年): 日元确实快速升值了。对那些喜欢海淘、经常出国的人来说,确实感受到了便利。但同时,日本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开始受到挤压。一些原本依赖低价优势打开市场的企业,开始面临挑战。但那时候,很多企业选择通过“内需”来弥补出口的损失,或者通过技术升级来维持竞争力。所以,对很多制造业的普通工人来说,生活并没有立刻受到颠覆性的影响。
中期(泡沫破裂后): 真正的噩梦是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开始的。很多人认为,《广场协议》虽然让日元升值,但真正压垮日本经济的是国内的政策失误和金融监管不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日元升值让日本出口的竞争力受到了很大影响,原本可以通过低价销售来抢占市场的很多产品,现在成本变高了。这使得一些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海外设厂,或者直接将生产线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失业率上升: 随着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裁员、破产的情况开始增多。一些曾经稳定的制造业岗位开始消失,或者被外包出去。
工资停滞甚至下降: 为了应对竞争和削减成本,企业开始压缩人力成本,加薪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出现工资负增长。
资产价格暴跌: 泡沫破裂后,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很多人辛苦积攒的财富大幅缩水,还背负着巨额的房贷。这直接影响了许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未来规划。
“失去的十年”的开始: 日元升值、泡沫破裂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共同开启了日本经济长达几十年的停滞期。普通人感受最直接的就是,生活水平的提升变得遥遥无期,年轻人面对的就业机会减少,而且即使找到工作,薪资也难以与父辈相比。

所以,刚签订的时候,普通日本人可能觉得是个遥远的大事,甚至有点小得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泡沫破裂之后,他们才真正开始感受到汇率变动带来的深层影响,这种影响是渗透到就业、收入、资产等方方面面的,最终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一个从“不太懂”到“刻骨铭心”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广场协议没有你们想的这么邪乎 什么美国用广场协议干趴了日本完全就是扯淡

广场协议个人认为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但是却造成了意外的蝴蝶效应

首先为什么美国要签署广场协议?

因为80年代美国经济奇差无比 想贬值美元刺激出口 因此找了日本德国英国一起签协议 人为的贬值美元

所以广场协议的目的是在于拯救美国当时低迷的经济

当然 各国也知道这样会让自己经济陷入困难状态 但是首先 万一美国嗝屁了 谁来干苏联?其次 美国的影响力比较大 各国也就半推半就同意了

日本让“bank of bank”之称的日本银行宣布降息 让各大银行贷了不少款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

但事实上 广场协议并没能在当时解救美国

这是当然的 经济怎么能这么简单就被人为调控呢?

日本经济也没有遇到冲击 那那么多钱该怎么花呢?

只能用来投资房地产跟股票了 因为利息低 借了又借 这些钱被疯狂的丢进了这两个市场 日本进入了泡沫经济时代

当时日本人也知道这种经济不正常 会崩溃 但是大家都觉得“就算崩溃 又不会在我这个时代里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但是 日本银行宣布加息 要死 银行还不上钱了

只能一起把手里的房子股票都抛出去 当大量的房子股票在同一时间段被甩卖时 会发生什么呢?市场会崩溃

于是 泡沫经济就破了

所以泡沫经济完全是日本人自己搞出来的 美国人根本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而且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到1991年泡沫经济开始破裂中间的6-7年时间里 日本的经济增长依然坚挺 GDP增长率跟85年前并无太大区别 在3%-6%徘徊 直到破裂后的92年才变成0.85%

所以如果广场协议真的是美国人使了个手段要搞日本 一拳打上去 六年后出现伤害 这个延迟有点厉害啊 而且还是预测了最难预测的经济走向 那我不得不说美国人辣是真的牛批

自然签广场协议当时的日本人也不会想到日本之后会变成这样 也是没办法的 确实刚开始说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衰落的是日本人 但在大多数学者看来 不过是在甩锅罢了 跟“境外势力”威胁说如出一辙

user avatar

联想收购ibm个人pc业务的时候,中国媒体还有当时还不太发达的网络,是很骄傲的。是经过了十几年教育,才有部分网友明白人家是美帝良心

这场教育很关键,没有这场教育,不可能从王健林福耀一开始有动作,大把抓的网友就喷他们跑路

我估计日本国民当时就处于喊联想中国骄傲阶段

日本企业的确通过货币升值和房地产泡沫,获取了大笔资金,成功的完成了还在扩张。从日本企业发展角度讲,你不能说广场协议是失败的。恰恰相反,广场协议非常成功。美日各取所需

user avatar

广场协议并非导致日本经济衰退的主因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经济还是强劲增长了10年

直到1995年,1995年日本劳动力枯竭,劳动力数量开始下滑,这是日本陷入长期低增长陷阱的主要原因。

user avatar

实在看不下去了,回答一下:

《广场协议》只是一系列打击中的一环。除此之外,美国对日本发动了一系列的贸易战,在钢铁、彩电、汽车、电信、半导体等日本的优势产业,强行要求日本向美方开放市场,自行限制向美方的出口,并签署了一系列协议。这个网上都可以搜得到,为什么都不去了解一下?

这一系列事件的后果短期不明显,条约的实现都会有过渡期,但隐藏的长期结果是日本企业信心受挫,不敢在新技术新产业上像以前那么砸钱。因为现代高技术产业意味着天量的投入,即使你冒着风险成功的建立了优势,却得不到公平的竞争环境,巨量投资随时可能在美国的压力下血本无归。

再在这个时候签个《广场协议》,用屁股想都会知道,日本国内的资金肯定会脱实就虚,因为一来投资实业有风险,二来货币升值预期可期,此时不去炒股炒房更待何时?这种没有价值支撑的增长,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当然实体经济由于先期的技术优势,靠惯性又飞了几年才显露颓势。

资金和技术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向国外输出。中国和亚洲四小虎进入发展快车道,日本人在美国买买买比如洛克菲勒大厦。但是对日本本国经济的伤害,那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尖端技术产业是不可能放到国外去培育和成长的,产业出海只能绕过美国的配额限制,保住某些优势传统产业的市场份额而已。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各种组合拳这次挥向了中国。外部市场不景气,WTO里各种耍流氓、针对中国的诉讼远超中国的市场份额。美国又一次利用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和舆论优势对中国进行全面挤压,提出的要求简直匪夷所思。对待中国尚且如此,想象一下当时对被自己占领的日本会提出怎样的无理要求吧。

相对日本不利的是,我们大部分企业现在还只有成本优势没有技术优势,很难出海自投实业。赚的钱又不敢投入实体经济,资金全部堰塞在国内,导致各种蒜你狠豆你玩,房价都要上天了。资金裸泳出海呢,好东西人家都不卖,指望你接盘的夕阳产业你又不买,投资房地产又涉嫌资产转移。

相对日本有利的是,我们是一个有独立主权的有核大国,可以做许多日本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所以有了一戴一撸,有了军工的崛起。不是我们不想韬光养晦,逼到墙角只能奋发有为了。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话不是可以随便说的,一句话就意味着海量资源的投入,无数人的命运会被改变。

再说下同样签了《广场协议》的德国,自他解除武装华沙谢罪之后,他面临的情况比日本好太多了,至少经济方面是。首先德国有欧盟这个大市场大树底下好乘凉,其次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又给其送上了一块肥肉,再其次没有地缘政治矛盾羁绊而形成的中德合作,也为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最后回到题目,普通日本人应该是不知道的,因为这不是原子弹BOOM的一下炸掉的,是各种因素不断累积造成的结果。哪怕是精英层,就算忧虑不断加深,也于事无补,因为你没有拒绝的能力,注定只能随波逐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