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演员番位一直没直观的感觉,直到有人告诉我说,你把它看成是一作二作就懂了。
emmmm滴了狗了。
然后,哪怕双男主,三男主,戏份和重要性都不分上下,那是不是也应该按照姓氏排列啊?
P彭W王W魏
这才对嘛!
彭昱畅团队的公开声明,确实有新一代年轻演员的风骨,对不良资本的打压,敢于公然亮剑!
要知道,像《小小的愿望》这样明确以彭昱畅为剧情中心角色、男一号主角的电影,持续数个月的宣发包括海报,也一直都是将彭昱畅排在领衔主角的第一位。
片方竟在临上映前,匪夷所思地操作,临时变动已定【番位】,下一步就可以强行盖章,番位被压=给人做配,再下一步,明明是自己的男一号电影,居然就会被强行洗脑成“连男主角都不是了”。
这套组合把戏,其实是多年以来,某些娱乐资本和艺人团队的惯用伎俩,很多前辈都吃过暗亏。
所以很多时候,“番位”这种外人看似无聊和“虚荣”的把戏,我们的演员不是非要争,而是被人欺到头上,不得不争!
华语影视圈“番位”的本意,其实就是“演员表次序”,由角色主配、戏份多少、演员咖位、团队能力等综合作用而决定。
最终的番位排名,就是一部影视剧,片头+片尾的排名次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先到后。经过几场轰轰烈烈的“撕番大戏”后,近几年的影视剧,甚至已经都会在演员合同中明确注明,不容变更了。
上世纪的内地影视圈,都秉承着学院派传统和集体主义精神,番位排序一切为角色服务,而并不考虑明星的咖位高低,走红与否。
比如94版《三国演义》,片头番位排名依次是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关羽、张飞。早在80年代初就成名,早就是一线演员的唐国强老师,在饰演“刘备”的孙彦军老师后,排在第二。
又比如94年的电影《活着》,早就是国际顶级女星,1992年就已拿下威尼斯影后的巩俐,在这部属于葛优的“大男主戏”中,就很自然而然地排在二番。
等到上世纪90年代,两岸三地影视圈的交流合作频繁后,港台团队也逐渐将他们惯常的“番位排名”规矩,通过合拍剧带入了内地影视圈。当他们发现内地影视圈,包括很多老艺术家,都对番位普遍不重视后,便如获至宝地将番位排序,当做了抬高自家艺人,打压内地艺人的手段。
比如98年版的《还珠格格1》,番位排序表:首先出现的是一番“乾隆”张铁林,作为早年在香港电影圈闯荡多年,又加入了英国国籍的前辈,同时从戏份上说,“皇阿玛”确实比“尔康”或者“永琪”更像男主角,所以他排第一也是可以理解的。然后才是二番“小燕子”赵薇,三番“紫薇”林心如。
到了99年的《还珠格格2》,大家都因前作而红遍海峡两岸了,番位排序表却变成了张铁林一番,林心如二番,赵薇三番。这正是台湾片方眼看该剧已经爆红,要力捧自己艺人的表现。
只可惜,虽然是双女主剧,但“小燕子”是大受欢迎的女一号,这点早已深入亿万人心了。这种小把戏终究徒劳。
此后,大量的合拍影视剧,各类港台二三线主角到内地也能纷纷担纲男女主角,内地的一线明星反倒要给他们配戏。即使《画皮1》这样香港明星不适合演男主角的,也要在番位上压过内地演员一头。
《画皮1》番位排序:一番是男配甄子丹,然后才是女一号周迅,男主角陈坤,女二号赵薇。
在好莱坞拍了一部扑街商业大片《风语者》,直接扑垮一个电影公司才回国的香港大导吴先生,和多次担任台湾金马奖组委会主席的台湾导演朱先生,
这两人曾在早年公开采访中,畅谈如何利用内地资金当冤大头,联手台湾影人,扶植港台新一代,压制内地演员的所谓“千秋大计”,甚至直接了当的说:
他们就是要利用执导合拍片的机会,去诱骗功成名就的内地明星,去给那些被他们竭力扶持的二三线港台演员作配,以此来让港台新人的咖位和商业价值得到迅速飞升。
就是要从戏份、角色人设、番位高低来多管齐下,直接打压内地的新人的咖位和前途。
而其中让他们极得意的操作,包括:
2008年的电影《赤壁》,让赵薇演女二号孙尚香,让台湾模特林志玲直接空降女一号小乔,让竞争小乔失败的小宋佳去演侍女,
等电影上映,就给所有观众,包括各路投资商一种错觉:「连赵薇这样的内地当红女星,也在顶级商业大片给林志玲做配」,让一个30岁模特瞬间一步登天,成为一线电影女星,从此各种名导大导资源不断,星路长红十年,而当时作为演技派小花的小宋佳,却因此被认为“只配演侍女”,断了电影路数年。
2012年的电影《血滴子》,让当时已经爆红的文章去演男配,让黄晓明去演反派boss,男一号给了台湾艺人阮经天,同样是计划用两个内地当红男星,去把阮经天直接抬到电影一线男星的咖位。
虽然黄教主团队比较强势,咬定一番位置不让步,但是在大多数不懂“番位学”的观众看来,确实是他给阮经天演配角了。好在这片子票房扑惨了,台湾资本的如意算盘也就落空了。
而且,吴、朱二人还公开提及,对于愿意配合、给台湾新人抬轿的内地明星,可以适当“奖励”一个金马提名,如此赤裸裸不加掩饰。所以多年以来,笔者一直不遗余力揭露台湾金马奖这个所谓“华语影坛权威大奖”的真面目:
这些年来,金马奖舍得给内地最优秀影人分一些奖项和提名,真实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肯定和鼓励他们,而仅仅就是借着这些优秀内地影人本身的实力和成就,给金马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去“镀金”,
而另一方面,金马奖每年都给岛内艺人自留了相当多的提名名额,即所谓的“保护性提名”,对岛内电影人的扶植可谓是不遗余力。那些台湾力推的年轻艺人,获得金马提名和奖项,更是轻而易举。
——甚至可以明说,以彭昱畅去年在《大象席地而坐》的表现,如果他是台湾新人的话,绝对不止于提名,即使觉得直接给金马影帝太扎眼,也完全可以搞“主报配”式操作,先发个金马男配奖,至少是金马新人奖。〈看看这两个奖项,近年来给了多少台湾男星,他们真实的演技表现,一望即知。〉
当吴、朱二人的一系列公开访谈和视频被曝光后,一度引发全网哗然,被当时最火热的天涯论坛颁发了【金乌鸦奖】,加上多起合拍影视剧时的各种不平衡待遇和摩擦事件,最终,占据资金、平台、市场优势的内地影视圈,在屡次吃亏和当冤大头后,很多时候干脆“不带他们玩了”。
比如香港名导王先生,在内地拍片时,想提拔几位香港新人,把名字跟投资方一说,投资方当场拒绝,直接跟导演说,「你想拍就拍,不拍我就换导演。」所以,现在的港片和合拍片,再也看不到香港年轻艺人担纲主演了,永远是那些50岁以上老牌影帝的各种排列组合。
比香港影界相对更有“语言优势”的台湾影界,各色手段则要狡猾得多。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有大量的台湾人在内地的娱乐传媒、广告公关等公司,以及各大跨国公司驻内地的各类子公司任职高层,而且相互极为抱团。
他们一边在内地大把捞钱,赚得盆满钵盈,甚至大发「半年就赚7000万,一人养活全家人」等等通稿,当真将内地当做了“人傻钱多速来”之地,一边不遗余力地提供各种资源,对台湾新生代艺人和幕后团队尽可能去强捧力推,早已形成了一个枝连密网、盘根错节的庞大利益共同体。
所以时至今日,台湾新生代艺人的影视资源,依旧远胜同龄段同咖位的内地艺人。很多台湾艺人,甚至哪怕一部接一部扑街,成了公认“票房/收视毒药”,居然还能继续接到源源不断的主角戏。而台湾幕后团队,包括导演、制片、编剧、经纪人,更是在往往公众所忽略的场合,呼风唤雨,把控命脉。
就以王大陆为例,笔者仔细查阅了其人之前几部主演电影的履历:
可以看到,这个台湾影界力捧接班“天庭宴”的新人,2年来四部主演电影,全部扑街,总共让投资方损失6.4亿。
而且以王大陆为一番主演的两部大投资商业片《鲛珠传》《素人特工》,更是扑得极惨!两部就让投资方损失5个亿。
如果是内地男星,即使是成名已久的的中生代影帝,有过这种一连串惨扑经历,怕是也要退而给同龄人演男配了,或者直接无电影可拍了,至少几年后,碰巧接到爆款影片才能缓过气来。(比如黄教主……)
至于新生代内地小生,只需一部商业片是这样的惨扑经历,就可以让他直接从电影圈退圈。
也就是因为王大陆是台湾影界力捧,就和另一位十年来不论男主男配,每拍一部电影就扑一部,连成龙和邓超都能被“带衰”到只有两亿票房的“金马影帝”阮先生一样,居然还能继续有主演电影可拍。
相比之下,彭昱畅不止是文艺片《大象席地而坐》,拿下金马最佳影片,个人提名金马影帝,更重要的是,他搭档张子枫主演的3000万小成本《快把我哥带走》,拿下3.75亿票房,分账票房1.3亿,让投资方净赚1个亿。
也正因如此,投资方才会将《快哥2》《快哥3》紧锣密鼓地立项,《快哥2》今年11月就将开拍。没有资本会和真金白银过不去。
同时,通过今年夏天,热门综艺《向往的生活》常驻,一番主演的《奋斗吧少年》作为湖南卫视周播剧,收视持续破1%,彭昱畅的人气流量,粉丝热度都早已今非昔比,已经是广被看好的新生代演技派小生之一。
因此,一部商业电影,单纯从市场和票房的角度,一番男主角应该是用王大陆,还是用彭昱畅,这是个只要脑子没有问题,都立刻就能作出的明确选择。
因此,《小小的愿望》片方这套奇葩操作,其目的也就一目了然了。
他们既需要利用彭昱畅的人气流量,粉丝热度,业内口碑,来提高这部影片的票房预期和首日排片,此前一年时间,一直明确给他各个宣发平台,包括各种海报的一番男主和c位,于是让这部影片在暑期未撤档前,就被很多业内预测,广泛看好为有希望“以小搏大”甚至破10亿票房的影片。
同时另一方面,这部影片预计可能的“5~10亿一番票房”的成绩,对亟待将此前4部影片连亏6.4亿的大坑,一次性填上,将来好争取更好资源的某艺人团队而言,也是势在必得。——于是,才有了影片上映前,给了满怀热情友爱,以为“兄弟情”的彭昱畅团队的当头一棒!
笔者此前文章就曾提及,台湾娱乐资本对内地演员的欺凌,行事横行霸道,是一以贯之的,借打压内地演员来抬高自己咖位,强抢番位和实绩,给他们竭力扶持的新人,更是他们的极惯用伎俩,而很多内地的顶级明星,一线大咖,基于种种惯性,对此类突发事件,也往往忍气吞声。
可曾记得去年夏天,内地一线大花,华表/金马/百花三料影后李冰冰,莫名其妙遭遇的“抢座位”事件?如果她没有愤然退席,而是一时忍让,接受在侧位与抢座位的台湾艺人同台,台湾娱乐资本就能立时趁热打铁,发动各种营销号,将那个抢座位者,吹嘘到“当前咖位已经比李冰冰更高”了。
更有很多演技拙劣、口碑糟糕的当红流量明星,为了尽可能洗白自己的口碑,就竭力讨好台湾电影界,大搞【资源置换】,其主演影视剧中每每塞上几个口音到演技都极不合适的台湾艺人,幻想因此能乞讨得到一个金马提名,以此来吹嘘演技,洗白口碑。
众多内地业内和影人的无下限奉承,让台湾影人也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行事愈发肆无忌惮,或者在他们眼里,彭昱畅的金马影帝提名,竟是他们“施舍”和“恩赐”的,所以这次《小小的愿望》,理所当然应该“感恩”和“让番”。
殊不知作为差2个月时间就到“95后”的新一代内地演员,彭昱畅有的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内地青年应有的傲骨,对台湾娱乐圈从来都是平视、甚至俯视,而绝不可能会和老一辈的某些人一样去盲目仰视。
彭昱畅的成绩更是凭自己本身演技实力得来,就和其他内地前辈一样,含金量远远超过台湾艺人那些“地域保护性提名”,从《演员的诞生》技惊四座,被小陶虹、章子怡、宋丹丹、刘烨这些影后影帝纷纷交口称誉开始,早就深受业内众多前辈肯定和认可,更绝不会因为台湾金马奖的自寻完蛋而消失。
他这回的不妥协,绝不是因为“番位排序”而虚荣,比如票房极被业内看好、至少比前作翻倍的《快把我哥带走2》,就依旧安于子枫妹妹之后的“二番男主角”。只是不能容忍自己的心血,自己广大粉丝的热爱,被他人临时起意,强抢而去,当做争名逐利的筹码。
所以,宁可和片方决裂,宁可之后自费去路演,也绝!不!退!让!
《小小的愿望》即将于中秋上映,喜欢彭昱畅的朋友也依旧会去观看,〈当然因为片方这番操作,不愿再贡献票房,等网络上映再看,也完全可以理解〉
但作为剧情中心男一号的定位,也包括真正的一番票房实绩,大家包括业内都有眼睛,就是属于彭昱畅的,谁也休想抢走!——而片方用阴私手段,撕毁合同,强压番位的做法,只会遭人唾弃,所谓的“实绩”,也根本不会被承认!
ps:更新,彭昱畅团队后续声明,已经给出了合同详细细节:
【彭昱畅之署名,出现在片头/片尾及相关宣传物品和宣传物上,署名顺序为所有演员排位第一位。】也就是不存在任何争议的一番男主角。这种明确条款,其实也是在这些年来,很多内地艺人在番位上吃了太多“暗亏”后,才会吃一鉴长一智,做出明确要求的。
如果连这种合同明确的番位,以及随后的票房实绩,居然都能在影片上映前被强抢,那是对整个行业规则和业内默契,赤裸裸地摧毁了。
而对比《小小的愿望》片方的声明:“工作失误,两个男主都签的男一号”云云,究竟意欲何为,自由心证吧。
相关回答:狐狸晨曦:彭昱畅并非争番,而是合法维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