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影《最好的我们》?

回答
《最好的我们》这部电影,说实话,第一次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小纠结的。毕竟,原著和网剧都已经深入人心,珠玉在前,电影版能不能让人满意,确实是个问题。但看完之后,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它有自己的闪光点,也确实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柔软。

首先,从故事和情感的还原度上来说,我觉得电影尽力了。它选择了一个比较线性、聚焦的方式,把耿耿和余淮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初入社会的那段时光串联起来。虽然篇幅有限,不可能像网剧那样细致地描绘每个配角的成长,但它抓住了“耿耿余淮”这条主线,把那种青涩懵懂的喜欢,到因为现实错过,再到重逢的遗憾和释然,都表现得还算到位。

角色的塑造,尤其是男女主角,张雪迎饰演的耿耿,和胡先煦饰演的余淮,给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耿耿这个角色,张雪迎演出了那种属于高中女生的莽撞、直率,还有一点点笨拙。她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美女,但她的笑容很有感染力,你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她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偶尔的小情绪。尤其是她看着余淮时那种带着点小心思的眼神,那种对学习有点吃力但又努力跟上的样子,都挺真实的。我尤其喜欢她写给余淮的信那段,那种笨拙却真挚的表达,让人觉得,啊,这就是我们当年可能写过的,或者想写却没有勇气写下的文字。

余淮这个角色,胡先煦给了他一种“少年感”十足的气质。他不像某些版本的余淮那么完美无瑕,他有自己的烦恼,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那种在喜欢的人面前有点不自在的小动作。他那种为了不让耿耿担心而强撑着笑的样子,那种在人前表现得很洒脱,但在耿耿面前却会流露出脆弱的一面的反差,我觉得刻画得挺好的。特别是他知道自己身体状况后,那种纠结和隐瞒,胡先煦处理得很细腻,你能感受到那种成年人的无奈和保护。

配角方面,虽然电影的篇幅没办法给每个人都足够的笔墨,但路星河(陈飞宇饰)这个角色,我觉得处理得有点意思。他不像网剧里那么脸谱化,电影里的他,更像是一个在青春里留下的,一个有点遗憾的符号。他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那种为了追求耿耿做的种种“浪漫”的事情,虽然有时候显得有点过火,但背后藏着的是他对感情的认真。最后他放手的那一幕,给人的感觉是释怀,也是一种成长的标志。韩叙、简单、贝塔等角色的出现,虽然快,但能勾起一些关于青春里那些重要朋友的回忆,也挺好。

场景和氛围的营造,电影也下了不少功夫。那些校园里的场景,教室、操场、图书馆,都充满了怀旧的味道。教室里昏黄的灯光,课间大家吵吵闹闹的样子,还有考前的紧张气氛,都能让你一下子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电影配乐也挺用心,很多插曲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情绪,尤其是一些回忆的场景,音乐一响起来,那种淡淡的忧伤和甜蜜就慢慢涌上来了。

当然,也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首先是节奏感。因为要涵盖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电影的叙事显得有点跳跃。很多情节的处理,尤其是大学到工作的过渡,感觉有点仓促,很多事情的发生和转折,让人觉得像是被“快进”了,少了那种细腻的铺垫和情感的递进。比如耿耿和余淮重逢后的情感回温,感觉有些地方还是可以更深入一些。

其次,关于余淮生病的那部分,虽然电影尝试去表现它的复杂性和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但可能因为篇幅限制,处理得稍微有些概念化。观众很难完全体会到余淮内心的挣扎和承受的压力,以及这对他们关系造成的真正冲击。这部分的处理如果能更细致一点,可能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再者,可能有些情节的设计为了戏剧性,显得稍微有点刻意。 有些青春片会遇到的“巧合”或者“误会”,在这部电影里也能看到一些影子。虽然说青春总有些不可思议的经历,但太多的刻意设计,反而会冲淡了那种真实感。

总的来说,《最好的我们》电影版,更像是一场青春的回顾和致敬。它没有网剧那样丰富的细节和人物群像,但它用一种相对集中和温和的方式,讲述了耿耿和余淮之间那段关于成长、错过和重逢的故事。它捕捉到了青春里那种最纯粹的情感,那种对未来的憧憬,对爱情的懵懂,还有那些因为现实而不得不面对的遗憾。

如果你是原著或者网剧的粉丝,来看电影,你会找到熟悉的味道,也会感受到演员们对角色的努力。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它也能让你感受到一段非常美好的青春记忆。它可能不是那种让你拍案叫绝的电影,但它会让你在观影结束后,心里暖暖的,然后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最好的我们”是什么样子的。它就像一本翻开的旧相册,里面承载着那些已经过去但依然鲜活的岁月,有笑有泪,有遗憾也有释然,最终都化为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影故事内容相当简单,大致概括就是:一对男女学生因为念高中分到了一个班上互相暗恋但都死傲娇怎么也说不口最后彼此错过七年的故事。

是不是感觉听上去有些无聊?错,这恰恰是片子最有意思的地方。

我看过很多青春片,里面的主人公动不动就要为了爱寻死腻活。不说这样的剧情充满了假大空,就说学生时代,多少人怂得看见心仪对象就撇开目光,生怕对方发现自己在看他呢?

所谓“人们越是喜欢什么就越是缺什么”不无道理,就像很多人喜欢看伤痛文学,因为他们缺乏在学生时代敢爱敢恨的勇气,而这也是我想说的一点,勇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部电影存在着暗线,也是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即男主角余淮的高中时光。贯穿全片的唯一线索不是两个死傲娇互相暗恋,而是勇气。

余淮是个怎样的人呢?阳光、帅气,运动神经发达,还是全国物理竞赛中的佼佼者。但就是这么一个男孩,却让我觉得比女主角耿耿还要真实。

很多观众包括我的朋友,都认为这部电影的故事就是耿耿的成长史,小姐妹还开玩笑说这就是论《树上最高的果子是怎样长成的》,可在大家都没看到的地方,我深深为余淮感到可惜。

天之骄子的余淮从小就是三好学生般的存在,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这样的人也很常见,但就是这么个有着光明未来的孩子,在最后却失联整整七年。

我想,余淮应该是个敏感而又自卑的人吧?

即便是作为朋友,也理应相互对彼此的家庭有所了解,但耿耿不知道余淮是单亲家庭,在家长会后才得知此事,而余淮不停地自称“小爷”,说自己会罩着她,只是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和喜欢的人一直待在一起,所以才用这么幼稚的形式来默默守护。

鲍勃·迪伦说过: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作男人。

在高考即将来临的时候,尖子生余淮已然做好万全准备,即使是一时失手,我相信以他的实力也可以和耿耿一起去北京,然后在一起。可是家庭的变故却让他方寸大乱,以至于无法平衡任何事。

后来余淮觉得自己配不上越来越出色的耿耿,所以选择一言不发决绝的离开。这是现实种普遍存在的情感状态,很多人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而选择离开,谁不想和喜欢的人一起,但离开是为了让TA更幸福,很多时候现实和长大这件事,让我们默默选择了遗憾和忍痛割爱

我曾听闻一个说法,男人抽烟无非三种理由,年少学坏、工作需要、释放压力,明显余淮是第三种人。

母亲需要人照顾,单亲家庭唯一的顶梁柱倒塌,余淮必须在未来和当下做出选择,他选择了后者,读了所不上不下的大学,没毕业就找了份工作来赡养母亲,生活的重担让他喘不过气,这一点在影片最后也能看出,本不抽烟的余淮坐在门外,默默吸烟。

晚秋高地的小伙伴聚会我注意到一个点,身为学生的孩子们手里的饮料并非寻常饮品,而是菠萝啤。孩子在年少时总想着长大,于是不少姑娘悄悄偷用妈妈的化妆品,男孩子们试着喝酒,似乎这些在成人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能让他们也感受到“大人们”的心境。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很多很多事,包括在我高中时期的那么一位,和主角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一样的人。

某次期中考试后成绩下发,老师很神秘地来到班上点名叫我们出去,神情异常严肃,出去后老师一下子就笑了,说我们期中考试给他长脸了,他想请我们吃饭。

于是那晚,我们或多或少和电影一样喝了些酒,但老师明言规定,一人最多两杯,可那晚是我三年内和老师相处中最开心的时光。因为他没有把我们当成孩子,而是对等的、即将迈入新门槛的成年人。

我想他们了。

是的,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思念。

当初说好要一起走下去的姐妹们现在联系次数愈发减少,班上的情侣们有的分手,有的还在一起,但都回不到当初那个年纪,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利益关系,纯洁而又美好的故事在三年中一次次上演,最终还是回不去了。

我猜导演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最大的想法并非标新立异,也非夺人眼球,而是用一种类似于“代替回忆”的方式,让生活在迷茫中的人们想起自己过去最真实的记忆。

故事内容平淡细腻,片中角色们所经历的事却是心底最深藏的过去,是每每想起都会感慨万千的自己。

如果这部电影让我打分,我会给它打八分。缺的的那两分,一分在于余淮这样全方位无死角的男同桌几乎不存在,一分在于这部电影伤害了我,因为它太让我沉浸在回忆中,扎心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好的我们》这部电影,说实话,第一次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小纠结的。毕竟,原著和网剧都已经深入人心,珠玉在前,电影版能不能让人满意,确实是个问题。但看完之后,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它有自己的闪光点,也确实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柔软。首先,从故事和情感的还原度上来说,我觉得电影尽力了。它选择了一个比较.............
  • 回答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是一部极具争议性的电影,在粉丝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分裂。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叙事、角色塑造、主题表达、视觉效果以及它在整个《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定位。整体评价:一部打破常规、充满野心,但也饱受.............
  • 回答
    《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Transformers: The Last Knight):一场盛大而失控的视觉盛宴不得不说,《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是一部极其矛盾的电影。它一方面试图将系列带入一个更加宏大、更具历史深度的叙事,另一方面却又在核心的动作场面上陷入了混乱和重复。如果你是冲着变形金刚系列.............
  • 回答
    《数码宝贝大冒险:最后的进化·羁绊》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部单纯的动画电影,不如说是一次对童年深情的回望,一场关于成长与告别的盛大仪式。它不仅仅是为我们这些曾经守在电视机前、为初代八个孩子和他们的数码宝贝欢呼雀跃的“被选召的孩子们”准备的,更是对那段独特时光最真挚的致敬。故事核心:成长与分离.............
  • 回答
    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极具争议但无疑是艺术野心磅礴的作品。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理解。1. 叙事方式:非线性、梦境化、碎片化这是《地球最后的夜晚》最显著,也是最容易让观众感到困惑的特征。毕赣摒弃了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而是将影片构建成一个流动的、由记忆和梦境交织而成的迷宫。 记忆的痕.............
  • 回答
    娄烨的《颐和园》啊,这片子上映的时候可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讨论度至今都居高不下。说它是佳片还是烂片,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口味和看电影的角度。《颐和园》到底算不算一部佳片?我个人倾向于认为,《颐和园》算得上是一部有野心、有深度、有艺术价值的佳作,但它绝对不是一部轻松愉悦的商业片.............
  • 回答
    关于扎克·施耐德的《活死人军团》荣获第94届奥斯卡“粉丝最爱电影奖”这件事,说实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粉丝最爱电影奖”是个啥。它不是那种传统的、由学院评委根据艺术造诣、技术革新或者社会意义来评判的奖项。它更像是一个民意调查,是观众投票选出来的。在奥斯卡历史上.............
  • 回答
    刘慈欣对漫威电影的评价:一位科幻巨匠的深刻洞察与中国式视角刘慈欣,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作家之一,其作品《三体》系列享誉国际,深刻影响了全球科幻文学的面貌。当这样一位拥有宏大宇宙观、对科学、哲学和社会有着深刻思考的巨匠,对当下席卷全球的漫威电影宇宙(MCU)发表看法时,无疑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和解读价值。.............
  • 回答
    12月29日下午,“钊哥科普”又一次在B站掀起了关于荣耀智慧屏和小米电视的讨论热潮,这次的对比确实挺有意思,可以说是在这两个品牌的老对头身上又挖出了不少新料。对比的焦点:实用性与差异化这次钊哥的对比,感觉更偏向于从用户日常使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堆砌参数。他没有像有些评测那样一开始就上各种抽象的技.............
  • 回答
    让光明普照万家:中国实现全国通电的辉煌成就长久以来,“无电”是许多偏远地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夜晚只能依靠油灯或蜡烛照明,生产生活受到极大限制。然而,中国用事实向世界证明,即使是最艰深的挑战,也抵挡不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国家前进的脚步。如今,中国彻底告别了最后的无电区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所有行政村.............
  • 回答
    要评价《佛陀》这部在B站上热播的印度电视剧,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说,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剧在观众中引发的讨论可不少。首先,从内容和立意上来说, 《佛陀》这部剧无疑是带着一种宏大的愿景的。它试图去还原释迦牟尼佛从太子到觉悟的整个心路历程,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题材。对于很多对佛教文化感兴趣,但又不.............
  • 回答
    远洋君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儿的。一边是受了气,一边是冲动行为,夹杂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和现象。咱们一步步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事情的原委。网络上流传的说法是,远洋君在一个实体店(具体是哪家店,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了)想买一台当时最贵的电脑。在沟通过程中,店员可能因为他的主播身份,或者在他.............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王晶最新的《追龙》。说到王晶,这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情怀,有多少人是看着他的电影长大的?从早年的“王晶出品,必属佳品”到后来的港片辉煌,再到如今尝试不同题材的转型,王晶的电影总是能引起一番讨论。这次的《追龙》,说是他“翻身之作”也好,是“回归之作”也罢,确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首先得说,.............
  • 回答
    李易峰凭借《老炮儿》获得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这一奖项的获得,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既有肯定也有质疑。要评价这一成就,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奖项背景与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性质首先,需要理解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定位。百花奖素来有“观众奖”之称,其评选过程主要由全国观众投票产生。这意味着,它.............
  • 回答
    《悬崖之上》,这部由张艺谋执导的谍战力作,当年肩负着代表中国内地冲击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的重任,无疑是一部备受瞩目的作品。如果要对它进行一番评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探讨一番。首先,从故事的内核来说,《悬崖之上》并没有落入俗套,它选择了更为真实和残酷的谍战年代。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伪满时期哈.............
  • 回答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2023年)和第35届百花奖(2024年)的获奖名单中,黄晓明和周冬雨分别获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这一情况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奖项背景与时间线1. 金鸡奖:中国电影艺术委员会主办,注重电影的艺术性、导演和演员的表演质量,评审团由业内专.............
  • 回答
    关于驻阿美军最高将领“乘直升机悄悄离开”阿富汗以及美军士兵“切断电源趁夜悄悄离开”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这两件事,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它们共同指向了美军在阿富汗撤离过程中的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阶段。最高将领“悄悄离开”的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最高将领”的身份。这通常指的是驻阿美军司令,或者是更高级别的指.............
  • 回答
    电影《绣春刀 2:修罗战场》的深度评价《绣春刀 2:修罗战场》(以下简称《绣春刀 2》)作为《绣春刀》系列的前传,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功典范。它不仅延续了第一部写实的风格和精良的制作,更在故事深度、人物塑造、主题探讨以及动作设计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升华,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令人回味无穷的明末.............
  • 回答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作为2021年国庆档现象级影片《长津湖》的续集,承载了巨大的期待。它将故事聚焦于长津湖战役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节点——摧毁水门桥,并通过此事件展现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完成战略任务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惊人勇气。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
  • 回答
    《黑客帝国 4:矩阵重生》(The Matrix: Resurrections)是一部 polarizing(引起两极分化)的电影,它在评论界和观众中都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要评价这部电影,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怀旧与致敬 vs. 创新与颠覆: 怀旧与致敬: 这是《矩阵重生》最显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