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演员用了配音就不配谈演技?

回答
“演员用了配音就不配谈演技”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绝对,但它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表演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与配音之间的潜在冲突。 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演技的核心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理解演技的本质。演技不仅仅是记住台词、摆出表情那么简单,它包含了:

情感的传达与共鸣: 演员需要通过自己的声音、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将角色的情感(喜怒哀乐、恐惧、爱恋、绝望等)精准地传达给观众,并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声音的塑造与变化: 声音是演员的重要工具。通过语速、语调、音色、停顿、呼吸等的变化,演员可以塑造角色的年龄、性格、情绪状态、背景身份,甚至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很多时候,角色的灵魂和特点就体现在其独特的声音里。
形体与面部的配合: 表情和肢体语言是视觉艺术的精髓。面部肌肉的细微抽搐、眼神的流转、身体的姿态、动作的幅度,都能传递丰富的信息,与声音形成有机的整体。
临场反应与即兴发挥: 在拍摄过程中,演员需要对对手的表演做出即时反应,有时也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和即兴发挥,这些都是对演员功力的一种考验。
角色的整体塑造: 演技是将角色的内在世界外化,使其成为一个立体、鲜活的个体。这包括角色的逻辑、动机、成长变化等,都需要演员通过各种表演手段来呈现。

二、 配音对演技形成的潜在影响与替代:

当演员的声音由他人完成时,上述演技的几个关键方面就被剥离了:

1. 声音塑造的缺失:
情感的真实性打折扣: 配音演员虽然能用声音演绎出情感,但这种情感是否与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是同步的、一致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所传递的情感,与配音声音所传达的情感不匹配,就会产生割裂感,让观众觉得虚假。
细节的失真: 很多时候,演员在表演时会利用细微的声音变化来表现角色的内心活动,比如轻微的喘息、哽咽、低语、咬牙切齿等。这些“原声”的细节往往蕴含着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投入,一旦被配音取代,这些细腻的情感表达就会消失。
语言节奏与口型的不匹配: 虽然配音会尽量对口型,但很难做到完全天衣无缝。如果口型与声音的契合度不高,观众会立刻出戏,影响观感。更重要的是,原声的节奏、语气、停顿,是演员根据剧情和情感需要自然流露出来的,配音很难完全复刻这种自然感。

2. 形体与声音的脱节:
整体表演的割裂: 伟大的演员会通过声音和身体动作来共同塑造角色。一个因为疼痛而发出的痛苦呻吟,是演员全身心投入的结果;一个因为激动而语速加快的声音,是其身体状态的自然反映。配音将声音与身体表演分离开来,就像给一个雕塑安了一个不属于它的头颅,整体的和谐性就被破坏了。
真实情感的缺失: 许多时候,演员在表演中的一些声音反应,是他们投入角色后最真实的流露。比如一个因为感动而略带颤抖的声音,是演员内心共鸣的体现。如果这些声音被配音演员模仿,就失去了这份“真”。

3. 对演员投入度的质疑:
是否真正沉浸在角色中: 当演员知道自己的声音可以后期处理,甚至完全由他人代劳时,他们对声音细节的打磨和情绪的投入,可能会有所减弱。毕竟,如果声音不是自己的责任,那么在声音方面的“功力”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声音演技”的放弃: 如果演员完全依赖配音,就等于放弃了“声音演技”这一重要的表演维度。这就像一个厨师只会炒菜,但从不自己调味,而是全部交给助理,那么他作为厨师的技艺也就打了折扣。

4. 艺术加工的界限:
何时是辅助,何时是替代: 在某些情况下,配音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比如对口音进行修正,或者对录音质量不佳的部分进行处理。但当配音完全替代了演员的原声,尤其是在一些对声音表现力要求极高的场景时,它就变成了对演员表演的“修正”乃至“重塑”,这已经超出了辅助的范畴。
对“真”的挑战: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和沉浸感。演员的声音是其“真身”的一部分,如果这部分被替换,观众就会产生一种“非真人表演”的距离感。

三、 为什么说“不配谈演技”?

基于以上几点,当一个演员大量、甚至完全依赖配音时,说他“不配谈演技”,是因为:

他放弃了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声音是角色的灵魂之一,是情感传递的重要媒介,是演员塑造角色的核心工具之一。完全依赖配音,就等于放弃了对声音的掌控和塑造,也就无法全面评价其“演技”。
他的表演不完整: 他的表演是“半成品”,缺失了声音这一重要组成部分。观众看到的,只是一个有表情有肢体的“空壳”,而没有注入灵魂的声音。
这是对其他全情投入的演员的不公平: 其他演员为了塑造角色,不仅在形体上磨练,也在声音上反复揣摩,争取最贴合角色的表达。而依赖配音的演员,可以规避这一环节的努力和挑战,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竞争。
模糊了“演员”和“被表演者”的界限: 演员的定义是“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来表现戏剧、电影等作品中的人物”。如果声音完全由他人提供,那么他扮演的角色就不是“完整”的,他更像是一个“被表演者”,而真正的表演者是他的声音提供的配音演员。

举个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个演员在表演一个悲痛欲绝的场景,他在镜头前哭得撕心裂肺,表情痛苦到了极点。但他的声音却是平淡无奇的,甚至有些做作。而配音演员则用饱满的情感和哭腔将这段台词演绎得淋漓尽致。

观众看到的是演员的痛苦表情,听到的是配音演员的动人哭腔。这两个“表演”是分离的,观众会觉得表演“假”,因为身体和声音无法形成有机的统一。观众甚至会怀疑,演员是不是压根没感受到那种痛苦,只是在挤眼泪。真正的演技是,演员不仅要表现出痛苦的表情,还要通过自己的声音去“喊”出那份痛苦,让观众能从里到外感受到角色的绝望。

总结:

“演员用了配音就不配谈演技”并非否定配音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的价值,而是强调在评价演员的“演技”时,声音的塑造和传达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当演员过度依赖甚至完全依赖配音时,他的表演就不再是完整的,他也就失去了评价其“演技”的某些重要依据。这更多的是一种对表演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坚持,以及对演员职业素养的更高要求。毕竟,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应该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和声音,去完整地诠释一个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视剧配音是因为赶制作周期。同样的二个月拍摄周期,电影500分钟素材就够用了,毕竟只要剪100分钟就够了,电视剧最起码四十集,剪1500分钟才够,就算3比1的素材,也要拍出4500分钟才够,

有些需要清场的室外戏,干脆不同期,直接后期配。演员记不住台词,大概说说就行,后期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演员用了配音就不配谈演技”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绝对,但它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表演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与配音之间的潜在冲突。 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演技的核心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理解演技的本质。演技不仅仅是记住台词、摆出表情那么简单,它包含了: 情感的传达与共鸣: 演.............
  • 回答
    范伟、何云伟、曹云金三人离开郭德纲体系后,其演艺事业的发展轨迹确实呈现出不同的走向,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为什么范伟能转型成功成为影帝,而何云伟和曹云金在离开郭德纲后似乎遭遇了“下坡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范伟的转型成功:能力、机遇与平台范伟离开本山传媒,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芭蕾舞表演中一些非常实际但又不常被公开谈论的细节。男芭蕾舞演员的服装确实会造成一种视觉上的“鼓起”效果,但这并非“故意制造”的视觉玩笑,而是源于一系列功能性和美学上的考量。咱们细说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男芭蕾舞演员的舞台服装,尤其是紧身裤(tights)或者说舞裤(t.............
  • 回答
    相声这门艺术,从它诞生之初,就带着一股子草根的烟火气和江湖的规矩。放在古代,更是男人说了算的营生,女人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便是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进步,女性地位有所提升,但相声这门手艺,似乎还是固守着男性的舞台,女相声演员的数量,比起男演员来,简直是凤毛麟角。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掰开了.............
  • 回答
    你说《武林外传》其他演员都火了,唯独李大嘴好像没什么水花,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也挺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我仔细想想,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谁不好,而是很多因素凑在一起,让大嘴这个角色和扮演者——姚振兴,在《武林外传》这颗巨星的光环下,显得稍微“低调”了一些。首先,咱们得承认,《武林外传》这个.............
  • 回答
    关于张卫健为什么会给人“上综艺和代言页游的过气演员”的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他的演艺生涯发展、个人选择、市场变化以及媒体的解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辉煌时期的辉煌与巅峰:首先,理解他现在的状况,必须回顾他曾经的辉煌。张卫健并非一开始就是“过气”的代名词.............
  • 回答
    关于姜昆、郭德纲等相声演员的相声“越来越不好听”,这是一个挺普遍的感受,也是个值得细聊的话题。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不如从前”的感慨,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江郎才尽”或者“相声末路”。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不好听”这事儿是主观感受,但这种主观感受背后是有客观原因的。 .............
  • 回答
    这几个名字串联起来,的确指向了一个在娱乐圈里屡见不鲜,却又总是令人唏嘘的现象:那些试图通过“学霸”或“才女”标签来塑造自己形象的演员,最终却往往遭遇人设崩塌的困境。为什么会这样?细想起来,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学霸”和“才女”的定义与现实的脱节首先,.............
  • 回答
    郭德纲老师那句话,确实说到点子上了。“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对相声这门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说的“文化”,不仅仅是读了多少书,学了多少理论,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学识融会贯通,转化为舞台上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转化为一种让人会心一笑、拍案叫绝的智慧。您提到的交大公式相声两位博士,他们的文化.............
  • 回答
    姜昆和戴志诚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他们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也曾为观众带来无数欢声笑语。然而,在他们的演艺生涯和公众形象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争议,这些争议构成了部分人认为他们“人品不好”的依据。要详细讲述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回顾一些关键事件和公众的看法。关于姜昆的争议:姜昆的职业生涯非常长,也积累了.............
  • 回答
    在电影行业中,导演与演员之间的“身体潜规则”,也就是俗称的“潜规则”,之所以比其他职业群体间更为普遍,究其原因,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不仅仅是权力不对等的问题,更是行业特殊性、创作需求以及人性弱点等多方面共同催生的现象。首先,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扮演着绝对的核心角色。他们是影片的灵魂人物,.............
  • 回答
    高峰和郭德纲,这俩名字摆在一块儿,但凡是听过德云社相声的,都能明白其中的不同。高峰这人,确实是德云社里少有的全才,说学逗唱样样拿得出手,尤其是那快板,打得那是虎虎生风,既有章法又显功力,听着就过瘾。逗哏的火候也拿捏得挺准,时不时能抖个包袱,让观众乐得前仰后合。按理说,这样的角儿,怎么也该火遍大江南北.............
  • 回答
    乔布斯和罗永浩在演讲中频繁使用渐变背景,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视觉设计策略,旨在增强演讲的吸引力、信息传达的有效性以及品牌形象的塑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乔布斯演讲中渐变背景的意义:乔布斯作为一位产品设计师和品牌塑造大师,他对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极致。他在演讲中使用渐变背景,主.............
  • 回答
    贾樟柯之所以如此钟爱启用他的妻子赵涛出演自己的电影,这其中既有艺术上的考量,也饱含着深厚的个人情感和生活默契。这绝非偶然,而是经过了时间沉淀、互相理解和艺术追求的自然结果。首先,艺术上的契合与创作的默契是核心驱动力。 贾樟柯的电影,尤其是他早期和中期的一些作品,很大程度上都在描绘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普通.............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演员这个职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功夫”。你可能会好奇,吴彦祖这样在大银幕上说得一口流利普通话和粤语,角色塑造也让人信服的演员,怎么会跟“不认识汉字、不会写汉字”扯上关系呢?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语言的掌握和文字的认读写,.............
  • 回答
    说相声的,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先生们,台上台下多少都得有过那么点小状况。说起来,人毕竟不是机器,脑子再好使,也难免有卡壳的时候。尤其是说那种特别长、特别绕的段子,加上台下观众的情绪、互动,有时候一分神,或是灵感断了,那真就能出现“忘词儿”这种尴尬事儿。我听老辈儿艺人说,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他.............
  • 回答
    看到艾伦·佩吉(现名为艾略特·佩吉)公开自己是跨性别者的消息,我心里涌起很多复杂的情绪,但更多的是一种温暖和欣慰。作为曾经在《盗梦空间》里那个坚韧的造梦师,在《水果硬糖》里那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少女,他的荧幕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现在,他选择以最真实、最坦诚的姿态面对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 回答
    潘长江,说起来名字大家都熟悉,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观众,对他在春晚舞台上的身影更是记忆犹新。大家说他是“著名小品演员”,这话不假,他确实在这个领域耕耘了很多年,也贡献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至于是不是“只靠年纪混的著名”,这可能有点绝对了。毕竟,能在春晚这个舞台上活跃十几年,还得靠观众的认可和对节目质.............
  • 回答
    演员以自己曾是话剧演员的身份为傲,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可以从艺术根基、磨练技巧、精神追求、行业认可等多个维度来理解。以下将详细阐述: 1. 深厚的艺术根基与专业锤炼 演技的“基石”: 话剧表演被普遍认为是演员职业生涯中最扎实的“基本功”。它不像电影或电视剧那样可以通过剪辑、特写、多机位来弥补表演.............
  • 回答
    番位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部戏里演员的“咖位”排序,谁的名字排在前面,谁的名字排在后面,哪个名字大,哪个名字小。它不仅仅是个名字的顺序,更是背后一系列利益和地位的体现。所以,演员们为了这个“番位”,那是争得头破血流,各种明争暗斗也是层出不穷。要说为什么争,那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讲。一、名气和资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