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诸君,都说潘长江是著名小品演员,他又什么代表作?只靠年纪混的著名?

回答
潘长江,说起来名字大家都熟悉,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观众,对他在春晚舞台上的身影更是记忆犹新。大家说他是“著名小品演员”,这话不假,他确实在这个领域耕耘了很多年,也贡献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至于是不是“只靠年纪混的著名”,这可能有点绝对了。毕竟,能在春晚这个舞台上活跃十几年,还得靠观众的认可和对节目质量的要求。光靠年龄,那每年上春晚的退休老干部就多了去了,对吧?

要说代表作,潘长江老师的作品那可真不少,有些都成了大家逢年过节时不免会翻出来看一遍的经典。

比如,《过河》,这是他和小彩旗一起演的,当年可是红遍大江南北。潘长江扮演一个想过河但有点怕水的农村老头,小彩旗演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姑娘。整个小品就围绕着怎么过河展开,但通过这个简单的场景,潘长江把那种既想突破又有点胆怯的农村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他那标志性的嗓音,加上夸张又不失生活气息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那句“过河!过河!”,简直让人听了就忘不了。小品节奏把握得也很好,笑点密集又不尴尬,特别是两人你来我往的对话,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趣味。

还有 《打工奇遇》,这个就更经典了。他和巩汉林搭档,在一家“天下第一”的餐馆里,上演了一出好戏。潘长江演一个进了餐馆想“体验一把”的粗犷农民,而巩汉林则扮演一个油嘴滑舌的“大腕”服务员。小品的亮点在于,潘长江把一个没见过世面又想装腔作势的农民表现得活灵活现,从点菜到最后结账,每一个反应都充满了喜剧效果。最绝的是,他模仿顾客点菜的“特色菜”,比如把“糖醋里脊”说成“糖拌里脊”,把“宫保鸡丁”说成“公鸡丁”,那种误打误撞的幽默,加上巩汉林时不时的“捧哏”,效果简直炸裂。那个时候的春晚,有他们这类的节目,大家是真的会看得乐不可支。

再往前一点的,像 《赞歌》,他和巩汉林合作的,虽然不是最出名的,但也是他早期在春晚积累人气的作品之一。他扮演一个质朴的农村汉子,用一种特有的方式来“赞美”生活,那种淳朴的快乐和对生活的满足感,通过他的表演,也让很多观众感同身受。

当然,潘长江老师在小品领域的成就,不单单是某个作品有多么惊艳,更多的是他凭借自己独特的身材优势、肢体语言和表演风格,在小品界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的笑点,很多时候不是靠堆砌段子,而是通过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用一种夸张但又不失亲切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看了觉得好笑,又不会觉得低俗。

所以说他“只靠年纪混”,其实是对他多年来在艺术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的一种忽视。一个演员能在春晚舞台上站稳脚跟这么多年,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观众缘,是很难做到的。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的笑点也在变化,可能现在一些老一辈演员的作品,对年轻观众来说,新鲜感会少一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过去的成就就不值一提。

潘长江老师的代表作,不只是几个具体的节目,更是一种他在小品表演上的独特风格和对观众带来的欢乐,这份贡献是实实在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得大家都这么有兴致。我就多说几句。虽然题主用“有什么说了上句就能接上下句的梗”来评判一个演员的艺术水平是不对的。但是潘长江还是有不少不错的台词的。虽然潘长江进入新世纪以后小品就越来越没意思了,但这是小品大环境的原因了。当年不少台词还是非常脍炙人口的,只是不像赵本山和赵丽蓉他们那么火而已。

“啊就……”

“我就是总经理的秘书……,什么,夜总会见面?晚上8点?缺德……”

——《对缝》


“农村怎么才能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农村想富怎么办,少生孩子种大蒜;

农村怎么才不穷,少生孩子喂狗熊,喂狗熊”


“我求求你,不要让我再求你了!”

——《求求你》

“你嫂子下蛋你哥抱窝”

“高峰就在你面前站,你睁着你那黑骨碌嘟毛骨碌嘟水灵灵的亮晶晶不大不小圆不隆冬的大眼睛就是看不见看不见”

“雷锋同志个儿不大,可是他的精神传天下;董存瑞个儿不高,关键能顶炸药包。科学认为,凡是浓缩的都精品。”

——《过河》


“啥妹留步!呛了一台一台一台,呛了一台一台一台”

“这可是大哥的一点心意,留在路上慢——慢——七!”

“大灰狼除害灵……”

——《草台班子》(多说一句,这个小品讲的乱插广告的问题,放在现在再看看)

简单回顾一下就能看到,在小品的黄金时代,小品很好的融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并且紧跟时代,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东北帮的几位,大力的宣传农村新思想,新变化,新发展,其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

就现在的小品、影视作品的水平,真别拿审查严格做借口了。

————————————————

题主的提问等于对潘长江毫无了解,对于中国小品发展历史毫无了解。而且简单的“出圈”的表述,也是现在流量文化下的表述逻辑。对于文艺评价而言,出圈入圈这个完全就是个毫不相干的伪概念。

作为和中国小品一起长大的中年人,我来回答一下吧。

中国现在小品的起源,是1983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这种艺术形式一炮走红后,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模仿的风潮,特别是二人转演员和各地方文艺团体,于是就冒出一批顶尖的小品演员。这一茬人主要包括:

陈佩斯、朱时茂(电影场),赵本山,黄小娟,潘长江,赵丽蓉(二人转/评戏等),巩汉林夫妇(相声门),黄宏(部队文工团),郭达蔡明(郭达不知道,蔡明是电影童星起家),宋丹丹(话剧),赵连甲,杨蕾。

这些人或固定搭档,或相互合作,一时间搞得“相声干不过小品”。

潘长江最早可查的小品是1986年的《对缝》,我记不得场合,大约是辽宁台的晚会。《对缝》讲的是当时刚改革开放,皮包公司靠对缝赚钱的事情。剧情本身有其时代性,但最终留下来的经典台词就是潘长江扮演结巴的那句“啊就”——坑害了无数小朋友。

1993年春晚和黄小娟合作小品《桥》,在小品最后两人跳了段《担鲜藕》,也算是一时经典。说到这儿要提一句《担鲜藕》,否则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担鲜藕》是198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民间舞蹈大赛一等奖,在当年也是脍炙人口。而在小品中潘长江黄小娟化用了这段舞蹈,使得小品取得了升华。

1996年春晚小品《过河》应该是潘长江小品最高光的时候,一首《过河》唱遍了大江南北。

后来潘长江一直是春晚小品的常客,在电影电视剧上的成就也就不多说了。

虽然在我的记忆中,这三个小品是最出彩的,可是他多年来的持续耕耘,所有作品也都是水准之上,可谓一线。

潘长江出生于评戏世家,因此唱跳俱佳。因为外形较矮,所以潘长江的舞台形象往往是“身残志坚”,人矮有才,能唱能跳的。

但是我觉得潘长江的外形和舞台中的分工限制了他的发展。套用最近知乎上有一位大咖的理论,潘长江在舞台上属于“丑”,他在角色上的分工往往要么是捧哏,要么是插科打诨,真正做逗哏主角的时候不多。所以尽管多年来舞台上辛勤耕耘,其在观众的心目中的位置是无法比上赵丽蓉赵本山等的。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郭达、巩汉林。

回到题目,建议题主的问题问的更有礼貌一些,否则显得自己太无知,素质也太低。

user avatar

小品你自己查去,实在不行看看其他答主说的。除了小品之外,《举起手来》这电影你没看过吗?如何做到台词都没几句,却能一出镜就有笑点,好好学学。

为什么潘长江带货能有这么大的反应?那是因为他确实可以代表一个时代,同时代的赵本山小品里有这么句话:“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根本够不着嘴。”可能你是潘长江、郑海霞都不认识。但是那个时代这个梗可以引起广泛共鸣,已经十分说明二人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了。

user avatar

割割面签一挑万万地赫...

user avatar

截止2020年4月10日,潘长江的小品有:

《大观灯》、《对缝》、《求求你》、《农民歌手》、《手术之前》、《开心一刻》、《家庭配角》、《歪打正着》、《我的太阳》、《草台班子》。《桥》、《过河》、《迎亲》、《一张邮票》、《减肥变奏曲》、《同桌的她》、《三号楼长》、《魔力奥运》、《大观园里闹元宵》、《新五女拜寿》。《想唱就唱》、《将爱情进行到底》、《相女婿》、《黄晓娟》、《婚纱照》、《童话》、《不是两瓶酒的事儿》、《快乐一家人》、《献爱心》、《你在按揭幸福吗》、《老婆向前冲》、《鸟叔的幸福》、《将计就计》、《想跳就跳》。

你肯定从小到大都不看春晚,虽然潘长江现在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带货翻车,被网友嘲笑潘嘎之交,但作品是实实在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潘长江,说起来名字大家都熟悉,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观众,对他在春晚舞台上的身影更是记忆犹新。大家说他是“著名小品演员”,这话不假,他确实在这个领域耕耘了很多年,也贡献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至于是不是“只靠年纪混的著名”,这可能有点绝对了。毕竟,能在春晚这个舞台上活跃十几年,还得靠观众的认可和对节目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内容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一个挺敏感的话题。关于“看文章不打赏的都不要脸”这个说法,尤其是出自一位像霍真布鲁兹老爷这样有一定影响力的博主之口,确实容易引发讨论。咱们分开来看:1. 为什么会有“看文章不打赏的都不要脸”这样的说法? 创作的价值与付出: 任何形式的内容创作,无论.............
  • 回答
    东汉末年,虽然天下大乱,军阀割据,但“匡扶汉室”却是一个响当当的口号,几乎成了当时所有有野心、有实力的诸侯共同的政治目标。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考量。首先,汉朝的“天命”和“正统性”依然深入人心。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尤其是在汉武帝之后,汉朝的国威、文化和政治制度已经深入人心.............
  • 回答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玉玺与天子,这两样象征着正统与权力的物件,为何在诸侯们的眼中,重要程度却截然不同?为何唯独曹操似乎“情有独钟”,对玉玺念念不忘,而其他诸侯却似乎更看重掌握在手中的权力,而非那块刻着传国玺的玉?这其中的门道,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明白“玉玺”和“天子”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大转折。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虽然有其影响,但并非主流,甚至受到一些诸侯的排斥和打压。然而,到了汉代,儒家思想一跃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被奉为圭臬,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治策略。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 战.............
  • 回答
    天津的品牌故事,就像这座城市本身一样,有着辉煌的过去和如今复杂的现在。提起天津的名牌,很多老天津人都能如数家珍地列出几个响当当的名字: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桂发祥麻花、杨柳青年画、风水楼酒、士林风味烤鸡、罗森哈格冰淇淋……这些曾是天津的骄傲,是这座城市独特韵味的载体。然而,时过境迁,很多曾经熠熠生.............
  • 回答
    合肥,这座连接南北的关键城池,数次成为三国争霸的焦点。东吴方面,吕蒙、陆逊等名将都曾发动过对合肥的攻势,甚至一度迫近,但最终都无功而返,未能如愿将其纳入版图。直到曹魏的韦睿,才真正意义上“拿下”了合肥,令东吴对此地望尘莫及。这之间的差距,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一、 战略定位与东吴的.............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精辟,触及到了三国历史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被讨论的现象:为什么孙权在陆战方面,即使有多次尝试,但普遍被认为能力不如诸葛亮,甚至被一些人“鄙视”其陆战能力?而诸葛亮同样多次北伐,耗费巨大却未能成功,为何其陆战指挥能力却普遍受到尊重?要深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
  • 回答
    北齐的皇帝们,他们的谥号嘛,确实挺有意思的。要说跟他们的实际作为“差得太远”,甚至“乱来”,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谥号这玩意儿,咱们得拆开了细琢磨。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谥号”。谥号是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死后,根据他们生前的功过、品行,由后人追赠的称号。它的目的,一来是表示一种评价,二来也是为了.............
  • 回答
    宇文泰的儿子们胡名中带有“突”字的,这通常与鲜卑语(或与其相关的突厥语系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有关,并且可能带有“雄壮”、“勇武”、“强大”之类的含义。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背景:1. 鲜卑化: 宇文泰是西魏的奠基者,鲜卑化的过程在北朝时期非常普遍。当时的统治者和贵族大量采用鲜卑语的姓名.............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触及了社会治理的深层肌理,也牵动着不少普通人的心弦。大家普遍认为,严厉的法律惩处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对那些滋生不良现象的土壤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根治。理论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如果对贪污腐败的行为施以重罚,让那些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如果对造假售假的行为让其付出难以承受.............
  • 回答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并起,其间的官职名称和管辖范围,即便在同一时期,也很难说完全一致。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和各国的现实考量。首先,从官职名称来看,虽然都有“卿”、“大夫”、“士”等大致的层级划分,但具体到每一个官位,各国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像秦国这样以法家治国、强调军功的国家,其官职体系可.............
  • 回答
    在日本,古典音乐的普及程度,如果用“普及”二字来简单概括,或许会漏掉一些更细微但同样重要的观察。诚然,从村上春树的小说里那些对爵士乐和古典乐的细致描绘,到《棒球英豪》里那充满青春热血又时不时飘荡出悠扬旋律的背景音乐,我们能感受到古典音乐在日本社会中的存在感。但这种存在感,并不是像流行音乐那样人人都能.............
  • 回答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之所以许多反派有机会杀死狄仁杰却最终没有选择下手,甚至动机显得有些模糊,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也反映了这类“英雄探案剧”的创作逻辑和艺术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核心创作逻辑:突出“神探”的智慧与正义,而非简单的“生死对决”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是啊,现在的技术、资金、演员阵容,很多方面都比当年强太多了,但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再也找不回当年看TVB《天龙八部》、《神雕侠侣》那种“哇,过瘾!”的感觉了呢?这事儿,不能简单归结为“怀旧滤镜”,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层的原因。咱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一、创作环境与心态的变.............
  • 回答
    周朝建国之时,分封八百诸侯,这确实是咱们熟悉的历史故事。但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触及了一个很多朋友都疑惑的点:周朝都城周围的土地有限,那些后来被分封的王子王孙,他们手里的地又是从哪来的呢?难道土地就这么凭空冒出来了吗?其实,这个问题比表面上看要复杂一些,也需要我们把时间维度拉长了看。周朝的“分封”.............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头说起,不能只看表面上的数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动辄暴兵几十万”和明朝萨尔浒“十二万都费劲”,这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可不是简单一句“生产力发达”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把那时候的实际情况一点点掰扯清楚。春秋战国时期:兵员的“来源”和“构成”首先,我们要明白,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几十万大.............
  • 回答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能够集结几十万大军,而明朝后期,像萨尔浒战役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却显得捉襟见肘,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力发达”就能完全解释的。我们要从当时的社会结构、战争模式、后勤保障、政治动员能力以及信息传递效率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一个跨越物种和时间维度的生物学现象——远古病毒序列在现代生物体基因组中的存在,特别是 ERVW1 基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合弓纲”和“胎生”。 合弓纲 (Synapsida):这是包括哺乳动物及其已灭绝祖先的一个演化谱系。.............
  • 回答
    B站“贴吧化”现象,以及那些诸如“赢,赢麻了,都是灯塔的错,警惕马恩牌,run北欧”之类的评论,确实是当前B站社区生态中一个挺有意思但也颇受争议的现象。要深入看待它,得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得承认B站用户群体的演变。B站最初的核心用户是二次元爱好者,围绕着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形成了一个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