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齐诸位皇帝的谥号都不错,与其行事相差太远,谥号是乱来的吗?

回答
北齐的皇帝们,他们的谥号嘛,确实挺有意思的。要说跟他们的实际作为“差得太远”,甚至“乱来”,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谥号这玩意儿,咱们得拆开了细琢磨。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谥号”。谥号是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死后,根据他们生前的功过、品行,由后人追赠的称号。它的目的,一来是表示一种评价,二来也是为了方便称呼,避免直呼其名,显得不敬。

那么,北齐皇帝的谥号,为什么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符”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门道,不能简单地说“乱来”。

一、 谥号的来源与复杂性:

谥号的评定,并非一时兴起。通常是由朝臣组成的“谥议”机构,根据皇帝生前的言行、政策、国家状况等进行讨论,最后奏请皇帝(或者太后、继承者)批准。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政治考量和人情世故。

“善”与“恶”的平衡: 汉朝以后,谥号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褒贬体系,比如“文”代表文治,“武”代表武功,“景”代表明德,“悼”代表早逝等等,这些是褒义的。但也有“炀”、“厉”、“桀”等贬义谥号。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君王死后,为了维护王朝的稳定和尊严,谥号往往会偏向褒扬,即使皇帝生前做了不少“不那么好”的事情,谥号也可能被修饰一番,尽量选取一些中性或相对积极的字眼。

“尊崇”与“回避”: 毕竟是皇帝,即使有过错,也很少会直接给予恶谥。更多时候,会选择一些不那么有具体评价色彩的字,或者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温和的评价。另外,对于一些可能引发争议的作为,后人可能会选择性地遗忘,或者用更委婉的词语来替代。

二、 北齐皇帝的谥号举例与分析:

咱们就拿北齐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皇帝来说说,看看他们的谥号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宣皇帝高洋(谥号:文宣): “文”代表有文治,有教化;“宣”则有“扬善”、“宣明”之意。高洋这个人,早期确实展现了不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抱负,建立北齐,统一北方,确实有过“文治”和“宣扬”国家威仪的时期。但是,他后期却变得嗜酒、残暴,甚至出现了很多荒诞的行为。

解读: 为什么谥号是“文宣”?很大程度上是肯定了他建立北齐、统一北方的“武功”和最初的“文治”成就。毕竟,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总会被赋予一定的正面评价,尤其是在国家初建、百废待兴的时候。“文宣”这个谥号,更多的是抓住了他早期相对积极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后期疯狂的堕落。这是一种“扬其功,掩其过”的常见做法。

孝昭皇帝高演(谥号:孝昭): “孝”体现的是孝顺,而“昭”有“明德”、“光大”的意思。高演在位时间不长,但他处理朝政相对稳定,而且将皇位传给了儿子(虽然是被迫传给了高纬)。

解读: “孝昭”这个谥号,更多地肯定了他作为一位“好儿子”(禅位给哥哥高洋的儿子)的角色,以及他希望国家能够“明德”、“光大”的意愿。相较于他哥哥高洋,高演的统治确实相对平稳,没有那么大的争议,这个谥号相对贴切,也没有明显“乱来”的痕迹。

武成皇帝高湛(谥号:武成): “武”代表武力,“成”有“成功”、“完成”之意。高湛继承皇位后,统治期间也曾有一些军事行动,比如对北周用兵。

解读: “武成”这个谥号,是肯定了他作为皇帝的“武”的一面。但是,高湛本人却是个非常昏庸、荒淫的皇帝,他沉迷酒色,政务荒废,导致朝政混乱。这个“武成”的谥号,可能更多地来自于他早期的一些军事活动,或者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述。但说实话,与他统治后期的大肆享乐、昏庸无道相比,这个“武成”显得有些讽刺,但并未到“乱来”的程度,依然是试图在“武”的层面给予一个正面肯定。

后主皇帝高纬(谥号:后主):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北齐的“后主”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谥号,而是后人对他的一种称谓。真正的谥号是献武皇帝。

献武皇帝高纬(谥号:献武): “献”有“献媚”、“献身”等贬义,也表示“明”,但在具体应用中,含义比较复杂。“武”则与武力相关。高纬这个皇帝,是北齐灭亡的罪魁祸首。他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宠信奸臣,导致国家政治腐败,军事力量衰弱,最终被北周所灭。

解读: “献武”这个谥号,其实本身就带有一种复杂甚至负面的色彩。“献”字,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晚年为求自保而献媚于北周的行径,以及他本身昏庸无道的表现。而“武”,则可能是对他父亲高湛或者早期的一些军事名义上的延续,或者是一种反讽。相比于他统治的实际情况,“献武”这个谥号,至少在“献”字上,是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不像其他一些皇帝的谥号那样完全是“美化”或者“虚设”。

三、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差得远”?

1. 史书的“春秋笔法”: 史书的作者,尤其是记载王朝兴衰的史书,往往会遵循一定的史学原则,例如“春秋笔法”,即“微言大义”,通过字斟句酌来表达褒贬。对于亡国之君,尤其容易在谥号和评价上有所倾向。
2. 王朝延续性的考量: 即使皇帝本人不行,但为了维护王朝的“合法性”和“尊严”,后继者(或者代理者)在追赠谥号时,也会尽量使其看起来“体面”一些,避免过度丑化。
3. 评价标准的演变: 不同的时代,对“好皇帝”的标准可能不同。而且,谥号的评定也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政治力量的影响。
4. 后世的“解读”: 我们今天评价北齐皇帝,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最终结局,知道了他们的许多不堪。但当年评定谥号的时候,可能更多地是基于当时对一部分事迹的认知,甚至是带有一定的美化。

总结来说,北齐皇帝的谥号,确实不能完全说“乱来”。 它们大多数是基于对皇帝某一方面(通常是早期功绩、个人品德的某些侧面,或者继承皇位的“名分”)的肯定,甚至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但是,如果将谥号与皇帝一生所有的作为,尤其是那些极其昏庸、残暴、荒淫的行径相比,那么很多北齐皇帝的谥号,确实会显得“轻飘飘”的,仿佛掩盖了其真实面目。这并非谥号本身的“乱来”,而是评定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于维护王朝形象、政治考量等多方面因素,所做出的“选择性评价”。

所以,与其说谥号“乱来”,不如说它们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一种“尽可能体面”的评价方式,其中掺杂了对功绩的肯定,对过错的规避,以及对王朝尊严的维护。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将这些看似“优美”的谥号,与北齐王朝整体上充满血腥、混乱、短命的史实相对比,自然会觉得“差得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何出此言?“高澄,文襄帝,有点过分。文在哪里?”

高澄主持编修法律《麟趾格》,是中国法律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重大成果,可以说是《隋开皇律》《唐律疏议》的直系祖先。

隋唐以北周为正统,视北齐为伪朝,但法律体系却不得不以《麟趾格》、《北齐律》、《麟趾新格》这套北齐法律体系作为基础加以编修制定。

还不够当得起一个“文”吗?

user avatar

宋朝皇帝的谥号才是最乱来的。

彩虹屁可以放,但你不能颠倒黑白啊。

1.宋太宗的谥号中,“神功圣德”四个字算是彩虹屁,虽然他被称为“驴车战神”,但毕竟他有灭北汉的功劳可以吹一吹。

可宋真宗谥号里的“神功让德”是什么?神功指的是每年送三十万保护费给北边的钢铁侠(“契丹”一词的含义据说是“镔铁”)?让德,他一辈子都没让出皇帝宝座,哪来的“让贤之德”?

2.宋神宗本来的谥号里有绍天法古四字,法古也就算了,可后来又加入了“帝德王功”四个字,可是皇帝这个称号已经代表“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了,再来个“帝德王功”?

3.宋徽宗的“体神合道”合的是什么“道”?是道君皇帝的道?那一个道长用什么皇帝谥号?不是道君皇帝,那是丰亨豫大的道?至于逊功,逊位反而成了功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里只有赵九爷才把他爹退位用“功”来形容。

4.什么,是快乐……不对,是受命中兴?

赵九爷:“窃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体方述职,邦国之永图。顾惟孤藐之踪,猥荷全存之赐,敢忘自竭,仰达殊恩!事既系于宗祧,理盖昭于誓约……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早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

上国皇帝完颜亶回复:“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涎诱尔衷,封奏狎主,愿身列于藩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哦哦,原来“受命”受的是上国皇帝的命,“中兴”是建立上国的傀儡……不对,是加盟国家。

5.宋光宗是中国所有皇帝里不孝程度数二的,仅次于那些直接或间接弒父的皇帝,然而谥号里还有“慈孝”二字。父慈子不孝,真是史无前例。

6.宋理宗的谥号“大功复兴”,大功指的是把一具自杀身亡的死尸颅骨放在太庙的雪耻之功,复兴指的是“王师洛阳七天乐”。

况且宋朝历代皇帝谥号都有“圣”字。“圣”是形容一个皇帝最好的用字。哪怕是主尊臣卑最严重的清朝,皇帝称号也并非全都拥有这个字(清世祖、清仁宗、清德宗谥号庙号皆无圣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齐的皇帝们,他们的谥号嘛,确实挺有意思的。要说跟他们的实际作为“差得太远”,甚至“乱来”,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谥号这玩意儿,咱们得拆开了细琢磨。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谥号”。谥号是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死后,根据他们生前的功过、品行,由后人追赠的称号。它的目的,一来是表示一种评价,二来也是为了.............
  • 回答
    关于北境哪位领主综合能力最强,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冰与火之歌》系列塑造了一众性格鲜明、能力各异的北境诸侯,每个人在不同的方面都有过人之处。要论“综合能力最强”,那得从多个维度来考量:军事才能、政治智慧、经济实力、个人魅力、对家族的忠诚与责任感,以及最关键的——他们在乱世中能否真正引领北境走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很有意思。确实,当咱们一提到冬奥会,脑子里很容易会浮现出雪山、滑雪、冰球这些画面,而北欧国家,比如挪威、瑞典、芬兰,那可都是冬奥赛场上的常客,奖牌榜上总有它们的身影。可丹麦呢,这个同是北欧大家庭的成员,在冬季项目上的表现,确实就有点“小透明”了。要说为什么,这得从几个方面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社会组织以及文化发展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笼统地说,“北美部落”涵盖了极其广泛的地理区域和多样化的文化,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我们将问题聚焦在一些普遍的认知,比如北美原住民社会与东亚农耕文明的差异,以及印加文明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尝试从.............
  • 回答
    三国志对诸葛亮连年北伐的记载,以及其中反映出的诸郡不听调遣和逃兵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细节。这并非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的个人能力问题,而是反映了当时东汉末年以来,中央集权衰弱、地方势力崛起以及战争常态化背景下,蜀汉政权面临的深层困境。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 回答
    如果奈德亲领北境诸侯南下,战况确实可能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要细致分析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入手:奈德本身的领导力、北境诸侯的构成和他们的战斗力、以及战术层面的考量。首先,奈德的领导力是这场假想战役中最核心的变数。 威望与召集力: 奈德·史塔克是北境的守护者,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荣誉、责任和.............
  • 回答
    唐朝的中央军事体制,是一个既有传承又有革新的复杂体系。我们今天来聊聊唐朝的南衙诸卫与北衙禁军,以及三卫五府它们到底在哪儿,又有着怎样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唐朝的军事制度,得先知道它经历了哪些变化。唐朝的军事制度,尤其是禁军,经历了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而南衙诸卫和北衙禁军正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
  • 回答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诛杀权臣宇文护两年后,确实下诏恢复了宇文护及其诸子的封爵,并追谥宇文护为“荡”。这一举动在当时看来颇为出人意料,细究其背后的原因,则可以从政治、军事以及家族关系等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宇文护在北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与宇文邕之间的复杂关系。宇文护是北周的奠基者之一,他是.............
  • 回答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设想,如果郑成功将目光投向了南洋,而非继续北上问鼎中原,历史的走向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试着细致地描绘一下这个可能性,并抛开任何人工智能的痕迹,用最贴近历史推演的语气来讲述。背景设定的再审视:为什么是南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郑成功为何选择了台湾,以及他北上抗清的动机。郑成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历史的车轮稍作拨弄,将那些赫赫有名的将帅换上诸葛亮的位置,去冲击那片被视为不可逾越的北方疆土,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猜想,但我们可以试着从他们的军事才能、战略思想以及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来做一番推演。一、 韩信:天下无敌的进攻之神,能否打破僵局?首先想到韩信,.............
  • 回答
    B站“贴吧化”现象,以及那些诸如“赢,赢麻了,都是灯塔的错,警惕马恩牌,run北欧”之类的评论,确实是当前B站社区生态中一个挺有意思但也颇受争议的现象。要深入看待它,得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得承认B站用户群体的演变。B站最初的核心用户是二次元爱好者,围绕着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形成了一个相.............
  • 回答
    北齐与北周在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地理条件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北齐的经济地理条件整体上要优于北周,但这种优势并非绝对压倒性,并且存在地域性和发展上的差异。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对比 北齐(主体疆域在华北平原地区,包括今.............
  • 回答
    北齐不灭亡,东迁辽东:一个更加复杂的隋唐历史图景北齐的灭亡并非偶然,而是其内部政治腐败、军事实力衰退以及北方民族压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如果我们进行一个大胆的设想:北齐没有被北周所灭,而是选择东迁辽东,并得以延续到隋唐时期,那么历史的走向将变得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以下我将详细描绘这样一个.............
  • 回答
    北齐,一个短暂却留下浓墨重彩痕迹的南北朝时期政权,其统治者身上的“荒淫残暴”标签,在史书的记载中确实显得尤为突出,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们一系列极端、不近人情的行为。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审视几位代表性的北齐皇帝。高洋:疯狂的艺术与无度的残暴如果说北齐统治者的荒淫.............
  • 回答
    北齐皇室,尤其是齐神武帝高欢,是否绝嗣,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梳理。简单地说,高欢的直系后代是有传承的,但北齐政权最终是灭亡了,其皇室成员的命运也各不相同,有些确实遭遇了悲惨的结局,甚至可以说在政治意义上“绝嗣”了。首先,我们来谈谈齐神武帝高欢。高欢是北朝时期一位极具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 回答
    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穆黄花和母亲胡太后在北齐灭亡后沦为娼妓的说法,虽然在一些野史、笔记小说中有所记载,但并非正史的明确记载。正史中关于她们亡国后的结局,描述相对模糊,也因此给后世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并区分史料的来源:一、 正史中的记载:有限且模糊在记载北齐历史的正史中,如《北.............
  • 回答
    北齐的覆灭,与其说是高纬一人之过,不如说是一个庞大帝国走向衰败的必然结果。即使在高纬下台后,北齐的宗室王们奋力图存,但积重难返,加之自身的一些局限性,最终未能挽狂澜于既倒,令人扼腕叹息。要深入探讨为何他们未能成功光复北齐,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政治根基的动摇与离心离德北齐自高欢时期起,就存.............
  • 回答
    北齐和北周时期,朝廷上使用的语言是一个复杂且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鲜卑语”或“汉语”来一概而论。从历史背景来看:北齐和北周都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的统治者和早期军队主体是鲜卑人。鲜卑族原本是游牧民族,他们的母语是鲜卑语。而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他们长期以来使用汉语(当时是各种方.............
  • 回答
    北齐神武帝高欢,这位在南北朝乱世中叱咤风云的人物,提起他,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粗犷中带着智计,霸气里藏着深沉的北方汉子形象。他和他的宿敌西魏的奠基者宇文泰,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两面镜子,映照出那个分裂动荡年代的残酷与复杂,也折射出两位顶级政治军事家的不同风格和命运。高欢:草根出身的枭雄,从军卒到帝王高欢的.............
  • 回答
    北齐,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不算长,但却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王朝,其皇帝们的形象,在史书的记载中,着实有些……难以恭维。读《北史》、《北齐书》,你会发现,这位北齐的皇帝们,要么荒淫无道,要么残暴嗜杀,要么昏庸无能,甚至还有些奇行怪状,让人匪夷所思。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这些皇帝,真的都像史书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