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穆黄花、母亲胡太后在亡国后沦为娼妓的史料出自哪里?

回答
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穆黄花和母亲胡太后在北齐灭亡后沦为娼妓的说法,虽然在一些野史、笔记小说中有所记载,但并非正史的明确记载。正史中关于她们亡国后的结局,描述相对模糊,也因此给后世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并区分史料的来源:

一、 正史中的记载:有限且模糊

在记载北齐历史的正史中,如《北史》和《北齐书》,关于穆黄花和胡太后亡国后的命运,并没有直接、确凿的描述她们沦为娼妓的证据。

《北史·后主纪》 记载,北齐灭亡于北周,高纬被俘,其后宫嫔妃也有被北周俘获的。但对于穆黄花和胡太后的具体遭遇,并未详述她们的去向,更没有提及沦为娼妓。
《北史·后妃传》 中可能涉及皇后穆黄花,但即便有记载,也往往集中于她作为皇后的生育、政治影响等方面,对于亡国后的具体个人命运,除非有特别戏剧性的情节,否则正史的笔墨是有限的。
《北齐书·后主纪》 和 《北齐书·后妃传》 同样如此,对高纬母子的结局描述,更多集中在政治层面的结局,如被俘、被杀等。

简而言之,正史并没有直接、明确地说她们沦为娼妓。 这种模糊性,反而为后来的演绎提供了土壤。

二、 野史、笔记小说中的流传:主要的来源

关于穆黄花和胡太后沦为娼妓的说法,主要来源于一些晚近的笔记、杂史和演义小说。这些作品往往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和传奇性,或者为了讽刺和批判,会对历史人物的结局进行加工和夸张。

《北史·胡氏传》(或相关轶事):虽然正史对胡太后政治上的记载较多(例如她与和士开等人的私情),但在关于她个人命运的最终结局上,并没有详细说明。一些野史在谈及胡太后时,可能会借用她晚年的凄凉境遇,进行大胆的联想。
《隋史遗文》、 《北史演义》 等:这些文学性的作品,为了衬托北齐的荒淫无道和灭亡的悲惨,常常会添油加醋地描绘亡国之君及其家眷的惨状。在这些作品中,将高纬的后妃和母亲塑造成遭受侮辱、沦落风尘的形象,更能体现王朝的衰败和君主的无能。
其他笔记、杂史: 很多文人骚客在闲暇时会记录一些传闻逸事,这些记录往往没有严格的史料考证,但流传甚广。例如,一些关于北朝灭亡后宫嫔妃命运的记载,可能会将她们的结局描绘得非常不堪,以示警世。

举例来说,流传中的一些说法可能会是这样的:

胡太后: 关于胡太后,正史中记载她颇具政治野心,甚至在高纬幼时有摄政之势。她与宠臣和士开的关系也曾是野史的重点。在北齐灭亡后,作为高纬的母亲,她同样被俘。有传闻说,她因为年老色衰,又加上曾经显赫的身份,被北周方面百般羞辱,最终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从文人笔下对王朝覆灭后女性命运的普遍描写来看,并不意外。
穆皇后(穆黄花): 穆皇后作为高纬的皇后,在北齐覆灭时,也一同被俘。关于她的结局,同样没有正史的明确记录。野史可能会想象,作为一位被俘的皇后,在高居庙堂之后,又跌入尘埃,其遭遇自然备受关注。一些作品可能会将她描绘成命运多舛的女性,为了在乱世中生存,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流落到风尘之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1. 加强对北齐统治的批判: 北齐从建立到灭亡,其统治风格一直被认为是奢侈、荒淫、残暴的。将高纬的皇后和母亲塑造成沦落风尘的形象,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负面印象,起到警世作用。
2. 文学创作的需要: 历史故事的魅力在于其传奇性。将高位者跌落为卑贱者的故事,具有天然的戏剧冲突,更能吸引读者。
3. 对女性命运的普遍想象: 在古代,尤其是乱世,女性的命运往往更加坎坷,更容易成为他人笔下的悲情人物。亡国后的宫廷女性,其命运更是充满了未知和想象的空间。

总结来说,关于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穆黄花、母亲胡太后在亡国后沦为娼妓的说法,其主要的史料来源是晚近的野史、笔记小说和演义类作品,而非正史。 正史对此的记载十分有限且模糊,使得后人能够根据自己的解读和创作,对她们的结局进行各种演绎。这些说法,更多地反映了后人的想象和对历史的某种解读,而非基于严谨史料的考证。

因此,在引用这类说法时,需要明确其来源并非正统史书,而是带有文学色彩的创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没有哪本正经史料这么写过,都是现代网文、网贴、公众号、地摊读物放狗屁。

关于北齐的正史,就三家:《北齐书》、《北史》、《资治通鉴》。

《北齐书》和《北史》对胡太后结局的记载几乎完全一致:齐亡入周,恣行奸秽。隋开皇中殂。

对穆皇后的结局没有记载。

而《资治通鉴》里又提了一句:周主以高妻卢氏赐其将斛斯徵。卢氏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徽放之,乃为尼。齐后、妃贫者,至以卖烛为业。

史书上就这么两句话:一说胡太后亡国后到了北周,仍然“恣行奸秽”,直到隋朝开皇年间才死;二说北齐亡后,后宫的后妃们衣食无着,贫困到以卖蜡烛为业。

结果后世一些人为了猎奇,为了满足自己那种变态的恶趣味,博人眼球,篡改史料都还嫌不够,这个干脆就是张嘴放屁,胡诌了一通三级片桥段。

至于现在网络上到处流传的“北齐胡太后在亡国后带着儿媳妇穆黄花在长安开妓院卖淫,而且乐在其中”的故事:

最早大概是出自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造谣公知柏杨的《柏杨曰下》,书中第525页篇名为《高欢神话》中是这么描写的:

最精彩的则是高湛(四任武成帝)的正妻武成皇后胡太后,北齐亡国时,不过四十余岁,跟她的媳妇、高纬(五任帝)的正妻、年才二十余岁的后主皇后穆黄花,就在北周首都长安闹市,悬挂绿灯,公开卖淫。由妓女而当皇后,古今中外都有,由皇后而当妓女,世界上可能仅此一家,生意自然兴隆,胡太后曾对穆黄花说:“为后不如为娼,更有乐趣!人类渣滓,竟全集高家一门!

编的如此低劣、恶俗的一段文字,现在竟在我国互联网上到处流传,无数百家号、公众号你抄袭我,我抄袭你,流毒无穷,简直是匪夷所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穆黄花和母亲胡太后在北齐灭亡后沦为娼妓的说法,虽然在一些野史、笔记小说中有所记载,但并非正史的明确记载。正史中关于她们亡国后的结局,描述相对模糊,也因此给后世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并区分史料的来源:一、 正史中的记载:有限且模糊在记载北齐历史的正史中,如《北.............
  • 回答
    北齐的覆灭,与其说是高纬一人之过,不如说是一个庞大帝国走向衰败的必然结果。即使在高纬下台后,北齐的宗室王们奋力图存,但积重难返,加之自身的一些局限性,最终未能挽狂澜于既倒,令人扼腕叹息。要深入探讨为何他们未能成功光复北齐,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政治根基的动摇与离心离德北齐自高欢时期起,就存.............
  • 回答
    关于“新双一流评选后,北邮能否成为当前就业环境下名副其实的就业 top10高校”这个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可不是简单地说一句“能”或“不能”就能说清楚的,里面学问大着呢。首先,我们得明白“就业 top10高校”这个概念在当下语境下的含金量。就业,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大家看重的可不只是“.............
  • 回答
    17年高考招生季,安徽发生了一起涉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招生组之间的争议事件,具体是关于一位考生口头答应报考北大后,清华招生组在未告知北大招办的情况下,成功说服该考生改变意向,最终导致了招生安排上的混乱。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不少讨论,对于如何看待这件事,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考生角度来看,考生的.............
  • 回答
    金高银在节目中提到她在北京上初一才开始学ABCD,回到韩国后觉得跟不上韩国的教学难度,这件事情,我看到后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教学进度确实存在差异。金高银的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1. 教育起点的差异:北京的初一,通常是指七年级。在这个.............
  • 回答
    北京环球影城“天价”引发热议,发改委回应与未来走向:一场关于体验与价值的博弈近期,关于北京环球影城物价过高的讨论甚嚣尘上,从门票价格到园内餐饮、周边商品,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消费者的敏感神经。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的及时回应,更是将这场围绕“体验经济”的讨论推向了新的高度。发.............
  • 回答
    “北大最小新生05后屈诗颖高考696分”,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05后,意味着她今年才17岁,甚至可能未满17。在这个绝大多数同龄人还在高中课堂里埋头苦读、为高考冲刺的年纪,她已经手握通往北大的敲门砖,而且是如此优异的成绩——696分。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数.............
  • 回答
    北宋后期,关于“快灭亡西夏”的说法,其实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夹杂着宋朝自身的战略意图、军事能力,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史家对事件的解读,其中确实存在一定的“粉饰”成分,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宋朝在某些时期对西夏造成的实际压力。让我们详细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确一点,北宋(9.............
  • 回答
    关于北大今年补录的两位671分的专项计划学生,她们第一志愿都报了清华,但清华并未录取,而最终被北大补录。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和大众的反应,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招生政策与规则的专业性: 专项计划的特殊性: 首先,要明白“专项计划”并非普通招生批次。这类计划通常是为了照顾特定地区、特定群体(如.............
  • 回答
    统一北方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历史上北方的统一政权往往难以长久。后赵和前秦的短暂统一,与北魏近一个世纪的统治,这其中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由 政治制度、军事策略、民族融合程度、经济基础以及统治者的能力和眼光 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些原因: 为什么后赵和前秦的统治都不长久? 后赵:后.............
  • 回答
    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潮水般涌入北京城,明朝这座历经两百多年的都城,就这样在城破的号角声中,迎来了它的黄昏。李自成进城后,并没有像一些野史里描述的那样,立刻沉溺于享乐和屠戮。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农民起义领袖,他深知占领一座都城只是漫漫长路的开始,如何“收拢人心”、“稳.............
  • 回答
    假设赵匡胤当年没有秉持“先南后北”的战略,而是采取了“先北后南”的方针,那么北宋的命运轨迹将与我们熟知的历史截然不同。这不仅仅是军事行动顺序的调整,更会牵动整个国家战略的重心、资源配置以及最终的政权性质。首先,我们得回溯一下历史上的“先南后北”。赵匡胤建立北宋,其最初的战略目标是统一中国,而当时主要.............
  • 回答
    李自成进北京,这步棋走得虽然轰轰烈烈,但要说稳固天下,那可就真是摸着石头过河,步步惊心了。当时的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但并非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而且这天下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想要保住,那得拿出点真章来,不能光凭一腔热血。首先,得稳住人心,尤其是那些曾经拥护大明的人。李自成一路打到北京,百姓虽然盼着.............
  • 回答
    香港导演北上,这桩事儿,说起来就像在品一壶陈年的普洱,味道复杂,回甘与苦涩并存,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这十几年来,无数香港导演,带着他们的招牌技艺和对内地市场的憧憬,纷纷“过江”,投身于内地影视业的浪潮之中。他们的表现,可谓是精彩纷呈,也各有曲折。早期“南风北渐”,带来新鲜血液和票房奇迹说起北上,最.............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让人一下子就想到“逃离”和“重新开始”。被“赶出”北京,听着就不是什么轻松的事儿,心里难免有点落寞,也得赶紧盘算着下一站去哪儿。北京虽好,但压力也大,节奏也快,真要离开,其实也未必是坏事,反而可以换个活法,体验点不一样的风景。要说去哪儿,这得看你心里想要什么了。是想找个安稳的地方,.............
  • 回答
    关于京津沪学生进入清北后,成绩和智力是否会显著落后于来自其他录取率极低的省份的考生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避免简单化的结论。这背后涉及教育资源分配、考试制度、学生培养模式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来审视“录取率极低的省份”这一提法。在中国的教育生态中,高考录取.............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真够劲儿,爱奇艺那个员工的事儿,把不少人都给惊着了。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闹到这步田地。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事儿,核心就一个词:户口。爱奇艺,作为一家大公司,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是那些有吸引力的,肯定得给点实实在在的好处。北京这地方,大家都知道,户口是个稀罕物,.............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健康决策、跨国医疗责任以及公共卫生等多个层面,理解起来需要一些细节分析。我们来逐一梳理:事件的可能情境分析:1. 美国不救治的可能性: 医疗保险问题: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在美国,医疗费用非常昂贵,如果没有完善的医疗保险,患者可能无法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如果该女.............
  • 回答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俄罗斯为何反应相对平静?”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的核心,也反映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考量与历史经验。简单来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简称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与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两者在俄罗斯眼中的性质和潜在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了俄罗斯截然不同的反应。历史包袱与认知.............
  • 回答
    如果乔大帝当年没对艾德下手,而是顺水推舟,让他去守夜人,那么,艾德·史塔克的故事走向,可就大不相同了。这可不是简单的“历史改写”,而是涉及到权谋、人性,以及北境那片土地的未来。首先,咱们得捋一捋当时的情形。乔大帝杀了艾德,说到底是因为艾德抓住了瑟曦的把柄,还试图把他拉下马。这就像一把刀架在了王后的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