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甲申年的大顺和满清,顾诚先生有过一个总结:
一方是对迫在眉睫的危险视若无睹,一方是处心积虑以求一逞。
说白了,清廷以有心算无心,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李自成在山海关的失败,重点并不在于他怎么应对满清的出兵,而在于他没有充分预判到满清出兵的决心与速度。
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又谈何应对呢?
来看一下时间线:
1644,甲申年。
3月19日,北京城陷落,李自成进入北京。
3月20日左右,唐通招降吴三桂、高第成功,随后吴三桂带兵向京师进发,山海关防务由唐通接管。
3月24日,吴三桂所领兵马到达永平府。
3月25日(或26日),吴三桂抵达玉田县,得知家属受到侵犯,随后带兵返回山海关。
4月1日左右,吴三桂击败唐通重夺山海关。
4月初,清廷得知大顺军占领北京的消息。
4月9日,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带领“满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汉军恭顺等三王续顺公兵”出征。
4月10日左右,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叛变。
4月13日,李自成、刘宗敏从北京出发。
4月13日,多尔衮到达辽河,向洪承畴咨询军事。洪承畴建议从蓟州、密云地区破边,出其不意突袭京城。
庚午。摄政和硕睿亲王师次辽河地方。以军事咨洪承畴。承畴上启曰。我兵之强天下无敌将帅同心。步伍整肃。流寇可一战而除。宇内可计日而定矣。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扫除乱逆、期于灭贼。有抗拒者必加诛戮。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州县、有开门归降者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者城下之日官吏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立大功者则破格封赏法在必行。此要务也况流寇初起时遇弱则战。遇强则遁。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一旦闻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贼之骡马不下三十余万。昼夜兼程可二三百里及我兵抵京贼已远去。财物悉空逆恶不得除。士卒无所获亦大可惜也。今宜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即行追剿。傥仍坐据京城以拒我则伐之更易。如此庶逆贼扑灭、而神人之怒可回。更收其财畜、以赏士卒。殊有益也初明之守边者兵弱马疲。犹可轻入今恐贼遣精锐伏于山谷狭处、以步兵扼路。我国。骑兵不能履险宜于骑兵内选作步兵。从高处觇其埋伏俾步兵在前。骑兵在后。比及入边则步兵皆骑兵也孰能御之。若沿边仍复空虚则接踵而进不劳余力。抵京之日我兵连营城外侦探勿绝。庶可断陕西宣府大同真保诸路、以备来攻。则马首所至、计日功成矣流寇十余年来用兵已久。虽不能与大军相拒。亦未可以昔日汉兵轻视之也。
4月15日,多尔衮在翁后见到吴三桂信使,随后改道向山海关。
4月20日,多尔衮到达宁远附近的连山。
4月21日,大顺军到达山海关,与吴三桂激战一日。
4月21日夜,多尔衮率清兵到达山海关外。
4月22日,山海关大战。
附张图:
3月19日京师被李自成攻克,清军4月9日就从沈阳出发,4月13日计划从密云方向破边,4月15日在翁后见到吴三桂的信使,立刻改道,4月20日到达宁远附近,然后一日夜急行军200里,于4月21日夜到达山海关外。要是晚个半天,说不定山海关已经易手了。
退一步说,即便吴三桂没有投降满清,满清也已经在从密云突袭京城的路上了,大顺军能否挡住满清对京城的突然进攻,也是未知之数。
其实这个问题跟玄武门之变的逻辑很像,李渊怎么避免玄武门之变发生?——他都没想到会有玄武门之变这种操作,又怎么会去考虑如何避免的问题?李世民打的,也是一个出其不意。因此对李渊、李建成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怎么做,而在于没想到。
李自成挺可惜的,碰上了满清,还是手里有一票汉臣的满清,他们不会等李自成消化了胜利成果再出来打,他们打的就是李自成没有完全准备好的这个时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