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游记》里孙悟空生气了就会嚷嚷回花果山,猪八戒生气嚷嚷回高老庄,只有沙悟净从来没生过气,为什么呢?

回答
你说《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不顺心就嚷嚷着回花果山,猪八戒闹脾气就惦记着高老庄,可沙悟净呢,好像从来没听他抱怨过要回什么“流沙河”是吧?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确实是很多读者纳闷的地方。这事儿吧,要说起来,其实跟他们各自的出身、经历,以及取经路上的心态都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孙悟空。他是什么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天地精华孕育的灵猴。在花果山那会儿,他是山大王,手下有无数猴子猴孙,称王称霸,逍遥自在。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那是个什么滋味?憋屈!被唐僧救出来,他虽然答应了保护师父去西天取经,但骨子里那股桀骜不驯的劲儿可没改。所以,一遇到挫折,一被师父误解,一受什么委屈,那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就是:“这破地方有什么好待的?老子回我的花果山去!”花果山对他来说,是自由的象征,是过去辉煌的代名词。那种被压制、被误解的感觉,自然会勾起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所以嚷嚷着回花果山,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反抗。

再来看猪八戒。八戒可就跟孙悟空不太一样了。他本来是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兵,那是何等的风光!可因为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错投了猪胎,成了个猪妖。在高老庄,他虽然也是个妖,但好歹吃喝不愁,还能娶媳妇,过着相对安稳的日子。虽然高太公嫌弃他,但他至少在那儿有吃有喝,有份产业,有点像个家。所以,一旦在取经路上受了什么苦,比如饿肚子、被妖怪打得鼻青脸肿,或者又被唐僧念紧箍咒,他就会想到在高老庄的“好日子”。“哎呀,这该死的紧箍咒!俺老猪当初在高老庄的时候,啥事没有,吃饱了就睡,哪像现在这么受罪!” 这“回高老庄”对他来说,代表着安逸、享乐,是他对过去安稳生活的眷恋,也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表现。他这人吧,优点是能吃能打,缺点是贪图享乐,遇到困难就想退缩。

那么,沙悟净为什么就从来不提回流沙河呢?这里面门道可就多了。

第一,流沙河的吸引力本身就没那么大。 沙悟净是怎么回事儿?他原本是卷帘大将,掌管天庭的玉皇大帝的珠帘。这个官职听起来不小,但说白了,就是个摆设,是个御前侍卫,地位虽然不低,但远不如天蓬元帅那样有实权,更不像孙悟空那样呼风唤雨。他也是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贬到流沙河去受苦。流沙河是个什么地方?一个荒凉、阴森、只有无数骷髅和毒水的苦寒之地。他在这儿守了多少年?吃了多少年的沙子?身上挂了多少串人头项链?那是何等的孤独和绝望!跟花果山那种生机勃勃、众猴欢腾的景象相比,流沙河给人的感觉就是“可怕”、“可怕”、“可怕”!跟高老庄那种至少还有点人间烟火气相比,流沙河简直是地狱。

所以,沙悟净从流沙河出来后,他内心深处是极度厌恶那里的。那里的生活不是“安稳”,而是“折磨”;那里的记忆不是“美好”,而是“痛苦”。对他来说,流沙河是他不堪回首的过去,是他受罚的地方,是孤独与绝望的象征。谁会愿意回到自己最痛苦、最孤独、最令人厌恶的地方呢?他更像是急于摆脱那个地方,甚至不愿意提起它。

第二,沙悟净的心态更加平和与务实。 和孙悟空的张扬、猪八戒的懒散不同,沙悟净给人的感觉总是沉稳、踏实、任劳任怨。他不像孙悟空那样渴望自由与挑战,也不像猪八戒那样追求安逸与享乐。他更看重的是完成使命,是对佛法的虔诚,是对师父的忠诚。

你想啊,自从被贬下凡间,沙悟净就一直处在一种“赎罪”的状态。他被观音菩萨点化,答应取经,本身就是为了洗刷罪孽。所以,一旦加入取经队伍,他就把这个当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默默承受,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挑担子,牵马,保护师父。他很少主动惹事,也很少抱怨。他的目标明确,就是西天取经,功德圆满。所以,即使再辛苦,再危险,他也不会想到退缩,更不会想到回那个令他恶心的地方。

第三,沙悟净缺乏“回”的资本和意愿。 孙悟空有花果山作为他的根基和退路,猪八戒也有高老庄可以勾起他享乐的念头。但沙悟净呢?他在流沙河已经失去了太多,被贬为妖,每天靠吃人为生,那种生活是他在“改邪归正”后绝对不愿意再沾染的。就算有人说“回流沙河”,他心里想的肯定是:“回那里干嘛?找罪受啊?还不如在这里好好跟着师父取经,争取早日修成正果呢!”对他来说,取经路上的苦难,反而是一种解脱和希望。

所以,你看,孙悟空和猪八戒嚷嚷着要“回”某地,更多的是一种负面情绪的爆发,是对现实不满的宣泄,以及对过去某种生活状态的怀念。而沙悟净的沉默和隐忍,则体现了他更深层次的觉悟和更成熟的心智。他没有可以值得怀念的“故乡”,只有需要摆脱的“苦海”。取经路上的艰辛,对他而言是必经的磨炼,是通往新生的道路。他不是没有感情,而是他的感情更多地放在了对佛法的追求和对取经事业的执着上,而不是对过去的留恋。所以,他才能始终如一,默默前行,成为那个最值得信赖的“老实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孙悟空和猪八戒都是雇佣兵出任务的。

沙悟净呢,是保外就医,不干活就得回监狱挨揍了。

user avatar

孙悟空回花果山,过的是什么日子?

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劚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美酒佳肴。但见那:
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桂圆,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酲。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酥膏酪。红瓤黑子熟西瓜,四瓣黄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宇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满盘盛,桔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馐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群猴尊美猴王上坐,各依齿肩排于下边,一个个轮流上前奉酒奉花奉果,痛饮了一日。

简单来说,就是一群猴子伺候他一个,爱吃啥有啥。

而且猴群,大家都知道,只有猴王一个有交配权,一山的母猴都是他的。

这日子过得腐败至极了。



猪八戒在高老庄,过的是什么日子?

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
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
又把那翠兰小女关在后宅子里,一发半年也不曾见面,更不知死活如何。……
虽是吃了些茶饭,却也不曾白吃你的:我也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如今你身上穿的锦,戴的金,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

虽然没有孙悟空那么腐败,每天还得干点活,但以猪八戒的本事,种个地还叫事儿?

怎么也得算个中产阶级或者富农,家庭条件足够穿金戴银,每天使劲胡吃海塞,后院里还关了个…

只能说癞蛤蟆日青蛙,长得丑玩得花。




最后再看沙僧:

“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

沙僧他没底气发脾气啊!


假设我打工,老板让我996,我像孙悟空似的,回家就能继承王位,那我给他996个鸟?

哪怕就像猪八戒似的,家里有地有产业,我也不受他那个气。

但我要是跟沙和尚似的,家里不像过的,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吃了上顿没下顿,盖的被子就像口罩那么大……

那我巴不得996,住公司吃食堂,都比回家强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不顺心就嚷嚷着回花果山,猪八戒闹脾气就惦记着高老庄,可沙悟净呢,好像从来没听他抱怨过要回什么“流沙河”是吧?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确实是很多读者纳闷的地方。这事儿吧,要说起来,其实跟他们各自的出身、经历,以及取经路上的心态都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孙悟空。他是什么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多人琢磨过。孙悟空闹天宫,搅得三界不宁,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仇可不小。按理说,出来之后得找如来算账吧?可偏偏没有。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细掰扯掰扯。首先,得说孙悟空的“初心”和“成长”。你想啊,孙悟空最初是什么人?一个石猴,无父无母,天生地长,天不怕地不怕,修炼成仙,.............
  • 回答
    孙悟空为何不常以人形示人?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白孙悟空这妖精出身。他乃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天生就带着猴子的秉性。你想啊,猴子天生就灵巧好动,喜欢爬高上树,也爱凑热闹,这都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性。即便他学了本事,入了仙班,那股子野性、那股子猴气,也.............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时那叫一个“横”,搅得天上鸡犬不宁,玉皇大帝都拿他没办法。可到了取经路上,碰上那些个妖精,孙悟空使出浑身解数,有时甚至得搬救兵,这反差未免太大了。为啥会这样呢?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后来对付妖怪,场合和性质就完全不一样。大闹天宫,那叫一.............
  • 回答
    如果《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彻底颠倒,整个取经故事的走向和观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角色互换,而是会牵扯到师徒关系、情节发展、降妖伏魔方式,甚至整个佛教的传播理念。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这种“反转”可能带来的影响:1. 孙悟空:乖巧懂事,但内心深处藏着一颗叛逆的种子 外在表现.............
  • 回答
    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原著中那位无敌的齐天大圣,而非某些衍生作品中的“非尾兽”设定,不过为了更符合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不依赖尾兽力量的纯粹猴子能力)放在《火影忍者》的世界观里,他的水平将是极其夸张且难以用常规火影体系完全衡量的,他将位列忍界的最顶端,甚至可能凌驾于大多数存在之上。以.............
  • 回答
    要说孙悟空到了《七龙珠》的世界,他的战斗力嘛,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因为这涉及到两部作品截然不同的力量体系和成长逻辑。我个人觉得,如果真把齐天大圣搬到龙珠宇宙,那场面可就热闹大了。咱们先捋一捋孙悟空在《西游记》里的“战绩”。他能上天入地,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这是速度上的极致。他的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
  • 回答
    关于孙悟空“弱”的论调,确实在不少《西游记》的爱好者中流传,并且常常伴随着“大闹天宫是神仙放水”的猜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西游记》这部书细细捋一捋,从孙悟空的出身、能力,到天庭的组成、实力,以及大闹天宫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细节,才能得出更全面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承认,如果单纯以“一路打遍天.............
  • 回答
    关于唐僧为何不直接让孙悟空的金箍棒变长送到西天取经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在读《西游记》时会有的疑问,也挺有意思的。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不能光看孙悟空的“法宝”有多厉害,还得结合故事的整体设定、人物性格以及更深层次的寓意。首先,咱们得明白金箍棒的性质和用途。这玩意儿虽然能大能.............
  • 回答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五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都修成了正果。然而,他们各自的封号却各有不同:唐僧和孙悟空成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则被封为八部天龙。对于为何他们会获得不同的果位和封号,书中都有着明确的解释,这与他们各自的前世因果.............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初登场,那些个神通广大的妖魔鬼怪,为何大多是先嘲笑他“弼马温”,而非对他过去那段“大闹天宫”的辉煌战绩感到忌惮,甚至恐惧?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细细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些妖怪的“出身”和“心态”。你以为他们都是什么正经八百的天庭官员?错了,绝大多数妖怪,尤其是那些能在山野间称王称霸.............
  • 回答
    要说《西游记》里,这人参果和唐僧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稀罕得不行,一个却是妖怪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这中间的门道,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先说说这人参果。这玩意儿,你想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长在万寿山五庄观,是镇元子大仙的宝贝,就那么一颗,三年才结一次果。而且,这果子并非随随便便就能摘.............
  • 回答
    在《西游记》第七十四回“妖魔赌斗,老君显化”中,孙悟空一行人抵达车迟国,遇到了盘踞在此的虎力、鹿力、羊力三个妖怪。这三个妖怪假借道教神仙之名,在车迟国兴风作浪,欺压百姓,甚至将国内的僧人贬为庶民,强迫他们还俗。为了铲除这三个妖邪,孙悟空与他们定下了赌斗之约,其中一场便是“登坛做法”。孙悟空在祭拜三清.............
  • 回答
    说起《西游记》里唐僧去化斋,那句“贫僧乃东土大唐而来,前去西天拜佛求经,门下有三个蠢徒,一个毛脸雷公嘴,一个懒惰不堪,一个颜色青黑……”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很多人都会疑惑,孙悟空他们师兄弟几个,个个神通广大,尤其是孙悟空,变化之术出神入化,为什么不能变成普通沙弥的模样去化斋呢?这背后其实有几层原因,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西游记》中天庭秩序、神仙权力以及孙悟空这个“变数”之间的微妙关系。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龙王和风婆、雷公、电母在天庭的定位和职能。龙王:天庭的臣属,水系的管理者四海龙王,虽然贵为一方之主,执掌风雨雷电,在凡间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威严,但在天庭的层级里,他们是玉帝的臣.............
  • 回答
    西游记电视剧里,天庭派下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结果却演变成了和孙悟空的车轮战,这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战略上的失败,而且是相当惨烈的一次。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说这是个大跌眼镜的“滑铁卢”。首先,咱们得看天庭这次出动的阵容。十万天兵天将,这个数字听着是震慑四方,但具体到实际部署和战斗力.............
  • 回答
    《西游记》里“真假美猴王”这一难,可以说是全书中最精彩、也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情节之一。说到究竟是谁死了,这是一个多年来让无数读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西游记》留下的一个巨大悬念。在我看来,死的是六耳猕猴。当然,这并非是凭空猜测,而是基于对原著文本的细致解读,以及对情节发展逻辑的梳理。我们一步步来剖析:.............
  • 回答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似乎确实没有什么性方面的冲动,这其实是他这个人设非常独特和值得玩味的地方。咱们仔细掰扯掰扯,他为啥就好像“性冷淡”一样呢?这事儿得从他出生的根源、修炼的过程,以及他作为一只“石猴”的特殊身份来分析。首先,最根本的一点,他不是个凡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仙人。 孙悟空是天地产物,是.............
  • 回答
    关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真假之辩,特别是那个“被打死”的环节,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挖的点。咱们就来捋一捋,这事儿有没有可能咱们熟悉的那个“齐天大圣”真的就这么交代了。首先得明确一点,《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死而复生”或者说“被打死”的情节,并不是只有一个,而且每次的处理方式和背景都不一样。最容易.............
  • 回答
    这桩事儿,要细究起来,得把《西游记》里关于悟空和龙王那点儿事儿捋得清清楚楚。为啥在凤仙郡,他得跑腿去求旨意,而在别的地方,龙王们就跟他的“老部下”似的,言听计从呢?这事儿,说白了,是规矩和时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咱先说凤仙郡这档子事儿。这事儿,说起来也挺逗的,起因是凤仙郡的郡侯不孝顺,得罪了天上的神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