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今中国人的种族歧视严重吗?

回答
在中国社会,种族歧视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要判断其“严重程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理解其表现形式、根源以及社会对此的认知和应对。

一、 种族歧视的表现形式在中国:

与西方国家基于肤色和族裔的长期历史性种族主义不同,中国社会中体现出的歧视更多是基于“民族”或“地域”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这些有时会被泛泛地归类为“种族歧视”,尽管其概念和历史根源有所不同。

1. 对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地域与民族的关联: 许多歧视性言论和行为与中国55个少数民族,尤其是新疆维吾尔族、藏族、以及一些来自中国西北和西南的民族紧密相关。
负面刻板印象: 常见的刻板印象包括:一些人被认为是“小偷”、“不稳定因素”、“不讲卫生”、“愚昧落后”等。这些刻板印象常常被媒体的片面报道、网络谣言以及个体经历放大。
就业歧视: 在招聘过程中,一些企业会明确或隐晦地排除特定民族背景的求职者。例如,要求“汉族优先”,或者在面试中询问与工作能力无关的民族信息,并以此为由拒绝。
社会交往限制: 在住宿、租房、旅行等方面,一些少数民族人士可能会遭遇不公平对待,例如被拒绝入住酒店、被拒绝租房等。
过度警惕和监控: 在公共场合,一些少数民族人士,特别是维吾尔族人,可能会因为其外貌特征而受到不必要的盘查、审视,甚至被限制行动。这与“泛化”的民族特征识别有关。
网络上的歧视性言论: 社交媒体和论坛上充斥着大量针对特定民族的攻击性、侮辱性和歧视性言论,这些言论常常将个体的不良行为上升到整个民族,并煽动仇恨。

2. 对非洲裔及其他外国人的歧视:
基于肤色和外貌: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增加,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广州,对非洲裔人士的歧视现象较为突出。这主要表现为:
过度盘查和骚扰: 非洲裔人士在公共场合更容易被警察或社区管理人员拦下盘查身份。
租房困难: 许多房东不愿意将房屋租给非洲裔人士,即使租用,也可能收取更高的租金或附加不合理的条件。
社会偏见和负面刻板印象: 一些人将非洲裔人士与犯罪、疾病联系起来,认为他们“不安全”、“不体面”。
媒体污名化: 在新冠疫情期间,一些中国媒体或网络上的内容曾将非洲裔人士描绘成“病毒传播者”,加剧了歧视。
对其他种族(如白人、东南亚裔等)的歧视: 虽然不如对非洲裔的歧视普遍,但对其他外国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也存在,例如认为某些国籍的人“不靠谱”、“素质低”等。这更多是基于国籍和文化差异的偏见,但也可能带有种族色彩。

3. “地域歧视”的交叉影响:
在中国,地域歧视非常普遍,并且常常与民族身份交织。例如,来自中国北部一些省份(如河南、河北)的人士,有时会因为地域刻板印象而受到不公平对待,这虽然不完全是种族歧视,但当这些地域与少数民族聚居区重叠时,歧视性质会更复杂。

二、 种族歧视的根源分析:

1. 历史遗留和民族政策:
中国历史上存在基于“华夷之辨”的观念,虽然与西方概念不同,但体现了对“外来者”的某种程度的排斥。
民族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强调民族平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因过度强调民族差异而强化了身份认同和区隔,也可能在某些时期因维护“稳定”而采取某些限制性措施,间接催生了偏见。

2. 信息不对称和刻板印象的形成:
公众对许多少数民族的了解有限,信息主要来源于媒体报道、网络传播和个人有限的接触。一旦媒体或网络上出现负面信息,很容易被放大和泛化。
缺乏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教育,导致人们容易依据片面信息形成固化的刻板印象。

3. 社会经济因素和不安全感:
在一些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当少数民族群体与当地的经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时,容易成为社会不满的替罪羊。
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过度关注,有时会演变为对特定群体(特别是被认为有潜在风险的群体)的过度警惕和限制,从而产生歧视。

4. 文化和个体偏见:
每个人都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一些固有偏见。
当个体遭遇来自某个群体的不良经历时,容易将负面体验泛化到整个群体,形成歧视性认知。

5. 法律和制度的执行力度:
虽然中国有法律禁止民族歧视,但法律的执行力度、监管机制以及公众对自身权利的认知和维护能力仍有待加强。
对于歧视行为的举报和处理机制不够完善,也使得歧视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三、 社会对此的认知和应对:

1. 官方态度: 中国政府官方一贯强调民族平等和反对民族歧视,并将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的国策。在官方宣传和政策层面,这是被坚决反对的。
2. 公众认知:
承认存在,但程度和形式有争议: 大部分中国人会承认社会上存在对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偏见和不公,但对于其“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构成“种族歧视”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
部分人认为“正常”或“有原因”: 一部分人可能认为某些歧视是基于“事实”或“群体特征”,或者将其视为“地域歧视”的延伸,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种族歧视”。
年轻一代更关注公平: 相对而言,年轻一代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对公平和反歧视的意识更强,更倾向于批评和抵制歧视行为。
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稳定的话题敏感: 当谈论到与国家安全和稳定相关的民族群体(如新疆)时,公众的态度会更加复杂,一些人可能更容易接受官方的叙事,而另一些人则会警惕过度概括和歧视。
3. 社会应对:
媒体和学者呼吁: 一些媒体、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会发声批评歧视行为,呼吁加强民族理解和教育。
法律维权意识: 受到歧视的个人或群体也在尝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成功率和影响力有限。
民间组织(有限): 尽管存在一些关注人权和公平的民间声音,但这类组织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
网络争议: 关于歧视的讨论在网络上非常活跃,既有指责歧视的行为,也有为歧视辩护或转移话题的声音。

四、 总结判断其“严重程度”:

判断“严重程度”是一个动态且相对的概念。

与西方历史性种族主义的对比: 如果以西方国家历史上的奴隶制、种族隔离等为参照系,中国的“种族歧视”在历史根源、制度化程度和暴力性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中国更多是基于“民族”和“地域”的偏见与刻板印象,且在官方意识形态层面并不宣扬种族优劣。
现实存在的普遍性和影响: 然而,从实际生活中看,针对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歧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对受歧视者的生活、工作和心理造成了实质性的负面影响。例如,求职受阻、生活受限、被不公平对待等,这些都构成了现实的伤害。
根源的复杂性: 这种歧视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社会进步与挑战并存: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透明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并反对歧视,但同时,根深蒂固的偏见和信息传播的扭曲也使得反歧视工作面临长期挑战。

结论:

现今中国人的种族歧视,更准确地说是基于民族身份和族裔的偏见与歧视,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对一些群体造成了实质性伤害。 其“严重程度”体现在:

普遍性: 歧视行为存在于就业、租房、社会交往、公共管理等多个层面。
危害性: 对受歧视者的生活机会、尊严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根源复杂: 受到历史、社会、文化及信息传播等多重因素影响,难以根除。
认知不一: 公众对此的认知存在分歧,有人意识深刻并积极反对,有人可能淡化其严重性,甚至为之辩护。

因此,可以说,中国社会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基于民族和族裔的歧视现象,其“严重性”需要被正视和积极解决。 虽然其形式和根源可能与西方某些历史悠久的种族主义有所区别,但这并不降低其对个体造成的伤害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网络上倒是有不少“反被歧视,不反歧视”的。和“反战败,不反战”如出一辙。

user avatar

中国人并不在意是否歧视别人,只在意别人是否歧视我们。

user avatar

挺严重的。很多人忧心中国网络对其他种族的歧视,但其中的根源,我倒觉得应该追溯到国内网络的一种流行逻辑上,那就是“一家失火、全国背锅”的倾向。一般来讲,这种遇上事就喜欢拉着全国人民一起反思的,都有种族歧视的苗头,这样的逻辑,也正是酝酿针对其他族群歧视言论的温床。

种族歧视的表现往往是某一缺点的无限放大、普及、以偏概全。例如歧视黑人,黑人有偷窃抢劫的吗?有。有抛妻弃子的吗?有。有好吃懒做的吗?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吗?有欺软怕硬的吗?有体味过重的吗?

这些问题,都存在于黑人群体的某些个体上。但你如果肆意将他扩大,说黑人这个种族就是如何如何,那么这就是种族歧视,因为这已经走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入了以族群论优劣的范畴。

那么同样的,有中国人随地吐痰吗?有。有中国人学术造假吗?有。有中国人好吃懒做吗?有中国人杀人不眨眼吗?有中国人贪污腐败吗?有中国人逆来顺受吗?

没错,这些都有。然而这些也都存在于中国人这个大群体里的个体身上。可以说某某某有缺点,某些人有缺陷,但如果说贪污腐败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奴性是中国人的民族性,那么你这分明就是在搞以偏概全,性质上同因为有黑人抢劫就说黑人天生爱抢劫是一样的。

然而目前,这种现象在中国其实是非常普遍的。中国人随地吐痰的视频一出,便会有人说你看你看,别怨外国人说中国人都是低素质了。中国人学术造假,便会有人拉着全国科研人员一起反思,以后外国人在学术论坛上瞧不起你你也不要叫。中国人闯红灯、中国人骂街等等,都可以引起类似的舆论。这些属于典型的种族歧视,否则你大可以去美国/英国试一下,对别人说黑人抢劫,所以黑人个个都要抢劫,所以应当鼓励看见黑人就开枪。看看别人会不会拿着个当种族歧视。

故而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人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这种思路不改掉,那么只要有人接受了这个逻辑,也就随时可以将个例,加工为针对其他种族的歧视。这是中国网络经常爆出歧视言论,而当事人却不自知的一个根源。

user avatar

歧视的问题无处不在。

羽生结弦在中学的时候被同学们孤立,原因无他,就是因为长得太帅。

一个群体中出现个与众不同的,难免要被歧视孤立,就连出现个帅哥也不例外,别说出现个不同种族的了。

那么要如何消除歧视现象呢?只要被歧视者够牛B,这个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你看现在,还有人敢歧视羽生结弦吗?

这个问题下有很多人可能看黑人不顺眼,但是如果他们不是被尼日利亚来的被中国政府补贴的穷留学生加了微信骚扰,而是被科比骚扰,或者说被科比“搭讪”,他们还会心生歧视吗?

毕竟,科比的骚扰怎么能算是骚扰呢?

只要比他们牛B得多,是不是黑人又怎样?说到底,还是因为搭讪的那个黑人不够牛B导致的。


你比他们弱鸡很多的时候,他们会歧视你。

你比他们弱鸡一点的时候,他们会团结你。

你比他们牛B一点的时候,他们会嫉妒你。

你比他们牛B很多的时候,他们却会崇拜你。

不管对人还是对种族,都是如此,政治正确可以封住人的嘴,却不能封住人的心,不能用嘴骂街,也会用脚投票。

被禁的从来都只有自由,而不是歧视本身。

管他有没有歧视别人,前进就对了。

user avatar

非常严重,主要是我们被种族歧视很严重。

日本废宅喜欢看的一个动漫,叫做:《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可爱》。

简单来说,就是日本宅男实在是太猥琐了,居然连自己的妹妹都开始意淫,各种擦边球剧情,实在是平成废宅审美。

实际上,喜欢猥琐意淫的不仅仅是日本人。

还有欧洲人,其中法国就是意淫的佼佼者。当时、包括现在的欧美白人,都有这样一种种族歧视的意淫,就是亚洲人都是女性化的民族,一旦看见白人马上就疯狂的爱上自己。

最终在法国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简称为:《我的老婆不可能这么扶她》

“扶她”是什么意思?后面揭晓答案。

故事开始:

布尔西科是一个法国大叔,法国人喜欢玩不一样的浪漫,中法建交之后他就来了中国,做了法国的外交大使,按理说没什么,很正常的外交行为,但是魔幻现实主义也就从这时开始了。

有的人喜欢学英语,布尔西科就喜欢教别人学法语,有一次他在一个晚宴上面看见了一个“大美女”,当时是一个花旦正在表演戏剧,不知道是不是布尔西科喝多了,他一看:挖槽,这个花旦是大美女啊!我得赶紧教她学法语啊。

这个花旦叫:时佩璞。布尔西科当时就爱上了时佩璞,他表示希望时佩璞教自己学中文,自己教时佩璞学法语,好好“深入”交流一下。

本来布尔西科以为像时佩璞这样的大美女,肯定很难追!没想到对方很快就答应了,布尔西科暗喜,咱西方白人就是牛,谁看见都爱死咱了,当然当时幸福的他并不知道,这只是魔幻主义之梦的开始。

布尔西科经常和时佩璞约会,但是时佩璞居然穿的和男人一模一样,布尔西科很纳闷啊,我看戏剧的时候,你是一个花旦大美女啊,怎么搞的好像一个男人一样?

时佩璞则一脸严肃的解释到:这是神秘的东方文化导致的!所以自己从小是被当做男孩子教育长大的,呜呜呜...然后就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

听的布尔西科是热血澎湃,果然东方习俗就是自己刻板印象的那样怪异,发誓一定要化身天降猛男,来拯救时佩璞与水火之中。

同时,时佩璞给布尔西科讲了关于祝英台男扮女装的故事,暗示布尔西科就是梁山伯,布尔西科听见后大喜:哈哈,这东方文化好神秘,好刺激啊,我喜欢!

于是布尔西科就开始放心大胆的和时佩璞搞对象,双方还睡了,后来还生了一个孩子。看起来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跨国恋?

鬼畜的内容才刚刚开始。

1983年,突然布尔西科夫妻就被抓了,是以间谍罪抓的,原来布尔西科居然泄露过30份法国机密文件,据说是在时佩璞的引导下,换句话说,时佩璞其实是间谍。

当然这是法国方面的说法,我们中国怎么可能会搞这种事?我认为这是胡说,不过我对时佩璞表示致敬,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所以致敬。

被抓的时候,布尔西科非常的错愕,他和相关人员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布尔西科:“我是一名外交官,你们没资格碰我。”

安全部人员:“和你住在一起的时佩璞是什么人?”

布尔西科:“我从来没有为了钱而出卖国家。”

安全部人员:“时佩璞是谁?”

布尔西科:“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安全部人员:“那么,在她身边的孩子呢?”

布尔西科:“那是我们的儿子。”

注意两个关键词:女人与儿子。

鬼畜的剧情终于开始了,间谍案开庭以后,时佩璞当着法国法官的面说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事:老子是个纯爷们!

布尔西科当时就傻了。

庭审结束以后,他们两个人被送进弗雷讷男子监狱,在同一间牢房。

牢房里,布尔西科问时佩璞:你真的是男的?

时佩璞马上就把裤子一脱,露出***,布尔西科一看,他吓傻了:比我还大?!

可不是吗?就是男的!

那儿子呢?儿子是怎么回事?我们不是还为爱鼓掌过吗?

真相是:儿子是假的,是时佩璞收养的一个维吾尔族娃娃,因为维吾尔族看起来像混血儿。

他们确实睡过很多次,但是每次时佩璞都忽悠布尔西科说东方人的行为是含蓄的,要求布尔西科按照东方神秘的方式来为爱鼓掌,而且不开灯,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具体细节我就不说了,说太细容易变成小黄文。

就是说你了解同性恋的0和1吗?同性恋是怎么为爱鼓掌的,时佩璞和布尔西科就怎么为爱鼓掌的,时佩璞通过忽悠的方式,让布尔西科看不清楚,大致如此。

做了,也没有做,但是其实也做了,反正就是这种感觉。

布尔西科后来就沦为了法国笑话,丰富了乳法素材库。

这个事情还被拍成了电影《蝴蝶君》,是杰瑞米·艾恩斯和尊龙演的。

后来两个人被判了6年,不过都没坐牢满一年,就给放了。

主要是当时在全世界引发的轰动,法国总统密特朗觉得太羞耻,简直不堪入目,希望低调处理,法丑不宜外扬,所以把两个人全部放了。

这个事就反应了一件事,西方人的自恋和西方中心主义问题,这个批判思想,改编电影《蝴蝶君》里面有充分的反应。

比如西方人总是抨击中国人破坏了西藏的原始之美,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西藏人是否渴望现代化生活?

在他们眼里,西藏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刻板印象,就是那种原始的神秘。

这个在电影黑豹里面也有体现,黑豹电影描绘的瓦坎达,选个领导人还得靠打架来决定,非常奇葩,但是西方人认为,这就是神秘的非洲文化。

如果一个西藏人、非洲人穿的工作服体体面面,那西方人就非常的失望,认为你怎么能和我一样?现代化、工业化是我西方专属啊!你凭什么也穿的人模人样?

这个重点思想,在电影蝴蝶君里面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当最终尊龙被捕以后,他穿的正正规规,极具阳刚之气的出庭,让法国老公非常的错愕,你居然可以和我一样体面?

实际上,之所以时佩璞可以长期战略忽悠布尔西科成功,就是利用了布尔西科内心的西方白人中心主义。

布尔西科内心想象的东方原始神秘文化,只是西方人基于种族歧视的幻想,把非西方的地方都想象成怪力乱神的习俗。

甚至荒唐到了,认为东方为爱鼓掌,和西方为爱鼓掌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清华美院的模特眯眯眼一样。

西方时尚界就是坚持眯眯眼就是:东方的神秘之美,东方人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喜欢眯眯眼的,这些都是西方种族主义的偏见。

《蝴蝶君》电影的名字是源于对西方著名的小说歌剧《蝴蝶夫人》的反讽,《蝴蝶夫人》原著讲的内容非常狗血,如下:

有一个美国海军军官来到了儿子国(日本),然后随便打了一炮,一甩手就走了,让日本妻子和孩子在日本自生自灭。

美国海军军官回去以后,明媒正娶了一个白人女性,后来有一天到日本旅游的时候,又遇见了日本女人,就把混血儿子带走了,主要是为了让混血儿子接受纯正的西方教育。

继续扔下了日本女人,而且剧情描写日本女人为了不妨碍美国军官,非常的懂事,主动自杀了,最后歌剧升华:歌颂日本女人伟大的献身精神。

就差没有直说亚洲女人是欧美白人的生殖工具了,现在这个歌剧还在欧美社会大火,天天表演。

还有一个越南版蝴蝶夫人歌剧,也是西方人编的,叫《西贡小姐》,剧情也不复杂,就是:

越战的时候,美国白人兵克里斯去越南打了一炮,然后拍拍屁股走了,让越南女人和孩子在越南自生自灭,越南女人只能做妓女来养活儿子。

但是剧情里面描写的越南女人和日本女人一样,都是疯狂的痴迷白人,所以虽然被抛弃了,也没有放弃等待白人兵克里斯。

但是克里斯早就结婚了,也是明媒正娶了一个白人老婆,后来剧情中,越南女人为了让儿子可以和克里斯一起去美国生活,也是毅然决然的自杀了。

越南女人死之前还幸福的说着:“是上帝带领克里斯找到了儿子谭。”

这个歌剧歌颂的就是:越南女人对白人男性狗一样的忠诚,是对越南女性的种族歧视,和蝴蝶夫人是一模一样的。

白人的态度很清楚:亚洲女人玩弄可以,但是不能结婚,毕竟亚洲人在他们眼里是劣等种族,白人是不能和劣等人结婚的,所以一般结局都是写亚洲女人识趣的主动自杀,然后歌颂亚洲女人的伟大。

而蝴蝶君电影就是对这种歌剧的讽刺,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总是被描写成为女性化的、崇拜白人的、是顺服的。

但是其实亚洲人眼里,你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你是我们需要反抗的殖民对象,就算对你屈膝过,也是为了祖国解放的地下工作,你们所谓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性幻想,不过是一个畸形的种族主义罢了!

从法国这个事也好,还有蝴蝶夫人、西贡小姐这些垃圾歌剧也好,我们都可以得出来一件事:

“在西方人眼里,我们不是人。”

永远不要把西方殖民者想的太好了,现在蝴蝶夫人和西贡小姐还在西方大火,我就问那些崇洋媚外的公知粉一句话:你们准备好自杀饲主了吗?

按照剧情你们得自杀啊!服从的不彻底,就是彻底的不服从,建议公知们自裁饲主。

西方人总喜欢妖魔化亚洲人,然后说这是亚洲文化啊。

今天我现在也选出来一个西方美女的大集成者,大家觉得这神秘的西方审美怎么样?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西方美女代表啊!

太美了!别说不好看,说不好看的,都是不够包容的恶臭低俗分子!

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特拉华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程映虹认为: 历史上中国人作为种族主义受害者的经验导致我们很难直面自己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这种歧视凭借商业文化广泛传播,而国人不自知或刻意回避。 与这些偶发事件相伴的,还有某种凭借教育与流行文化广泛传播的系统的种族主义话语,这种话语常常掺杂在民族主义中。

详情可见《中国人也是歧视黑人的“种族主义者”?》cnpolitics.org/2011/12/

user avatar

《中国人在肯尼亚:带来投资,也带来种族歧视?》

JOSEPH GOLDSTEIN


肯尼亚鲁伊鲁——直到去年之前,26岁的理查德·奥钦(Richard Ochieng’)不记得自己曾直接经历过种族歧视。


他是一个孤儿,在维多利亚湖附近的村庄长大,身边所有人都跟他一样是黑人,那时他没有遭到歧视。他在肯尼亚另一个地方的大学求学,那时他没有遭到歧视。直到一份工作把他带到了鲁伊鲁,这个首都内毕罗边缘快速发展的乡镇,在那里,奥钦在一家扩展到肯尼亚的中国摩托车公司找到了工作。

随后,他的新上司,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中国男人,开始称他为猴子。

他说,这发生在他俩外出销售,看到路边一群狒狒时。

“你的兄弟”,他说,他的上司喊叫道,并撺掇奥钦与这些灵长类动物分享一些香蕉。

他说,这种情况又发生了一次,他的上司把所有肯尼亚人称为灵长类动物。


奥钦感到羞辱与愤怒,决定将上司的粗语录下来,正好抓拍到他说肯尼亚人“像猴子一样”。

他的手机视频于上个月广泛流传之后,肯尼亚当局迅速将这名上司驱逐回中国。然而,这一事件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是引起了肯尼亚国内越来越多的焦虑,并且引发了更为广泛的讨论。

随着肯尼亚积极接受中国在该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许多肯尼亚人怀疑这个国家是否在不知不觉中迎接强大的外国人大量涌入,这些人正在塑造本国的未来——同时也带来了种族主义态度。

对于这个国家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问题,许多肯尼亚人,尤其是年轻的肯尼亚人,并没有预料到在21世纪还会面临这个问题 。

肯尼亚或许确实曾是英国殖民地,白人占据统治地位,而黑人则被迫在脖子上戴上身份证件。但它自1963年以来一直是一个独立国家,带着一种该地区最稳定的民主国家之一的自豪感。

今天,许多肯尼亚年轻人说,种族歧视大多是他们通过历史课和外国新闻间接了解到的一种现象。但是,该地区不断增加的中国劳动力所带来的歧视性行为让许多肯尼亚人感到不安,尤其是在他们的政府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联系的时候。

“他们是拥有资本的人,但我们想要他们的钱,同时也不希望他们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以非人的方式对待我们”,30岁的戴维·基纽瓦(David Kinyua)说道,他管理着鲁伊鲁的一个工业园区。 鲁伊鲁是几家中国公司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奥钦工作的摩托车公司。


过去十年来,中国在非洲各地大规模放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付这些项目所需的资金,许多非洲国家向中国借款,或是依赖于例如石油贮藏这样的自然资源。核算成本时,非洲国家基本上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债务,偶尔才把把重点放在中国一些公司剥削劳工的做法上。

但在内罗毕这里,在关于中国势力不断扩大的讨论中,关于种族主义和歧视的担忧越来越多。

在内罗毕,二、三十岁的工人们相互诉说着他们目睹的关于种族主义和歧视的故事。一人描述说她看到一名同为女性的中国经理因为一个小失误,扇了她肯尼亚同事耳光。

其他肯尼亚工人解释了他们办公室的卫生间是如何以种族进行区分的:一个是中国员工专用,其他则是给肯尼亚人使用的。另一名肯尼亚工人描述一个中国经理指示肯尼亚员工去疏通被烟蒂堵塞的小便池,尽管只有中国员工敢在里面吸烟。

要确切计算出在肯尼亚的中国人口很难,尽管有一个研究团队估算该数字约为四万人。许多人都只在这里待几年,是数以百计的中国公司中某一家的员工。许多员工都一起住在大型住宅区里,乘坐大巴上下班,这导致他们与肯尼亚人没多少社交互动。

“因为这种隔绝、缺乏融合,通常他们都不太了解当地情况,”曾在内罗毕居住过的中国环境保护主义者、前记者黄泓翔说。“他们不太清楚该如何与外部世界互动。”


此外,许多人来到这里时都带有一种文化、种族方面的等级观念,这种观念通常将非洲人置于底层,

奥钦及其他工人的经历体现出两国关系的未来。他谋到的是一份销售的工作,觉得这份工作能带来广阔前景,但当他去上班时,他发现了另一个现实。他说,工资只是一开始告诉他的数字的零头,并且还要因为一大堆违规行为扣钱。

“不准嬉笑,”公司规章制度中印着这么一条警告。每迟到一分钟——鉴于内罗毕出了名的糟糕交通,这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都会受到严重罚款。他说,某个员工迟到15分钟,可能就会被扣掉五、六个小时的工钱。

26岁的柳佳奇是一名中国经理,他的所作所为尤其突出。有时候他笑容满面,为人和蔼,奥钦说,但一遇到给钱的问题,或是有事情出了差错,柳佳奇对下属的态度就变了。

奥钦在一次上门推销中把销售册子落在了车里,必须暂时离开回去拿,他说,那时候柳佳奇叫道,“这个非洲人太蠢了。”

他说,但最痛苦的莫过于那些关于猴子的侮辱性言语——这种非人化的形容曾被用来作为奴隶制和殖民的正当理由。

奥钦表示,他抗议过好几次,但那些说他们是猴子的言论并没有停止。


“太过分了,”他说。“我决定,‘让我把它录下来’”。

奥钦录下的咆哮发生在一次出门推销出了差错之后,奥钦问上司为什么要把气撒在自己身上。

“因为你是肯尼亚人,”柳佳奇解释说,并且说所有肯尼亚人,就连总统,都“像猴子一样”。

奥钦接着说,肯尼亚人可能曾经受过压迫,但他们自从1963年后就是自由人了。

“像猴子一样,”柳佳奇回答道。“猴子也是自由的。”

视频开始广泛传播的一天后,柳佳奇就被遣返了。我们无法联系到柳佳奇,那个视频是两种文化间冲突尤其明显的表现,许多人补充说视频在首都的肯尼亚人和中国人之间造成了明显的冷淡。

“视频的影响很大,”内罗毕一家面馆的中国经理维克多·齐(Victor Qi)说,并且补充道自那之后,来用餐的黑人顾客似乎变少了。

视频出现后,这家摩托车公司的一位领导将柳佳奇的行为称为“令人遗憾的违规行为”,而一名中国大使馆发言人则表示,“这名年轻男子的言论及个人感情不代表大多数中国人的看法。”

奥钦表示,他听过殖民主义的故事——“我们的祖先所经历过的”——并且担心中国人会让肯尼亚倒退,而不是像中国领导人认为的那样带着肯尼亚前进。

“这些人是想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时代,”他在自己与妻子和两岁儿子共同居住的小屋子里说。墙上挂着一幅海报,上面有以弗所书的一节。海报旁边的小桌子上放着两本由于经常使用、书页都折了角的《圣经》。

“有一天我会告诉我儿子,在你小时候,我因为是黑人而被人看不起,”他说。

user avatar

是不是很生气,是不是很愤怒,是不是特别想哭嚎:上帝/大美/欧洲不管谁谁谁,赶紧来制裁一下?

有屁用。嘴炮有用,要实践干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