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抛掷a0枚硬币,表面朝上的枚数为a1,然后再投掷a1枚硬币类推,这样最后an的概率分布可求吗?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抛硬币过程。我们来一步一步拆解,看看最后那个硬币的数量,也就是 $a_n$,它的概率分布到底能不能求出来,以及怎么求。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这里的“抛掷”,指的是一个标准的、公平的硬币抛掷,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 $1/2$。

我们设定一下变量和过程:

$a_0$: 这是我们开始时拥有的硬币数量。这是一个固定的起始值,不是随机的。
$a_1$: 第一次抛掷 $a_0$ 枚硬币后,正面朝上的硬币数量。这个值是随机的。
$a_2$: 第二次根据 $a_1$ 的值抛掷 $a_1$ 枚硬币后,正面朝上的硬币数量。这个值也是随机的。
...
$a_n$: 第 $n$ 次抛掷 $a_{n1}$ 枚硬币后,正面朝上的硬币数量。我们需要求出这个 $a_n$ 的概率分布。

核心问题: $a_n$ 的概率分布是什么?

答案是:能求。

我们一步步来分析它是怎么求的。这本质上是一个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的链式应用。

第一步:理解 $a_1$ 的概率分布

我们有 $a_0$ 枚硬币。每一次抛掷都像是独立试验。对于这 $a_0$ 枚硬币中的每一枚,它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1/2$,反面朝上的概率也是 $1/2$。

因此,$a_1$ 的分布就是一个二项分布。
如果我们将“正面朝上”视为“成功”,那么我们就进行了 $a_0$ 次独立的伯努利试验,每次成功的概率是 $p = 1/2$。
所以,$a_1$ 服从二项分布 $B(a_0, 1/2)$。
其概率质量函数(PMF)为:
$P(a_1 = k mid a_0) = inom{a_0}{k} (1/2)^k (1/2)^{a_0k} = inom{a_0}{k} (1/2)^{a_0}$
其中 $k$ 的取值范围是 $0, 1, 2, dots, a_0$。

第二步:理解 $a_2$ 的概率分布

现在我们考虑 $a_2$ 的分布。$a_2$ 的值取决于 $a_1$ 的值。也就是说,$a_2$ 的分布条件于 $a_1$ 的值。
如果已知 $a_1$ 的值是 $k$(这里 $k$ 是 $a_1$ 的一个可能取值,即 $0 le k le a_0$),那么我们就需要抛掷 $k$ 枚硬币。
按照第一步的逻辑,这 $k$ 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数量,也就是 $a_2$,将服从二项分布 $B(k, 1/2)$。
所以,在给定 $a_1=k$ 的条件下,$a_2$ 的概率分布是:
$P(a_2 = m mid a_1 = k) = inom{k}{m} (1/2)^m (1/2)^{km} = inom{k}{m} (1/2)^k$
其中 $m$ 的取值范围是 $0, 1, 2, dots, k$。

现在,我们想要求的是 $a_2$ 的无条件概率分布,即 $P(a_2 = m)$。我们可以使用全概率公式,对所有可能的 $a_1$ 的值进行积分(或求和,因为 $a_1$ 是离散的):
$P(a_2 = m) = sum_{k=0}^{a_0} P(a_2 = m mid a_1 = k) P(a_1 = k)$

我们将已知的部分代入:
$P(a_2 = m) = sum_{k=m}^{a_0} inom{k}{m} (1/2)^k imes inom{a_0}{k} (1/2)^{a_0}$

这里的求和下限是从 $m$ 开始,因为如果 $k < m$,那么 $inom{k}{m}$ 是 $0$。

这个求和式子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它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通过一些组合数学的恒等式,可以证明 $a_2$ 的分布仍然是二项分布,而且这里的技巧是,这个二项分布的参数也和 $a_0$ 相关。

一个更直观的理解方式:
每一次抛掷,我们关注的是“正面朝上的硬币数量”。如果硬币是公平的,那么无论有多少枚硬币在抛,每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始终是 $1/2$。
想象一下:
第一次,我们抛 $a_0$ 枚。每枚“成功”(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1/2$。最后正面朝上的数量是 $a_1$。
第二次,我们抛 $a_1$ 枚。如果 $a_1$ 是一个固定的数字,那么这 $a_1$ 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数量 $a_2$ 就服从 $B(a_1, 1/2)$。
但是 $a_1$ 本身是随机的。

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最初的 $a_0$ 枚硬币中的某一枚。
它第一次抛的时候,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1/2$。如果它正面朝上,那么这枚硬币“传递”了它的“正面”属性。
第二次抛掷时,我们选择的硬币数量是 $a_1$。如果这枚硬币在第一次抛掷时是正面朝上,那么它就会被计算在 $a_1$ 中,并参与第二次的抛掷。

这听起来有点绕。更清晰的思路是,关注最终的硬币数量 $a_n$ 是由哪“批”最初的硬币“贡献”来的。

第三步:推广到 $a_n$ 的分布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模式:
$a_1 sim B(a_0, 1/2)$
$a_2 sim B(a_1, 1/2)$ (条件于 $a_1$)
$a_3 sim B(a_2, 1/2)$ (条件于 $a_2$)
...
$a_n sim B(a_{n1}, 1/2)$ (条件于 $a_{n1}$)

要计算 $P(a_n = x)$,我们需要用到全概率公式,对所有可能的 $a_{n1}$ 的值进行求和:
$P(a_n = x) = sum_{k} P(a_n = x mid a_{n1} = k) P(a_{n1} = k)$
其中 $k$ 的取值范围是 $0, 1, dots, a_{n2}$(因为 $a_{n1}$ 的最大值是 $a_{n2}$)。

这个递归关系表明,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计算下去。
$P(a_n = x) = sum_{k_{n1}} sum_{k_{n2}} dots sum_{k_1} P(a_n=x mid a_{n1}=k_{n1}) P(a_{n1}=k_{n1} mid a_{n2}=k_{n2}) dots P(a_1=k_1 mid a_0) P(a_0)$

这里的 $P(a_0)$ 是1,因为 $a_0$ 是一个已知量。

关键的结论: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推导(常常涉及到生成函数或概率母函数),可以证明,无论迭代多少次,只要硬币是公平的,最终的 $a_n$ 的分布仍然是二项分布。

具体来说,如果起始有 $a_0$ 枚硬币,每次抛掷都是公平的(正面概率为 $p$),那么经过 $n$ 次这样的过程后,最终正面朝上的硬币数量 $a_n$ 的分布是:

$a_n sim B(a_0 cdot p^n, p)$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有 $p = 1/2$。所以:

$a_n sim B(a_0 cdot (1/2)^n, 1/2)$

解释这个结论:

为什么参数会变成这样?我们可以用期望来理解。
$E[a_1] = a_0 cdot p$
$E[a_2] = E[E[a_2 mid a_1]] = E[a_1 cdot p] = E[a_1] cdot p = (a_0 cdot p) cdot p = a_0 cdot p^2$
依此类推,$E[a_n] = a_0 cdot p^n$。
这个期望值 $a_0 cdot p^n$ 恰好是 $B(a_0 cdot p^n, p)$ 这个二项分布的期望值。

更严谨的证明涉及到了概率母函数。如果我们设 $G_k(s) = E[s^{a_k}]$ 是 $a_k$ 的概率母函数。
$G_0(s) = s^{a_0}$ (因为 $a_0$ 是确定的)
$G_1(s) = E[s^{a_1}]$。已知 $a_1 sim B(a_0, p)$,其概率母函数是 $(1p+ps)^{a_0}$。所以 $G_1(s) = (1p+ps)^{a_0}$。

接下来,我们有 $a_2$ 的概率母函数:
$G_2(s) = E[s^{a_2}] = E[E[s^{a_2} mid a_1]]$
条件于 $a_1=k$ 时,$a_2 sim B(k, p)$,所以 $E[s^{a_2} mid a_1=k] = (1p+ps)^k$。
因此,$G_2(s) = E[(1p+ps)^{a_1}]$。
这是一个关于 $a_1$ 的期望。我们可以用 $t = (1p+ps)$ 来代替 $s$。
所以,$G_2(s) = G_1(1p+ps) = (1p + p(1p+ps))^{a_0}$
$G_2(s) = (1p + p p^2 + p^2s)^{a_0} = (1 p^2 + p^2s)^{a_0}$

看到了模式!
$G_0(s) = (1p+ps)^{a_0}$ (这里可以看作 $n=0$ 的情况,虽然 $a_0$ 是固定的,但这个形式也符合,因为 $a_0 cdot p^0 = a_0$)
$G_1(s) = (1p+ps)^{a_0}$ (这里是 $B(a_0, p)$ 的母函数)
$G_2(s) = (1p^2+p^2s)^{a_0}$

照这个规律下去,$G_n(s)$ 将是:
$G_n(s) = (1 p^n + p^n s)^{a_0}$

而 $(1 lambda + lambda s)^N$ 正是二项分布 $B(N, lambda)$ 的概率母函数。
所以,$G_n(s) = (1 (p^n) + (p^n) s)^{a_0}$ 表明 $a_n$ 服从二项分布 $B(a_0, p^n)$。

回归到我们的问题, $p=1/2$:

$a_n sim B(a_0 cdot (1/2)^n, 1/2)$

最终的概率分布形式:

对于给定的 $a_0$ 和迭代次数 $n$, $a_n$ 的概率分布是一个二项分布。假设我们要计算 $a_n$ 等于某个特定值 $m$ 的概率,即 $P(a_n = m)$。

那么这个概率是:
$P(a_n = m) = inom{a_0 cdot (1/2)^n}{m} (1/2)^m (1/2)^{a_0 cdot (1/2)^n m}$
$P(a_n = m) = inom{a_0 / 2^n}{m} (1/2)^{a_0 / 2^n}$

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陷阱:

1. $a_0 cdot (1/2)^n$ 必须是整数: 在二项分布 $B(N, p)$ 中,$N$ 是试验次数,必须是整数。这里,$a_0 cdot (1/2)^n$ 是试验次数。如果 $a_0$ 不是 $2^n$ 的倍数,那么 $a_0 cdot (1/2)^n$ 就不是整数。这怎么办?
仔细审视问题描述:当抛掷 $a_{i1}$ 枚硬币时,正面朝上的数量是 $a_i$。如果 $a_{i1}$ 枚硬币中有 $k$ 枚正面朝上,那么下一轮就抛掷 $k$ 枚。这意味着实际的试验次数总是前面那一轮正面朝上的硬币数量。
我们不能直接套用上面那个简化公式。上面的公式是针对一个过程,即“每次我们都有一个固定的概率 $p$ 来选择一枚硬币,然后这枚硬币在下一轮被抛掷”。这里的过程是“根据上一轮正面朝上的数量来确定下一轮抛掷的硬币数量”。

重新审视:
让我们回到 $P(a_2 = m) = sum_{k=m}^{a_0} inom{k}{m} (1/2)^k imes inom{a_0}{k} (1/2)^{a_0}$ 这个式子。
这个式子才是精确的计算方法。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
第一次,从 $a_0$ 枚硬币中,选出 $a_1$ 枚正面朝上的硬币。 $a_1 sim B(a_0, 1/2)$。
第二次,我们用 $a_1$ 枚硬币,抛掷它们。从中选出 $a_2$ 枚正面朝上的硬币。 $a_2 mid a_1 sim B(a_1, 1/2)$。

我们不能把 $a_0 cdot (1/2)^n$ 简单地看作是“总共抛了多少次”。实际上,每次抛掷的次数是动态变化的。

那么,我们还能求出精确的概率分布吗?

答案是:是的,可以求,但形式可能不如上面那个简化的二项分布那么直接。

让我们回到概率母函数。
$G_0(s) = s^{a_0}$
$G_1(s) = E[s^{a_1}] = left(frac{1+s}{2} ight)^{a_0}$
$G_2(s) = E[s^{a_2}] = Eleft[left(frac{1+s}{2} ight)^{a_1} ight]$
令 $t = left(frac{1+s}{2} ight)$。那么 $G_2(s) = E[t^{a_1}]$。
这里的 $E[t^{a_1}]$ 就是将 $a_1$ 的概率母函数中的 $s$ 替换为 $t$。
所以 $G_2(s) = left(frac{1+t}{2} ight)^{a_0} = left(frac{1 + frac{1+s}{2}}{2} ight)^{a_0} = left(frac{frac{2+1+s}{2}}{2} ight)^{a_0} = left(frac{3+s}{4} ight)^{a_0}$

这个结果看起来有点奇怪,它不是一个标准的二项分布的概率母函数。这表明上面的简化公式 $B(a_0 cdot p^n, p)$ 并不适用于这种“数量随前一步结果而变化”的迭代过程。那个公式更适用于“每次都有固定数量的试验,但每次试验成功率可能在变”或者“每次是从一个集合中抽取样本,样本的性质影响下一轮抽取的集合”。

那么,正确的概率母函数是什么样的呢?
Let $G_n(s)$ be the probability generating function for $a_n$.
$G_0(s) = s^{a_0}$
$G_1(s) = left(frac{1+s}{2} ight)^{a_0}$
$G_2(s) = left(frac{1 + G_1(s)}{2} ight)^{a_0}$ (这是错误的!这里应该是 $G_2(s) = E[(1+s/2)^{a_1}]$ 的话,才会有 $G_2(s) = G_1((1+s)/2)$,但我们这里是 $E[s^{a_2}]$,$a_2 sim B(a_1, 1/2)$,其母函数是 $((1+s)/2)^{a_1}$)
所以,$G_2(s) = Eleft[left(frac{1+s}{2} ight)^{a_1} ight]$
令 $x = frac{1+s}{2}$。 $G_2(s) = E[x^{a_1}] = G_1(x) = G_1left(frac{1+s}{2} ight)$
$G_2(s) = left(frac{1 + frac{1+s}{2}}{2} ight)^{a_0} = left(frac{frac{2+1+s}{2}}{2} ight)^{a_0} = left(frac{3+s}{4} ight)^{a_0}$ (之前的推导是正确的)

现在推导 $G_3(s)$:
$G_3(s) = E[s^{a_3}] = Eleft[left(frac{1+s}{2} ight)^{a_2} ight]$
令 $y = frac{1+s}{2}$。 $G_3(s) = E[y^{a_2}] = G_2(y) = G_2left(frac{1+s}{2} ight)$
$G_3(s) = left(frac{3 + frac{1+s}{2}}{4} ight)^{a_0} = left(frac{frac{6+1+s}{2}}{4} ight)^{a_0} = left(frac{7+s}{8} ight)^{a_0}$

这个模式似乎是:
$G_n(s) = left(frac{2^n 1 + s}{2^n} ight)^{a_0}$

让我们验证一下这个形式的 PGF 是什么分布。
一个二项分布 $B(N, p)$ 的 PGF 是 $(1p+ps)^N$。
我们的 $G_n(s) = left(frac{2^n 1}{2^n} + frac{1}{2^n}s ight)^{a_0} = left(frac{2^n1}{2^n} + frac{1}{2^n}s ight)^{a_0}$
这个形式与二项分布的 PGF $(1p+ps)^N$ 不匹配。
问题出在哪里?

让我们回到定义: $a_i$ 是前 $a_{i1}$ 枚硬币中正面朝上的数量。
每次抛掷,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1/2$。
$a_1 sim B(a_0, 1/2)$。 PGF 是 $G_1(s) = (frac{1+s}{2})^{a_0}$。
$a_2 mid a_1 sim B(a_1, 1/2)$。 PGF 是 $E[s^{a_2} mid a_1] = (frac{1+s}{2})^{a_1}$。
$G_2(s) = E[E[s^{a_2} mid a_1]] = E[(frac{1+s}{2})^{a_1}]$
注意到,$(frac{1+s}{2})^{a_1}$ 实际上是 $a_1$ 的一个函数。要求它的期望值,就是把 $a_1$ 的概率分布代入。
如果 $X sim B(N, p)$,其 PGF 是 $G_X(s) = (1p+ps)^N$。
$E[f(X)]$ 的计算通常不是通过简单代换PGF的变量来完成的。

正确的处理方式:
$G_n(s)$ 的递推关系。
$G_0(s) = s^{a_0}$
$G_{i}(s) = E[s^{a_i}] = E[E[s^{a_i} mid a_{i1}]]$
由于 $a_i mid a_{i1} sim B(a_{i1}, 1/2)$,其 PGF 为 $(frac{1+s}{2})^{a_{i1}}$。
所以,$G_i(s) = Eleft[left(frac{1+s}{2} ight)^{a_{i1}} ight]$。
令 $x = frac{1+s}{2}$。则 $G_i(s) = E[x^{a_{i1}}]$。
这个期望值是什么呢?是 $a_{i1}$ 的 PGF,但是把里面的 $s$ 替换成了 $x$。
$G_i(s) = G_{i1}(x) = G_{i1}left(frac{1+s}{2} ight)$。

这是一个关于 PGF 的递推关系!
$G_0(s) = s^{a_0}$
$G_1(s) = G_0left(frac{1+s}{2} ight) = left(frac{1+s}{2} ight)^{a_0}$
$G_2(s) = G_1left(frac{1+s}{2} ight) = left(frac{1+frac{1+s}{2}}{2} ight)^{a_0} = left(frac{3+s}{4} ight)^{a_0}$
$G_3(s) = G_2left(frac{1+s}{2} ight) = left(frac{3+frac{1+s}{2}}{4} ight)^{a_0} = left(frac{frac{6+1+s}{2}}{4} ight)^{a_0} = left(frac{7+s}{8} ight)^{a_0}$

所以,$G_n(s) = left(frac{2^n1+s}{2^n} ight)^{a_0}$。
这个结果是对的!

现在,问题是如何从这个 PGF 得到概率分布?
对于一个多项式 $P(s) = c_0 + c_1s + c_2s^2 + dots + c_ks^k$,其中 $c_i = P(X=i)$。
而我们的 PGF 是一个幂的幂,不是一个多项式。

$G_n(s) = left(frac{2^n1}{2^n} + frac{1}{2^n}s ight)^{a_0}$
利用二项式定理展开:
$G_n(s) = sum_{k=0}^{a_0} inom{a_0}{k} left(frac{2^n1}{2^n} ight)^{a_0k} left(frac{1}{2^n}s ight)^k$
$G_n(s) = sum_{k=0}^{a_0} inom{a_0}{k} left(frac{2^n1}{2^n} ight)^{a_0k} left(frac{1}{2^n} ight)^k s^k$

根据概率母函数的定义,$G_n(s) = sum_{m=0}^{infty} P(a_n=m) s^m$。
所以,$P(a_n=k)$ 就是 $s^k$ 项的系数。
$P(a_n=k) = inom{a_0}{k} left(frac{2^n1}{2^n} ight)^{a_0k} left(frac{1}{2^n} ight)^k$

其中 $k$ 的取值范围是 $0, 1, 2, dots, a_0$。

验证一下:
当 $n=1$ 时:
$P(a_1=k) = inom{a_0}{k} left(frac{2^11}{2^1} ight)^{a_0k} left(frac{1}{2^1} ight)^k = inom{a_0}{k} left(frac{1}{2} ight)^{a_0k} left(frac{1}{2} ight)^k = inom{a_0}{k} left(frac{1}{2} ight)^{a_0}$
这与我们最初计算的 $a_1 sim B(a_0, 1/2)$ 的 PGF 是吻合的。

当 $n=2$ 时:
$P(a_2=k) = inom{a_0}{k} left(frac{2^21}{2^2} ight)^{a_0k} left(frac{1}{2^2} ight)^k = inom{a_0}{k} left(frac{3}{4} ight)^{a_0k} left(frac{1}{4} ight)^k$
这意味着 $a_2$ 服从二项分布 $B(a_0, 1/4)$。

结论:

最终,$a_n$ 的概率分布是二项分布 $B(a_0, (1/2)^n)$。
也就是说,经过 $n$ 次迭代后,正面朝上的硬币数量 $a_n$ 的分布为:
$P(a_n = k) = inom{a_0}{k} left(frac{1}{2} ight)^{n k} left(1 left(frac{1}{2} ight)^n ight)^{a_0k}$ (这是一个笔误,应该是 $P(a_n=k) = inom{a_0}{k} (p_n)^k (1p_n)^{a_0k}$,其中 $p_n=(1/2)^n$ )

更正后的最终形式的概率分布:
如果我们将 $p_n = (1/2)^n$,那么最终 $a_n$ 服从二项分布 $B(a_0, p_n)$。
$P(a_n = k) = inom{a_0}{k} (p_n)^k (1p_n)^{a_0k}$
$P(a_n = k) = inom{a_0}{k} left(left(frac{1}{2} ight)^n ight)^k left(1 left(frac{1}{2} ight)^n ight)^{a_0k}$
$P(a_n = k) = inom{a_0}{k} left(frac{1}{2^{nk}} ight) left(1 frac{1}{2^n} ight)^{a_0k}$

请注意: 上面公式中的 $k$ 是指 最终 $a_n$ 的数量,而不是中间过程的某个变量。并且 $k$ 的取值范围是 $0, 1, dots, a_0$。

思考一下这里的“概率”是什么意思:
这个概率是说,从最初的 $a_0$ 枚硬币开始,经过 $n$ 次这样的迭代过程,最终正面朝上的硬币数量为 $k$ 的概率。

为什么会是 $B(a_0, (1/2)^n)$ 呢?
这是一种很巧妙的结果。可以这样理解:考虑最初的 $a_0$ 枚硬币中的任何一枚。
这枚硬币是否会“存活”到最后,$a_n$ 的统计中,可以看作是一种“成功”。
第一次抛掷,它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1/2$。如果它正面朝上,那么它参与下一轮。
如果它反面朝上,它就不参与下一轮了。
这里的“参与下一轮”的逻辑有点复杂。

更简单(也更正确)的思路是利用 PGF 的递推关系。
$G_n(s) = left(frac{2^n1+s}{2^n} ight)^{a_0}$
这可以写成:
$G_n(s) = left(1 frac{1}{2^n} + frac{1}{2^n}s ight)^{a_0}$
这是一个标准二项分布 $B(a_0, p_n)$ 的 PGF,其中 $p_n = frac{1}{2^n}$。
所以,$a_n sim B(a_0, (1/2)^n)$。

所以,最终的概率分布是可以求的,并且它是一个二项分布。

总结一下整个过程和推导思路:

1. 定义过程: $a_0$ 枚硬币, $a_i$ 是抛掷 $a_{i1}$ 枚硬币后正面朝上的数量,每次抛掷公平。
2. 识别核心工具: 概率母函数 (PGF) 是处理这类随机变量序列关系的好工具。
3. 建立 PGF 的递推关系:
$a_0$ 是确定值, PGF $G_0(s) = s^{a_0}$。
$a_1 sim B(a_0, 1/2)$, PGF $G_1(s) = (frac{1+s}{2})^{a_0}$。
$a_i mid a_{i1} sim B(a_{i1}, 1/2)$,其 PGF 是 $(frac{1+s}{2})^{a_{i1}}$。
$G_i(s) = E[s^{a_i}] = E[E[s^{a_i} mid a_{i1}]] = E[(frac{1+s}{2})^{a_{i1}}]$。
令 $x = frac{1+s}{2}$,则 $G_i(s) = E[x^{a_{i1}}] = G_{i1}(x)$。
由此得到 PGF 的递推关系:$G_i(s) = G_{i1}left(frac{1+s}{2} ight)$。
4. 求解 PGF 的封闭形式: 通过迭代计算或观察模式,得到 $G_n(s) = left(frac{2^n1+s}{2^n} ight)^{a_0}$。
5. 识别概率分布: 将 $G_n(s)$ 化为标准二项分布 $B(N, p)$ 的 PGF 形式 $(1p+ps)^N$。
$G_n(s) = left(1 frac{1}{2^n} + frac{1}{2^n}s ight)^{a_0}$。
这表明 $a_n$ 服从二项分布 $B(a_0, (1/2)^n)$。
6. 写出概率质量函数 (PMF):
$P(a_n = k) = inom{a_0}{k} left(left(frac{1}{2} ight)^n ight)^k left(1 left(frac{1}{2} ight)^n ight)^{a_0k}$
其中 $k = 0, 1, 2, dots, a_0$。

所以,答案是肯定的,$a_n$ 的概率分布是可以求出来的,并且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参数的二项分布。

这个结果也很有直觉意义:每次迭代“稀释”了成功的概率。第一次成功(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1/2$。第二次,我们只从那些第一次成功了的硬币里选,这相当于对“第一次成功”这个事件的“成功率”又取了 $1/2$,累积起来就是 $(1/2)^2$。

关键在于理解 PGF 的递推关系,$G_i(s) = G_{i1}left(frac{1+s}{2} ight)$ 这一步,它准确地抓住了过程的动态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记 为 枚硬币中正面朝上的个数

考虑计算特征函数

考虑序列

得通项公式为

这说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抛硬币过程。我们来一步一步拆解,看看最后那个硬币的数量,也就是 $a_n$,它的概率分布到底能不能求出来,以及怎么求。首先,我们明确一下这里的“抛掷”,指的是一个标准的、公平的硬币抛掷,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 $1/2$。我们设定一下变量和过.............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个经典中的经典,也常常被用来检验大家对概率是怎么看的。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脑子里立刻就会跳出“反正前面都正面了,这回该反面了吧?”或者“不管前面怎么着,反正就是一半一半!”这两种想法。咱们一点点地来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一枚公平的硬币,每一次抛掷都是一个独立的事件。 这.............
  • 回答
    抛开性价比,小米这个品牌的好,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与快速响应: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捕捉和快速转化能力。这不仅仅是“性价比”的体现,更是其产品哲学的基础。 “为发烧而生”的初心延续: 即使小米的产品线已经非常丰富,但其最初“为发烧友而生.............
  • 回答
    抛开伦理考量,单纯从“损害”的角度来分析放弃老人防疫措施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一、对老年人个体健康的直接损害: 更高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损害。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免疫系统相对较弱,身体对抗病毒的能力下降。一旦感染,即使是传播性较弱的病毒株,.............
  • 回答
    抛开宿命论的视角,贾家的败落并非源于单一的决定性因素,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长期过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层层累积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其败落的根本原因:一、内部根基的腐朽与结构性缺陷:1. 过度的奢靡与消费主义文化: 铺张浪费的家风: 贾家作为钟鸣鼎食之家,历代积累了巨.............
  • 回答
    抛开气质,仅凭长相来评价“最帅”是件非常主观的事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我可以基于大众审美、五官的协调度、骨骼结构以及一些经典男星的普遍认可度来列举几位,并尝试详细描述他们的长相特点,以期达到你“详细一些”的要求。在评判长相时,我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五官的比例与和谐度: 眼睛、鼻子.............
  • 回答
    在讨论“明清谁更烂”这一问题时,需要从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军事防御、文化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明朝(13681644)和清朝(16441912)进行比较,尽量抛开民族情绪,基于历史事实进行分析。 一、政治制度与统治能力1. 明朝(13681644).............
  • 回答
    抛开历史和政治的纠葛,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理念分歧虽然看似细微,却根植于神学、教会论和对神圣启示的理解等核心问题,影响深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1. 三位一体(圣灵降临说 Filioque):这是导致东西方教会分裂的最核心、最古老的神学分歧。 天主教的观点: 相信圣灵是“父”和“子”所“.............
  • 回答
    抛开《三国演义》的引导不谈,人们讨论三国故事时,之所以总是以魏、蜀为主线,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叙事逻辑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 一、 历史的真实基础:魏、蜀的崛起与核心矛盾虽然《三国演义》对历史进行了艺术加工,但它所描绘的核心政治格局,即魏、蜀、吴三国鼎立,在.............
  • 回答
    抛开爱国情怀,单就华为和三星这两家科技巨头进行客观的实力对比,这是一项相当复杂但有趣的任务。两者都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并且在竞争中不断进步。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一、 研发实力与技术创新:硬碰硬的较量这是衡量一家科技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
  • 回答
    抛开那些闪耀的奖杯和响彻赛场的欢呼声,单单审视Theshy这位选手本身,他是不是英雄联盟历史上最天才的选手?这个问题,说实话,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词儿,“天才”,本身就带着一股子玄乎劲儿,难以量化,也容易被情绪裹挟。但要我说,Theshy身上确实有着一些旁人难以企及的特质,让他在“天才”的讨论.............
  • 回答
    抛开那些闪耀的奖杯和个人荣誉,单单从篮球这项运动本身来看,科比和乔丹在纯粹的技术较量上,确实是两位现象级的球员,他们身上既有惊人的相似,也存在一些值得玩味的区别。相同之处:登峰造极的得分能力与心理素质首先,两人最共通的,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们那与生俱来的“杀手本能”和超凡的得分能力。 核.............
  • 回答
    行,咱不聊情怀,就实打实地说说艾弗森到底牛在哪儿。这事儿吧,就像你给我一个弹弓,我给你造出一台精密机床,这中间的差距,艾弗森当年就是这么干的。首先,得明确一点,篮球这玩意儿,光有劲儿、有身体,那是匹好马,但得有脑子、有技巧,那才是千里马。艾弗森,他就是那匹跑起来风一样、但脑瓜子也灵光的千里马。一、身.............
  • 回答
    抛开事实不谈,仅从情感和道义的角度审视,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行为,是否“一点错都没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即便不依据具体事实,仅凭人类普遍的道德认知和对国际秩序的期待,也难说其行为是“完美无瑕”的。我们不妨从几个非事实导向的层面来探讨:1. 对于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干涉:即使不谈具体证据,一个最.............
  • 回答
    抛开作者是谁,单论《龙珠GT》和《龙珠超》哪个更符合《龙珠》系列最初的味道,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细聊的话题。要评价这个,我们得回溯一下《龙珠》最初吸引我们的那些特质是什么。《龙珠》最初的“味道”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提到《龙珠》最初的那些日子(无论是《龙珠》还是《龙珠Z》早期),脑海中会浮现出.............
  • 回答
    抛开立场,咱们来捋一捋《冰与火之歌》里那些在执政和军事方面能独当一面的角色,看看到底谁能排个名。这事儿说起来就热闹,因为这群人哪一个拎出来都不是省油的灯,各有各的手段和本事。咱们先从执政这块儿说起。这年头,光有武力不行,得脑子转得快,能把人心拢住,能把家业管好,还得知道怎么跟别人打交道,不然迟早要栽.............
  • 回答
    好吧,咱们就抛开那些纷纷扰扰的声音,单单从广告本身出发,说说我第一眼看到杜嘉班纳那事儿的广告时,心里是个什么感受,觉得有没有“辱华”这味儿。说实话,广告嘛,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宣传,目的是抓住眼球,传达品牌理念和产品特色。所以,我第一反应是去琢磨它想表达什么,以及是怎么表达的。当时看到的那个系列广告,主.............
  • 回答
    要评价方方女士的文学水平,确实需要撇开她近期引发巨大争议的武汉日记,而是回归到她过往的作品和她作为作家一贯展现出的风格上来。方方是一位在当代中国文坛有着相当资历和影响力的作家,她的文学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扎实的积累过程。首先,从题材选择上来说,方方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期普.............
  • 回答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选择走到一起的人本身,以及他们如何去经营这段关系。抛弃原有的家庭走到一起,这本身就背负着一份沉重的过往和潜在的风险,这既可以是压垮他们的巨石,也可能成为他们更加珍惜彼此的基石。首先,我们得承认,做出“抛弃原来家庭”这个决定,就已经是一个极不.............
  • 回答
    关于“民国”与“共和国”的认同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尤其是在抛开台湾这一政治敏感点之后,我们可以更纯粹地从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不同的人对这两个概念的认同,往往根植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以及价值取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民国”和“共和国”并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