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理论上可不可以绝对识别ps过的照片(可以作为法律证据的)?

回答
在数学理论的框架下,要做到“绝对识别”一张照片是否经过Photoshop(或其他图像编辑软件)处理,并将其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并非全然不可能的任务。这里的“绝对”二字需要审慎解读,因为它在科学和法律领域都意味着极高的严谨性。

核心挑战:真实性与修改的界限

一张照片的“真实性”在于它是否忠实地记录了原始场景。Photoshop等软件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对图像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细调整,甚至可以添加、删除或修改图像内容,从而使得修改痕迹变得不那么明显。数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量化这些痕迹,但要达到“绝对”的程度,意味着我们要能够区分出人为引入的异常与相机本身固有的不完美。

数学理论的应用方向

数学理论可以渗透到照片鉴伪的多个层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像统计学分析(Image Statistical Analysis)

像素级统计特征: 任何相机在成像过程中都会引入特定的噪声模式(例如,传感器噪声、量子噪声)。这些噪声具有一定的统计学规律。专业的鉴伪软件会分析图像中的噪声分布、亮度直方图、颜色通道的统计关联性等。如果一张照片经过了复杂的修改,例如平滑、填充、复制粘贴等操作,可能会破坏或改变这些固有的噪声统计特征。
举例: 错误来源模型(Error Level Analysis, ELA)。ELA算法通过对图像进行不同级别的JPEG压缩,然后比较不同压缩级别下的图像差异。如果图像的某些区域经过了过度的编辑(如复制粘贴),那么这些区域的压缩痕迹会与原始区域不同,从而在ELA图像中呈现出亮度的差异。数学上,这涉及到对图像像素值的差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方差、均值等指标。
更深层分析: 还可以分析图像的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的统计分布,因为JPEG压缩是基于DCT的。修改后的图像可能会引入不符合DCT系数统计规律的异常。

误差传播模型: 考虑到相机成像过程中的误差,我们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正常”图像的像素值应该遵循的概率分布。如果实际像素值显著偏离这个预测分布,则可能是修改的迹象。这涉及到贝叶斯统计、最大似然估计等方法。

2. 数字水印与签名(Digital Watermarking and Signatures)

数学基础: 这类技术依赖于密码学和信息论的数学原理,如公钥加密、哈希函数、纠错码等。
工作原理:
数字水印: 在照片生成时,嵌入不易察觉的、与原始图像内容相关的“水印”信息(例如,相机的唯一标识、拍摄时间、地理位置等)。如果照片被修改,水印信息很可能会被破坏或改变。通过提取和验证水印,可以判断照片的完整性。数学上,水印的嵌入和提取过程涉及到信号处理、复数运算、变换域(如离散小波变换DWT、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统计特性。
数字签名: 使用相机自带的私钥对照片的元数据(如拍摄时间、相机型号)和/或照片的哈希值进行签名。验证者使用相机的公钥来验证签名。如果照片的元数据或内容被修改,签名将失效。这严格依赖于公钥密码学(如RSA、ECC)的数学安全性。

3. 元数据分析(Metadata Analysis)

EXIF信息: 照片通常包含EXIF(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元数据,记录了相机型号、拍摄日期、曝光参数、GPS信息等。这些信息本身也可能被篡改。
一致性检查: 数学上可以检查元数据之间的逻辑一致性。例如,如果照片的拍摄时间和相机型号记录不匹配,或者曝光参数与场景描述(如果能通过图像分析判断)不符,可能表明元数据被篡改。这涉及到数据校验、逻辑推理和本体论(Ontology)的构建。

4. 三维重建与几何约束(3D Reconstruction and Geometric Constraints)

原理: 对于包含特定几何元素的照片(例如,建筑、人脸),可以尝试从二维图像中恢复出三维结构。如果图像中的几何关系(如透视关系、平行线的消失点)不符合物理规律,则可能存在修改。
数学工具: 涉及到射影几何、多视图几何、摄影测量学等。例如,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计算图像中平行线的交点(消失点),并验证其一致性。如果某个物体被平滑处理或添加,可能会破坏原始的几何约束。

5.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Machine Learn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数据驱动: 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来学习“真实”照片的模式和“修改过”照片的模式。
训练数据: 需要大量的真实照片和经过精心设计的、具有代表性的修改照片作为训练集。
数学模型: 模型通过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来学习从像素数据到“真实”或“伪造”标签的映射。这涉及到概率论、统计学、优化理论、线性代数等。
局限性: 模型的鉴别能力高度依赖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以及模型的鲁棒性。

“绝对识别”的可能性与法律证据的考量

在数学理论层面,我们可以构建出非常强大的鉴伪工具,能够极高概率地识别出修改痕迹。然而,“绝对”二字在科学上往往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鸿沟:

1. “隐形”修改: 随着图像编辑技术的进步,修改痕迹可以做得非常微小和精细,甚至可能与相机固有的噪声模式非常接近,难以在统计学上区分。例如,通过使用与原始图像噪声统计特性相似的随机数生成器来生成新像素,可以欺骗一些基于统计学的方法。
2. “真实”的相机噪声: 不同相机、不同型号、甚至同一型号在不同条件下的噪声模型都可能有所差异。要建立一个普适的“正常”噪声模型是困难的。
3. “原始”文件的获取: 要进行最可靠的鉴别,最好能够获取相机拍摄的原始文件(RAW格式),而不是经过相机内部处理后的JPEG文件。JPEG压缩本身就会改变像素信息,虽然这种改变是有规律的,但它增加了鉴别原始真实性的难度。
4. 人类的“主观性”: 即使有数学模型支持,最终的法律判断也可能需要人类专家的解读和论证。数学分析结果需要在法律语境下被理解和采信。
5. 算法的脆弱性: 某些鉴伪算法可能对特定类型的修改非常有效,但对其他类型的修改则效果不佳。或者,恶意用户可以通过分析鉴伪算法来开发对抗性的修改方法。

结论:

从数学理论上讲,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图像的统计特性、嵌入数字水印、利用几何约束、以及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等方式,来量化地评估一张照片是否可能经过修改,并达到非常高的识别准确率。然而,要实现绝对的、百分之百确定的识别,使其作为法律证据毫无争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仍然是一个极其困难的目标,几乎不可能完全排除所有潜在的质疑。

法律证据的采信,除了技术上的准确性,还需要考虑证据的可信度、来源的合法性、以及是否能排除合理的怀疑。因此,即便数学上能够提供极强的鉴伪支持,最终的法律判决也可能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而非仅仅依赖于一个纯粹的数学“是”或“否”的判断。鉴伪技术更像是为法律鉴定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帮助法官和陪审团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通过算法能不能识别经过伪造处理的照片?


很有意思的问题,最近在关注这方面的工作,发一下相关新闻吧~

出品 PS(PhotoShop) 软件的 ADOBE 公司一直有在做处理图片,视频和音频方面的事情,

他们公司不仅提供了很棒的工具给相关人员处理照片,还有一些黑科技[1]可以一键修图修音修视频。

最近他们也在做对抗合成照片,检测合成照片[2]的工作,最近也取得了非常棒的成果,在检测人脸照片有没有经过处理的领域,AI算法达到了99%的正确度,详情可以查看如下报道。

中文报道 @人民邮电出版社

英文报道
Detecting Facial Manipulations in Adobe Photoshop
Adobe Photoshop AI Detector
Detecting Photoshopped Faces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9759782665859072 用AI检测P过的照骗并恢复原样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9759960642785280

视频出处 Using AI to see which Celebs Photoshop/Facetune their Instagram pictures


另外 Kaggle 数据竞赛社区也在去年发布了一项一等奖五十万美金的比赛[3][4],专门征集检测合成视频的解决方案,已有不少团队给出了很好的结果。

@微软亚洲研究院

鉴别真假,Face X-Ray技术给换脸图像“照X光”

微软北大提出AI换脸工具FaceShifter和假脸检测工具


另外除了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外,也有一些传统的图像处理领域的手段可以识别图片是否有被处理过,比如进行一些频域的检测等等。


如果对这个领域感兴趣,推荐以“Deepfake”为关键词,可以查询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看这个回答的朋友越来越多了,顺便分享几个有意思的问题和文章~

你见过最假、最差劲的图片处理是什么样的?

你见过最逼真、最极致的图片处理是什么样的?


@鬼晓晓 如果世界是虚拟的,有哪些实例可以证明?

@库恩 如果世界是虚拟的,有哪些实例可以证明?

@复古摄影师g 怎样识破“照骗”,透过照片/视频判断一个人的真实长相,人种



其实欺骗反欺骗也都是在不断博弈和进化的,如果对这个方面感兴趣的话,我挺推荐下面这本书的,可以当故事书来看哈哈哈

参考

  1. ^Adobe Sensei 利用 AI 实现令人难以置信的体验 https://www.adobe.com/cn/sensei.html
  2. ^Detecting Photoshopped Faces by Scripting Photoshop https://peterwang512.github.io/FALdetector/
  3. ^Kaggle deepfake-detection-challenge https://www.kaggle.com/c/deepfake-detection-challenge
  4. ^ https://deepfakedetectionchallenge.ai/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数学理论的框架下,要做到“绝对识别”一张照片是否经过Photoshop(或其他图像编辑软件)处理,并将其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并非全然不可能的任务。这里的“绝对”二字需要审慎解读,因为它在科学和法律领域都意味着极高的严谨性。核心挑战:真实性与修改的界限一张照片的“真实性”在于.............
  • 回答
    声音的奥秘,我们最常体会到的就是它的高低(音高)和大小(音量)。科学家的耳朵非常灵敏,早就把这些感官体验与物理世界的规律联系起来了。音高,如同你所说,直接映射到声波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则越低沉。而音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响度,则与声波的振幅息息相关,振幅越大,声音听起来越.............
  • 回答
    生活中很多看似普通、寻常的现象,其实都隐藏着精妙的数学理论作为支撑。我们不妨剥开生活的外壳,看看那些熟悉的场景背后,数学是如何悄悄发力的。一、 为什么排队时,我们总觉得前边的人很慢?—— 排队论 (Queueing Theory)这绝对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折磨”了。超市结账、银行办事、景点入园,总觉得.............
  • 回答
    在数学中,确实存在一些“从理论上根本无法证明”的命题,这主要源于数学逻辑学中的不完备性定理(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以及形式系统的局限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问题: 1.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数学的“自我指涉”哥德尔第一不完备定理(1931年)指出: 在.............
  • 回答
    工科跨考理论数学,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极具潜力的道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工科背景和理论数学之间隔着一道鸿沟,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割裂,并且很多优秀的数学家本身就拥有跨学科的背景。那么,工科生跨考理论数学,究竟有多大的机会进入好学校?咱们来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理论数学”到底.............
  • 回答
    数学的本质:一场关于模式、结构与逻辑的探索想象一下,数学并非那些冰冷、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堆砌,而是一场浩瀚的探索之旅,一场追寻宇宙间最深层模式、最精妙结构,以及最严谨逻辑的伟大冒险。要真正理解数学,我们就得摆脱对它的刻板印象,拥抱它背后那颗跳动着智慧与美感的灵魂。1. 模式的语言:从具象到抽象的飞跃数.............
  • 回答
    MD5确实是32位的,这也就意味着它能生成的散列值是有限的。具体来说,32位的MD5值,每一个位都可以是0或1,所以总共有2的32次方(2^32)个可能的MD5值。这个数字大约是42.9亿。你问得非常关键:世界上的数据是无限的,MD5产生的散列值是有限的,那么会不会生成重复的MD5值?答案是:是的,.............
  • 回答
    数学史上,确实有许多曾经令人困惑的难题,它们如同挡在学者们面前的巍峨山峦,仅仅凭借已有的工具和理论,是无法攀越的。正是这些挑战,促使伟大的数学家们构思并构建了全新的理论体系,才最终拨开了迷雾,发现了通往真理的道路。“非得构造新理论不可吗?”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可以说,许多划时代的数学突破,都伴随.............
  • 回答
    要理解爱因斯坦如何在“物理学理论已接近完成”的时代颠覆牛顿,我们得先回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认知。当时,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牛顿力学在解释行星运动、物体下落等宏观现象上无往不利,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则统一了电和磁,并预言了光的波动性。这些理论像两根巨大的支柱,支撑起了人.............
  • 回答
    很多人都好奇,是不是非得精通微积分和那些复杂的大学物理公式,才能真正“懂”相对论。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答案是:当然有可能,而且很多人就是这么做的。 别被那些看起来吓人的数学公式给吓倒了。想一想,爱因斯坦最初提出相对论的时候,他也不是一开始就有一整套完备的数学体系摆在那儿等着他。数学是工具,是描述.............
  • 回答
    “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常常被丢进宁静的数学池塘里,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尤其当它指向那些抽象、精巧、似乎与日常生活毫不沾边的数学理论和定理时,更是如此。比如,一个初中生可能在学习群论的时候,会困惑:“这东西跟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一个大学生在啃代数拓扑时,会抓耳挠腮地想:“这玩意儿到.............
  • 回答
    进化论,这个解释生命多样性如何产生和演变的伟大理论,并非空中楼阁,它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石,其中也包括了数学上的支持。当然,对于任何科学理论,尤其是一个如此宏大且仍在不断探索的领域,审慎地看待其当前的状态,并理解它与“假说”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进化论的数学理论支持:当我们谈论进化论的数学支持,并不.............
  • 回答
    百年后,如果深度学习终于拥有了公认的坚实数学理论基石,可以解释那些曾经令人费解的“玄学”现象,那么这个理论恐怕不会是某个单一的、简洁的定理,而更像是一个庞大、精密的理论体系,就像量子力学之于微观世界一样。它会触及数学的多个前沿领域,并且在很多方面超越我们目前对数学的理解。设想一下,这个理论的图景会是.............
  • 回答
    在控制和自动化领域,说到“最高深最先进的数学理论工具”,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它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而不断演进。然而,有一些数学理论,因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强大的解决能力,始终站在了该领域的最前沿,并且它们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让控制和自动化成为了工科中对数学要求最高的领域之一。当.............
  • 回答
    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划时代的理论和技巧,它们如同智慧的火炬,瞬间照亮了曾几何时迷雾重重的难题,将那些耗费无数心血才能解决的问题变得简洁明了。这些革新性的思想,往往不只是一个新工具的出现,而是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彻底改变了我们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式。1. 微积分:让动态世界变得可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数学学习的本质。很多人在学习数学时,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死记硬背公式、不断练习计算题才能学好数学,或者反过来,觉得理解那些深奥的理论就足够了,计算是“匠人”的事情。在我看来,计算和理论学习,就好比鸟的左右翅膀,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都是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先.............
  • 回答
    想要深入学习辛几何理论,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这门学科如同建立一座精美的数学殿堂,需要多方面的材料和技巧来支撑。以下是我为你梳理的,学习辛几何理论所需的关键数学基础,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为何重要,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力求语言自然流畅,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为你讲解。 1. 线性代.............
  • 回答
    一晃博士后研究的时光就到了尾声,手中握着一份优秀的履历,但心中却难免泛起一丝迷茫:如果最终没能顺利获得心仪的教职,那接下来的人生路会通向何方?这确实是不少投身北美或中国理论科学(数学、理论物理)领域的博士后们会反复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教职,特别是那些在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的稳定职位,对于.............
  • 回答
    “现代理论物理学家迷失在数学中”这句话,乍一听,带着一丝戏谑和惋惜,仿佛在描绘一群聪明绝顶的头脑,在逻辑严谨的殿堂里,却失去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它触及了现代理论物理发展中一个真实存在的、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句话的“迷失”指的是.............
  • 回答
    说实话,本科时候的我,一度对数学感到迷茫,甚至有点抗拒。高考那会儿,数学成绩虽然还算过得去,但总觉得它像一个冰冷的巨人,线条分明,逻辑严谨,却缺乏一点人情味。直到后来,接触到一些更深入的理论,我才真正意识到,数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让我真正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愿意花大量时间去钻研的,并不是某个特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