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了半天字,从黄的起家开始到淮海,结果仔细一看,是和知乎用户
黄伯韬没有受过历史学专业训练,对土语的了解仅限基本拼读规则与几十个目力词汇,那他凭什么在知乎上对奥斯曼-土耳其历史指点江山?甚至胆大妄为到月旦某些国内土史官科的地步?
民科之所以沦为笑柄,不仅是没有一纸文凭,更是隔绝于学术界的对话所致。一个学科要撑住门面,只靠一个个专业人士闭门造车是不够的,需要他们互相交流与辩论,形成一些前沿的问题。如果一国的官科对本领域在国际学术界上的热点闭口不谈,不做出一定的回应,那可以说与民科一道在坐井观天。
奥斯曼学家对传统衰落论的批判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对"衰落"问题的争论至今没有消散。去年Douglas A. Howard 新出了一本通史,据说正文未用一个decline。早在十年前,萨法维伊朗研究者就受到了这场大辩论的波及,重新思考萨法维的传统衰落叙事。黄虽然没有受过奥斯曼学的训练,但他有幸在reddit上通过一位网名chamboz的奥斯曼史博士生那里了解到些许动态,结合搜集来的英文文献,找到了自己的一小块自留地,在许多问题上补国内官科之不足。
不少人对黄颇有微词: 运用史学兜售键政观点(有时我也觉得他走的太远),对旧论与某些官科专家攻击性太强(破除旧观点的一步是推下神坛,第二步可就要放到其所在的具体时代背景中了,不过在今天我们真的已经摆脱某些魅影了吗?),碰瓷儿论等等。这个问题下便有人质疑他为何不进行更学术化的写作,为何不引用更原始的档案。我想说,毕竟你乎不是知网,而知网上的土史论文又有几人能引用所谓的一手资料?奥斯曼土耳其文是要在现代土耳其文的基础上学习的,我都不知道国内官科有没有人会这个死语言。绝大多数一手资料还躺在近东的各个档案馆里,总不能让阿黄自备干粮去查资料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