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病人花在医院的钱,与医护人员的收入与福利相关,那么如何保证医生不会让你过度医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困境:如何在一个以营利为导向,同时又肩负救死扶伤责任的行业里,确保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要解决“医生会不会因为收入与医院营收挂钩而导致过度医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并建立起一套多方制衡的机制。

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涉及金钱流动,就存在被金钱驱动的风险。医生也是人,也需要养家糊口,也希望获得更好的福利和收入。如果医院的整体营收直接与医生的个人收入或者奖金挂钩,那确实会给医生带来一种“增加业务量就能增加收入”的潜在诱惑。这种诱惑,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的情况下,确实有可能导向过度医疗。

那么,如何才能在这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医护人员的合理收入和福利,又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过度医疗呢?这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绝不是单靠某一个措施就能解决的。

1. 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定价和医保支付机制:

区分服务价值与价格: 医疗服务不能简单地用市场价格来衡量。一个手术、一个检查,其背后是医生多年的学习、培训、经验积累,是医院高昂的设备、技术维护成本。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区分“必要的服务”和“非必要的服务”。
医保支付的导向作用: 医保支付标准的设计至关重要。如果医保支付标准对于一些“锦上添花”的项目定得很高,而对于一些基础、关键的治疗定得较低,就可能扭曲医生的服务导向。反之,如果医保支付能够鼓励更有效、更经济的治疗方案,并对过度使用某些昂贵但效果不确定的项目进行限制,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DRG/DIP支付方式的改进: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推行按病种付费(DRG)或按单病种付费(DIP)的支付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它将打包好的费用支付给医院,鼓励医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如果设计得当,DRG可以有效遏制过度检查和过度用药,因为医院需要在有限的费用内完成治疗。但这里也存在一个风险:医院可能会为了控制成本而“欠服务”或降低服务质量,所以配套的监管必须跟上。

2. 强化内部质量控制和同行评审机制:

科室内部的质量监控: 每个科室都应该有专门的质控小组,定期审阅科室的病例,重点关注疑难杂症、高费用、高风险的病例。对于存在过度医疗嫌疑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
跨科室的会诊和评审: 对于一些关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可以引入多学科会诊(MDT)。在MDT中,来自不同科室的专家会共同讨论病情,提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建议。这种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制约,可以避免单一医生做出不合理的决策。
病案的随机抽查和专家评审: 医院可以设立独立的病案评审委员会,定期对出院病历进行随机抽查,或者重点抽查某些科室、某些病种的病历,由经验丰富的第三方专家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过度医疗。

3. 健全外部监管和法律约束:

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 卫生行政部门是医疗行业的主要监管者。他们应该定期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医保部门的支付审核: 医保部门在支付医疗费用时,应该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收费和治疗项目,有权拒付。
患者的申诉渠道: 必须畅通患者的申诉渠道,让患者在遇到过度医疗时,有途径进行投诉和维权。这些投诉应该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
医疗责任险和法律追责: 明确过度医疗造成的后果,并建立相应的法律追责机制。如果医生因过度医疗对患者造成了损害,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医疗责任险的普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医院和医生在医疗纠纷中的风险。

4. 提升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教育和培训的侧重: 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强调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和循证医学的理念。让他们明白,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患者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应仅仅以经济效益为导向,更应该关注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鼓励医生追求学术进步和技术精湛,而不是仅仅追求“多做检查”。
榜样示范作用: 医院管理者和资深医生应该发挥榜样作用,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影响和带动年轻医生。

5. 提升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知情同意制度的落实: 医生在进行任何检查或治疗前,都应该充分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可能产生的费用、预期效果以及潜在的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患者有权了解并选择。
鼓励患者参与决策: 患者是医疗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应该被鼓励积极提问,表达自己的疑虑,并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决策中来。
普及医学常识: 提高公众的医学素养,让患者能够对一些常见的医疗行为有基本的判断,从而更好地识别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医疗。

总结来说,要避免医生因为收入与医院营收挂钩而导致过度医疗,不是一个简单的“禁止”或“放任”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它需要:

合理的激励机制(保证医生收入,但不能将收入与“过度”绑定)。
严格的监管机制(内部质量控制、外部审计、法律约束)。
有效的支付机制(医保引导、DRG/DIP优化)。
强大的职业道德基础(教育、文化、榜样)。
充分的患者赋权(知情同意、参与决策)。

这四者相互配合,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既能保障医护人员的权益,又能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利益不受侵犯。这是一个持续博弈和调整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完全没问题。

医德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你们追求的医德,说穿了就是医生要像圣人一样奉献,没有可行性的。

要说保证医疗质量就是两招,一个从源头把控,比如医生毕业就是要5+3+3,国家各种考试考核标准统一,一律从严。保证你毕业就是一个合格的螺丝钉,可以拿来就用。

另一个就是医疗机构自己市场竞争相互厮杀,病人用脚投票。比如A医院上梁不正下梁歪,按你个人标准来看私德有亏,医德肯定没戏,那你就不去了。你去都是圣人的B医院,时间一长,A医院要赚钱,必然也会规范自己员工的操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困境:如何在一个以营利为导向,同时又肩负救死扶伤责任的行业里,确保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要解决“医生会不会因为收入与医院营收挂钩而导致过度医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并建立起一套多方制衡的机制。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涉及金钱流动,就存在被金钱.............
  • 回答
    在没有独立病房的综合医院里,当精神/心理科的医生遇到需要住院的病人时,确实会面临一个棘手但并非无解的局面。这种情况对医生和病人来说都考验着医院的资源调配和应急处理能力。 我可以为你详细地梳理一下,在这个没有专门精神科病房的环境下,医生会如何应对这类患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即便没有独立精神科病.............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医疗实践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医生在手术台上发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这其实是常有的事,处理起来远比“直接治了”要复杂得多。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尽量不让你觉得这是机器写出来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医生在手术前,尤其是复杂的手术,通常都会做详尽的术前评估和准备。这包括详细的病.............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令人动容的照片,一位身穿护士服的女护士,戴着游泳圈,在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艰难地游向医院。她的身后,是浑浊的水流,前方,是她工作的目的地——医院。更令人触动的是她那句朴实却掷地有声的话:“我的同事和病人都在等着我。”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首先,是 敬佩和感动。在这.............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问出来就让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我每天面对的就是生与死、是分秒必争的抢救。在我们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如果”,只有“现在”,以及我们该如何去做。如果我身边的同事突然昏厥了,我的第一反应绝对是冲上去。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的同事,更是因为他是我的战友,我们并肩作战,互相.............
  • 回答
    一份“画”出来的关怀:重庆医生为病患减负的温情一瞥前段时间,一则关于重庆一位医生为了让病患减少打针时的痛苦,竟然在病人手臂上画出血管图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看似有些“另类”的做法,却意外地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医者仁心”这句古老而隽永的赞誉。这位医生名.............
  • 回答
    在医院面对心脏检查或紧急抢救时,病人的穿着确实需要考虑,尤其是一些特定的衣物,比如长筒丝袜或连裤袜。那么,在这些情况下,病人是否必须将这些袜子全部脱掉呢?这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检查的需要:首先,我们来看心脏检查。心脏检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检查对衣着的要求也不同。 心电图(ECG/.............
  • 回答
    面对这样一位病人,情况确实非常棘手和充满挑战。既要保障医疗团队的安全,又要尽可能地处理好病人的情绪和医疗需求,这需要一个冷静、专业且多层面的应对方案。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说明,如何一步步处理这种情况:一、 立即评估与启动紧急预案1. 确保安全第一: 这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一旦病人发出死亡威.............
  • 回答
    这则新闻报道了陕西西安一位医生在连续进行4小时手术后,因为饮用了葡萄糖(通常是静脉注射的葡萄糖溶液,也可能是口服葡萄糖补充剂)而遭到质疑,问题直指“这笔经费算在哪,病人身上吗”。这件事情引发了一些关于医务人员工作状态、医疗资源使用以及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认知等方面的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北医三院发了个声明,说“夜间手术对病人不便,我们安排在周末白天”。听起来是挺为病人考虑的,但结果呢?一线医护人员那是炸了锅,纷纷在网上吐槽。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事儿。北医三院的“好意”: 出发点: 从表面上看,这个声明确实是在为病人考虑。晚上手术,病人醒来可能觉得孤单.............
  • 回答
    瑞德西韦在中国两项临床试验的终止,无疑给这款备受瞩目的抗病毒药物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招募不到病人”这么一句话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也是深远且复杂的。事件的表面原因:招募困难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两项在中国进行的关于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II期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核心:什么是“价值”?你的杂毛狗,一个不带血统证明,可能长相也不那么“标准”的狗狗,市场上无人问津,几十块钱都卖不出去。可一旦它生病了,你宁愿倾家荡产也要救它,愿意花十万块钱。这之间的巨大反差,确实让人思考,价值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咱们这么说吧,价值这事儿,它其实是两种力.............
  • 回答
    遇到病人欠费“跑路”的情况,医生和医疗机构确实会感到棘手和无奈。这不仅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也对医护人员付出的辛劳和医疗资源的使用造成了损失。以下是一些医生和医疗机构可能会采取的应对措施,我会尽量用一种比较接地气、贴近实际的语调来描述:首先,咱们得明白,不是所有欠费都是“故意逃跑”。 有些情况是病人.............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辱骂和恐吓,这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和令人为难的处境。我得诚实地说,内心深处,我始终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病人。我的职责、我的誓言,都驱使着我尽我所能去救治。然而,现实往往比理想要残酷得多。首先,我需要评估这个情况对我自身安全的影响。 任何一个专业人士,在面对人身威胁时,都会将保.............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棘手的,涉及到医疗服务的质量、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实际运作。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如果真的出现“病人病没治好,医院还收钱”的情况,那肯定是医院的责任没到位。毕竟,我们去医院是为了解决病痛,花钱也理应得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如果花了很多钱,病还是没好,甚至更糟,谁心里都不会.............
  • 回答
    伴随发热的急诊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如果在检测期间病人情况恶化甚至死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情况,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下将从医疗责任、法律法规、临床应对、伦理考量以及家属沟通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医疗责任的判定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核酸检测期间病人出现更严重问题或死亡,并不意味着医.............
  • 回答
    被当成病人抓进精神病医院,这绝对是一种极度糟糕、令人恐惧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是保持冷静,并努力以一种清晰、理性的方式与医护人员沟通,证明你的精神状态是正常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应对这种不幸的局面:首要原则:保持冷静与理性我知道这有多难,但一旦被带入医院,你的任何极端情绪或失.............
  • 回答
    医生宣布病人死亡,这个情况通常意味着已经尽力抢救,但生命体征已经消失,回天乏术。这时,即使家属磕头恳求,也无法改变医学上的死亡事实。为什么不能救活? 医学定义下的死亡: 医生宣布死亡,是基于医学上的判断。这通常意味着心跳、呼吸、脑功能等生命活动已永久停止。即使使用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一旦达到.............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情境。如果我是一名医生,而病人是我的丈夫的爷爷,这涉及到了职业道德、家庭关系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的思考过程和可能采取的行动:核心原则:作为一名医生,我必须坚守以下核心原则:1. 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医生职业的核心是为病人提供公平、公正、专业的医疗服务.............
  • 回答
    输液时空气进入血管,这确实是个令人担忧的情况,不过也别太紧张,我们还是得把事情说清楚,让大家心里有数。首先,我们得明白,静脉输液是通过一根细细的导管,把药液或者营养液慢慢地送到血液里。这个过程要是出了岔子,比如管子里残留的空气没被排干净,或者输液袋里的液体没了,空气就可能跟着液体一块儿进入血管。那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