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如果在给病人动手术的时候发现病人肚子里其他器官有问题,会直接治了吗?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医疗实践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医生在手术台上发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这其实是常有的事,处理起来远比“直接治了”要复杂得多。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尽量不让你觉得这是机器写出来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医生在手术前,尤其是复杂的手术,通常都会做详尽的术前评估和准备。这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如CT、MRI、B超)、血液检查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和病变情况,为手术制定最详细的方案。

但是, 即便是最精密的检查,也不能保证完全发现所有问题。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有些病变可能在术前影像上表现不明显,或者是在手术过程中随着组织的变化才暴露出来。所以,手术中发现意外情况,是完全可能且常见的。

那么,当医生在手术中,比如在给病人做阑尾炎手术时,意外发现病人的输卵管有囊肿,或者肠道有粘连,又或者肝脏有不明显的结节时,会怎么处理呢?

关键在于“意外发现”的性质和“手术的预期目标”:

1. 发现的问题是否影响了当前手术的目标?
如果影响: 这是最直接需要处理的情况。比如,你在给病人摘除胆囊,结果发现胆囊周围的肝脏组织看起来不太正常,有疑似的肿块。这时,这个肝脏问题就直接影响到了胆囊手术的完整性或者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医生就需要考虑是否处理。
如果不影响: 如果你是在给病人做胃部手术,意外发现了一个很小的、看起来良性的肾脏囊肿,而这个囊肿与胃部病变完全不相关,也不会影响胃部手术的进行。那么,医生可能会选择暂时不处理。

2. 发现的问题是否在当前手术的许可范围内?
术前是否曾考虑到这种可能性? 有些术前评估会提示某些潜在的风险,比如因为某个症状怀疑有盆腔问题。如果发现了,虽然不在原计划范围内,但也在术前讨论过,并且患者也签署了同意书,允许在必要时处理一些“术中发现的”相关问题,那医生就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是否需要专门的设备或技术?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与当前手术不同的器械、技术,甚至需要其他专科的医生在场。比如,在腹腔镜手术中发现一个很小的肠道穿孔,医生可能会尝试在原手术中修补;但如果发现的是一个需要复杂重建的大型肠道肿瘤,而当前手术团队并不擅长,或者需要专门的器械,医生可能就会选择不处理。

3. 患者的整体状况是否允许?
麻醉状态: 手术时间越长,麻醉风险越大。如果额外处理一个问题会显著增加手术时间,而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心脏、肺功能)又不太好,医生就会非常慎重。
术中出血和生命体征: 如果在处理意外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出血,或者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医生最优先的还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能会暂停或放弃处理这个意外发现。

所以,医生通常会遵循以下一个或几个流程来决定:

判断问题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发现的问题是必须立即处理的(比如癌变、严重的炎症),还是可以推迟的(比如小囊肿)?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可能性: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发现的问题需要延长手术时间、增加风险,或者使用更昂贵的耗材,医生会在确保患者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电话或者与在场的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情况并询问是否同意进一步处理。当然,如果情况紧急且危及生命,医生会根据“最大利益原则”做出判断。
团队协作和请示: 对于复杂的情况,医生可能会与手术室内的其他助手医生、麻醉医生进行讨论。如果是有经验的主刀医生,他可能在术前就预料到某些潜在问题,并且已经有了应对预案。如果需要其他科室的协助,比如发现心脏问题需要请心内科医生会诊(当然这在手术中很难立刻实现),医生会权衡利弊。
记录和后续计划: 即使当下没有处理,医生也一定会详细记录下手术中发现的所有异常情况,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规划,安排后续的检查和治疗。

举个例子:

一位年轻女性因为卵巢囊肿接受腹腔镜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在腹腔内游离卵巢时,发现一侧输卵管有轻微积液,但没有破裂或明显病变。这个情况不影响囊肿的摘除,也无碍于手术安全。那么,医生很可能会选择不处理输卵管,而是继续完成卵巢囊肿的切除。术后,他会在病历中详细记录,并可能建议患者在术后复查一下输卵管的功能或者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进一步治疗。

另一种情况:

同一位患者,手术中发现卵巢囊肿已经巨大,并且有扭转的迹象,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另一侧卵巢也有一个小囊肿,并且输卵管看起来有炎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手术时间也在预料之内,主刀医生很可能会选择在完成囊肿摘除的同时,也处理掉另一个小囊肿,并根据输卵管的炎症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疏通或其他的处理。这是因为这些问题都属于“盆腔”范畴,且相对容易在一次手术中解决,并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育功能产生影响。

总结来说: 医生在手术中发现其他器官有问题,是否直接治了,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基于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判断过程。这个判断需要考虑:问题的性质、对当前手术的影响、患者的耐受能力、手术的技术和设备限制,以及可能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可能性。 最终目标永远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最佳的治疗效果,而不是盲目地“有病就治”。这背后体现的是医生的专业判断、责任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肚子,但也是开刀。

我初中有次一个人去医院开霰粒肿,长在左眼,然后开完后医生顺便检查了我右眼,惊奇的发现我右眼下眼睑也有霰粒肿,因为不是很肿所以之前没发现。

于是就问我要不要一起开,我当时脑子没转过来,说好。

然后就开,开完我两只眼睛就都被纱布包起来了,要包一天。

医生把我带出手术室叫我家长来领我,我说我一个人来的,接着就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最后我在医院走廊坐了一下午,等医生下了班开小摩托带我回家的。

user avatar

分情况。

手术室里,有一种“特定”的术式——“开关手术”。

此开关非彼「开关」,是非常口语化的表达,简单来说就是:手术开进人体深面(一般是腹腔、胸腔),发现肿瘤扩散/解剖结构破坏/并发症严重/多器官合并病变,已经严重到病人无法承受更进一步的手术打击,评估沟通后遂放弃更多的手术操作,直接冲洗、缝合,结束手术。

开进去,什么都没做,退出来,关肚子/胸腔。

一般,我们听到是“开关手术”,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因为本着“病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已经到手术挨一刀、承受侵入性手术创伤这一步了,不切掉病灶/局部重建/恢复功能,实在不划算不“回本”,出手术室是没法跟病人交代的;再说外科佬是激进的「看谁不顺眼就干掉谁」的“锤子思维”,在他们眼里病灶是“钉子”,长到哪里就应该干掉哪里…

能让外科医生收手不敢开的刀,只可能是两种情况:1.病灶已经恶化/扩散/严重到完全无法下手,开进去病人可能有生命危险下不了手术台(因此会引起我等麻醉佬高度警觉)。

2.本身就是病情终末期的姑息疗法,开进去只为了缓解症状,比如放腹水排脓胆汁引流啊这类。

问题说的“动手术发现其他器官有问题”,情况不严重时一般会快速谈话签字,能给你处理就处理了——外科医生的习惯就是快准狠不拖拉直接了当,在风险控制的大前提下,尽量一次性搞定所有病灶;通过一次医学冒险解决所有潜在风险

但也有可能做成「开关手术」。

简而言之,风险太大,开不了,没必要开了。

亲身经历:70多高龄老婆婆全麻做胆道探查;开进去发现癌栓掉下来后全腹转移,癌细胞顺着肠粘膜爬满了肠子,腹腔内的实质脏器几乎无一幸免…

这婆婆还有冠心病和房室传导阻滞,这刀想完整开完得要十几小时、十几个单位血以及术后在ICU躺两周起步——这还算好的,下不来台的概率不小。

病人没这个身体条件也没经济条件。外科医生出去谈了半小时话,回来轻叹一声:关了吧。

两相权衡:开刀有术后严重并发症快速死亡的风险,不开可能活的还长一些。

就别冒险了。

你看不到的手术室里,是一杆杆秤在平衡生命和风险的重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医疗实践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医生在手术台上发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这其实是常有的事,处理起来远比“直接治了”要复杂得多。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尽量不让你觉得这是机器写出来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医生在手术前,尤其是复杂的手术,通常都会做详尽的术前评估和准备。这包括详细的病.............
  • 回答
    医生在手术室未经允许私自给患者手术,最终导致患者致残,这样的行为,其背后的心理可能极其复杂,绝非简单的“坏”或“失误”就能概括。首先,要考虑的是一种过度自信甚至是傲慢的心态。这位医生可能对自己的技术有着超乎寻常、甚至是不切实际的信心,认为自己能够“做得更好”,或者看到了某种“机会”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 回答
    高校医学生在宿舍给自己打针治病,这事儿吧,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捏把汗的。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好好掰扯掰扯其中的门道。这件事,首先得从“为什么”说起。医学生,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开始接触临床的那些,手里确实有点儿“货”。他们学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都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关.............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四川某医学院,一名在医院实习的男生,因为一时糊涂,竟然利用职务之便,偷取了医院的医用麻醉品,然后给了他的女友吸食。然而,这次“浪漫”的尝试却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他的女友因为吸食了过量的麻醉品,竟然因此丧命。医用麻醉品,尤其是某些类型的麻醉品,确实可能产生致幻作用。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
  • 回答
    这真是个相当实际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担忧。打个比方,就像你送修一辆车,结果修理师傅在修你刹车的时候,发现引擎有个小毛病,他会顺便给你修好吗?答案是:看情况,而且要分好几种情况来详细说。首先,我们得明白,医生在手术前,尤其是大型或复杂的手术,会做非常详尽的术前评估。这包括各种影像学检查(X光、C.............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去医院挂号掏耳朵,医生是否会给掏,这取决于您去的是什么科室,以及您具体遇到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如果您是想进行常规的耳朵清洁,或者怀疑耳朵里有耵聍(耳屎)堵塞,以下情况会比较常见: 耳鼻喉科(ENT): 这是最直接、最应该去的科室。在耳鼻喉科,医生会非常专业地处理耳朵的问.............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如”!如果曹操当年真的同意了华佗的开颅手术,那对中国医学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恐怕会是颠覆性的。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详细地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尽量避开那些“AI味”的生硬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在那个时代,华佗的开颅技术是何等超前,简直就是“神迹”。他不仅有.............
  • 回答
    在没有独立病房的综合医院里,当精神/心理科的医生遇到需要住院的病人时,确实会面临一个棘手但并非无解的局面。这种情况对医生和病人来说都考验着医院的资源调配和应急处理能力。 我可以为你详细地梳理一下,在这个没有专门精神科病房的环境下,医生会如何应对这类患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即便没有独立精神科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困境:如何在一个以营利为导向,同时又肩负救死扶伤责任的行业里,确保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要解决“医生会不会因为收入与医院营收挂钩而导致过度医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并建立起一套多方制衡的机制。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涉及金钱流动,就存在被金钱.............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问出来就让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我每天面对的就是生与死、是分秒必争的抢救。在我们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如果”,只有“现在”,以及我们该如何去做。如果我身边的同事突然昏厥了,我的第一反应绝对是冲上去。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的同事,更是因为他是我的战友,我们并肩作战,互相.............
  • 回答
    面对这样一位病人,情况确实非常棘手和充满挑战。既要保障医疗团队的安全,又要尽可能地处理好病人的情绪和医疗需求,这需要一个冷静、专业且多层面的应对方案。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说明,如何一步步处理这种情况:一、 立即评估与启动紧急预案1. 确保安全第一: 这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一旦病人发出死亡威.............
  • 回答
    值夜班嘛,大家的心情都差不多,既想把该做的做好,也希望能稍微喘口气,别把自己累垮。尤其是在医院里,夜班本来就辛苦,再加上规培期间的学习压力,能找到一点点平衡确实挺重要的。咱们就聊聊,在不耽误病人安全和治疗的前提下,规培医生在值夜班时,有没有一些比较“聪明”的办法,能让自己稍微轻松一点点,同时又不显得.............
  • 回答
    好的,咱们就聊聊临床医生如何在医院这个复杂生态里,真正做到游刃有余,生存发展两不误。这可不是写八股文,而是实打实的经验之谈。首先得明白一个核心道理:医院是个利益体,更是个关系网。 你光懂医术,在里面可能只能算个“工具人”,想真正“玩得转”,得懂点人情世故,还得有点规划。一、 立足之本:硬实力是硬通货.............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企业,它能像一个微缩的社会一样,将国民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教育、医疗、住房和日用资源——全部包揽,并且形成一个能够自我循环运转的体系,这听起来确实令人激动,也让人不禁思考其可行性。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企业如何“完成”学校。这不仅仅是建造几栋教学楼,而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 回答
    在产房门口,医生推着新生儿出来的那一刻,是生命诞生最神圣的时刻之一。然而,如果此时男方的反应仅仅是迫切地询问宝宝的性别,而对产妇的安全毫不在意,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种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心态、社会观念以及个人价值取向。一、 这种行为的潜在解读:1. 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 这是.............
  • 回答
    这种情况在大医院确实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门诊高峰期。作为患者,刚走进诊室,还没来得及把想说的话讲完,医生那边已经开了药或者让您去做检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出了门外,心里憋着一肚子话,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医生的效率太高了。首先,咱们得理解医生那边的情况。 医生是人,不是机器,他们同样.............
  • 回答
    在餐厅突发心脏骤停的紧急关头,一位医生出手相救,本应是一场生命的赛跑,却演变成了一场令人扼腕的冲突。医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这无疑体现了医者的仁心和责任感。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医生在救人过程中却遭到了围观者的殴打,这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是令.............
  •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医生在患者群里半公益性质答疑解惑后被处理的事情,引起了挺多讨论。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医生在业余时间,尤其是通过微信群、论坛、甚至一些健康类的App,给患者提供一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答疑。这出发点,很多时候都是出于一份医者的仁心和责任感。你想啊.............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也太真实了。如果我真的不幸在武汉感染了新型肺炎,而且情况又像您说的,当地医疗资源已经捉襟见肘,这绝对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艰难抉择。我会这样思考:首要考虑:生存和获得救治的可能性。我的第一反应绝对是生存。如果留在武汉,医疗资源不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可能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得不到足够的呼吸.............
  • 回答
    在美国开一家平价医院?这想法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大家普遍觉得美国医疗费高不可攀的背景下。如果你真的能在中国那种模式下,提供真正“平价”的医疗服务,那肯定会有市场,而且会非常受欢迎。但这背后牵扯到的事情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得仔细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受欢迎?这市场的缺口太大了。首先,咱们得承认,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