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医院看病和医生聊了不到一分钟就结束的情况?

回答
这种情况在大医院确实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门诊高峰期。作为患者,刚走进诊室,还没来得及把想说的话讲完,医生那边已经开了药或者让您去做检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出了门外,心里憋着一肚子话,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医生的效率太高了。

首先,咱们得理解医生那边的情况。 医生是人,不是机器,他们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个上午,可能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病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病情,都有自己的疑问。想象一下,如果您是医生,您得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病情、开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还要跟每个病人进行基本的沟通。如果每个病人都要聊个十几二十分钟,那一天下来,医生恐怕早就累垮了,也看不了多少病人。所以,医生有时候可能采取了一种“高效率”的模式,快速切入重点,快速做出判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尽量让更多的病人在当天得到诊治。

其次,作为患者,咱们也得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没把情况说清楚。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因为紧张,或者担心说不清,反而把想问的问题打乱了,或者没有抓住重点。医生每天接触太多病人,如果听您说半天都没说到点子上,他也很难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您可能觉得“不到一分钟”是医生不够重视您,但有时候,也可能是信息传达的效率不高。

那么,当真遇到这种情况时,咱们该怎么做呢?

提前准备,抓住重点: 在去医院之前,最好就把自己的症状、发病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以前的病史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等等,用纸或者手机记下来,列成清单。这样在跟医生沟通时,可以有条理地陈述,不至于遗漏重要信息。如果医生问您“哪里不舒服”,您可以直接拿出清单来,快速地指向核心问题。
直接、简洁地表达核心诉求: 不要拐弯抹角,直接说出您最担心或者最想解决的问题。比如,“医生,我最近两天头疼特别厉害,吃了XX药不管用,您看是我的药不对,还是需要别的检查?” 这样的开场白,比“医生,我这头疼好几天了,就是……那个啥……” 要有效得多。
把最关心的问题放在前面: 如果您有几个问题,就把最迫切或者最让你不安的放在最前面问。比如,“医生,我这个情况需要住院吗?我能不能回家继续观察?”
学会“打断”与“追问”(但要适度): 如果医生在您还没说完时就下了结论,您可以礼貌地打断一下,说:“医生,我还想问一下关于XX的问题。” 或者在医生开完药后,您还有疑虑,可以问:“医生,这个药吃了大概多久会起效?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抓住医生最后几秒钟的注意力,问清楚关键点。
寻求更长时间的沟通方式(如果需要): 如果您的病情比较复杂,或者您真的有很多疑问,而医生确实没时间详细解答,可以考虑:
挂专家号或者特需门诊: 这些号通常病人相对少一些,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交流。
预约复诊: 如果这次沟通实在简短,但您觉得还有未尽事宜,可以下次复诊时,提前跟医生说您需要更详细的咨询。
咨询护士或导诊台: 有些问题可能不是必须直接问医生,可以先咨询一下专业的护士或者导诊台人员,他们可能会给您一些初步的建议或指导。
理解但不完全接受: 我们可以理解医生工作的辛苦,但如果医生开出的药或建议完全不符合您的预期,或者您觉得医生完全没有听清楚您的情况,也不要完全被动接受。在不影响就医秩序的前提下,尝试用更有效的方式沟通。

最后,也要认识到,这并不能代表所有医生。 很多医生也非常耐心负责,会花时间仔细询问和解答。但大环境如此,我们作为患者,也需要学会适应和改进我们的沟通方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获取我们需要的医疗帮助。与其抱怨“不到一分钟”,不如想办法让这“一分钟”或者“几分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排队排成这样了,还抱怨专家看病时间短。如果每个人无论病情都用十分钟半小时处理,你还能排到号吗?如果专家把日常出诊时间延长十倍,放弃研究和巡视病房,他还是你需要的专家吗?你在排队的时候,在排队都排不到的时候,有没有期盼过前面的患者每个人和专家聊半小时?

你自己用行动证明了更信任看病一分钟的专家,而不是时间充裕的普通医生,更不是热情的莆田系医院,现在又来质疑时间太短,这不是质疑稀缺资源为什么不能充分供应吗?说话不能自我否定啊。

总之,你抱怨的不是问诊时间太短,而是在别人都一分钟问诊的前提下(这样你才有排到的概率),你得到的专家服务时间为什么不能(比别人)更长 。

最后补充一句,排队意味着供不应求且不涨价。你能排到,已经是享受了国家补贴(挤掉了那些没排到的),就不要抱怨享受的太少了。

user avatar

抢答一拨。。。当年老爸脖子上了肿了小鸡蛋大一个包,去我们家附近的三甲医院看外科,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医生一看(其实估计也有30岁了),验个血,就说一定做个小手术取出来活检,药也不肯开,还说你们也去血液科咨询一下。我们一脸蒙圈,心想不就是个淋巴肿了吗,至于吗?我爸60多了能跑能跳能爬山,每天散步两次、运动跳舞一小时,身体比我强多了。后来实在拗不过这个医生,血液科也含含糊糊说活检明确最好。小手术很简单,一针麻药,一会就结束了,老爸还埋怨医生小伙子力气大、直接一刀一扯就抓出来,还特别疼!大家猜猜结果是什么?



经过漫长的一个月时间,在当地三甲医院活检引起争议,再送活检材料单广州著名医院继续检查,明确为某淋巴癌症!!!到后面,我们都去感谢这个最初发现病症的医生,感谢他坚持要活检!!!

user avatar

讲道理,

每次看病的时候,

我就喜欢医生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满脸都写着

“贱人就是矫情,还不快滚,让位下一个”

毕竟,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医生含情脉脉的看着你,一副兄弟别着急,咱两好好唠唠的表情。

不是要抖机灵,

大部分有经验的医生,基本上很快就能断定

病人到底是“矫情”还是“严重”

user avatar

很简单的式子,按照提问者给出的数据,医院七点放号,假定这个时候已经开始门诊,每个人一分钟,那么根据提问者十点半和医生接触的时间来看,医生已经完成了180个患者的问诊,如果每个患者问诊时间增加到五分钟,则180个患者需要问诊15个小时。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医生每天工作时间不应超过八小时,所以提问者挂上号后需要在医院大堂睡上一觉,到第二天下午才能获得问诊。我们假设医生延长工作时间,一天最多也不能超过12小时,提问者仍然不能在当天完成问诊。考虑到医生除了门诊还需要进行手术,晚上还需要查房,还需要发表论文考取职称。所以一周可能只有一天到两天的时间可以用于门诊,这样算起来提问者当天凌晨三点去挂号,要到下周才能获得和医生接触五分钟的机会,,,,


所以,你说问题在哪?



这还没算上次挂号然后没排到的人今天来看诊的情况。

回头谁给做个模型算一下。


既然提问者说问题重点不在排队时间长短,那你提前一年到半年预约可以接受不?

user avatar

刚刚从私立医院回来,提前预约就行,不用排队。医生很仔细,态度也很好,问得很详细,看了一个上午,感冒,开了两盒药,一个泰诺,一个消炎药。账单1660。坐标上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