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秒速 5 厘米》故事情节简单,还能得到好评一片?

回答
《秒速 5 厘米》能够获得如此广泛的好评,尽管其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其核心原因在于它对情感的细腻捕捉、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主题以及引发观众共鸣的能力。 这部作品并非依靠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而是通过一种氛围感和情绪渲染来打动人心。

下面我将详细展开讲述:

1. 情感的细腻描绘与共鸣:

青涩恋情的真实感: 影片最核心的魅力在于它对初恋、青涩恋情那种既美好又带着一丝伤感的真实描绘。远野贵树和篠原明里之间的情感,是许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或渴望过的。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眼神的交流、短暂的牵手、以及因为距离和时间带来的微妙变化,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例子: 小时候贵树和明里在雪地里散步,明里靠在贵树肩上,贵树内心既开心又有些不知所措的场景,真实地还原了那种少年少女懵懂的情感。
例子: 两人在车站分别前的火车车厢里,尽管有其他人在,他们仍然紧紧握着手,那种依恋和不舍,触动了无数观众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成长带来的疏离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将他们推向不同的轨道。这种疏离感是成长的必然,也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痛点。影片并没有刻意制造戏剧性的冲突来让他们的感情破裂,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自然而然地展现了两人关系的变化。
例子: 贵树多次试图联系明里,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功。这种“错过”和“渐行渐远”的感觉,非常贴近现实。
例子: 贵树在中学时期的暗恋对象澄田花苗,虽然喜欢贵树,但贵树的心始终在明里身上。这层关系的处理也十分细腻,展现了单恋的无奈。
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影片的主题之一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当贵树成年后,他会不自觉地回忆起和明里在一起的时光,甚至将樱花、火车等意象与明里联系起来。这种对青春和初恋的眷恋,是许多观众都能理解和感同身受的情感。

2. 独特的叙事手法与艺术表现力:

“秒速 5 厘米”的诗意隐喻: 标题本身就极具诗意。樱花在空中飘落的速度是每秒 5 厘米,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时间和情感的流动。贵树和明里的关系就像这飘落的樱花,美好而短暂,最终散落在不同的地方。
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比喻,更是一个关于生命、时间和情感的哲学思考。
碎片化叙事与留白: 影片的叙事并非线性,而是通过几个相对独立的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意境。每个片段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注重氛围的营造。大量的留白和象征性的画面,让观众有机会去想象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好处: 这种手法避免了说教式的表达,而是通过意象和情绪来引导观众的思考,留给观众更多的解读空间。
视觉风格的极致追求: 新海诚以其精美绝伦的画面著称。《秒速 5 厘米》在这方面更是登峰造极。
光影的运用: 影片对光影的运用极其出色,无论是阳光穿透树叶的斑驳,还是夜晚城市闪烁的霓虹,都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真实的美感。
细节的描绘: 从细微的人物表情、动作,到广阔的风景,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细节和匠心。这些视觉上的享受,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情感冲击力。
音乐的配合: 影片的配乐也恰到好处,与画面和情感完美融合,进一步烘托了影片的氛围,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3. 深刻而引人思考的主题:

成长的代价与无可避免的疏离: 影片的核心主题之一是成长带来的改变。贵树和明里之间的关系,并非因为第三者或误会而破裂,而是因为环境、时间和个人成长轨迹的不同而逐渐疏远。这种“长大”的阵痛和遗憾,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
反思: 影片没有给出简单的“努力就能在一起”的鸡汤,而是呈现了生活中更真实的无奈和遗憾。
对距离与时间的哲学思考: “秒速 5 厘米”不仅仅是樱花的下落速度,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即使有着深厚的情感连接,但距离和时间仍然是巨大的考验。影片探讨了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越来越难以维系深层的情感连接。
人生中的错过与遗憾: 影片传达了一种“人生总有遗憾”的情感基调。贵树在遇到明里后,即使经历了其他感情,也始终无法忘记她。最后那个“如果当时……”的瞬间,更是将这种遗憾推向了顶峰。这种对人生中错过和遗憾的细腻描绘,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寻找与失去的循环: 贵树一生都在寻找一种理想化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以明里为象征。然而,他所经历的一切,似乎都在重复着“寻找失去”的循环。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观众思考这种追寻的意义。

4. “简单”情节背后的深层含义:

所谓的“情节简单”,指的是影片没有设置复杂的人物关系网、跌宕起伏的阴谋诡计或戏剧化的冲突。它的“简单”在于:

关注微观情感: 它聚焦于两个普通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互动,而不是宏大叙事。
追求情感真实: 它不追求情节的猎奇或刺激,而是力求还原真实的情感体验。
象征意义大于情节本身: 影片中的许多场景和意象,都承载着比字面意义更深层的情感和哲学思考。例如,樱花、雪、电车、短信、电话等,都成为了连接贵树和明里的情感符号。

总结来说,《秒速 5 厘米》之所以能在情节看似简单的情况下获得好评,是因为它做到了以下几点:

情感的高度共鸣: 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初恋、成长、疏离、遗憾等普遍情感的体验。
艺术表现的极致: 精美的画面、诗意的隐喻、细腻的音乐,共同营造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和氛围。
主题的深刻性: 它引发了观众对时间、距离、成长、失去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
独特的叙事风格: 碎片化、留白、象征等手法,让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解读空间。

它不是一部让你看完后拍案叫绝的故事片,而是一部让你看完后久久回味,并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情感投射的作品。它将普通的生活片段提炼成一种艺术,用“美”和“真”来打动人心,这才是它最成功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就是,越来越,热爱孤独了。

-

一、

最近,有一只猴子特火。

他叫齐天大圣孙悟空,出演了一部动画电影,叫《大圣归来》。

从电影角度看,《大圣归来》的完成度很低,故事没有讲好,漏洞很多,节奏很乱。

但同样,是潮水一般的好评。

很多人说,好评的人是跟风,是装逼,是不懂欣赏电影,瞎几把抒情,是情怀泛滥,有病。

其实不然。

按照我上面说的。

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太热爱孤独了。

孤独的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无父无母,天赋异禀,心高气傲,跟天斗,跟佛斗,被五指山一压,就是五百年。

五百年后,孤独的唐僧路过,揭下经文,给猴子套上孤独的圈。

之后,他们遇到了一只孤独的猪和一位孤独的毛和尚。

这四个孤独猴人猪,要经历万重磨难,要行十万八千里路,去到那西天取经。

这个故事,由电视剧演给你看,很简单,你看着大圣爷打打杀杀,万般变化,看着师徒四人日行百里,遭遇妖魔,就够。

但细想,远远不简单。

浑身戾气,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被压了,可是五百年。

这只随手拔掉别人定海神针,撕掉生死簿,当弼马温能放走天马,当蟠桃园看门大爷能吃掉所有蟠桃,敢一个人面对十万天兵毫不畏惧的,叛逆到极点的,从石头缝蹦出来后,就上天下地到处乱窜有着严重多动症的猴子。

被毫无分说的一压,可就是五百年。

这五百年他不孤独吗?

他的心没有改变吗?

他就,不会生气吗?

不仅猴子。

金蝉子转世的唐僧,难道一生下来就想的是修得大乘?

被贬为怪胎的天蓬,难道真就是一头只会犯色的猪?

日夜受万剑穿心的卷帘,难道从不记恨天庭?

难道《西游记》,就是四个只有背景故事,毫无个性特点的人神妖怪,突然被佛祖菩萨感化,而去得道成佛的真善美故事?

当然不是。

没道理这么简单。

按照人类对于孤独艺术的追求,对孤独艺术的欣赏,以及对孤独日益深刻的理解。

理应,得出现一些惊世骇俗的,孤独艺术品。

所以我们有了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今何在的《悟空传》。

有了絮絮叨叨的孤独和尚,有了人情味饱满的孤独大圣爷。

我们解读红楼,解读水浒,解读鲁迅,解读老舍,我们的文化水平意识形态不停的进化,产生无数意识形态,当然也会开始解读猴子,和孤独。


二、

说到这,你应该能理解,我为啥扯这么多跟《秒速五厘米》完全不相关的废话。

因为,故事情节简单的《秒速五厘米》,有一个,孤独的核。


贵树穿着厚厚的大衣,在冬夜乘车去看明理,那时他心里装着爱,带着梦。

大雪将至,新干线晚点,他倚在候车厅里,戴起帽子,很忐忑。

他怕,他怕明理等不及离开,他怕新干线永远不会到站。

午夜的候车厅,雪声呼啸,一眼望去,有两个孤独的大叔在吃关东煮,他走到自动贩卖机,想买瓶茶。

掏口袋的时候,那封用心给明理写得信,就那么毫无征兆的,被风吹走。

他望着信,愣了几秒钟,所有情绪一起袭来。

恐惧,未知,爱,现实,孤独,寂寞,距离。

一切的情绪,让故作坚强年少懵懂的贵树,握着拳头哭出来。

在空无一人的,候车大厅里。

这一幕,配合之后贵树的转变,活生生,就是现实的写照。

那些你年少时的理想,以为会在一起一辈子的朋友,以为会永远毫无烦恼活下去的梦,以及你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的,你以为会在一起一辈子的,你无法想象离开她你会有多么难受的人。

到最后,大多,都在你突然『长大』的某一刻,被该死的『现实』撕得粉碎,拆得精光,蹂躏得痛。

对,痛。

我们看的,分明就不是一部动画片,我们看到的,全他妈的,是自己。

在那个年龄,总是一无所有的自己。

你说它故事简单?

而我认为,已经足够。

再多点,再煽情一点,再戏剧化一点,那就不再是。

生活了。


在故事的最后,贵树穿着大衣,一个人,还是在冬夜,走进了一家便利店,书架面前。

在山崎的歌声中,贵树看着架子上的人文科学书,翻开,看着那颗孤独的卫星,而明理站在火车站台,望着天。

旁白响起。

『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梦到的,是拿遥远的过去。在那个梦中,我们还只有十三岁。梦里是那被皑皑白雪覆盖的田园,远远望去,只见灯火阑珊。厚积的新雪之上,只有我们两人的足迹。就这样。』

『将来,我们一定还能一起赏樱。』

『我,还有他,都是如此深信不疑的,这样想着。』


接着,你听着山崎的歌,看着歌词,开始哭。

如果你恰好爱过谁,或许还会,哭出声来。


三、

在二十岁到三十岁这个阶段,大家都在拼命的摆脱,挣扎,痛苦,无奈,咆哮。

众人都是孤独的。

所以,当我们看到《无间道》里孤独的卧底陈永仁在酒吧吃着泡面,《杀手里昂》里孤独的里昂对着一盆花说话,《喜剧之王》里孤独的尹天仇拿不到盒饭而露出的无奈笑容,《入殓师》里孤独的小林在山丘上拉着大提琴,《肖申克的救赎》里孤独的安迪坐在天台上看着大家喝酒,《阿甘正传》里毫无目的奔跑的阿甘,以及《秒速五厘米》里孤独的贵树一个人喝啤酒逛着街偶尔抬头看看天空的时候。

总会,产生共鸣。

这样的共鸣,足以让大家下意识模仿,买各种同款大衣,墨镜,西装。

足以让大家集体装逼,每天叨念着情怀,各种感同身受。

足以让大家伙无需用脑子,甚至没必要去长篇大论的做影评分析,佯装逼格很高,生活条件很好,梦想全都实现了的,就给他们好评。

毕竟,这世界上,穷苦的,只能在电影里找到安慰的奋斗人,总是更多。


而这样的微妙情怀,理所应当的,在孤独的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归来后。

随便提到一句。

『大圣是不会死的,他只是睡着了。』

就能让我,一个得了痔疮都不怕的硬汉,在影院里哭得像个娘们。


四、

写到这里,随便说一说。

或无关,或有关。

大话西游里。

被杀掉的至尊宝,坐在水帘洞,金箍前,观音说的话,应当是这样。

金箍戴上后,你就是个凡人,人世间的情欲就不能再沾半点,如果动心,这个金箍就会在你头上越收越紧,苦不堪言。

至尊宝已然看透,将对以往的回忆,感情,动的心,全都放下,戴上金箍,成为了齐天大圣,孙悟空。


得到什么,就失去什么。

舍去记忆,就能得到力量。


在你实力最弱小无法保护任何人的时候,你最喜欢的人,一直都在。

而当你成为了顶天立地的孙悟空,你反而没办法,再喜欢那个人了。


这哪里,是什么金箍。

分明,就是现实。





-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