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高铁不能够全面降价或者普通火车不能提速呢,普速火车是否存在故意限速的情况?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到铁路运输的成本、效率、技术、市场以及国家战略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高铁不能全面降价,普通火车提速受限,以及普速火车是否存在故意限速的情况。

一、为什么高铁不能全面降价?

高铁的运营成本远高于普通火车,全面降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 巨大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高昂的初始投资: 高铁线路需要建设标准更高的轨道(例如更高强度的钢轨、更平顺的道床)、更先进的接触网系统、更复杂的信号控制系统,以及专用、封闭的线路(避免与普通火车混跑)。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持续的维护费用: 高铁车辆的维护、轨道线路的检查与养护(包括轨道几何尺寸、线路平顺度等)、信号系统的维护都极其精细和昂贵。车辆的动车组本身就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维修保养成本高昂。
技术更新换代: 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并提升速度和安全性,高铁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这又需要新的研发和设备投入。

2. 运营成本高企:
高能耗: 高速运行意味着更高的空气阻力,需要消耗更多的电力。虽然电能相对柴油更清洁高效,但总量依然可观。
高维护成本: 如前所述,车辆和线路的维护成本是持续且巨大的。
人员成本: 高铁运营需要更多高素质、经过专业培训的乘务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的薪资和培训成本也相对较高。
折旧摊销: 巨额的建设投资需要通过运营收入来摊销,这直接体现在票价中。

3. “高铁”本身的定位与市场需求:
时效性价值: 高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速度”,为旅客提供了更短的出行时间。对于追求效率的商务人士、急于赶时间的旅客来说,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这是一种“时间价值”的体现。
市场细分: 高铁和普通火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市场细分。高铁满足高端、快速出行需求,普通火车满足经济、长途或短途的基本出行需求。如果高铁全面降价,可能会挤压普通火车的市场,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盈利压力: 虽然铁路建设投资巨大,但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它也需要一定的投资回报和社会效益。全面降价可能会导致铁路部门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难以支撑后续的建设和运营。

4. 国家战略与发展考量:
拉动经济发展: 高铁的建设和运营本身就能拉动经济增长,带动沿线城市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技术引领: 中国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技术示范意义。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和技术优势,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技术竞争力。
综合交通枢纽: 高铁网络是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航空、公路等形成互补。

二、为什么普通火车提速受限?

普通火车(或称普速火车)提速确实存在限制,但这并不完全是“故意限速”,更多是由于其固有属性和成本约束:

1. 线路与基础设施的限制:
线路标准不同: 普速火车运行的线路并非为高速而设计。这些线路可能存在较多的弯道、坡道,轨距、轨枕、道床等标准也与高铁不同。如果强行提速,会大幅增加线路磨损、故障风险,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平纵比要求: 高铁线路为了保持高速平稳,追求较大的线路半径(减少弯道)和较小的纵坡。普速线路很多设计时并未考虑如此高的速度要求,很多地方不符合高速运行的标准。
信号系统: 普速线路的信号系统通常是为较低速度设计的,无法支持高速列车之间精确的间隔控制和安全保障。提速需要对信号系统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成本高昂。
道口与平交道: 许多普速线路存在大量与公路的平交道口,这些是限制速度的天然瓶颈。为普速线路进行大规模道口改造(改为立交或封闭)的成本非常巨大。
站间距: 普速列车停靠的车站较多,站间距相对较小。频繁的启停对列车性能和能耗是极大的考验,也限制了平均速度的提升。

2. 车辆技术限制:
车辆设计: 普速列车的车辆设计(如车体、转向架、制动系统等)是为中低速运行优化的。如果要大幅提速,需要重新设计或大幅改造车辆,成本不菲。
舒适性与安全性: 速度提升会增加车辆的振动和噪音,影响旅客的舒适性。同时,在现有线路条件下提速,对车辆的悬挂、减震和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安全。

3. 经济成本考量:
改造费用: 对现有普速线路进行大规模的提速改造,其技术难度和经济成本可能接近于新建一条“准高铁”线路,经济效益难以显现。
运行成本: 即使能够提速,如果需要消耗更多能源、增加车辆损耗,那么提速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被运行成本抵消。

4. 市场定位与需求:
票价敏感度: 普速火车的主要客群是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旅客,对票价的上涨非常敏感。大规模提速可能需要更高的票价,这会与普速火车的市场定位冲突。
长途慢车仍有市场: 仍然有一部分旅客选择普速列车,是因为其票价低廉,或者享受“慢生活”的体验,对时间要求不高。
货运需求: 许多普速线路也承担着大量的货运任务。如果对这些线路进行大规模提速改造,可能会影响货运的承载能力和运行规律。

三、普速火车是否存在故意限速的情况?

“故意限速”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主观。更准确的说法是,普速火车的运行速度是基于安全、线路条件、车辆性能、运行效率和成本效益等多种因素综合权衡后的结果,而不是刻意为之的“卡脖子”。

安全是第一位的: 铁路运行的最高原则是安全。在不符合高速运行标准的线路和设备条件下,强行提速是极其危险的。因此,根据现有的技术和线路条件设定的运行速度,是为了保障安全,不是“故意”限速。
效率的体现: 普速火车的运行速度是其当前技术和基础设施条件下的“最佳效率点”。如果提速能够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例如大幅缩短出行时间,增加运输趟数),且成本可控,那么改造提速是可能的(例如中国铁路部门一直在进行的普速铁路电气化和部分线路的“线路升级”改造,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普速列车的运行能力,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速化”)。
成本与效益分析: 如前所述,对所有普速线路进行高铁化的改造投资巨大,效益不一定能覆盖成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家会优先投资建设新的高铁网络,而不是对所有普速线路进行大规模提速。
网络运行规律: 铁路运输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需要调度和运行规律。普速列车的班次、停靠点和速度都是这个系统运行规律的一部分,是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后的结果。

总结来说:

高铁不能全面降价 是因为其高昂的建设、维护和运营成本,以及其以速度为核心的市场定位。
普通火车提速受限 是因为现有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基础设施不符合高速运行标准,以及大规模改造的经济成本巨大,同时市场需求和定位也存在差异。
普速火车是否存在“故意限速” 是一个误解。其运行速度是基于安全、技术、成本和效益等综合考量后的客观设定,是为了在现有条件下最大化安全和运行效率。

中国铁路发展是渐进式的,先是修建了大量普速铁路,满足了基本的客货运需求。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才开始大力发展高铁,形成现在“高铁为主、普速为辅”的格局。这种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普遍存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句话回答:因为(从维持铁路自身运营的角度)中国的铁路票价太便宜了。


旅客是否觉得票价贵或者便宜,是基于自己收入做出的主观判断,自然有人觉得便宜有人觉得贵。像人均百万年薪的知乎,当然觉得高铁票价很便宜啦!至于这些傍友是贞德年入百万,还是拿花爹妈钱不眨眼的死大学生,我们就不关心了(笑)。然鹅,旅客归旅客,作为运营者,国铁制定价格,是有运营成本同埋银行贷款作为约束的,我们复读一下世行报告给出的数据:


“该投资的融资成本假定为50%,利率为5%,贷款年限20年。深蓝线是每年的运营成本,而另外两条线和投资规模相关,橙色点显示了16条250级线路和15条350级线路的客流密度,如果橙点位于深蓝线上,意味着乘客收入可以覆盖该线路的运营成本。”
“只有5条250级线路可以覆盖运营成本,然而它们都不能支付利息,低票价是主要原因,250级票价自从2007年以来几乎没有调整过,直到2016年国铁允许它们提高票价,其中的典型是杭深线,该线有每年3000W左右的客流密度的良好表现,当时它涨价了23%左右。这种调整票价证明市场化的政策可以改善许多线路的业绩,尤其对于250级线路而言,低票价使得它们的财务状况是不可持续的。
“350级的线路情况更好,15条线路有9条可以支付利息,甚至有5条有能力支付本金。上述分析的时间点是在开业年度,随着时间流逝,偿债会逐步减少,假设年通货膨胀率为2%的情况下,开通10年后时350级线路15个中有8个可以全额付清债务,但250级线路的情况仍然不乐观”
“如果以每年2000W人的客流密度测算,需要每公里0.67元的价格才能够支付包括本金在内的全部成本。以现有票价(0.46)的水平,则需要每年3500W的客流密度才能够支撑。”
“一些350级线路能够产生足够的客票收入来支付利息和本金,这些线路的平均客流密度为每年4000W,票价0.5元每公里。同时,中国有许多250级的线路,票价每公里0.28元,年平均客流密度在1000W~1500W,除非这些(250级)线路大幅度涨价,否则它们无法覆盖运营成本,更别提支付利息或本金了。但这不能作为350级线路比250级更具经济可行性的证据。”

250级线路由于其成本和350级相差不大,比如说西成降标250后造价只比按350建设省3%,而宝兰只得7%,票价上250D车和350G车之差可就大了。这就正如世行所说,250线路在财政上是“不可持续的“。事实上近两年250线路也陆续在涨价,尤其一些地方出资较多的城际铁路,在涨价上更为热衷——比如0.4的成绵乐,0.5的郑州城际(打折后0.35),广铁管内我们就不提了。


显然,如果高铁在当前票价率都难以维持运营,他当然就没有可能降价了——尤其对于一些永远无法收回成本的250级线路,即使以争取尽量大的票款为目的,他也不会降价的。除非他像成绵乐或者湛江水鱼号那样:先把定价提到一个高价,再“打折”——然而此类打折的价格也没有可能低于现行票价。


做个算术,成绵乐定价0.4,打八折0.32,跟原始的250D票价有什么区别叻?

=======================我是分割线==========================

接下来说普速。普速自1995年最后一次涨价以后,依靠货运补贴维持了长期的低票价,然而货运涨价补贴维持普速低票价也并不是可持续的,尤其是2013~16年铁路货运的长期不景气阻止了进一步提高货运运价。

——于是国铁就掏出动集变相给普速涨价了。当然,讨论动集之前,我们还可以看一下普速线的运行状况,题主对普速的观察还是中了一部分,六提以来普速的运行时间是一直在延长的,从以前的答案抄1段:

Z17(现为Z1)六提时北京西1816K,长沙0721D,现图北京西1800K,长沙0802D,全程旅行时间较六提延长57min
Z19六提时北京西2124K,西安0825D,现图北京西2040K,西安0831D,旅行时间延长50min
1391次六提佳木斯1017K,烟台次日2029D,十年之后这车加了K,时刻却变成佳木斯1920K,烟台三日0936D,全程旅行时间竟然比十年前慢了4个小时甚至比五提前(2003.11)的时刻还慢21min)!

为什么普速变慢了?普速铁路平时也是需要维护线路的,缺乏人手维护的场合下,施工缓行就只能不断增加甚至变成标尺图定。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普速的维护跟不上,回答就好简单了:

而且我们需要注意的时,普速由于其天生的选线问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远逊于高铁,一不留神下场大雨线路就冲断了(比如:沪昆 宝成 成昆blahblah……)。对这些汛期经常中断需要每年抢修的线路,维持其运营的成本也是很大的。国铁掏出动集抢钱也跟这些线路的运营压力有一定关系——如果观察近几次调图,你会发现国铁对于在普速线路上增发动集也是很有动力的,毕竟有钱赚嘛。

这也变相回应了本问题的后半段:提速可以,先涨价。


但是,用绿垃圾桶涨价的前提,是普速线吸引范围内仍然有一定的客源。而对于缺乏客源的线路,国铁直接就停掉了客运(鹰厦线南端、牡图线南段),或者以汛期图的形式取消了大部分客车。那么,客运都停掉了,还怎么按题主的要求提速叻?


=======================分割线==========================

结:在缺乏补贴(包括隐形补贴、直接打钱、房地产输血,etc)的情况下,现行国铁票价是不足以维持其铁路事业的正常运作的,因此自然就不存在全面降价的可能,如果国铁的某一产品不能涨价,聪明的国铁当然会通过降低性价比来保证自己的利润。

长期看,国铁的涨价会继续下去,最终演变成成本票价高企的小布尔乔亚交通工具。而那些并不觉得高铁“物美价廉”的低收入旅客则会转辙大巴或者拼车,今后的一大课题是,在国铁涨价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每年数千万的长距离(1500KM+)旅客仍然有适宜的交通工具可乘坐,显然国铁是没有可能担当这一任务了——

她看着眼前几大包行李发愁时,老乡给李娟介绍了中山开往河南老家的大巴车“售票员”。对方告诉她,票充足,行李也方便携带。经过25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县城汽车站。与578元的高铁票价相比,客车票能省下400多元。
李娟到高速入口时,还有两个人也在那等车。李娟凑上去,小声问,“售票员收了多少钱?”一位年纪稍大的说,“每人收了120块”。
baijiahao.baidu.com/s?


世行报告第31页,至少仍有千万甚至到1亿人次的旅客在1500KM+的旅行时选择了普速列车。显然他们并没觉得高铁有多物美价廉,或者是中国高铁比欧/日高铁便宜多少——除非有人觉得农村务工者的工资是按欧元结算的(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