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无数电影与小说塑造了各种经典的人工智能角色,且人工智能也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就目前的进展而言,其局限性还很大,尚待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多。
对于股票的预测而言,首先,数据集的大小和其滞后性的问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困扰。
其次,人脸识别,或者是自然语言翻译等领域还好说,但是当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做出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决策时,“可解释性”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悲观者把它看作是”黑箱“,尽管并非如此,但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可解释性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接着就是机器学习对于统计规律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因果推理,这是正在研究的热门问题,但其还是有待发展的。
最近正在阅读图灵奖得主杨立昆的《科学之路》一书,作者在书中对人工智能提出了10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在这里节选一部分分享出来:
物理学家很早就知道,牛顿力学只有作用于宏观物体时才是准确的,在弱的引力场中,其移动速度与光速比是很慢的。对于高速和强重力,必须应用广义相对论;而对于微观物体,则必须使用量子力学的知识。至于高速(因此具有高能量)、高重力和小尺寸的物体,则需要一个尚不存在的统一理论来解释。
但是,物理学是还原论方法广泛应用的领域:一个“漂亮”的理论常常被归结为一些公式和少量的自由参数,也就是常数。我们无法从其他常数中计算出该常数理论,例如光速、引力常数、电子质量和普朗克常数,但是,化学、气候学、生物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经济学或社会科学中大多数的复杂现象无法简化为几个公式和参数,这些系统表现出由大量不同元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特性。
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当元素都相同且细节对我们而言无关紧要时,统计物理学和热力学方法可以让我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大致了解。但是,当元素不同(神经元全都是不同的),相互作用复杂且细节很重要时,我们只能建立现象学模型,而模型也只能给予我们关于现象的一种抽象描述。
因此,动物的学习和目前的机器学习,总的来说仅限于根据统计规律来建立现象学模型。
一个孩子或一只狗学会接住飞行中的球,是因为他(它)拥有一个物理学的模型,可以预测球的轨迹。但是这个孩子或这只狗没有能力写出解释球的轨迹的方程。与牛顿和其他一些引力学家不同,孩子或狗都无法给出解释模型。
有朝一日,机器能否以物理学家的方式根据“实验”数据设计解释模型?这将需要人工智能系统做到识别直接相关变量并在它们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与运动物体直接相关的变量有质量、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给质量加力会产生加速度)。我们所谈论的是因果关系,因果推理,即变量之间这些因果关系的发现,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知道股票预测在数学深渊的哪个位置吗?这几乎是我们现在能知道的最难的数学问题了。
突然想起一个事情,貌似可以为此问题提供一个佐料。
近期针对新能源提供了专项MLF,对银行来说应该是好事一桩,于是一些股民开始讨论手上的银行股,比如某某银行的地产信贷总量压红线,企业经营贷占比仍不足。
如果作为银行的管理团队,在面临企业KPI管理决策时会如何取舍?显然,快速用完地产信贷配额是最优选,一方面减少后期地产贷受政策影响而暂停的风险,一方面维持地产贷规模为来年争取较好的预算空间,一方面地产贷质量不一定比经营贷差。
上述管理策略在数据中呈现得出来吗?怕是人工智能识别不出来的。而这恰恰是目前经济活动的常见情景,于是我们就会常常见到经济行情的突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