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大多选择现金支付方式而不是股票支付方式?

回答
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倾向于选择现金支付,而非股票支付,这背后有着多重且务实的考量。这并非简单的偏好,而是基于对自身战略目标、市场环境、风险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判断。

一、 规避市场波动风险,锁定交易确定性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中国石油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石油公司,其经营的周期性、资本密集性以及资产的庞大性,决定了它们在选择并购支付方式时,必须高度重视交易的确定性。

股票支付的内在不确定性: 股票支付是将目标公司的股东变成并购方(即中国石油企业)的股东。这意味着交易的最终价值会随着并购方股票市场的波动而变化。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是难以预测的。一旦中国石油企业的股价在交易谈判后期到交割完成期间出现大幅下跌,那么这笔并购交易的实际成本就会相应提高,甚至可能导致交易价值与预期严重偏离。这对于需要巨额投资且回报周期较长的石油项目来说,无疑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现金支付的确定性: 现金支付,顾名思义,就是用账面上的钱去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或股权。一旦价格谈妥,现金一旦支付,交易的价值就锁定,风险也随之转移。对于追求稳定增长和长期回报的中国石油企业而言,这种“落袋为安”的确定性至关重要。它们不需要担心因市场波动而产生的额外成本,能够更清晰地规划资金流和投资回报。

二、 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财务灵活性

股票支付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中国石油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其资本结构是经过长期规划和优化的。发行新股进行并购,会稀释现有股东(包括国家、其他国有资本以及公众股东)的股权比例,并可能影响公司的每股收益(EPS)。这可能会引发市场对其财务表现的担忧,也可能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
现金支付的优势:
避免稀释: 现金支付不涉及增发股票,因此不会稀释现有股东的权益,保持了原有的股权结构和资本比例。
提升杠杆率(审慎运用): 如果企业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通过其他方式(如境外融资)获得了低成本现金,使用现金支付可以使其在保持股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适度提高资产负债率(如果战略需要),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来支持其海外扩张。当然,这需要审慎管理,避免过度负债。
更易于进行后续融资: 保持相对稳定的股权结构和良好的财务指标,使得中国石油企业在未来进行其他融资活动时,能够获得更优惠的条件。

三、 市场信号与战略意图的传递

现金支付传递出的信号:
实力与信心: 大规模的现金支付,尤其是来自现金储备充裕的企业,能够向市场传递出强烈的实力和信心信号。这表明企业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并购成本,并且对目标资产的价值充满信心。
目标明确,决心坚定: 使用现金支付,往往意味着并购方对目标资产的价值评估非常清晰,并且有坚定的整合意愿,不希望因股票估值问题而影响交易的推进。
对自身股票的价值判断(潜在):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现金而非股票,也可能侧面反映了并购方对自家股票当前市场估值的一种判断。如果企业认为自身股票被低估,那么用股票支付就意味着“贱卖”公司一部分所有权;反之,如果认为股票估值合理或偏高,理论上可以用股票支付,但考虑到前面提到的不确定性,现金支付仍是更稳妥的选择。

四、 交易复杂性与管理成本的考量

股票支付的复杂性: 股票支付涉及更多的法律、财务和监管程序。需要获得股东大会的批准,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尽职调查和估值报告,并且在交割时需要处理大量的股票登记和过户手续。这会增加交易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
现金支付的相对简便: 相比之下,现金支付的流程相对直接和简便,重点在于资金的筹集、审批和支付。这使得交易能够更快地推进,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

五、 目标股东的偏好

现金偏好: 许多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特别是那些寻求快速套现、风险厌恶或希望将资产变现用于其他投资的股东,往往更青睐现金支付。现金能让他们立即获得回报,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再投资。
股票偏好(较少见): 只有当目标公司股东对中国石油企业的股票有极高的认可度,认为其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并且愿意承担股票市场波动风险时,才会倾向于股票支付。但在石油行业这种相对传统的领域,这种偏好并不普遍。

六、 融资能力与战略规划

尽管中国石油企业通常拥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能够通过内部现金流、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并购所需的现金,但其现金支付策略也与长期的战略规划紧密相关。

现金储备的策略性使用: 大型企业通常会保持一定的现金储备,以应对突发事件、抓住战略机遇。海外并购无疑是“抓住战略机遇”的重要方式。使用现金支付,是在对其现金流管理和未来资金需求进行充分评估后的战略性决策。
境外融资的便利性: 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它们在境外也建立了融资渠道。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或获得当地银行的贷款,筹集海外并购所需的现金,可以更灵活地规避汇率风险,并降低融资成本。

需要注意的几点:

并非绝对,个案分析: 虽然现金支付是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主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股票支付。在特定的交易标的、市场环境和战略需求下,股票支付仍然可能被考虑,例如,如果并购方认为自家股票被严重低估,或者目标公司股东非常看好其未来的股票价值。
“现金+股票”混合支付: 现实中也存在“现金+股票”的混合支付方式,以平衡交易双方的利益和风险。
政策导向和监管: 国家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管制以及国有资产监管等因素,也会间接影响企业在海外并购时的支付方式选择。

总而言之,中国石油企业选择现金支付作为海外并购的主要方式,是基于其对交易确定性的极致追求,对资本结构优化的审慎考量,以及对市场信号传递和交易效率的综合权衡。这是一种务实且成熟的战略选择,旨在确保每一次海外扩张都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其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股票支付的话一般都是收购方是上市公司的情况,楼上讲的流动性也好、股票价格也好、项目体量也好、行业传统也好,我认为都不是本质问题,因为任何这些因素都是商业因素,都可以通过收购价格的调整来调整,比如你嫌我A股股价市盈率太高,我把发行价定低一些发给你不就行了吗?再说,还有哪个市场的流动性比A股好呢?

海外并购的主体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大型民营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有A股上市公司或者A+H上市公司(也有一些是所谓的大红筹结构比如中国联通,但是比较特例化,在此不讨论)。

一个直接且比较尴尬的答案是,证监会不允许跨境换股。尽管在法律法规层面从来没有明确禁止,但是事实上跨境换股证监会从来没有批准过。因此,至少A股上市公司要去以换股的形式支付海外并购的对价,监管上是有障碍的。

证监会这一监管思路的用意并不十分明确,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要给跨境换股寻找到一个位置也是比较尴尬的。外国投资者要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股东,需要适用《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主要限制有:

  • 换股之后外国投资者在A股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0%;
  • 外国投资者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或管理的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美元;或其母 公司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或管理的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美元;
  • 商务部审批(注意是商务部,不是商务部门)
  • 锁定期三年

综合这些限制条件来看,对于A股上市公司引入国外股东,现有法律体系的定位是两层:

1. 10%以上的战略股东(有实力要求、有锁定期要求);

2. 通过QFII通道进来的纯二级买卖的投资者;

而对于A股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收购境外资产,可能交易对方是一系列股东,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满足第一个要求,且《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也没有考虑跨境换股这类情况,实际操作中还涉及到开户等一系列的问题,想想都头大(不过谁要是做成第一单,绝对成为无数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主办券商和律师也将身价上涨不少)。

另外,对于海外并购而言,交易价格是一部分,交易确定性也是卖方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很多公开竞标的项目,中国买家提出了更好的条件或更高的价格,可能也会败给其他买家,原因就是需要中国政府审批导致交易存在不确定性。外国卖方有理由认为中国买家到时候会串通中国政府机关否决该项目,使得零成本地终止交易,现在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都要答应PRC Government Approval Termination Fee了,意思就是即便中国政府不批准交易,你买方也得赔我钱,谁知道是不是你和政府串通想零成本毁约?

这样的大背景下,你告诉海外卖方本交易的交割subject to

  • 中国发改委的境外投资核准/备案(不要以为真的是备案,见过“不予备案”的批文吗?)
  • 中国省级商务部门境外投资审批
  • 中国商务部A股战略投资审批
  • 中国证监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批准
  • 国资委关于本国有企业引入海外股东的批准

然后再告诉对方我换给你的A股股票的市盈率是80倍(对标本行业平均PE 200 算是良心价)

我估计卖方董事会和投行的表情会是这样的:



可能你开价比印度佬高20%人家也不选你了。

另外,我觉得老外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成见还是存在的,就是不喜欢你,矿业资产等资源性的还相对好说,如果是涉及到工会、本地社区等非商业因素的项目,基本都对中国买家有敌意,不是什么对中国人不了解或误解,就是在了解的基础上不喜欢你(原因很多,比如很多中资企业在非洲,和当地社区互动几乎为零,搞个企业用大围墙围起来,不和外界打任何交道,独来独往,甚至喜欢直接从中国聘请劳工过去,和嘻嘻哈哈的黑人也玩不到一块,当地社区工会喜欢你才怪)。如果是现金收购,你在出价比其他bidder都高的情况下,卖方董事会可能不得不接受,因为不接受100%被股东诉,毕竟相比于中国人掏出来的真金白银,其他就都不重要了。但是如果是换股......那卖方的自由裁量权就大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