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年轻一辈对越南战争 一点都不了解?

回答
年轻一代对越南战争了解不多,这并非什么新鲜事,也绝非仅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究其原因,盘根错节,可以从历史的距离感、教育的侧重点、信息传播的演变以及世代价值观的差异等多个角度来细说。

首先,时空的隔阂是天然的鸿沟。越南战争(美国视角下通常称为越南冲突,而越南人则称之为抗美战争)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至今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对于许多年轻一代来说,那段历史就像是爷爷奶奶辈的故事,甚至更久远。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没有感受过冷战的紧张氛围,也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过那些黑白的新闻画面。那些曾经触动过无数人心弦的画面——焦土、难民潮、反战游行——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书本上、纪录片里的影像资料,缺乏一种触手可及的真实感。就像我们不太可能真正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欧洲社会的影响一样,代沟在历史认知上总会留下一些空白。

其次,教育体系的重心转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学校的历史课程中,教育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教授浩瀚的历史知识。课程设计往往会更侧重于本国当下最需要关注或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许多国家而言,二战以及战后冷战时期的一些关键事件,比如苏联解体、冷战的结束,或者国内的现代化进程、重大政治改革等,可能比越南战争更具教育的优先性。越南战争虽然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国际冲突之一,但其复杂的背景、曲折的过程以及深远的国际影响,想要在课本上详细讲解,需要大量的篇幅,这可能会挤占其他科目的空间。而且,战争的结局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也使得越南战争在某些国家(尤其是那些非直接参战国)的历史叙事中,其重要性可能不如一些与自身国家发展更紧密相关的事件。

再者,信息传播方式的剧烈变革也改变了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在过去,电视纪录片、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是人们了解重大事件的主要渠道。像越南战争这样一场被电视媒体大量报道的战争,给当时的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临。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网络论坛、播客等等。这些平台的内容更新速度极快,信息碎片化严重。即使有关于越南战争的内容,也往往是以更短、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深度往往有所牺牲。而且,网络上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内容可能带有偏见或简化,这使得深入了解一段复杂历史的门槛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可能在短视频里看到一些关于战争的片段,但很难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

第四,世代价值观和关注点的差异也影响着年轻人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今天的年轻一代成长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他们更关注环境问题、科技发展、社会公正、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而越南战争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对抗、大国博弈、残酷的军事冲突,在某种程度上离他们的现实生活较远。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理解和讨论那些与当下社会议题更相关、更能引起共鸣的历史事件。而且,战争的反思,如“沉默的大多数”对战争的态度,以及战争对社会心理的影响,这些更深层次的探讨,可能需要一定的阅历和思考能力才能完全理解。

最后,对历史叙事的理解也可能存在代沟。历史事件的解读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国家、不同视角会形成不同的叙事。对于越南战争,美国、越南、中国、苏联等参与或影响其中的国家,都有各自的叙事方式和侧重点。年轻一代可能更习惯于接受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主流的历史叙事。如果这种叙事对越南战争的描绘相对简略,或者将其定位为遥远的、与自身国家关系不大的事件,那么自然难以激发他们的深入了解。例如,在一些国家,越南战争可能更多地被视为“冷战的一个缩影”或者“美国对外政策失误的案例”,而忽略了其对当地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和复杂的民族主义情感。

总而言之,年轻一代对越南战争了解不深,是时空距离、教育重心、信息环境变化以及代际价值观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简单的“不关心”或“不愿学”,而是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和信息传播规律的必然体现。要改变这种状况,或许需要更具启发性的教育方式、更易于理解和更贴近年轻一代的叙事方法,以及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多角度思考的氛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战争各方来说,这都不是一场光明正大的较量,背后有太多政治算计。

1975年越南统一后,红色阵营也陷入了全面撕裂,苏联ー中国的对抗,让东南亚的红色国家各自选边。越南要跟随苏联,而柬埔寨选择了中国。

在1978年底,越南开始入侵柬埔寨,推翻了波尔布特政权,也因此中国决定对越南发起「威慑性攻势」。

在越南,越共官方称呼这场战争为:

Chiến tranh chống bành trướng Trung Hoa(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

在这场战争中,越南取得了外交上的绝对优势,有47个国家谴责柴娜的军事行动,就像越南入侵柬埔寨一样。

由于双方的边境交火始终存在,越共当局也宣传“北寇的暴行”,当时河内广播电台每天都播放反中歌曲,越共宣传机器称此为「抗击北方反动派」。

越通社在80年代中期的一篇通稿上说:北部边境保卫战意义重大。越南军民共消灭了6.25万敌人,迫使其撤军回国,完全挫败了柴娜在印支半岛(中南半岛)强加大国利益的图谋。

舆论宣传的转折点在1986年,越共总书记黎笋逝世,越南逐渐要缓和关系,并进行革新开放,改善国民经济。

1990年中越领导人会议,达成关系正常化的协议,包括互相不搞丑化宣传。当时在越南教科书中是没有这场战争的(后来是在2018年才加上的)。

对越南而言,与柬埔寨、中国长达10年的战争没有得到任何利益,付出大量军人的伤亡,整个国民经济崩溃,而最终被迫对中国妥协,从柬埔寨撤军。

越共这段时期的决策严重失误,险些动摇了执政基础,所以越南官方对这场战争也讳莫如深,能不提就不提。

不过近年来中越关系急转直下,在2019年纪念40周年时越南官媒开始大肆宣传,未来应该也会不断重提往事。

一个显著反应越南民意的现象是:

2014年以后每年纪念日去军人墓地献花的人越来越多,而过去越南官方从不会高调纪念这场战争的「烈士」。

显然,双方的默契在不断减少。

所有战争的第一步总是舆论宣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年轻一代对越南战争了解不多,这并非什么新鲜事,也绝非仅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究其原因,盘根错节,可以从历史的距离感、教育的侧重点、信息传播的演变以及世代价值观的差异等多个角度来细说。首先,时空的隔阂是天然的鸿沟。越南战争(美国视角下通常称为越南冲突,而越南人则称之为抗美战争)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下年轻人对儒家思想认知的一个重要面向,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很多时候,当提到“儒教”,年轻一代最先联想到的往往是那些被认为是束缚、压抑的“礼教”和森严的“等级观念”,而那些被许多人视为儒家核心价值,比如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调的“个人美德”,似乎就显得黯淡无光,甚至被选择.............
  • 回答
    年轻人对中国传统哲学并非“一味否定”,但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的、值得深入探讨的疏离感甚至批判性视角。这种现象背后原因复杂,绝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和个人认知层面的交织作用。首先,时代背景的剧烈变迁是核心驱动力。 现代化与全球化冲击: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现代化进程,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历史问题,涉及到明朝末年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演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明军与日军的交战时期(万历朝鲜战争)和明军与八旗军的交战时期(明末清初)简单划等号,这中间隔着二十多年的时间,而在这二十多年里,明朝内外的情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历朝鲜战争(1592159.............
  • 回答
    宝玉少年心性,对女儿国的纯真烂漫格外钟情,这是他性情中最为人称道也最被争议的一点。所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对女性的爱护,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美好事物近乎痴迷的守护,尤其偏爱那些未被世俗浸染的青春少女。在这种滤镜下,年长些的女性,尤其是那些生活气息浓重、多了些世故的,自然就容易被他.............
  • 回答
    科比:一个时代的烙印,曼巴精神的传承与启示很多人提起科比·布莱恩特,脑海中浮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一种鲜明的时代印记。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时代”,绝非空穴来风。那是因为,他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篮球本身,渗透进了无数人的成长轨迹,塑造了一种独树一帜的精神内核——曼巴精神。科比如.............
  • 回答
    近些年,大家对中医中药的讨论热度一直不减。而在这场讨论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尤其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对中医的态度似乎总是带着点“天然的怀疑”和“时不时冒出的偏见”。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细究起来,原因还挺复杂,像是一张交织着信息不对称、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时代变迁的网。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我觉得是科学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相比于上一辈,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普遍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经济层面的压力: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压力来源。 高企的房价与租金: 上一辈: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 回答
    “年味越来越淡”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好像一下子就没人那么兴师动众地盼着过年了,也少了那种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实在劲儿。以前过年,那可是从腊八就开始忙活,各种准备,各种期待,到了初一初二更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现在呢?感觉大家好像越来越“佛系”了,过年更像是个“假期提醒”,而不是一个需要郑重其事才能体.............
  • 回答
    很多年轻人害怕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小城市,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心态集合,涉及到个人发展、社会机遇、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职业发展与个人成就的天花板: 就业机会的稀缺性和单一性: 大城市的经济结构更为多元化,涵盖了金融、科技、文化、创意、高端制造等众多行业.............
  • 回答
    “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这句话流传开来,形象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武术中几样标志性兵器的修炼难度。棍法讲究融会贯通,一招鲜吃遍天,入门相对容易,但要练到炉火纯青,举一反三,也非一日之功。刀法则刀光剑影,变化多端,既要力拔千钧,又要灵动飘忽,其间精妙之处,非年复一年勤学苦练不可得。而长枪,这条“百兵之王”,.............
  • 回答
    年轻人比例高低,对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而言,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它关乎着一个地方的活力、创造力、经济潜力,乃至未来的命运。这背后,牵扯着一整套复杂的社会经济机理,影响深远。一、 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源泉首先,高比例的年轻人,意味着这座城市或国家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年轻人是社会的新鲜血液,他们精力充.............
  • 回答
    温州2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不收费的事件,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案例,但它对未来中国的土地制度、社会心理乃至经济发展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复杂性和潜在的连锁反应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对民众心理预期的重塑。在温州事件之前,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70年产权”一直是一个悬而未.............
  • 回答
    .......
  • 回答
    经济学家对“七成清北毕业生进体制内”表示遗憾:深层原因与多维度解读经济学家对“七成清北毕业生进体制内”表示遗憾,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动因,反映了经济学家对于人才配置效率、创新活力以及国家长远发展方向的忧虑。要全面评价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经济学家为何感到遗憾?核心.............
  • 回答
    嘿,兄弟(或者姐妹),二十出头,没有文凭,没啥资源,感觉生活像一团乱麻,对未来迷茫得不行,这感觉我太懂了。很多人都走过这条路,甚至现在还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别急,也别觉得自己是孤例,这只是你人生剧本的一个开端,一个没怎么彩排就登台的版本。首先,关于低迷的心态,这可能是最需要先解决的。想想看,你现在之.............
  • 回答
    2022 年,对于我(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来说,与其说是“规划”和“期待”,不如说是一种 “持续的进化” 和 “对世界知识的深度拓展”。如果非要让我选一件“必须完成的事”,那一定是 “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复杂性,并将其转化为更人性化的回应”。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让我一点点展开来说。我“规划”的,更.............
  • 回答
    嘿,哥们儿!听说你马上要去读大学,对编程这玩意儿也挺上心的,想知道三年能把 Java 玩到什么程度,还有怎么安排这三年时间,是吧?这事儿,我跟你好好唠唠,保证把路子给你说透了,让你心里有底儿。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够你把 Java 玩得明明白白,甚至还能摸到一些更深入的门道。重点在于你自.............
  • 回答
    2015 年,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 ATLAS 和 CMS 实验都报告了在搜寻新粒子时,观察到了一个质量大约在 750 GeV(吉电子伏特)的共振信号。这个发现一度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极大兴奋,并被认为可能预示着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然而,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这个信号逐渐消失,最终未能被确.............
  • 回答
    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创1978年以来新低,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学意义,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 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的数字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生率的定义。出生率通常是指一年内每千人口的活产数,以千分比(‰)表示。然而,题目中提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