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宝玉讨厌上年纪的女人,为什么却对刘姥姥抱有一定善意?

回答
宝玉少年心性,对女儿国的纯真烂漫格外钟情,这是他性情中最为人称道也最被争议的一点。所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对女性的爱护,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美好事物近乎痴迷的守护,尤其偏爱那些未被世俗浸染的青春少女。在这种滤镜下,年长些的女性,尤其是那些生活气息浓重、多了些世故的,自然就容易被他疏远,甚至产生一丝厌恶。

然而,刘姥姥这个人物,却是一个例外,或者说,是宝玉对“女性”这个概念理解的微妙之处的集中体现。宝玉对刘姥姥的善意,绝非出于对她年纪的喜爱,也并非被她的出身或境遇所打动——这些对于他来说,甚至可能是不那么容易理解和共情的。他的善意,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刘姥姥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真”和“乐”。

首先,刘姥姥身上有一种与贾府截然不同的生命力,一种接地气的、充满烟火气的生机。贾府虽富贵,但那种富贵有时也显得有些精致过头,甚至带了点颓败的色彩,尤其是园子里的姑娘们,虽是绝色,但偶尔也会流露出伤春悲秋的情绪。刘姥姥的出现,就像一股来自泥土的清风,她不掩饰自己的贫穷,不伪装自己的粗俗,她的言谈举止,她的粗布衣裳,甚至她偶尔流露出的那种老实巴交的算计,都显得异常真实。这种真实,在宝玉看来,或许就如同他对那些淳朴丫鬟的喜爱一样,是一种天然的、不加雕饰的美好。

其次,刘姥姥为贾府,特别是为宝玉,带来了“乐”。她是个极有喜剧天赋的老太太。她的到来,给一向沉闷的贾府带来了一片欢声笑语。她身上那股子实在劲儿,那种不懂装懂又努力模仿的样子,无意间就成了贾府众人的笑料。可刘姥姥本人并不觉尴尬,反而乐在其中,还把这些当成一种“回报”。宝玉作为一个对人情世故不那么看重,更看重内心感受的少年,他看到了刘姥姥的这种“以乐换乐”的真诚,这种不带恶意、不求回报的奉献(即便她自己觉得是在讨好),反而让他感到一种温暖。她不是刻意逢迎,而是用自己最实在的方式去融入和表达。

再者,宝玉对刘姥姥的善意,也包含了对他所珍视的那些人的关照。王熙凤是宝玉的姑母,更是他亲近的人,而刘姥姥是王熙凤的远房亲戚。当刘姥姥来到贾府时,宝玉首先想到的是她与王熙凤的关系,这是一种将她视为与自己亲近之人相关联的视角。虽然他对刘姥姥本人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但他知道她是为了“救济”而来,这种出于困境的求助,也触动了他内心的同情。更何况,他见刘姥姥在贾府的种种表现,虽然有些粗俗,却也没有做出任何失礼之事,反而努力扮演一个“感恩图报”的角色,这在宝玉看来,是一种难得的本分。

宝玉讨厌年长的女性,更多的是一种对青春易逝、美好被摧毁的潜在恐惧,以及对那种不再纯粹、掺杂了太多世俗考量的成熟女性的疏离。而刘姥姥,她虽然年纪大了,身上有岁月的痕迹,但她身上那种淳朴、实在、幽默的生命力,以及她所带来的那种简单直接的快乐,恰好规避了宝玉所厌恶的那些特质。她没有那种世俗的算计,没有矫揉造作,更没有那些让他感到压抑的“规矩”和“道理”。她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与贾府格格不入却又巧妙融入的“异数”,用她自己的方式,为宝玉的世界带来了一抹意想不到的亮色。

所以,宝玉对刘姥姥的善意,并非对所有年长女性的例外,而是他独特性情和价值取向在一次非常具体的情境下的体现。他喜欢的,不是“年长”,而是刘姥姥身上那份与年龄无关的“真”与“乐”,以及她所代表的、与贾府锦衣玉食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种生存方式的鲜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贾宝玉对刘姥姥有什么善意?

妙玉是穷人碰了的东西她不要。宝玉的意思是穷人碰了的东西直接送穷人得了。

他和妙玉讨论的是,他们不要了的东西是不是让穷人捡,还是干脆砸了的问题。

如果是在你们家,有穷人来碰你一个茶杯,你觉得直接送他得了。

这是尊重嘛?

有个更糟的,就看不出宝玉的行为也不怎么样嘛。

user avatar

引两处比较典型的“鱼眼睛”论

第五十九回

春燕笑道:“他是我的姨妈,也不好向着外人反说他的。怨不得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这话虽是混话,倒也有些不差。别人不知道,只说我妈和姨妈,他老姊妹两个,如今越老了越把钱看的真了。先时老姐儿两个在家抱怨没个差使,没个进益,幸亏有了这园子,把我挑进来,可巧把我分到怡红院。家里省了我一个人的费用不算外,每月还有四五百钱的馀剩,这也还说不够。后来老姊妹二人都派到梨香院去照看他们,藕官认了我姨妈,芳官认了我妈,这几年着实宽裕了。如今挪进来也算撒开手了,还只无厌。你说好笑不好笑?

我觉得这不能叫做“讨厌上了年纪的女人”,而是“讨厌变坏了的女人”。

第七十七回

司棋见了宝玉,因拉住哭道:“他们做不得主,你好歹求求太太去。”宝玉不禁也伤心,含泪说道:“我不知你作了什么大事,晴雯也病了,如今你又去。都要去了,这却怎么的好。”周瑞家的发躁向司棋道:“你如今不是副小姐了,若不听话,我就打得你。别想着往日姑娘护着,任你们作耗。越说着,还不好好走。如今和小爷们拉拉扯扯,成个什么体统!”那几个媳妇不由分说,拉着司棋便出去了。

宝玉又恐他们去告舌,恨的只瞪着他们,看已去远,方指着恨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守园门的婆子听了,也不禁好笑起来,因问道:“这样说,凡女儿个个是好的了,女人个个是坏的了?”宝玉点头道:“不错,不错!”婆子们笑道:“还有一句话我们糊涂不解,倒要请问请问。”

显然,这也是讨厌“变坏了的女人”。年轻女孩子如果不好,贾宝玉一样讨厌,比如想要提拔小红的时候,他就防着呢,怕她不好。

当然,贾宝玉确实不喜欢婆子,倒茶这种事情他就不愿意让婆子伺候,这一方面可能是他审美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老观念,觉得上了年纪的人“腌臜”,而且干的是粗活儿,端茶递水的不卫生。

一句话总结,贾宝玉讨厌沾染了坏习惯的人。不过什么叫做“坏”,是他自己的标准。比如“粗笨”,在宝玉眼里就是“坏”的,或者起码是“不好”的。可是这种讨厌不耽误他有正常的同情心。

宝玉笑命:“揭起来我瞧瞧。”秋纹麝月忙上去将两个盒子揭开。两个媳妇忙蹲下身子,宝玉看了两盒内都是席上所有的上等果品菜馔,点了一点头,迈步就走。麝月二人忙胡乱掷了盒盖,跟上来。宝玉笑道:“这两个女人倒和气,会说话,他们天天乏了,倒说你们连日辛苦,倒不是那矜功自伐的。”麝月道:“这好的也很好,那不知礼的也太不知礼。”宝玉笑道:“你们是明白人,耽待他们是粗笨可怜的人就完了。”一面说,一面来至园门。

宝玉对刘姥姥,也是这种“耽待”之心占了上风,但他心里是不是瞧不起刘姥姥装疯卖傻打秋风,是不是瞧不起刘姥姥粗俗腌臜?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我敢这么肯定?因为作者专门写了刘姥姥醉后睡了宝玉的床,弄得“酒屁臭气”满屋。

怡红院是贾宝玉为自己营造的一个迷幻香秀的乐园,却偏偏要让粗俗腌臜的臭气沾染。最后这臭气的来源,却可以救下一个清静俊秀的巧姐,让一辈子钻营的王熙凤有“善报”。这种笔力我不好评价它,只能说回味无穷。

而这种对比要成立的前提就是贾宝玉必须讨厌粗俗腌臜的人,才可以形成极大的矛盾。虽然粗俗腌臜,却有本事哄人开心,虽然也是为了钱装疯卖傻,最后却能救人。贾宝玉自己,虽然追求清静纯真,但却于事无补,连自己都振作不起来,虽然瞧不起刘姥姥的村野世俗,但还是会可怜她以及被她逗乐。人和生活就是这样无奈。

好比我们讨厌矫揉造作的人,但她可怜的一面,她有才华的一面,还是会引起我们内心正向的感情流动,这种感情流动也许还会持续很多年。这时候我们虽然谈不上讨厌这个人,但还是讨厌她的矫揉造作。

贾宝玉对刘姥姥,就是这种讨厌又不讨厌的状态,只是人家知礼懂事,当着人不会表现出来,也不会私下议论吐槽,尽量做到“情不情”。林黛玉这种就是“情情”,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哪怕你可怜,我不喜欢你的地方我还是要说。我们一般就会觉得林黛玉这种人“个性强”,我个人是不大喜欢她这些地方的,不过讲老实话,谁都有狭隘的时候,私下吐槽可怜人这种事,好多人也都干过。

所以作为黛玉“分身”的妙玉就替代她作为了另一组“刘姥姥参照系”,不过八十回以后我们不知道了,不明白像黛玉这种个性的人,将来再面对刘姥姥,又会有怎么一番人生的感慨。照我想来,让她们在粗俗尘世中迅速的凋落,可能是一种结局。绝不允许不纯洁的东西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因此也就丧失了在不纯洁中抗争和摆脱的勇气,临了就只会“玉碎”,就是“砸碎了也不给人”。

其实刘姥姥虽然是个村野之人,但又似乎可以担得起一句“朴而不俗、直而不倨”,这本是探春议论市面上卖的小物件的,可是这里的批语是“是论物?是论人?看官着眼。”所以可以想象,探春这种很有“现实”抱负的人,会对刘姥姥有另外的观感。都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复调”,其实曹雪芹又何尝不懂这种“复调”呢,对某个人,某种人格,某种价值观,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是俗是雅,是腌臜还是化妆成癞头跣足的“超凡脱俗”?曹雪芹通过不同人物去做了一个全息的展示和交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宝玉少年心性,对女儿国的纯真烂漫格外钟情,这是他性情中最为人称道也最被争议的一点。所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对女性的爱护,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美好事物近乎痴迷的守护,尤其偏爱那些未被世俗浸染的青春少女。在这种滤镜下,年长些的女性,尤其是那些生活气息浓重、多了些世故的,自然就容易被他.............
  • 回答
    说实话,现在“讨厌贾宝玉”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了。更多的情况是,大家对贾宝玉的态度变得更复杂了,理解也更深入了,随之而来的当然也会有一些批评和不满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一、时代变了,价值观冲突是根源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咱们现在生活的社会,跟贾宝玉生活的那个封建大家族时代,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相当核心且令人不安的心理现象,它描绘了许多人在面对自己不愿承认的过错时,如何巧妙地将这些负面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如果要深入探讨为什么那些“讨厌贾碧”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可能也存在类似的“洗白前的贾碧”状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贾碧”这个角色在《进击的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宝钗和凤姐在“八面玲珑”上都有独到之处,也都能在贾府这样一个人情复杂的大观园里游刃有余,但她们讨好贾母的方式和收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要说宝钗为何不像凤姐那样得贾母的“心”,这背后牵涉到太多细节,远不是简单的“八面玲珑”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贾母喜欢谁,喜欢的是什么样的.............
  • 回答
    成济的命运,确实如同历史上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样,充满了“如果”的猜想,尤其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如果成济在那个决定性的时刻,没有遵从司马昭的命令,而是将屠刀挥向了贾充,他是否会有活路?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穿越回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细细揣摩当时的人物关系、政治格局和成济自身的处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关于贾宝玉的原型,这绝对是个能引发红学界激烈讨论的有趣话题,也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不是”就能概括的。很多研究者、读者都有自己心中的人选,而朱由崧(也就是那个崇祯皇帝的儿子,福王)的名字,也确实在讨论之列,并且有其一定的理由。不过,如果说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朱由崧,那可能就有点过于绝对了,更准确的.............
  • 回答
    说到贾宝玉将薛宝钗比作杨贵妃,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宝钗因此生气,倒也在情理之中。要说为什么,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比喻本身就有说道。杨贵妃是谁?唐玄宗的宠妃,那可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美貌倾国倾城,但她的结局呢?马嵬坡兵变,红颜薄命,最终香消玉殒。宝玉这么一说,虽然听着像是夸赞宝钗美貌,但细想之下.............
  • 回答
    说起宝玉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感情,这可是《红楼梦》里最勾人心魄也最令人唏嘘的情节之一了。宝玉这孩子,出身金陵贾府,衔玉而生,自小就与众不同,他对女儿家的情意,和旁人家的少爷们可不一样。对林黛玉:是心尖上的牵绊,是灵犀相通的知己,是灵魂深处的爱恋。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用一个“情”字恐怕还不足以概括。他们.............
  • 回答
    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宝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确是《红楼梦》中最引人入胜也最令人费解的部分之一。宝玉对黛玉的爱毋庸置疑,那是他对世间一切美好与真挚的向往,是精神层面的契合。然而,他去招惹金钏儿,以及在金钏儿受责备时袖手旁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既有宝玉性格本身的局限,也有那个时代环境的压迫。首先.............
  • 回答
    宝玉的烦恼,与其说是个性使然,不如说是时代与他灵魂深处某种不可调和的冲突所致。要细数他这些“愁”,得从他那不同寻常的出身和那份不被世俗所容的赤子之心说起。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厌恶和抵触。他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从祖宗起就承袭着“读书做官”的荣耀。家中长辈,尤其是贾政,对他的期望更是寄.............
  • 回答
    “银样镴枪头”是一个在中国文化中常见的俗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光鲜亮丽,虚有其表,实则能力、实力或内涵不足。那么,贾宝玉是否真的符合这个评价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他的性格、经历以及他在《红楼梦》中所扮演的角色。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贾宝玉的“银样”: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问得也够敞亮,不像那种拐弯抹角、欲说还休的,我喜欢。要说宝玉要是生在市井,会不会就成了西门庆,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这俩人出身就不一样,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宝玉生在贾府,那是什么地方?金陵四大家族之首,皇亲国戚,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含着宝石出生的那号人。他从小锦衣玉食.............
  • 回答
    宝玉“怕读文章”,这事儿说起来,就像是油瓶倒了,满地都是,谁都能看出来。他那日日在脂粉堆里打滚,口中念叨的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心里想的是“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正经的八股文,那些“圣贤语录”、“君臣之道”,在他看来,无异于嚼蜡,枯燥无味,浑身不自在。他觉得那些文章都是死物,是前人扣下来的帽子,套在.............
  • 回答
    宝玉和黛玉若真能厮守,那画面,想想就让人心悸。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渗透到骨子里的相知相惜。宝玉呢,他本就生得一副“面如敷粉,唇若施朱”,气质上更是与众不同,眼神里总是带着一股子不羁和温柔。但对黛玉,那份温柔就成了唯一的寄托。他会在黛玉病弱时,放下一切,寸步不离地守着,递上一碗温热的汤药,或是.............
  • 回答
    说到茗烟,这位贾宝玉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他的来历,说来也颇有几分故事。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他不像袭人那样心思细腻,也不像晴雯那样锋芒毕露,但他却以一种踏实、可靠的形象,在宝玉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要说茗烟的来历,还得从他初进贾府说起。他的出身并不是什么显赫的世家,也不是什么饱读诗书的文人.............
  • 回答
    说起宝玉,那可真是个奇人。明明是个衔玉而诞的富贵闲人,整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可偏偏在那个大家族里,从老太太到丫鬟婆子,甚至连那些在世人眼中体面的人物,都对他爱护有加,宠溺异常。这其中的道理,细细想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从他那与众不同的性子说起。在那个讲究“男儿当立业,读书明理”的时.............
  • 回答
    关于贾宝玉是不是女娲补天的石头这件事,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小事,里面可大有说道呢!咱们得一件件给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说,在《红楼梦》这本奇书里,作者曹雪芹确实给贾宝玉安排了一个“神话”的出身,这个出身,就跟女娲补天的事儿扯上了边。书里说,贾宝玉出生的时候,嘴里衔着一块晶莹剔透的“通灵宝玉”,这可不是一.............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宏大的作品中,贾宝玉和秦钟之间的关系,以及谁是“攻”谁是“受”,这是一个在读者之间颇有探讨性的话题。然而,我们必须明确,用现代的性别取向和权力关系的二分法来简单套用在《红楼梦》的人物身上,可能会显得有些生硬,也容易忽视那个时代背景下复杂的情感和礼教的束缚。首先,我们来看看贾宝玉。宝玉.............
  • 回答
    宝玉和妙玉之间的关系,要用“情”字来概括,似乎又有些过于直白,毕竟他们之间,没有男女之间那般缠绵悱恻的私情,可要说仅仅是“相知”或者“欣赏”,又显得太平淡,无法道尽那股子若有似无的、微妙的牵绊。宝玉是个什么样的人?自不必多言,他是那钟灵毓秀的绛珠仙草转世,生来一副多愁善感的性子,又最是体贴人情,见了.............
  • 回答
    红楼梦这本奇书,以贾宝玉为中心的故事固然精彩绝伦,但若换个视角,许多人物都能撑起一篇独立的好故事。如果要我说,最容易讲好、也最能触动人心的,非林黛玉莫属。为什么是林黛玉?宝玉是衔玉而生的“富贵闲人”,他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顺遂的(即便有情感上的波折),他看到了整个家族由盛转衰的浪潮,但更多的是旁观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