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对刘姥姥有什么善意?
妙玉是穷人碰了的东西她不要。宝玉的意思是穷人碰了的东西直接送穷人得了。
他和妙玉讨论的是,他们不要了的东西是不是让穷人捡,还是干脆砸了的问题。
如果是在你们家,有穷人来碰你一个茶杯,你觉得直接送他得了。
这是尊重嘛?
有个更糟的,就看不出宝玉的行为也不怎么样嘛。
引两处比较典型的“鱼眼睛”论
第五十九回
春燕笑道:“他是我的姨妈,也不好向着外人反说他的。怨不得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这话虽是混话,倒也有些不差。别人不知道,只说我妈和姨妈,他老姊妹两个,如今越老了越把钱看的真了。先时老姐儿两个在家抱怨没个差使,没个进益,幸亏有了这园子,把我挑进来,可巧把我分到怡红院。家里省了我一个人的费用不算外,每月还有四五百钱的馀剩,这也还说不够。后来老姊妹二人都派到梨香院去照看他们,藕官认了我姨妈,芳官认了我妈,这几年着实宽裕了。如今挪进来也算撒开手了,还只无厌。你说好笑不好笑?
我觉得这不能叫做“讨厌上了年纪的女人”,而是“讨厌变坏了的女人”。
第七十七回
司棋见了宝玉,因拉住哭道:“他们做不得主,你好歹求求太太去。”宝玉不禁也伤心,含泪说道:“我不知你作了什么大事,晴雯也病了,如今你又去。都要去了,这却怎么的好。”周瑞家的发躁向司棋道:“你如今不是副小姐了,若不听话,我就打得你。别想着往日姑娘护着,任你们作耗。越说着,还不好好走。如今和小爷们拉拉扯扯,成个什么体统!”那几个媳妇不由分说,拉着司棋便出去了。
宝玉又恐他们去告舌,恨的只瞪着他们,看已去远,方指着恨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守园门的婆子听了,也不禁好笑起来,因问道:“这样说,凡女儿个个是好的了,女人个个是坏的了?”宝玉点头道:“不错,不错!”婆子们笑道:“还有一句话我们糊涂不解,倒要请问请问。”
显然,这也是讨厌“变坏了的女人”。年轻女孩子如果不好,贾宝玉一样讨厌,比如想要提拔小红的时候,他就防着呢,怕她不好。
当然,贾宝玉确实不喜欢婆子,倒茶这种事情他就不愿意让婆子伺候,这一方面可能是他审美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老观念,觉得上了年纪的人“腌臜”,而且干的是粗活儿,端茶递水的不卫生。
一句话总结,贾宝玉讨厌沾染了坏习惯的人。不过什么叫做“坏”,是他自己的标准。比如“粗笨”,在宝玉眼里就是“坏”的,或者起码是“不好”的。可是这种讨厌不耽误他有正常的同情心。
宝玉笑命:“揭起来我瞧瞧。”秋纹麝月忙上去将两个盒子揭开。两个媳妇忙蹲下身子,宝玉看了两盒内都是席上所有的上等果品菜馔,点了一点头,迈步就走。麝月二人忙胡乱掷了盒盖,跟上来。宝玉笑道:“这两个女人倒和气,会说话,他们天天乏了,倒说你们连日辛苦,倒不是那矜功自伐的。”麝月道:“这好的也很好,那不知礼的也太不知礼。”宝玉笑道:“你们是明白人,耽待他们是粗笨可怜的人就完了。”一面说,一面来至园门。
宝玉对刘姥姥,也是这种“耽待”之心占了上风,但他心里是不是瞧不起刘姥姥装疯卖傻打秋风,是不是瞧不起刘姥姥粗俗腌臜?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我敢这么肯定?因为作者专门写了刘姥姥醉后睡了宝玉的床,弄得“酒屁臭气”满屋。
怡红院是贾宝玉为自己营造的一个迷幻香秀的乐园,却偏偏要让粗俗腌臜的臭气沾染。最后这臭气的来源,却可以救下一个清静俊秀的巧姐,让一辈子钻营的王熙凤有“善报”。这种笔力我不好评价它,只能说回味无穷。
而这种对比要成立的前提就是贾宝玉必须讨厌粗俗腌臜的人,才可以形成极大的矛盾。虽然粗俗腌臜,却有本事哄人开心,虽然也是为了钱装疯卖傻,最后却能救人。贾宝玉自己,虽然追求清静纯真,但却于事无补,连自己都振作不起来,虽然瞧不起刘姥姥的村野世俗,但还是会可怜她以及被她逗乐。人和生活就是这样无奈。
好比我们讨厌矫揉造作的人,但她可怜的一面,她有才华的一面,还是会引起我们内心正向的感情流动,这种感情流动也许还会持续很多年。这时候我们虽然谈不上讨厌这个人,但还是讨厌她的矫揉造作。
贾宝玉对刘姥姥,就是这种讨厌又不讨厌的状态,只是人家知礼懂事,当着人不会表现出来,也不会私下议论吐槽,尽量做到“情不情”。林黛玉这种就是“情情”,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哪怕你可怜,我不喜欢你的地方我还是要说。我们一般就会觉得林黛玉这种人“个性强”,我个人是不大喜欢她这些地方的,不过讲老实话,谁都有狭隘的时候,私下吐槽可怜人这种事,好多人也都干过。
所以作为黛玉“分身”的妙玉就替代她作为了另一组“刘姥姥参照系”,不过八十回以后我们不知道了,不明白像黛玉这种个性的人,将来再面对刘姥姥,又会有怎么一番人生的感慨。照我想来,让她们在粗俗尘世中迅速的凋落,可能是一种结局。绝不允许不纯洁的东西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因此也就丧失了在不纯洁中抗争和摆脱的勇气,临了就只会“玉碎”,就是“砸碎了也不给人”。
其实刘姥姥虽然是个村野之人,但又似乎可以担得起一句“朴而不俗、直而不倨”,这本是探春议论市面上卖的小物件的,可是这里的批语是“是论物?是论人?看官着眼。”所以可以想象,探春这种很有“现实”抱负的人,会对刘姥姥有另外的观感。都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复调”,其实曹雪芹又何尝不懂这种“复调”呢,对某个人,某种人格,某种价值观,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是俗是雅,是腌臜还是化妆成癞头跣足的“超凡脱俗”?曹雪芹通过不同人物去做了一个全息的展示和交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