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宝玉在全文中有哪些烦恼,他烦恼的根源是什么?

回答
宝玉的烦恼,与其说是个性使然,不如说是时代与他灵魂深处某种不可调和的冲突所致。要细数他这些“愁”,得从他那不同寻常的出身和那份不被世俗所容的赤子之心说起。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厌恶和抵触。他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从祖宗起就承袭着“读书做官”的荣耀。家中长辈,尤其是贾政,对他的期望更是寄托了整个家族的体面与未来。然而,宝玉却对此深恶痛绝。他觉得那些官场中的人,个个虚伪做作,满口“经济文章”,蝇营狗苟,追名逐利,玷污了人的本真。他更愿意在女儿堆里厮混,和她们谈诗论文,赏花抚琴,感受那份纯净与灵动。这种对主流价值的背叛,自然让他饱受贾政的责打和家人的担忧。他知道自己不被父亲理解,家族的未来也因为他的“不肖”而蒙上一层阴影,这种来自最亲近的人的压力和失望,是宝玉难以摆脱的烦恼之一。他内心深处渴望的是自由,是精神的契合,而不是被套上那个沉重的枷锁去扮演一个世人期待的“好男儿”。

其次,宝玉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无力感,也是他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愁绪。他将大观园中的女儿们视为“神仙似的”,认为她们纯洁美好,不应沾染世俗的污浊。他对林黛玉的怜惜,对薛宝钗的欣赏,对晴雯的痛惜,以及对湘云的喜爱,都源于他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珍视。然而,他眼睁睁地看着这些鲜活的生命,如同他口中的“花儿”,一旦被风雨吹残,便会零落成泥。他看到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后的凄惨下场,看到了金钏儿的投井,看到了元春的“不得已”的牺牲,看到了黛玉的“泪尽而逝”。这些女性的悲剧命运,像一根根针一样刺痛着宝玉。他想保护她们,想让她们永远保持那份纯洁美好,但现实的残酷却一次次地粉碎了他的愿望。他越是珍视,越是痛苦,这种无力改变的命运,让宝玉时常陷入忧伤之中。他渴望能有一种力量,能守护住这份美好,但他却只能看着它一点点消逝。

再者,宝玉对世俗虚伪的洞察和自身敏感的性情,也让他倍感孤独和困扰。他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纯真,让他能够轻易地看穿人情世故中的虚假与势利。比如,他能轻易地分辨出王熙凤的精明和圆滑,也能体会到薛宝钗笑容背后的某些顾虑。这种“不合时宜”的洞察力,反而让他难以融入那个虚伪的社会。当别人都在为名利奔波时,他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当别人都在逢迎讨好时,他却常常因一句真话而惹祸。他的赤子之心,在成人世界的规则面前显得格格不入。他常常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没有人真正理解他的内心。这种精神上的孤独,如同潜藏在他心中的暗流,让他时常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和迷茫。

最后,宝玉对“情”的执着和对“悟”的模糊,也构成了他烦恼的另一层面。他是一个极其重情的人,无论是对姐妹们的关怀,还是对黛玉的刻骨铭心,都体现了他对情感的投入。他相信“情”是生命的本质,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然而,当他看到情感也可能带来伤害,当他经历生离死别,当他发现自己所珍视的一切都可能化为泡影时,他便开始思考“情”的意义,乃至生命的终极价值。这种对“情”的执着和对“悟”的追求之间的拉扯,让他陷入了更深层次的困惑。他试图在“情”中寻找答案,又在“情”的幻灭中感到痛苦,最终才会在对“空”的探索中找到一丝解脱。

总而言之,宝玉的烦恼,根源在于他那个不愿被世俗同化的灵魂,与他所处的那个由虚伪、等级和压抑构成的封建社会之间的根本性冲突。他的烦恼,是那个时代中一个真诚、敏感而又叛逆的灵魂,在污浊环境中挣扎求存的真实写照。他所烦恼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现实残酷之间的矛盾,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社会功利追求之间的背离,是对纯粹情感的珍视与世俗变迁之间的无力。这些烦恼,构成了他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使得他的形象,在那个人情练达、尔虞我诈的大家族中,显得尤为独特和动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父亲居然要让他去上学!!!还认为他以后不应该靠父母!!!

母亲居然不让他和女佣人喝醉了躺一张床上!!!还要骂他随便吃别人嘴上的胭脂!!!

保姆居然不让他喝酒!!!

漂亮的姑娘们居然不是都喜欢他的,还有喜欢别人的!!!

去讨好姑娘们,居然和这个好了,会得罪其他姑娘!!!

枫露茶不沏过三泡,能喝嘛?

买来的衣服都是老婆子做的,脏啊。不是漂亮的小姑娘做的衣服我是不穿的!!!

家里的姐姐妹妹表姐表妹居然要嫁人,为什么不能一辈子陪着我呢!!!

我只对着家里的女佣人暗示想要她做小妾,我妈就想把她赶走!!!

差不多就是这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