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回答
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并非偶然,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美誉。这个称号的出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江汉汇流,九省通衢

这是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其城市发展的天然优势。

长江与汉江的交汇点: 武汉坐落于长江中游,长江和汉江在此交汇。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连接着广阔的内陆腹地和东部沿海地区。汉江则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其流域覆盖了中国西北部和中部的大片区域。这两个重要水系的汇合,使得武汉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九省通衢”的战略地位: 由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以及四通八达的内陆水系连接,武汉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无论是水路、陆路还是后来的航空,武汉都扮演着连接各地的枢纽角色。在古代,这里是重要的漕运和商贸集散地;近代以来,随着铁路、公路的发展,其“九省通衢”的地位更加巩固。

与芝加哥的相似之处: 芝加哥同样位于美国中西部,坐拥密歇根湖,是连接五大湖地区与美国内陆、东部沿海的重要交通节点。密歇根湖就像武汉的长江一样,是重要的内陆水运通道。芝加哥作为北美大陆的铁路枢纽,也扮演着连接东西的“心脏”角色。这种地理上的枢纽地位,是两者相似性的核心。

二、 经济发展与工业基础:近代工业的摇篮

武汉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早期工业化进程为它赢得了“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近代工业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武汉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张之洞在这里兴办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工厂之一——汉阳铁厂,以及织布局、制碱厂等。这些工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武汉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商业与金融中心: 繁荣的工业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武汉的汉口地区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商贾。金融机构、银行、商行遍布街头,形成了繁华的商业景象。金融和商业的繁荣,是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
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随着时代发展,武汉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早期的重工业为主,逐步发展成为集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多元化的经济中心。

与芝加哥的相似之处: 芝加哥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经历了飞速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成为美国的工业和商业中心。它以其庞大的铁路网络、发达的制造业(如肉类加工、钢铁、机械制造)和繁荣的金融业而闻名。这种从交通枢纽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引擎的路径,与武汉有着惊人的相似。

三、 城市建设与现代化进程:都市的崛起

武汉的城市发展也展现出与芝加哥相似的现代化特征。

城市规划与建设: 在近代,随着租界的设立和城市功能的扩展,武汉(特别是汉口) underwent significant urban development. 出现了许多具有西方风格的建筑,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现代化的城市设施: 随着经济发展,武汉在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现代化,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之一。
人口聚集与消费中心: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武汉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成为区域内重要的消费中心和人才聚集地。

与芝加哥的相似之处: 芝加哥在1871年大火后迅速重建,展现了强大的城市复兴能力。它也是美国城市规划和摩天大楼建筑的先驱之一,拥有壮丽的城市天际线。其作为美国中西部最大的城市和人口聚集地,也是重要的消费和文化中心。

四、 文化与生活方式:融合与活力

虽然东方与西方在文化上有很大差异,但在城市活力和生活方式上,武汉也展现出一些吸引人的特质。

多元文化的交融: 作为重要的商业和交通枢纽,武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不同地域的人们来到这里,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习俗,使得武汉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 武汉人以其热情、直爽的性格而著称。这座城市充满活力,既有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又不失生活的热情与烟火气。无论是美食文化、夜生活还是休闲娱乐,都展现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与芝加哥的相似之处: 芝加哥同样是一个文化大熔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它拥有世界级的博物馆、剧院、音乐场所和多元化的社区,展现出充满活力的都市生活。

总结:

总而言之,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主要源于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地理上的“九省通衢”,使其成为连接中国内陆和沿海的重要枢纽,这一点与芝加哥在美国中西部的地位非常相似。
近代以来迅速发展的工业和商业,使其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点也呼应了芝加哥作为美国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地位。
繁荣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以及吸引人口聚集的强大活力。
充满活力的都市文化和生活方式,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城市整体的活力和吸引力是共通的。

这个称号是对武汉城市发展成就的高度概括和肯定,也寄托了人们对武汉未来发展的期望。它象征着武汉这座城市在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城市活力和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强大潜力和吸引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已经有人回答了而且还挺详细,下面我的回答也只算是补充,因为写过一部武汉城市史(概要)的书(尚未出版),接触到一点史实,所以有一些看法和想法和大家分享。

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此说来源前面网友说得很清楚:出自20世纪初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撰述(主编兼统稿)《汉口:中央CHINA事情》一书,原文:“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字面上的意思仅指当时(20世纪之交)“汉口”,但全书内容包揽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学界称“两城一市”),后人拿来(指“芝加哥“之喻)指代“武汉“这一整座城市也是说得过去的。

东京富山房(出版公司)1907年1月日文原版(书封图在孔夫子旧书网》。次年(1908年),中文版由上海昌明公司翻译出版(网上有书封图)。

记住书的出版日期,对我们这个话题研究有用。

拿中国武汉(汉口)和美国芝加哥相比,水野幸吉当年怎么想?我们不知道我们可以猜。

首先我们得粗略了解20世纪之交武汉,然后也得粗略了解20世纪之交芝加哥,这样才能拥有关于这个问题回答的”依据”。有人把武汉和芝加哥之比从晚清一直分析论证到2021年。也可以。知乎本来就是一个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不过在我来说还是喜欢“就事论事”——就1907年的“论述”聊1907年(前后)的故事。

上海比做“东方巴黎”,很欧洲,十里洋场,纸醉金迷。

汉口(武汉)比做“东方芝加哥”,很美国,旧城新城,勃勃生机。

20世纪初,美国崛起于大西洋彼岸,“国家实力壮大“,直逼英法与德国比肩。一个传承于欧洲又与欧洲决然不同的国家和人民,“实用主义”,“野心勃勃”,“向往富有”,创新求变,不拘一格,加上拼尽全力追求财富梦想的勇敢(引号词语引自《美国文化简史——19-20世纪美国转折时期的巨变》)。

芝加哥,美国第三大城市,1837年建城,19世纪中后期城市建设发展飞速。农耕畜牧集散地和重工业轻工业生产基地。1848年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开通,沟通密歇根湖区(美国中西部即芝加哥城区)与密西西比河沿岸(美国中东部及西南部)商贸流通;1870年太平洋铁路修通,芝加哥得天独厚地成为横贯美国东西部大铁路中心点。城市地理交通优势成就城市经济地位优势。物产、建设(工商业)、交通(水运陆运)……在19世纪下半叶已经打下基础,20世纪开始随着世界现代化科技发展更是一发不收(注:以上部分资料综合参考于百度百科)。

以上啰嗦半天,对武汉这个城市略有所知的人,应该看得出为什么将芝加哥拿来和武汉比了吧?

1、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东部,国之“中央”。

2、物产:位于汉江平原边缘,长江汉江交汇处。汉江平原,“天下粮仓”,棉麻生丝生漆桐油竹木,农耕畜牧养殖,地产丰富。

3、商贸:汉口,500年建城史,明清以来中国内陆贸易重镇,1861年汉口开埠,租界设立,海关设立,中国唯一内陆中心国际通商港口,商业集散地,收购、存储、交易、运输,长江流域内外贸易商业城市重要地位无可取代。

4、交通:水路:武汉三镇位于江湖之滨:长江和汉江,武汉三镇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泊遍地(已经开始填湖建城)——长江通中国东部和西部商道(江浙—川渝),长江+汉水通中国南部和北部商道(汉江-长江-洞庭湖-湘沅资澧-岭南)。

陆路:1906年4月京汉铁路全线通车,终点站汉口。1900年,粤汉铁路修建工程开始。

5、工业:五国租界建立,洋商入驻汉口,引进欧美工业革命现代化科技成果包括管理体系和文化思想输入。张之洞督鄂,倡导“湖北新政”,推行“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主持创建湖北重工业基地——汉冶萍公司,(铁矿、煤矿、冶炼)钢铁生产全体系(经济价值评估此文不论);官办企业和商办(华商)企业发端于20世纪初,重工业、轻工业、民用工业欣欣向荣。

6、教育:1861年后西方文化输入,西学兴起淘汰旧学,教育体系和医疗体系全面改革,欧美院校教育在武昌扎根,即今中国“大学城”源脉。19世纪末20世纪初,武汉西式学堂(教会学堂和官办学堂)比(中国)哪一个城市都多,湖北省公费留学生(官费留学大多去日本)比(中国)哪一个地区都多。

7、建筑:西式建筑逐渐取代中式建筑(我的研究强项(见《三镇风情——武汉百年建筑经典》胡榴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不说了,直接上图:

综上:20世纪初,将中国武汉(汉口)和美国芝加哥相提并论的依据如下:

地理位置(国之中央),地貌物产(滨江滨湖,地产丰富),交通优势(水路和陆路即铁路交通枢纽),商业贸易(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工业(重工业、轻工业全面发展),教育医疗(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现代化医疗体系逐步兴盛),建筑(芝加哥1908年后城市建筑大面积重建,摩天大楼闻名世界,芝加哥学派诞生地-汉口开埠建筑领先当时中国大中城市仅屈居上海)。

下面搬一段我文章中的话,给人(读者网友)更为具象的感受对当年的汉口也是武汉。

英国现代作家毛姆的小说《面纱》,2006年由好莱坞改编成电影全球上映,片中提及20世纪初期中国大陆海外通商大都市,第一上海,第二汉口。

晚清以及民国,中国境内外将武汉三镇统称作“汉口”,有意或无意忽略武昌和汉阳两城——从长江下游来,称“到汉口”;从长江上游来,称“下汉口”;从周边县乡来,称“去汉口”—— 汉口,当年人们的梦,梦中的繁华,化作历史上的真实,平湖大泽之间浮起一座新城, 一百五十年的沧海桑田,这就是汉口.

明末清初,汉口成为长江中下游商业重镇,因为有长江、汉水两大水系的船舶运输,商贸集市,加上随商贸集市兴盛而汇聚的城镇民居大都集结在两江交汇之地,沿汉水之滨形成城镇初期雏形——今天汉口的中心,沿江大道、中山大道周边的城区,当时根本还不存在。

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地属湖北省江汉平原,古云梦泽遗址,湖泊沼泽遍布,其中,长江北岸的汉口地势最低,当年(19世纪初期)的汉口,在汉水入长江口建城,即汉正街方圆街区,城区范围非常小——西临汉水,北止于后湖(指今中山大道上段长堤街一带),南临长江,东止于两江交汇地龙王庙。

18世纪末19世纪初,商贸繁荣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自龙王庙以下(指长江水流流向)的沿江地段,渐次有人居住,木屋板屋的街衢巷陌,一直延伸到花楼街。

1861年,汉口开埠,清政府沿长江江边割地为英俄德法日五国“永久性”租借使用,1865年,英方耗银二十万两在英属租界的汉口长江边修筑大堤,沿着堤的内侧修路,称为河街(今沿江大道),沿着河街建房屋,一片与中国古典城镇建筑迥然不同新城区——乌瓦木梁中国传统式建筑被坡瓦砖墙欧洲建筑取代,武汉城市建筑历史与世界城市建筑历史接轨,城市建筑模式更替,城市建设模式更替,“汉口开埠”,武汉城市近现代化历史开始。

五国租界建在长江之滨,为的是通商的便利,和出入境的便利,看中的就是长江这一条黄金水道——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巨轮越洋,从吴淞口直抵汉口码头,走长江如履平地。租界划定,西方冒险家纷至沓来,购地经营,金钱垒出一座崭新的汉口。江边建货运码头,仅英租界就有八个,之后各国租界顺江而下一直建到丹水池。坚固堤防阻挡长江千万年的洪水,江面上停泊着外洋轮船和军舰,千万吨货物在码头上日夜装卸。当年,只要登上长江江面任何一艘外洋轮船,便等于走出了中国国境,由汉口港起始的海上航线可直达日本横槟、法国马塞、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埃及塞得港、比利时安特卫普和意大利热诺瓦。

1906年,京汉铁路(当时为芦汉铁路)全线建成通车,终端在汉口大智门火车站。京汉铁路,贯通中国南北交通的一条大动脉。原先,从汉口到北京,走陆路驿站,马车紧赶慢赶,最快也得二十八天,有了铁路之后,乘火车时间为三天,快车只需三十六个小时,与先相比,一路上简直风驰电掣。

长江航线和京汉铁路,水路和陆路在汉口交汇,九省通衢的内陆城市此时更是如虎添翼,北面直达京都,东面直通外洋。政事通达,财源通达,人气通达,人心通达。当年的汉口,五方杂处、华洋混居,一个外国侨民聚居的内陆城市。

北岸汉口,南岸武昌,百年新城,千年古城,隔着一片阔大的江面遥相对峙——时空在此交接转换,古往今来的一出大戏,华服锦袍,琴瑟箫鼓,灯光明灭,大幕落下又掀起,古代中国悄然隐去,近代中国翩然前来。

汉口深居内陆,开放商埠较东南沿海城市晚二十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富庶的经济资源,使居于大陆腹心的这座口内通商城市很快卷入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大潮,其后数年,发展势头迅猛直逼上海,被称为中国内陆外贸勃兴的一个奇迹。

20世纪初,汉口洋行250家,1910年,对外贸易年额银一亿三千万两,外贸总量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人称是汉口的“万国交通时代”。 当时有报章评论:上海为中国对外贸易之总汇,汉口为内地对外贸易之中心枢纽,其它长江沿岸各港口不过是“此两地之附庸而已”——集中内地物质转输上海,汉口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转口货栈”,其重要作用不可能低估。

1861年1911年,包括英、美、俄、日、德、法在内,共有十四个国家在汉口设领事馆(包括总领事馆),20世纪初,1905年至1927年民国时期,二十个国家在汉口设领事馆(包括总领事馆)——“十里风飘八国旗”, 当年,仅胜利街(旧时街分五段命名)一条街就有八个国家的领事馆。

金融机构、商业机构、领事馆驻地、海关大楼、船舶公司、俱乐部、商厦、公寓……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临江而立。

汉口新生,城市中心迁移,由西向东迁移,由汉正街老城区移向沿江大道(当时的河街)和中山大道(当时的后城马路)的新城区,由汉水之滨,移向长江之滨,从此跨入大汉口“长江时代”。

——节选自胡榴明著《繁华沧桑大武汉》(台北秀威出版社)



以下是我回答上面这个问题的感想,“感想”比正文重要!

为什么?

因为上面这个问题(“为什么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一、在知乎,它是老话题,不是新话题,回答的人很多,不差我一个:二、这个问题人人都回答得出来,不过是字数或多或少也就是内容或详或略的问题。

来这里发言,其实想借“这个问题“说一说与此相关的人和事,因为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翻开一本书先了解作者后了解写作背景然后开始阅读,阅读完毕思索开始,其中第一重要的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当我知道“东方芝加哥“出自某一个人之口(笔)和某一本书时,第一意识就是去查询这个人和这一本书而不会“兴高采烈”“轻易而举”取而用之。

这样一种探究心理,每一个写作者都有,只是关注点各自不同而已。

回到主题:一、《汉口:中央CHIAN事情》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二、作者水野幸吉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水野幸吉:英文名:Midzuno Kokichi(1873~1914),日本人,外交家,东京帝国大学法学学士,1905年至1907年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执行前领事山崎方案,对汉口日租界建设颇有建树,其著作《汉口:中央CHINA事情》(后文提及一律简称《汉口》)可作为武汉城市历史研究珍贵参考文本。

《汉口》,全书日文版784页(日版书论页不论字),我没有读过,网上据说复印件两大厚本(原版已绝),仅目录35个P(我已全部复制下载仅供研究参考),阐述武汉三镇(不仅仅是汉口)方方面面,天文地理、民风民俗、农产矿产、农耕渔猎、建设建筑,交通运输、轻重工业、商业贸易……一年四季温度湿度都写到了,其内容庞杂、篇幅浩大、记载详尽,令我叹为观止!

请看上一自然段,水野幸吉个人简介,1905年至1907年任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时间两年,推测担任总领事之前也在汉口日领馆任职,前后加起来超不过五年在中国汉口。如此庞大的一部书,工程量繁重的社会踏勘调查,不可能由他独立完成。

所以我推测:水野幸吉是这部书结稿(收集资料)统稿(文字修整篇章编排)及出版的主持人,也是第一著作人。那么问题来了,这部书的内容提供者也就是资料提供者除水野幸吉自己的社会调研资料收集外还有其他的谁?

并不需要找到一个确切的人或团队,因为当年(汉口开埠后至二战结束前)在汉口几乎所有日本商行都有向日本帝国政府提供情报的义务(国家任务),领事馆官员更是训练有素的特工人员,情报头子。所谓情报并不一定是军事和政治,从《汉口》一书的目录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推测当年日本在别国也一样)的一切,天上地下所有的一切,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在他们(日本军国主义者)眼里“价值连城”,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天长日久,日本人了解武汉甚于武汉人自己。

[1]

那么,日本人收集情报干什么用呢?本书并没有直接提到军事和政治啊!

(注:书的内容从书的目录序列可以大致推断得出来,如果对武汉三镇开埠以来城市建设发展史有一定了解的话。)

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占领中国称霸亚洲和太平洋侵略战争作准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古人战略思维,日本人再熟悉不过。摸清“敌国”的底细,以便将来“取而代之”。甲午海战挑衅清廷,旅顺口之战逼退沙俄,再往后,一步跟一步,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和德国纳粹联手把世界搅得腥风血雨、天翻地覆……

为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尽忠效力,预谋筹划提前数十年如一日,静静等待天皇下令发动战争那一天,从侵华战争开始,霸占中国霸占亚洲霸占全球,建立大日本法西斯帝国——二十世纪初日本青年家国英雄梦,疯狂热血,水野幸吉其中之一。

1907年日本版《汉口》,其实是一部资料详实的情报记录集大成——“东方芝加哥”?别以为他在夸你?

当年,水野幸吉,喜欢武汉看好武汉,他是真心的;由喜欢继而想要霸占拥有,他也是真心的。

下面引我的文字简要介绍汉口日租界和汉口日本总领馆总领事水野幸吉。

1898年7月,日本则借甲午海战之威在汉口设租界,位于德租界以下(以长江流向),以今六合路为分界线,占地380余亩。1907年2月9日,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与清政府汉口官员签订协约,沿长江下游方向扩大日租界,占地达622.75亩,面积仅次于英租界。扩大的这块地面即今汉口新天地地片。

20世纪初,来汉口任职的外交官水野幸吉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史称汉口“东方芝加哥”出自他的著作《汉口:中央CHINA事情》,书中直言不讳地表达对这座中国中部城市恨不得“据为已有”的“感情”。这样的觊觎之心,当年来过中国的日本政客和日本军人几乎都有。随时准备发动侵华战争,当年在日本已经形成群体性思维。

——节选自胡榴明《三十秒读懂武汉》图文版图书(尚未出版)

东京帝国大学,当年日本军国主义政治家培养跟从者的摇篮。20世纪上半叶,大正时代和昭和时代,日本政坛军国主义“少壮派”,武官来自日本陆军大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文官来自东京帝国大学为首的全日本七所“帝国大学”,可谓“文武兼备”。

水野幸吉主持出版《汉口》之后,任职期结束返回日本,向军方竭力推介“将来”日本侵华战争战略部署,认为牢牢把控中国中央地区武汉市,对于日本帝国有可能发动的称霸亚洲及世界的侵略战争意义重大。

你还稀罕他的“赞美”吗?


(完)

参考

  1. ^ 晚清时期日本在汉口的情报调查活动述论,作者江汉大学梁紫苏
user avatar

因为当时美国影响力比较大。

其实武汉更适合的称呼是东方莫斯科,这座城市对中国的意义不是芝加哥对美国的意义所能比拟的。

武汉是几乎唯一配得上:“中国虽大,但已无路可退”的城市。芝加哥不过籍美之名,焉可与武汉相提并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并非偶然,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美誉。这个称号的出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江汉汇流,九省通衢这是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其城市发展的天然优势。 长江与汉江的交汇点: 武汉坐落于长江中.............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有讨论价值。其实,说宫本武藏没有被冠以“剑圣”之名,或许是我们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认知,但细究起来,这背后涉及的是对“剑圣”这个称号的理解,以及历史人物自身的光环和传承方式。首先,咱们得明白,“剑圣”这个称呼本身就不是一个官方授予的头衔,它更像是一种民间或历史评论家们基于人物的武.............
  • 回答
    关羽被尊为“武圣”,这绝非偶然,而是他传奇一生中无数辉煌战绩、高尚品德以及在后世人心目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共同铸就的。要理解他为何配得上“武圣”之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将才与帅才,以及这些特质如何在他身上融汇升华。“武圣”之名:荣耀与象征关羽获得“武圣”的称号,并非简单地因为他武艺高强。虽然他的武勇在.............
  • 回答
    关于武汉一大学生声称“3月份去美国上学,偷偷乘坐物资车前往上海出境,后被隔离观察”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只是该大学生的单方面陈述,事件的真实性、细节以及其行为的性质,都需要进一步的核实和信息公开。以下是一些可能从不同角度对该事件的看法和分析:1. 事件背景与.............
  • 回答
    武汉那个男童的事件,听着就让人揪心。一个孩子说老师剪掉了他的生殖器,这得多大的痛苦和恐惧啊。然而,事实却是孩子自己玩耍不小心造成的伤害。这事儿一出来,很多人都会问,孩子怎么会这么说呢?明明不是老师做的,他为什么要往老师身上赖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也挺复杂的。首先,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孩子太害怕了。你.............
  • 回答
    关于“武汉军运会开幕当天,美国机构正演练病毒暴发”的说法,以及其是否具有“未卜先知”的针对性和是否为巧合,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涉及信息传播、阴谋论和科学分析等多个层面。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一、 声称的“证据”来源及解读:首先,需要明确“媒体称”的来源.............
  • 回答
    这则消息,来自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说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最初的疫情,存在“冷链引入病毒的可能”。这句话里学问可就大了,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说“可能”,并不是说“一定”或者“百分之百”。科学研究,尤其是在疫情初期,很多事情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专家这么说,是在他们综合了病毒基因测序、流行病学调查等.............
  • 回答
    1月27日武汉疫情发布会上关于“筹款统一归口,只通过省市红十字会接受捐赠”的这一决定,对物资援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潜在的积极作用,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 潜在的积极影响:1. 规范化和透明度提升(理论上): 统一管理: 将所有捐赠统一交给红十字会管理,理论上可.............
  • 回答
    武汉警方将“女子以死对抗遛狗人”案定性为“重大疑难案件”,从法律角度分析,其立案难点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刑事立案的门槛与证据要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刑事立案与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的门槛是不同的。刑事案件通常需要证明行为人涉嫌构成犯罪,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在这个案件中,警方.............
  • 回答
    中国疾控中心(CDC)近期发布的关于北京新冠疫情的表述——“排除武汉流行毒株导致”——这一信息,对于理解北京此次疫情的源头、传播链条以及防控策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详细解读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并力求用自然、不生硬的语言来阐述。首先,我们要明白“武汉流行毒株”这个说法指的是什么。在新冠疫情爆发.............
  • 回答
    李文亮医生于2020年2月7日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他的妻子付雪梅在2020年6月12日(距离李文亮去世约四个月)在武汉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这个孩子是李文亮和付雪梅的第二个孩子,他们还有一个大儿子。付雪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孩子的出生是“老公给我的最后的礼物”,并且她会好好抚养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
  • 回答
    武汉市民遛狗不牵绳,甚至扬言“咬到你赔十万”,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警方也已介入调查。对于这种不文明养犬行为,以及涉事者可能面临的处罚,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无论涉事者说出何种“赔偿”承诺,其行为本身已经触犯了多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一、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法律依据在中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能反映出大家对不同城市发展的看法和感受。南京、成都、广州虽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地铁建设和基础设施大改造,但武汉给人的“大工地”、“县城”印象,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观感。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大工地”和“县城”的评价,更多的是一种视觉感受和心.............
  • 回答
    关于方方《武汉日记》和《纽约日记》受到不同对待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涉及到文化语境、政治环境、读者预期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1. 核心内容与读者期待的错位: 《武汉日记》: 这本日记诞生于武汉这座城市被封锁、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武汉那么多外国人,为什么没有被感染?国外被感染的也是华人呢?”这个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对新冠病毒传播、人群易感性以及一些误解的澄清。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并尽量用更自然、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白,新冠病毒(SARSCoV2)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它是一种普遍性的.............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糟心透了。武汉这位女士,本来高高兴兴地把全款交了,满心欢喜等着提新车,结果呢?刚拿到钥匙没多久,就被自家4S店的店员给撞了。你说这运气得有多背?更离谱的是,最后只赔了4500块钱,这事儿搁谁身上能咽得下这口气?为啥不能换辆新车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止是赔钱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1.............
  • 回答
    武汉这位小伙因为在网上购买了两只乌龟,结果被判刑五个月。这事儿一出,很多人都替他抱不平,觉得他就是个普通人,哪知道乌龟还分保护不保护的,更别说犯法了,应该适用“不知者无罪”的原则。但法律这东西,可不是我们平时聊天那么简单,它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咱们先说说“不知者无罪”这个概念。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道理的.............
  • 回答
    在国际军事评论和讨论中,当苏式(或现在常说的俄式)武器在实战中表现不佳,或者与西方同类武器相比显得逊色时,确实经常会出现两种解释:“猴版”(Shanzhai Version)和“使用者素质低”(Low User Proficiency/Training)。这两种说法都有其存在的土壤,但同时也可能是一.............
  • 回答
    在古代,武将一旦被绑住,想要反抗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原因非常复杂,绝非仅仅是身体被束缚那么简单。这背后涉及到心理、策略、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规则等方方面面。我尝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1. 身体的绝对限制与心理的瞬间瓦解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身体上的限制。被绑的手段在古代多种多样,通常是为了最大程度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