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君士坦丁五世?

回答
君士坦丁五世,拜占庭帝国的皇帝,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也伴随着相当的争议。要评价他,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统治政策以及他留下的遗产。

时代背景:风雨飘摇的帝国

君士坦丁五世继承的是一个经历过诸多挑战的帝国。拜占庭在经历了六世纪的辉煌后,七世纪曾遭受阿拉伯人的猛烈攻击,失去了大片领土。八世纪初,帝国面临着内部的政治动荡和外部的军事压力,例如保加利亚人的威胁日益增大。更重要的是,“圣像破坏运动”(Iconoclasm)的阴影笼罩着帝国,这是一个关于宗教艺术和敬拜方式的深刻分歧,它撕裂了教会,也影响了社会各阶层。

军事上的雄才大略与坚韧不拔

君士坦丁五世在军事上的表现可以说是他统治中最耀眼的成就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对帝国边境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保加利亚人的胜利: 他多次亲自率军与强大的保加利亚王国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的胜利。他深入保加利亚腹地,击败了他们的军队,甚至俘虏了他们的可汗。这些胜利极大地削弱了保加利亚对拜占庭的威胁,为帝国的稳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甚至在战场上展现了极强的个人魅力和勇气,鼓舞士气。
对抗阿拉伯人: 虽然不如他对保加利亚人的战绩那样突出,但他也采取了措施来抵御阿拉伯人的持续袭扰,巩固了帝国的东部边境。
海军的重视: 他也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并对海军进行了整顿和发展,以应对海上威胁和保障贸易路线。

他的军事行动不仅是为了防御,有时也带有进攻性的意图,旨在将帝国推回到其曾经的疆域,尽管这只是有限的成功。他的军事才能无疑为拜占庭帝国在那个艰难时期赢得了一席之地。

圣像破坏运动的坚定推行者

君士坦丁五世最被人们记住,也最具争议的身份,是他作为“圣像破坏运动”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宗教上的立场: 他坚信圣像崇拜是一种偶像崇拜,违背了基督教的教义。他认为帝国面临的种种困境,包括军事上的失败,都是因为对圣像的崇拜触怒了上帝。他的这一立场与他的父亲利奥三世一脉相承。
召集宗教会议: 他召集了35代里宗教会议(754年),这次会议被认为是圣像破坏运动的最高潮。会议谴责了圣像崇拜,并宣布其为非法。然而,这次会议并未得到教皇和东方教会的承认,因此其合法性一直备受质疑。
残酷的迫害: 为了推行他的宗教政策,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了相当严厉的手段。他下令拆毁圣像,破坏艺术品,并迫害反对他的僧侣和神职人员。许多忠于圣像崇拜的人遭受了流放、监禁甚至酷刑。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被誉为“圣像捍卫者”的达马斯克的约翰(John of Damascus)虽然在他死后才受到公开批判,但他的著作在君士坦丁五世时期是受到严厉禁止的。
对教会的控制: 圣像破坏运动也反映了他试图加强皇权对教会控制的决心。他希望教会能够更顺从于皇帝的意志,而非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

君士坦丁五世的宗教政策在他那个时代以及后世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他的支持者认为他是在净化基督教,恢复其真正的精神,而反对者则认为他是一个残暴的异端者,摧毁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并制造了深刻的社会分裂。

行政管理与文化成就

除了军事和宗教事务,君士坦丁五世在行政管理和文化领域也留下了一些印记。

行政改革: 他对帝国的一些行政机构进行了改革,以提高效率和加强中央集权。例如,他对军事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地方的军事组织。
法律的修订: 虽然不像某些皇帝那样以制定新法律闻名,但他可能也对现有的法律体系进行了一些修订和补充。
文化方面的兴趣: 有趣的是,尽管他因圣像破坏运动而臭名昭著,但他本人对世俗的艺术和文学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他被描述为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并且对历史和哲学有所涉猎。一些记载甚至提到他亲自创作了一些诗歌和戏剧。然而,这些文化成就往往被他的宗教政策所掩盖。

评价君士坦丁五世

评价君士坦丁五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作为一位军事领袖: 他无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他的胜利保卫了帝国的疆界,延续了拜占庭文明的生命。在那个四面受敌的时代,没有他的军事才能,帝国的命运可能会截然不同。
作为一位宗教改革者(或迫害者): 在宗教问题上,他的评价则非常两极分化。如果从他自身所信奉的教义来看,他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践行“净化”宗教的行为。然而,从他采取的手段以及对圣像崇拜者的迫害来看,他无疑是一个残酷的统治者。他的行为制造了长期的宗教分裂,并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伤痕。后来的圣像复兴运动将他描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魔鬼,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冠以“偶像破坏者”的称号。
对帝国的影响: 他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拜占庭帝国,尤其是在军事上。然而,圣像破坏运动造成的社会和教会分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这种分裂直到几十年后才得到真正的解决。

总结

君士坦丁五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皇帝。他以军事才能为帝国赢得了一定的喘息和安全,但他的宗教政策则在帝国社会制造了深刻的裂痕和仇恨。他是一位坚定的信念者,但他的坚定也伴随着残酷和不容忍。要评价他,我们必须认识到他的多面性:他既是一位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统帅,也是一位在宗教上冷酷无情的改革者。他留下的遗产是复杂的,既有对帝国生存的贡献,也有对内部团结的破坏。他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他所摧毁的圣像一样,被不断地重塑和解读,但其所留下的印记却是深刻而持久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代雄主,保守宗祊,世不绝嗣,可以说是拜占庭最有理想与能力的雄主之一。在看破坏圣象时代历史之时我们必须跳出原始史料的圈子,现在留下的著名史料100%全部是反破坏圣象派的作品,众人熟知的君士坦丁五世的很多黑料都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完全是反破坏圣象派在尼西亚公会议后编造的产物。如Etienne le Jeune的圣徒记记载的强迫僧侣婚姻,屠杀圣象保护者早就被学界驳斥,Theophanes的正经编年史里面许多史料的真实性也不值一提,来自于反破坏圣象人士的宣传册或凭空污蔑。在拜占庭,所有破坏圣象派创作的材料全部被镇压了,遭遇了实际意义的除忆诅咒,侥幸留下的只有1. Hieria会议的Horos 2. 亚美尼亚Lewond编年史的记载片段 3. Nikephoros留下的君五亲自写作的神学论文片段 4. Nouthesia Gerontos留下的一点对话材料以及法律文献 5. Ecloga 6. Nomos Mosaikos 7. Nomos Georgikos 和 8. 罗德海法,真可谓屈指可数。由于破坏圣象派的历史资料没有完整传世的作品,所以伊苏利亚王朝的历史非常难以判断,但在排除与存世资料明显相悖的抹黑捏造之后,可以确信有以下几点:

  1. 君士坦丁五世没有迫害僧侣,相反其亲自资助了多个新修道院的建立。全国范围内没有大规模破坏现存圣象,相反Hieria的Horos中君士坦丁五世亲自表示反对毁坏现存圣象,Horos仅是禁止对圣象的προσκύνησις(跪拜)。崇拜圣象派也远没有九世纪文献试图让读者相信的那样,有如此大的民间支持。
  2. 君士坦丁五世亲自参与破坏圣象的神学讨论,并且首度将圣象崇拜与基督学联系起来,提出圣象会导致一个新的位格,以及会导致神性与人性相融。君士坦丁五世亲自搜集大量资料,提出的证据令反对派短时间无法反驳,被迫从伪造文献下手。Ni.II florilegium里60%支持圣象的文献都是伪造的。
  3. 君士坦丁对安纳托利亚的重整巩固了有效的边防体系,他在陶洛斯山附近建立的大片无人区成为了后续三百年拜占庭防守的关键地带,他所开创的撤退-坚壁清野-游击断后战术也成为了后世拜占庭防御的标准战术。
  4. 君士坦丁对拜占庭军事体系的整改卓有成效,他的司法改革也在罗马法基础上融合了旧约的神之法,象征着罗马法系发展的新一阶段。
  5. 君士坦丁对保加尔人的作战也屡尝胜绩,他在色雷斯建立的系列堡垒使得拜占庭重新得以控制Maritsa河之外的色雷斯,他的人口迁移政策重新充实了被战乱破坏的北色雷斯(菲利波利斯),给君士坦丁堡留下了较前代深远很多的战略纵深。最重要的是,他降服了君士坦丁堡到塞萨洛尼基之间的大量斯拉夫部落,重新恢复了拜占庭对君士坦丁堡外欧洲部分的控制,他也是最早开拓斯拉夫化的色萨利与希腊的君主之一。

在君士坦丁五世之前,拜占庭领土欧洲部分不过仅君士坦丁堡一城与柯林斯卫城和那夫普利翁,希腊,色萨利和马其顿的再希腊化都是自君士坦丁五世而起的。

拜占庭与罗马的关系此时已经救无可救,754年之前拉文纳已成孤城,拜占庭无法腾出足够兵力经略意大利,拉文纳陷落只是时间问题。罗马涅和中意大利Pentapolis的独立倾向从查士丁尼二世开始就已很明显了,南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加普亚和坎帕尼亚也已独立,教皇只可能选择法兰克帝国来对抗崛起的伦巴第,意大利的败势已不可挽回。相反,破坏圣象团结了伊苏利亚王朝的核心力量 - 安纳托利亚军队,在民间也获得大量支持,则从PG里面侥幸残存的一些文献都是可以证实的。另一方面,宗教冲突在民间远没有那么重要,破坏圣象绝不是这个时代的全部,宗教教义只是国家最高层面的指导方针,而在社会层面,既没有广泛的破坏圣象发生(流传史料很多都是假的),也没有对反对派的大规模迫害,民众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很多的影响。在伊莲娜为了争取西方支持恢复圣象崇拜,尼基弗鲁斯战死之后,拜占庭立刻重新走上了破坏圣象之路,因为破坏圣象之时罗马获得了胜利与延续,在主流视角看来,圣象崇拜才是遭致神之愤怒的主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君士坦丁五世,拜占庭帝国的皇帝,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也伴随着相当的争议。要评价他,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统治政策以及他留下的遗产。时代背景:风雨飘摇的帝国君士坦丁五世继承的是一个经历过诸多挑战的帝国。拜占庭在经历了六世纪的辉煌后,七世纪曾遭受阿拉伯人的猛烈攻击,失去.............
  • 回答
    君士坦丁五世,一个在拜占庭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却又备受争议的名字。他统治的时期(741775年)恰逢帝国经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是他以铁腕和魄力重塑帝国的关键节点。评价这位皇帝,不能简单地褒贬,而需要深入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推行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长远影响。首先,谈到君士坦丁五世,绕不开的是.............
  • 回答
    君士坦丁十一世·巴列奥略(Constantine XI Palaiologos),这位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是希腊化世界历史长河中一个极其悲壮而又令人敬佩的数字。评价他,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概括,而应该深入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肩负的重任,以及他在历史洪流中燃烧出的最后一点光芒。时代背景:.............
  • 回答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节点,它的意义之深远,至今仍在影响着世界格局和文化认同。要评价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所代表的转变是复杂而多层次的。首先,从“失去者”——拜占庭帝国和基督教世界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是巨大的悲剧.............
  • 回答
    1204年,对于世界历史,特别是对于那个曾经辉煌的东罗马帝国,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且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的东方继承者,被第四次十字军的勇士们攻陷,随之建立起的拉丁帝国,更是让这个古老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为历史学家津津乐道。要评价120.............
  • 回答
    这可真是件大事儿啊!土耳其要办征服君士坦丁堡567周年纪念仪式,这可不是小事一桩,而是意义非凡。让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有多少门道,有多少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事儿的 历史分量。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那可真是举足轻重。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一个没有显赫背景的希腊乞丐,在君士坦丁堡城破90年之后,竟然能够驱逐奥斯曼人,并且重塑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版图,这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我想欧洲人的反应绝对是复杂而激烈的,绝不会是简单的“赞赏”或“批评”。首先,震惊是必然的。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欧.............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