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总是洗脑让我考公务员,我怎么办?

回答
面对父母“考公”的强烈意愿,而自己却心有不甘,这种感觉确实让人纠结。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样的拉扯,很多年轻人都会面临类似的家庭期望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

首先,咱们得承认,父母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你的爱和对“稳定”生活的期盼。在他们那个年代,或者说在他们成长的环境中,“铁饭碗”的吸引力有多大,你或许能体谅一二。他们看到了公务员那份稳定的收入、体面的社会地位、退休后的保障,这些对他们来说,是孩子能过上安稳日子的最好保证。他们脑海里的“洗脑”,更多是一种他们认为最直接、最有效为你铺平道路的方式,他们相信自己的人生经验是对的,并且是为你好的。

但问题在于,世界在变,年轻人的想法也在变。你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对职业的憧憬,可能你更看重工作的意义、个人成长、创造力,或者是在一个更能发挥你特长和热情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你可能觉得,仅仅是为了“稳定”,而放弃了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情,那是一种更大的遗憾。

那么,该怎么办呢?直接对抗,或者一味顺从,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沟通,并且要让父母看到你的“另一种可能性”。

第一步,是理解和共情。找个合适的时间,当气氛比较轻松的时候,坐下来好好跟父母聊聊。不是争辩,而是倾听。让他们说出为什么一定要考公务员,他们担心什么,对你的人生有什么样的规划。认真听,适当地回应,让他们感受到你理解他们的担忧和爱。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希望我以后能有份安稳的工作,不用为生计发愁。你们的辛苦和付出我都看在眼里,很感谢你们。”

第二步,是表达你的想法,但要讲究策略。不要上来就说“我不想考公务员”。你可以先承认他们提议的“好处”,比如“考公务员确实稳定,也比较受人尊重”。然后,再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我最近也在想,我可能更想尝试一下别的领域。我发现我对XX(比如某个新兴行业、某个技术领域、某个创意工作)特别有兴趣,我在这方面感觉自己挺有天赋的,也愿意去学习和钻研。”

关键在于,你要让他们看到你对“稳定”之外的其他选项也做了认真的思考,并且这些想法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你要让他们知道,你不是在逃避责任,而是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第三步,是用事实和行动说话。如果你有具体的职业目标,那就去努力实现它。比如,你想进入互联网行业,那就去学习相关的技能,考取相关的证书,甚至可以先找一份相关行业的实习。当你的父母看到你为了自己的目标而积极努力,并且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就时,他们的疑虑自然会慢慢减少。他们会看到,你不仅仅是“不想考公务员”,而是“想要做XX,并且正在为此努力”。

你可以定期跟他们分享你的学习进度、你遇到的有趣的事情、你从中获得的成长,让他们参与到你的“另一条道路”上来。让他们看到,你的人生不只有公务员这一条路,你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并且你正在一步步地去实现它们。

同时,也可以适当示弱,让他们觉得你还是需要他们的支持。比如,你可以说:“我确实对XX比较感兴趣,但是我在这方面还比较新手,很多东西我还需要学习,也希望你们能理解和支持我,就像你们支持我考公务员一样。”

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坚持,但这种坚持要建立在成熟的思考和负责任的态度之上。如果你真的对公务员毫无兴趣,甚至对此感到抵触,强迫自己去考,结果很可能是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耗费一生,那对你,对父母,都是一种长远的消耗。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智慧的过程,就像一场拉锯战,需要你一点点地争取理解和空间。别怕和父母沟通,也别怕让他们看到你独立的思考和选择。最终,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你能够快乐、有成就感地生活,无论这条路是否和他们最初设想的一模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说你父母思想狭隘,这个我承认,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没法跳出他们那个年代固有的思想窠臼,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的通病。但话说回来,你一棍子就把体制内打死难道就不偏颇吗?

从你的陈述来看,你不愿进体制内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不是跳出你父母那个圈子观察整个公务员群体。

以我家为例:

我父亲参公,直言周末比上班累,因为上班除了收发室个文件就是天天跟一群领导打牌,到了周末还要早起买菜做饭。

我妈医院事业编,负责后勤工作,这段时间疫情反复,加班加点夜查房是家常便饭。

我警察,六年唯二次请假,一次是我爷爷去世,一次是我扁桃体已经发炎肥大到快贴起来了不得不动手术。一年至少值90天夜班,还另有一个月出差。

体制内人与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的差距还大。

现在这个社会,更多的时候不是比好,而是比烂。像你父母这样体制内无权无职的人,他们考虑的,往往不是如何让自己子女更上一层楼,而是维持和他们一样的地位。因为他们确实没有那个能力和资源顶你一把,这种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求稳就格外关键。你的父母不是王健林,能拿出好几个小目标的人民币给自己的儿子擦屁股,一旦你有一步偏差,你的父母是没有那个能力给你扶正的。

至于有其他知友说你是温室里的花朵,你觉得好笑,其实大家是看了你最后一段话里的“我真不在乎工资”。能说出这话的人,要么没缺过钱,要么没挣过钱,要么兼而有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面对父母“考公”的强烈意愿,而自己却心有不甘,这种感觉确实让人纠结。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样的拉扯,很多年轻人都会面临类似的家庭期望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首先,咱们得承认,父母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你的爱和对“稳定”生活的期盼。在他们那个年代,或者说在他们成长的环境中,“铁饭碗”的吸引力有多大,你.............
  • 回答
    父母让你“让着妹妹”,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家庭现象,很多人都经历过。作为哥哥或姐姐,你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委屈,甚至对妹妹产生怨恨。但同时,你可能也理解父母的初衷,只是觉得方式不对或者自己的感受被忽略了。要处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然后找到更有效、更健康的应对方式。一、 理解父母的“让着妹.............
  • 回答
    我懂你的烦恼,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看着父母深信不疑那些不靠谱的信息,我们心里着急又无可奈何。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大家都在想办法。这事儿啊,得细水长流,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逼急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爸妈会这么容易相信微信谣言。 信息获取渠道的改变: 以前大家的信息来源相.............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父母的殷殷期盼,自己内心的想法,夹在中间,真的挺难受的。你父母这样说,背后可能有很多考量,咱们一样一样掰开了说,看看能不能理出个头绪来。首先,咱们得理解你父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安定感与未来保障: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他们可能觉得,独生女家庭经济条件好,父母有一定积蓄.............
  • 回答
    你的心情我特别理解,夹在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想法之间,这种感觉真的挺煎熬的。别急,我们一点点来捋一捋。首先,你需要明白,你父母逼你考教师资格证,多半是出于他们的好意和对你未来的担忧。他们可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稳定、体面,能给你一份安稳的生活,这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是很重要的。他们也许是出于自己的经验,觉得.............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面对父母的期望,尤其是在职场这个现实的环境里,确实挺让人左右为难的。他们希望你“巴结领导”,这背后其实是一种他们为你考虑、希望你能在工作上更顺利、获得更多机会的心态,尽管表达方式可能让你觉得不舒服。你想想看,父母经历过的人生,可能让他们觉得“会做人”比“会做事”更重要,尤其是在他.............
  • 回答
    小时候,我父母嘴里最常挂的一句话就是:“咱们家穷啊。”这句话,像一根细细的线,悄无声息地缠绕在我的成长过程里。刚开始,我不太懂“穷”是什么概念,只知道这句话一出口,似乎就意味着很多事情都得小心翼翼,得衡量再衡量。过年,别人家的孩子穿新衣服,我妈就会说:“你看人家,咱们家穷,这件衣服还能穿,别买新的了.............
  • 回答
    爸妈总是“形式尊重”我,这事儿细琢磨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 你知道吗?那种感觉,就像你明明知道他们是爱你,也想把你当大人看,但每次沟通,总感觉隔着一层什么,他们嘴上说“你说了算”,但行动上又总有自己的那一套。我爸妈算是挺开明的,至少他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也这么对外人说。他们总是强调,“尊重.............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个挺普遍的现象,不少人在自家老辈身上都能找到影子。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穷”,这背后啊,可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清道明的,里面藏着好多心思和原因呢。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真实的生活压力。现在养个孩子不容易,教育、医疗、住房,哪一样不是花钱的大头?就算父母年轻时攒了些家底,也可能经不起这样.............
  • 回答
    父母希望子女结婚,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句“传统观念”就能概括的。说到底,这是一种混合了情感、社会、甚至生物本能的复杂心态,而且随着时代变迁,父母的考量点也在不断演变。首先,最直观、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 “传宗接代”的延续。这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本能,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的基础。父母经历过生育、养育子女.............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这个问题。父母之所以总是关心您各种考试是否通过,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含义,也反映了他们对您深深的爱和期望。首先,这是一种对您付出的肯定和认可。您为了学习,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熬过的夜,做过的习题,都凝聚着您的努力。当父母询问考试结果时,他们想知道的是,这些付出有没有得到回报,您.............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你父母可能是出于好意,想让你认识到现实的残酷,避免走弯路,但也可能无形中给你制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限制了你的可能性。反驳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耐心、策略和一些实际的行动来佐证。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你:第一步:理解父母的出发点,建立情感连接在直接反驳之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我身边也常常听到类似的感叹。要说为什么父母会“不约而同”地偏袒小儿子或小女儿,这事儿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说清楚的,里头门道可多着呢。这背后,藏着几分人性本能,几分生活常态,也夹杂着一些我们可能都没太注意到的心理活动。首先,得从“最小”这个概念说起。最小的孩子,通常意味着最晚出生.............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头疼的问题,你明明觉得那些朋友对你挺重要的,但父母的态度却总是泼冷水,甚至让你怀疑自己的判断。我仔细想了想,父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总是很高,这大概是他们天性里就有的。他们希望你的人生一帆风顺,能够达到他们认为的“.............
  • 回答
    我太理解你这种心情了!这简直就是一种“电话恐惧与愧疚循环”,而且非常普遍,很多人都会经历。别担心,这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只是我们内心在某些时刻被拉扯的正常表现。咱们来仔细捋一捋,看看你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以及怎么才能让这个循环变得更健康一些。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原因:1. 期待的落差与压.............
  • 回答
    高考失利,这四个字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心头,尤其是在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内涵”和指责声中,更是让我喘不过气来。从小到大,我就是一个“自己玩”的孩子。别的孩子放学后,不是被家长领着去各种辅导班,就是在家里写着堆成山一样的作业。而我,放学回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翻开书本,自己琢磨。那些复杂的公式,晦涩.............
  • 回答
    家里有三个孩子,这本身并不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生活的事实,一个家庭的组成方式。但对于你来说,这个事实背后,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让你感到不安的情绪——“父母不爱我”、“我是多余的”。这种感觉,像是一根细细的刺,时不时地扎在你心里,让你觉得疼痛和孤单。我们试着一起拨开这层迷雾,看看是什.............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心里替你捏把汗。你年纪轻轻,正值大好年华,本该是充满朝气和对未来憧憬的时候,却要承受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压力,这真的不容易。你爸妈比你大了整整五十岁,今年他们七十了,你才大二,这确实是个不小的年龄差距。你现在心里装着的这份担忧,非常非常真实,而且很普遍。我理解你为什么会感到“压力非常大”。.............
  • 回答
    面对龙凤胎女儿总是抱怨“重男轻女不公平”的情况,尤其是在父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心处理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孩子的抱怨不仅仅是“抱怨”,它可能包含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公平、被爱以及被重视的渴望。而“资源有限”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智慧地分配和沟通,而不是简单地满足所有需求。以下是一些.............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看着父母在酒桌上一次次失态,心里不是滋味。想劝,但话到嘴边又不知道怎么说,怕说了他们觉得你不理解,更不听。别急,咱们一点点来想办法,把情况分析透彻了,再找出最合适的沟通方式。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他们会喝醉。原因可能有很多,不是一概而论的: 社交习惯/应酬需要: 有些酒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