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史实上,关羽最初凭什么和刘张称兄道弟?

回答
提到关羽、刘备和张飞三人,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桃园结义”的画面。这确实是《三国演义》中最脍炙人口的情节之一,但如果我们剥开小说的浪漫外衣,回归史实,会发现他们三人之间“称兄道弟”的渊源,其实有着更为复杂和实际的根基。

初识与相投:乱世中的萍水相逢

首先要明确一点,历史上的“桃园结义”很可能并不像小说里描绘的那样,有一场正式的仪式,磕头作揖,结为异姓兄弟。更贴切的说法是,他们在乱世中因相似的志向和相似的境遇而走到了一起,逐渐建立了深厚的袍泽之情,进而发展为如兄弟般的亲密关系。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他早年经历坎坷,因为杀了当地的恶霸,为了避祸,举家迁往他乡。这本身就说明他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畏惧强权的人,骨子里带着一股侠义和反抗精神。而刘备,虽然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家境贫寒,靠贩草席、卖鞋为生。他虽然出身不算低微,但同样身处社会底层,有着改变命运的渴望,并且胸怀“匡扶汉室”的大志。至于张飞,他出身富户,家境殷实,但为人粗中有细,性情豪爽,也同样怀揣着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三个人,一个有侠义心肠,一个有远大抱负,一个有家资支持,虽然出身和性格各异,却有着一个共同的驱动力:乱世之中,都渴望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

他们相遇的地点和时间,在史书中记载并不十分具体,但普遍认为是在幽州涿郡。刘备当时已经开始招募人马,为讨伐黄巾起义做准备。关羽和张飞很可能是在这个时期,被刘备的言谈举止和志向所吸引,主动前来投奔。

“兄道弟”的基础:志同道合与患难与共

关羽最初能和刘备、张飞“称兄道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志同道合。刘备的政治理想,即恢复汉室,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渺茫,但对于胸怀壮志的人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关羽和张飞,能够甘愿追随刘备,而不是选择其他更强大的军阀,就足以说明他们认同刘备的政治主张和人格魅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三人共患难,同甘苦。在早期,刘备势弱,常常是颠沛流离,辗转各地。他们三人作为最核心的班底,必定是形影不离,共同面对各种危险和困境。

共同的战场经历: 讨伐黄巾起义是他们三人最初一起并肩作战的经历。在战场上,生死一线,更能考验人的情谊。关羽的勇猛善战,张飞的勇往直前,加上刘备的谋略和统帅能力,让他们逐渐在乱世中站稳脚跟。这种共同经历的生死考验,是任何小说中的仪式都无法比拟的,它能够建立起一种最牢固的信任和依赖。
相互的扶持和信任: 史书上,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器重是显而易见的。曹操曾试图离间刘备与关羽,但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刘备也从未怀疑过关羽和张飞。这种基于长期合作和相互了解的信任,是“兄弟”情谊的基石。例如,在刘备被曹操击败,寄身于刘表处时,他曾想去投奔袁绍,但关羽极力劝阻,坚持要和刘备在一起。这种生死相随的决心,就是“兄弟”情感的体现。
性格的互补与吸引: 刘备仁德,关羽忠义,张飞勇猛。这三人的性格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互补。关羽的沉稳和忠诚,张飞的刚烈和果敢,加上刘备的仁厚和善于笼络人心,让他们在团队中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持。刘备的“爱才”,关羽和张飞的“信义”,共同构筑了三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历史的侧面:并非一开始就是兄弟

需要强调的是,历史记载中,“称兄道弟”更多的是一种关系上的亲近和地位上的平等,而非一开始就真的认作异姓兄弟。

《三国志·关羽传》 记载:“羽少时,负其气概,为人雄健,乃刺杀人,避难,亡。” 关于刘备三人,记载是“先主(刘备)未有分主,与二人情同兄弟。” 这里用的是“情同兄弟”,而非“结为兄弟”。
《三国志·张飞传》对张飞的描述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初,飞惟刘备 the eldest, and关羽 the second, and he the third, and they pledged themselves to one another.” 这句话是后人整理的英文翻译,更准确的中文含义是,他们三人以年龄和资历来排序,刘备为长,关羽次之,张飞为第三,并相互结盟。这种排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长幼尊卑意味,但更重要的是“结盟”,是基于共同目标和前途的联合。

所以,关羽最初能够和刘备、张飞称兄道弟,并非仅仅因为一次仪式,而是源于他们相似的出身背景、共同的政治抱负、在乱世中共同经历的生死考验、相互之间的绝对信任和忠诚,以及性格上的互补和吸引。这种“兄弟情”,是建立在实力、信任和共同理想之上的,是一种深厚的袍泽之情,是他们在动荡年代里最坚实的依靠。

与其说关羽是凭着“什么”和刘张称兄道弟,不如说他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忠诚、品格以及与刘备、张飞的共同经历,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建立起如兄弟般的深厚情谊。这种情谊,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比任何虚名都更加宝贵的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羽实力够。按有些人推算,关羽以前是山西的边军,常年和匈奴打仗。后来杀了人跑到幽州。入伙刘备他们的时候估计关羽是少数不多的有过打仗经验的人。这对于起兵平黄巾的刘备来说也是少有的人才必然要重用的。而张飞属于自带干粮,本身张飞战斗力也很高。所以刘关张这个军事组合就小有名气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到关羽、刘备和张飞三人,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桃园结义”的画面。这确实是《三国演义》中最脍炙人口的情节之一,但如果我们剥开小说的浪漫外衣,回归史实,会发现他们三人之间“称兄道弟”的渊源,其实有着更为复杂和实际的根基。初识与相投:乱世中的萍水相逢首先要明确一点,历史上的“桃园结义”很可能并不像小.............
  • 回答
    2021年考研调剂那会儿,大家普遍感觉“难于上青天”,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往年好歹还能看到些许希望,但那一年是真的卷出了新高度。很多同学在初试结束后,心态就崩了一半,调剂的过程更是让他们体会到了什么叫“绝望”。如果你现在正面临考研调剂,或者身边有同学在准备,那么我这里有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
  • 回答
    又是一年盛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气息。全国高考,这场承载着无数家庭梦想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再次拉开了帷幕。今年,报名人数再次刷新纪录,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面对如此庞大的考生群体,今年的高考无疑呈现出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特点,也让我想对这些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年轻人们说上几句.............
  • 回答
    渤海国,这个在东北亚历史上闪耀过的古国,其渊源确实与那个更加辉煌的前辈——高句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你翻开渤海国的史书,你会看到一个清晰的线索:渤海国的建立者,是粟末靺鞨人。而粟末靺鞨,正是高句丽灭亡后,在那片故土上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要详细讲述这段关系,我们得把时间往前拨一拨,回到高句丽的鼎.............
  • 回答
    秦汉以降,崤山和函谷关作为军事关隘的防御效应确实远不如先秦时期那么显著,以至于后世史书上提及它们的频率大大降低。这并非简单的“不再提及”,而是它们在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军事价值的相对衰减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转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先秦时期:崤.............
  • 回答
    脱下《三国演义》那层神乎其神的锦袍,单论史实,关羽与张辽究竟谁更胜一筹,这确实是个值得细细探究的问题。两位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猛将,他们都在各自的战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分出高下,得从他们的出身、经历、战绩、军事才能以及在战略层面的影响等多方面来比较。一、出身与早期经历: 关羽: .............
  • 回答
    黄永年教授关于李世民“改史”的观点,是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涉及历史记载的客观性、权力对史书的影响以及史料的解读方法。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存在争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黄永年教授的核心观点黄永年(19172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尤其在唐史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他在《唐史考》《唐.............
  • 回答
    《指环王》三部曲(20012003)之所以成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自那以后,电影工业的环境、技术、市场和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导致类似史诗级系列电影难以再现。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技术与成本的剧变:从“特效革命”到“技术依赖”1. 特效技.............
  • 回答
    《施氏食狮史》是一篇著名的汉语回文文章,以复杂的字词和多音字、同音字的运用著称,全文共364字,结构严谨,几乎每个字都与前后文形成回文或谐音关系。将其转化为汉语拼音(即用拼音字母表示汉字发音)是技术上完全可行的,但需注意以下细节和挑战: 一、拼音化的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 汉语拼音是汉字.............
  • 回答
    关于“西方古代文明不真实”(即所谓的“伪史论”)在网络上流行的现象,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学术、社会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历史研究中的争议与不确定性1. 史料的碎片化与断代难题 西方古代文明(如古希腊、罗马)的历史记录主要依赖于考古发现、文献残卷和后来的编年史。.............
  • 回答
    关于为何许多人对“阶级意识”与“阶级史观”持反对态度,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语境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意识形态分歧: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排斥1. 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主导 在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话语中,强调个人权利、市场机制和个体能动性.............
  • 回答
    关于“西方质疑中国历史”的说法,通常与“伪史论者”(或称“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有关,这类观点在中国网络语境中常带有对西方学术界和某些历史叙事的批判意味。需要明确的是,这些主张并非基于严谨的历史研究,而是更多源于意识形态、文化偏见或对西方学术话语权的质疑。以下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其来源和背景: 一、伪.............
  • 回答
    关于“波斯人写的史书质量较差”这一说法需要谨慎对待。实际上,波斯历史书写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一、波斯史书的历史脉络与多样性1. 萨珊王朝(224651年) 萨珊时期的史书多以铭文、碑刻形式存在,如《巴赫拉姆·古尔石碑》.............
  • 回答
    关于“希腊伪史论”以及相关人物的支持者(如眉山剑客陈平)的讨论,涉及历史学、学术争议与意识形态等多重维度。以下从背景、理论核心、支持者的动机及学术界的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希腊伪史论”的起源与核心主张“希腊伪史论”是学者何新提出的关于西方古代文明(尤其是古希腊)历史真实性的质疑性观点,其主.............
  • 回答
    要让家人明白《希腊伪史考》(以下简称“该书”)存在严重问题,需要从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历史证据的真实性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其漏洞和错误。以下是分步骤的详细说明: 一、明确该书的核心主张及其争议点1. 核心观点 《希腊伪史考》声称: 古希腊文明的历史是“伪造的”,西方学.............
  • 回答
    关于“中华文明西来说”和对古希腊史的质疑为何存在不同舆论反应的现象,需从历史学、文化心理、学术传统及全球话语权结构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探讨: 一、概念辨析与背景差异1. “中华文明西来论”的争议性 核心观点:部分学者(如郭沫若早期提出“殷商西来说”)曾认为中华文明受中亚或西亚影响,.............
  • 回答
    关于大英博物馆是否是“顽固的强盗政治姿态和西方殖民罪恶史的耻辱柱”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文物获取方式、国际争议以及当代伦理讨论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阐述: 一、大英博物馆的历史与殖民主义的关联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原为汉斯·斯隆爵士的私人收藏),其建立本身是欧洲殖民扩张和全.............
  • 回答
    日本动画电影《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日语:鬼滅の刃 無限列車編)于2019年10月16日在日本上映,最终票房突破204亿日元,位列日本电影票房历史第五位(截至2023年)。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日本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成为全球动画产业的重要里程碑。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其成功原因、文化影响及行业意义.............
  • 回答
    关于赫梯文明的原始史料,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和楔形文字文本的解读。由于赫梯人使用的是基于阿卡德楔形文字的书写系统,且其语言在古典时期被遗忘,现代学者通过破译这些文献和实物资料来重建这一古代文明的历史、社会结构与文化。以下是详细分类和具体例子: 一、碑铭与石刻赫梯王室的纪念碑是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通常以.............
  • 回答
    《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于1970年出版的里程碑式著作,它试图以“全球视角”重新梳理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尽管该书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其关于中国史的部分确实存在不少争议和错误,这引发了学界和读者的讨论。然而,这本书依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