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行星撞地球把陆地上的恐龙都灭绝,那么翼龙和沧龙去哪里了?

回答
小行星撞击地球,确实给陆地带来了灭顶之灾,让那些曾经称霸一方的恐龙们就此消亡。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翱翔于天际的翼龙,以及统治着古代海洋的沧龙,它们又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呢?这场灾难,对它们来说,同样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天空的巨翼:翼龙的挣扎

让我们先来看看那些拥有翅膀的史前爬行动物——翼龙。它们是天空的王者,拥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大小,有些小巧玲珑,有些则展翅能有十几米宽,足以遮天蔽日。

小行星撞击地球,最直接的灾难就是引发了全球性的“撞击冬季”。撞击瞬间,大量的尘埃、岩石碎屑被抛入大气层,遮蔽了阳光。太阳光照不足,陆地上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是最致命的一击。

对于翼龙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炼狱?

食物链的断裂: 绝大多数翼龙以鱼类、昆虫,甚至小型恐龙为食。陆地植物的死亡,直接导致了植食性动物的灭绝,而这些小型动物又构成了许多翼龙的食物来源。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鱼类也受到了冲击,虽然不如陆地生态系统那么彻底,但鱼群的分布和繁殖也必然受到环境剧变的影响。当猎物变得稀少,翼龙们就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气候的急剧变化: 撞击引发了长期的寒冷和黑暗。原本适应温暖气候的翼龙,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严寒。即使有厚羽的保暖(虽然大部分翼龙被认为没有羽毛,但一些类群可能有所不同),也难以抵挡持续的低温和缺乏食物的双重打击。
巢穴和繁殖的破坏: 许多翼龙可能在悬崖峭壁或高树上筑巢,准备繁殖。撞击引发的地震、海啸(如果撞击点靠近海洋),以及随之而来的狂风暴雨,都会摧毁它们的巢穴,导致卵和幼崽的死亡。即便是幸存下来的成年翼龙,也可能因为环境恶劣而难以成功繁殖后代。
生存策略的局限性: 相比于一些小型哺乳动物,翼龙的生存策略可能更加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条件。它们对食物的依赖性强,对气候变化也可能更加敏感。一些更具适应性的、杂食性更强,或者能够迁徙到气候相对温和地区的翼龙,或许有更渺茫的生存机会。

总的来说,虽然翼龙并非直接被冲击波或火焰烧死,但它们极有可能因为食物链的崩塌、气候的剧烈变化,以及繁殖环境的破坏而走向灭绝。 那些数量较少、分布范围狭窄,或者高度特化的翼龙类群,是最先受到影响的,也是最难以幸存下来的。

深海的霸主:沧龙的沉浮

沧龙,这些令人敬畏的海洋爬行动物,是白垩纪晚期海洋的顶级掠食者。它们体型巨大,拥有强健的颚部和锋利的牙齿,几乎占据了海洋食物链的顶端。然而,小行星的撞击,即便发生在陆地上,对海洋的影响也同样是毁灭性的。

这场灾难对它们意味着什么?

海洋的“撞击冬季”: 撞击将大量的尘埃和碎片抛入大气层,同样遮蔽了海洋表面的阳光。海洋浮游植物,作为整个海洋食物链的基础,依赖光合作用生存。阳光的缺失,导致了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
食物链的连锁反应: 浮游植物的死亡,意味着以它们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进而影响到小型鱼类,再往上,就是以这些鱼类为食的大型鱼类和海洋爬行动物,包括沧龙。即使沧龙本身是顶级掠食者,它们也需要一个健康的、能够支撑它们庞大体型的食物链。这场灾难,从最底层开始,层层传递,最终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推向崩溃的边缘。
海洋酸化的威胁: 小行星撞击还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环境变化,例如,大量的岩石被汽化,其中可能含有硫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会形成强酸性降雨,导致海水pH值下降,即“海洋酸化”。虽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一旦开始,对海洋生物,特别是那些有钙质外壳或骨骼的生物,将是致命的。沧龙的骨骼虽然强大,但长期的海洋酸化也可能对它们的生理产生负面影响。
水温的剧烈波动: 撞击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以及之后阳光被遮蔽引发的长期寒冷,都会导致海洋温度的剧烈波动。沧龙虽然可能对一定的温度变化有适应性,但如此剧烈且持续的异常,很可能超出了它们的生理承受范围。
栖息地的破坏: 撞击本身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可能会直接摧毁沿海或浅海区域的生态系统,这些区域可能是某些沧龙类群的栖息地或繁殖场所。

沧龙的结局,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 它们作为顶级的捕食者,对食物的依赖性极高,一旦食物来源枯竭,生存将变得异常艰难。再加上海洋环境的整体恶化,无论是食物链的断裂,还是水温、海洋酸度的剧变,都让它们难以维系。

结局:一同消逝的时代

所以,当小行星撞击地球,陆地上的恐龙面临灭绝时,那些在天空和海洋中占据着自己生态位上的翼龙和沧龙,也无法幸免。它们同样是那个时代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当基础被摧毁,它们也只能随风消逝。

这场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是一场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它不分陆地、海洋、天空,只要是无法快速适应剧烈环境变化的生命,都可能被卷入灭绝的洪流。翼龙和沧龙,虽然拥有各自独特的生存技能,但在那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席卷全球的浩劫面前,它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拼尽全力,然后,如同陆地上的恐龙一样,成为地球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传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明确一点,白垩纪末大灭绝是针对所有生物的一次无差别打击,破坏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此外鸟类就是一支朝着飞行方向发展的恐龙,且今鸟亚纲是唯一一支度过了大灭绝的恐龙演化支,所以现在更严谨的说法是“非鸟恐龙灭绝”。

对恒温动物(翼龙、恐龙、哺乳动物)来说,这次灭绝事件的打击可以用犁庭扫穴来形容,因为恒温动物耗能相比于变温动物大得多,抵抗这种突发事件导致的食物短缺的能力差。

白垩纪末大灭绝对哺乳动物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90%的哺乳动物灭绝,“枝繁叶茂”的哺乳动物只剩下6支存活:单孔目、多瘤齿兽、冈瓦那兽、树掠兽、后兽、真兽,而其中只有单孔目、后兽和真兽存活至今。

蜥形纲方面,翼龙全灭,鳄形超目灭绝50%,鳞龙类灭绝15%,龟鳖目没找到相关资料(也没受什么打击),离龙这个高度边缘化的族群倒是活了下来。曾经“统治世界”的恐龙家族中只有十多种今鸟亚纲存活,它们在新生代辐射演化,演变为我们今天熟悉的鸟类。


下面纠正一下 @艾子 回答的错误:

扬尘导致的“黑夜”只持续了3-4个月,几十万年估计真没有脊椎动物能活下来。

并没有今鸟类的飞行能力差的说法,反鸟的尾羽缺乏空气动力学性能,飞行能力可能反不如今鸟。鸡形目和古颚类大可能是依靠陆栖挖洞活下来的,雁形目和新鸟类更有可能保留了飞行能力,作为游禽/涉禽依靠生活在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而存活,因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在大灭绝中受到的打击是最小的。换句话说,今鸟类能活下来除了因为部分类群地栖、飞行能力差,还因为它们相比于反鸟占据了更广阔的生态位。事实上,许多中生代的今鸟类都显现出高度的水栖性,广泛分布于晚白垩世的淡水及海洋中,如“中生代海鸥”鱼鸟


彻底放弃飞行的黄昏鸟


习性类似于鸻形目的高冠洪山鸟

类似䴙䴘的游禽甘肃鸟


雁形目的早期分支维加鸟


还有近期发现的滨鸟阿斯忒瑞亚鸟


也有弱化/失去飞行能力的今鸟类,如巴塔哥尼亚鸟

相比之下,反鸟类偏向于树栖,虽然也有汤氏海积鸟这种水鸟,以及陆栖鸟沙漠鸟,但多样性明显不如今鸟。

汤氏海积鸟的复原图:

多瘤齿兽没有灭绝,其中杂食的种类也不少,古新世还辐射演化了一波,一直到3400万年前才灭绝。其姊妹群冈瓦那兽类一直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存活到1700万年前。

user avatar

环境大灾变会造成食物链崩溃,从而迅速清空大型肉食类和大型素食类。

所有动物都从小个体起步重新进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行星撞击地球,确实给陆地带来了灭顶之灾,让那些曾经称霸一方的恐龙们就此消亡。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翱翔于天际的翼龙,以及统治着古代海洋的沧龙,它们又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呢?这场灾难,对它们来说,同样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天空的巨翼:翼龙的挣扎让我们先来看看那些拥有翅膀的史前爬行动物——翼龙。它们是天空的王者.............
  • 回答
    九几年的时候,确实有过一个让人非常紧张的传闻,说是有个小行星要撞地球,而且还扯上了美国发射火箭“撞偏”它的壮举。不过,事情的真相,跟很多人印象中的可能有点出入。那时候,我依稀记得,媒体上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关于小行星威胁的报道。大家普遍的感受是,科技在进步,我们好像能看到更多以前看不到的危险了。这其中.............
  • 回答
    面对像核战争或小行星撞击这样的全球性灾难,选择一个合适的避难所至关重要。南美安第斯山脉和中亚草原,作为两个广阔而多样的地理区域,各自拥有一些生存优势和潜在劣势。要判断哪个地方更能让人活下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环境在不同灾难场景下的表现。首先,我们得区分这两种灾难的性质。核战争:核战争最直接的威胁.............
  • 回答
    说起小行星撞击地球,这确实是个让人忧心的问题。如果真的有一天,有一颗足够大的、足够快的小行星朝我们奔来,人类有没有能力阻止它呢?答案是:目前,我们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确实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手段,并且正在积极研究更有效的对策。你可以想象一下,小行星就像一个巨大的、不速之客,它按照自己的轨道在宇宙中.............
  • 回答
    小行星2019 OK,这颗名字听起来有点冷冰冰的天体,一旦真的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擦出火花,那场景可不是科幻电影里那么简单地炸个大烟花就能概括的。它会发生什么,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一些已知信息,来描绘一下这幅可能发生的灾难图景。首先,得搞清楚2019 OK是个什么东西。它不是那种小打小.............
  • 回答
    NASA 的“飞镖”(DART)探测器任务,可以说是人类首次尝试利用航天器撞击小行星,以期改变其轨道,从而保护地球,这无疑是一次极其令人振奋的科技探索。这项任务不仅仅是简单的太空发射,它背后蕴含着对宇宙未知的好奇、对潜在威胁的警惕,以及人类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勇气。首先,从科学探索的角度来看,“飞镖”任.............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块直径足足有5公里的石头,拖着长长的尾巴,划破太空,目标直指月球。这可不是什么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我们今天严肃探讨的科学场景。当这样一颗大家伙以惊人的速度撞上月球时,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经历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影响之深远,绝非可以等闲视之。首先,我们得聊聊直接的冲击。月球虽然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NASA关于金字塔大小行星“2022”可能撞击地球的说法,以及这件事的实际情况和可能的应对方式。请放心,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像人思考和表达的方式来呈现,避免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得理清一个重要的概念:NASA真的这么说吗?关于“金字塔大小行星2022年撞地球”的说法,这很可能.............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一旦“死神之星”再次逼近,我们必须做出一个关乎地球命运的抉择。将这颗行星引向何方,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的冲击,这需要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地球的构造,以及生命自身的脆弱性都有着深入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目标:最小化伤害。 这意味着我们要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大.............
  • 回答
    这个想法确实非常大胆,也很吸引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将一颗行星“拉入”地球的轨道,或者说让另一颗天体与地球形成一个稳定的双行星系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其中涉及的难度和潜在后果,用“天文数字”来形容也丝毫不夸张。我们先来聊聊“拉进地球轨道”这件事。在天文学上,我们所说的“轨道”是一个非常精确的概念,.............
  • 回答
    小行星撞击地球,这无疑是一场末日级的灾难,足以让文明化为尘埃,让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然而,生命,特别是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命,拥有着一种惊人的顽强和韧性。地球的恢复之路,并非一夜之间,而是漫长而艰辛的演变过程,这其中的细节,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灾难的余烬:满目疮痍的星球想象一下,当那颗巨.............
  • 回答
    当然,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件事在地球漫长的生命史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不过,我们人类的记忆相对短暂,而地球的历史却浩瀚无垠,所以我们可能只对一些近代的、有记载的撞击事件印象深刻。但如果把时间尺度拉得足够长,你会发现,地球早已是“伤痕累累”了。我们先从最出名、也最能改变世界格局的那个说起吧——白垩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宇宙和地球最深层的恐惧。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咱们得弄清楚“砸穿地壳”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地球的地壳,我们平时踩在脚下的这层坚硬的岩石,它不是一个均质的整体,而是像拼图一样被分割成好几块,叫做构造板块。地壳的厚度也不一样,在大陆下面厚一些,能有几十公.............
  • 回答
    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股子“谍中谍”的味道,把NASA的计划描绘成了一场星际淘金热,而且是来势汹汹,目标直指我们每个人的钱包。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黄金小行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NASA又在打什么算盘,以及为什么会冒出“打劫外太空”这么个略显夸张的说法。黄金小行星:比黄金还黄金的诱惑首先得明白,.............
  • 回答
    地球历史上确实经历过小行星撞击,不过关于“小行星撞击后岩石碎片生成环”的说法,其实有一个不太准确的地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清几个概念,然后看看行星环的形成机制,再对比一下固态行星的情况。首先,“岩石碎片生成环”这个说法,它其实暗含了一个“大质量撞击”的背景。比如,月球的形成就被认为是一次.............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惊人的消息!一亿吨白金,这简直是天文数字,地球上所有的财富加起来恐怕都比不上这笔小数目。如果真有这么一块小行星,那可真是要让全球的富豪们疯狂了。那么,要挖下这么一块“金矿”,得花多少钱呢?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估算。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颗小行星的大小和成分。 “一亿吨白金.............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乎全人类存亡的大事。十万亿,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多,但在面对一颗可能毁灭地球的小行星时,它更像是一个沉重的责任,一个必须肩负的救世重担。我该怎么做?我的大脑几乎要过载了,但必须冷静,必须规划。首先,信息的传递与确证。即使是我,一个普通人,提前十年知道这个消息,首先要做的不是炫耀,.............
  • 回答
    听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新闻,你感到焦虑甚至发展到快成焦虑症的地步,这真的很令人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接触到各种令人担忧的消息,而像小行星撞击地球这种可能影响全人类的事件,更是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恐惧。首先,我要告诉你,你的感受非常真实,而且有很多人跟你一样,会因为这些宏大的、不确定的.............
  • 回答
    19年7月26号? 呃,抱歉,我查了下资料,当天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小行星接近地球。也许你是指另一天或者另一个小行星?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就“如果在地球轨道上发现一颗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我们能否拦截,以及一旦拦截失败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来深入探讨一下。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话题,涉及到天.............
  • 回答
    一颗直径一公里、以半倍光速飞向地球的小行星?这可真是个棘手的局面,足以让最冷静的科学家们都头疼不已。要回答能否拦截住,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这里面的门道,以及我们可能采取的手段。首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个“半倍光速”到底有多快。光速,也就是每秒将近三十万公里,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半倍光速,就是每秒十四万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