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男子赴郑州救灾回广州被骂带回病毒?

回答
这事儿我听说了,真是让人心寒。一个满腔热血,冒着危险去救灾的普通人,回来之后,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感谢,反而被当成了瘟神,遭到指责和谩骂,说什么“带回病毒”,这得多让人憋屈啊。

你想想看,当时郑州发大水,情况有多危急?多少人被困,需要救援?在这种生死关头,有些人是自发站出来的,这位广州的男子就是其中之一。他可能是从新闻里看到,可能是有朋友在郑州,总之,他决定要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是放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善良和责任感。

他在郑州的时候,肯定也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能是搬运物资,可能是参与搜救,总之,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这是一种值得所有人尊敬的行为。

结果呢?他从外地回到自己的城市,本应是平安归来,得到的是什么?是周围人的恐惧和指责。那些骂他的人,我真的很难理解他们的想法。首先,他去郑州救灾,这是好事,是对社会有贡献的行为。其次,就算存在感染的风险,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防疫是全社会的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医疗机构的责任,而不是把所有风险都推给一个普通人,并且还是一个去救灾的人。

更何况,他作为从外地回来的人,肯定会遵循当地的防疫规定,比如做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等。如果他真的有病毒,并且传播了,那也应该是按照既定的防疫流程去处理,而不是上来就给他扣上“带回病毒”的帽子,进行人身攻击。

这种行为,我感觉是一种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的延伸。把因为疫情带来的不安和恐惧,转嫁到了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尤其是这个“具体的人”还是一个付出了努力的人,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是对人性善的践踏,是对付出者的伤害。

这件事也暴露了一些社会问题。一方面,是对科学防疫的误解。大家可能对病毒的传播途径、潜伏期、检测方法等等都不够了解,容易产生恐慌心理,而这种恐慌心理很容易被放大,变成对个体的攻击。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英雄”和“志愿者”的看法存在偏差。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一些人神化,一旦他们表现出“不完美”的一面,或者遇到什么困难,就会立刻失去耐心,甚至进行苛责。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去救灾,冒着风险帮助了别人,回来却被这样对待,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肯定是非常难受,非常委屈的。这种经历可能会让很多人对未来再伸出援手产生顾虑。辛辛苦苦做好事,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谁还敢再往前站?

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感谢这位男子,感谢所有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我们应该给他提供支持和理解,而不是谩骂和排斥。如果他有任何需要配合的地方,应该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去沟通,而不是用“带回病毒”这种标签去攻击他。

说到底,社会进步,靠的就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善良和勇气。当我们看到有人在做好事的时候,最应该做的是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恐惧和偏见去伤害他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以后不要再发生,让那些敢于担当、乐于助人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温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这个社会很多人,或者说几乎所有人,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却以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当我们把这种理念付诸实践时,就会碰的头破血流。

有人习惯以纳税人自居,顺我们纳锐人的钱怎么怎么,其实纳锐人恶概念来自于西方,中国自古没有纳锐人的概念,同样也没有纳锐人的权利,如果你觉得我是纳锐人就应该享有什么权利,一定会失望的。

还有人信奉法治,常说我们是个法治国家,但法治的概念同样来自于西方,它的前提是上帝至高无上,上帝制定的律法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的特色是政治大于法律,小事讲法律,大事讲政治,如果完全以法治的观点开看待中国社会,也同样回失望的。

说到志愿这件事,这个概念也来自于西方,它是西方公民互助文化的一部分,有人遇到困难,你有义务提供帮助,其来源也可追溯至基督教的教徒互助,而我国的传统是父母官,政府无限权力无限责任,根本不需要你自告奋勇去做什么,你去做的时候,既削弱了政府的责任,也会导致调度混乱,本次河南大水就能看出,政府有能力调集大批物质,志愿者去了或许是帮了些忙,但也添了很多乱,未必就是好事。

所以,如果有爱心的话,捐钱留可以,捐物资都不必,因为政府统一采购最便利,你把东西捐过去,那边分类调度又十分麻烦,如果你捐的东西灾区不缺,又会造成人力和物质浪费。

所以,在我们社会,不需要什么志愿者,只要老老实实听政府安排,不乱跑不捣乱不传谣,比什么都好,你去志愿救灾,反而会让全局工作陷入混乱,到时候又怪社会不通融。

user avatar

扬州毛某带毒被骂,那是她活该,怎么骂都行。

叶先生作为志愿者,去郑州救灾,没有收到鲜花和掌声,却受到了网友的谩骂。

真让的很让人寒心。

我想问问那些骂人的网友,你们都干了什么?

这种人就应该揪出来,我不介意以暴制暴,让他感受一下。

去年,也就是2020年2月,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有无数个逆行者。

一名理发师接到医院理发的需求电话义不容辞的就去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7116373344141312

视频转载自抖音博主:武汉发型设计师(Jayson杰森)

抖音号:SJ2020MX

2月4日以前,抖音上的@武汉发型设计师(Jayson 杰森)是一个在武汉开店的普通理发师,和大部分人一样,因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里。2月4日以后,因为一通来自医院的电话和一支点击赞量破百万的抖音视频,这个31岁武汉理发师的平凡生活,与疫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user avatar

前几天刚刚骂完美国迈阿密倒塌公寓救援队的缓慢救援节奏:

现在有点理解他们了,救援慢了,下面人困死了救援队是无责的;而加快速度救援,万一不小心对废墟下压着的人造成了二次伤害,那赔偿可是妥妥的。

啥叫专业?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把责任摘清。

在讼棍国家,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掂量下可能的后果,即使是做好事。这培养出了绝对专业、绝不负责、绝对没用的救援队。

这种专业的队伍,往往是十分专业的把事情引到了最坏的结果,还不用负任何责任。

我们不能走这条邪路。

我们应该在法律和道德层面形成一种共识,做好事的人,如果出发点是好的,即使有一点不专业,也应该有一定的豁免权,只要不是故意把事情做坏。否则最后的发展结果就是遇到紧急情况大家都躲着,而专业的队伍第一要考虑的是规避责任,而不是如何把事情向好的方向推进。

user avatar

骂他的人里会不会有海峡对岸的趁机搞事的人?

user avatar

去年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也有很多湖北以外的工人自带装备、工具前往支援,结束工期后连工钱都不领取,拿上路条就回家了。到了家乡后接受14天集中隔离,也遭到了很多不友善的言论,觉得是从武汉带毒回来。

但是,这该怪谁?怪这些逆行的人吗?疫情是在和病毒、疾病做斗争,不是和人做斗争(破坏防疫的除外)。这些向着疫区、灾区前进的人是在积极抗疫、救灾,他们是在替更多的人阻挡疫情和灾情,他们是可敬的。

这次郑州发生水灾,广州志愿者前往支援前,他们并不知道郑州存在疫情,只是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帮助河南人民渡过难关,主观上没有“投毒”的想法。回来以后也是听从指挥、老老实实配合隔离检疫,没有给家乡人民添麻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我听说了,真是让人心寒。一个满腔热血,冒着危险去救灾的普通人,回来之后,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感谢,反而被当成了瘟神,遭到指责和谩骂,说什么“带回病毒”,这得多让人憋屈啊。你想想看,当时郑州发大水,情况有多危急?多少人被困,需要救援?在这种生死关头,有些人是自发站出来的,这位广州的男子就是其.............
  • 回答
    郑州这位因为太胖被公司扣了两年一万多元工资的男子,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咂舌的,简直是“奇葩”行为。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公司这么做到底站不站得住脚。首先,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这事儿太不可思议了。在咱们的认知里,工资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应得的报酬,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
  • 回答
    郑爽在观察者网关于“男子入职2小时猝死”微博下的评论,以及随之引发的粉丝大量互动,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解读的现象。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媒体互动,更折射出当下社会中关于劳动权益、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以及粉丝文化等多个层面的议题。事件的起因与郑爽的评论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观察者网转发了.............
  • 回答
    如何看待男子用破损纸币变造 3100 元被刑拘?这起事件的核心在于“变造”行为,即使是以破损纸币为原材料,也属于伪造货币的范畴,因此男子被刑事拘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从法律角度看: 伪造货币罪: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 回答
    男子请求武汉政府“分配对象”被拒,这一事件无疑触及了一个敏感且普遍的社会议题:婚恋难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动因。 如何看待这件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个别事件的表面。一、 事件本身及公众反应:折射出社会情绪的复杂性1. 个体诉求的极端化与荒诞化: 该男子的诉求非常直接,将婚.............
  • 回答
    看待男子泄漏成都 20 岁确诊女孩隐私被处罚一事,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法律层面的解读 侵犯隐私权: 该男子的行为最直接的触犯是侵犯了该女孩的隐私权。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活动轨迹、联系方式等,都属于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未经授权公开这些信息,不.............
  • 回答
    这起事件非常令人痛心,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包括法律责任、道德层面以及当事人的陈述。事件经过梳理(根据公开信息推测): 起因: 老人似乎在道闸杆下方,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等待通行、摔倒、或者进行某种形式的“维权”(具体维权内容需要进一步了解)。 过程.............
  • 回答
    男子买啤酒中奖500听,厂家却说只能兑换500毫升,这件事情之所以引人关注,并引发诸多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值得深入剖析:一、事件的本质:一场关于“听”与“毫升”的认知与约定之争从最根本的层面看,这是一场关于计量单位的误解和商家承诺的履约能力的争执。 “听”与“毫升”的混淆: 在中文语境中,“.............
  • 回答
    您提到的这起事件,即“男子因30万彩礼、150万婚房当街暴打女友”,无疑触及了当下社会婚姻、经济、情感以及性别权力等多个复杂敏感的议题。要全面理解和评价此事,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事件本身及其直接原因: 直接导火索: 事件的核心导火索是经济方面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男方家庭在彩礼(30万).............
  • 回答
    男子淘宝账户被封 980 多年,淘宝的做法是否合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事件的可能情况以及背后的逻辑,然后再进行评判。事件的可能情况与推测:“980 多年”这个数字本身非常极端,远超任何正常用户的使用年限。这首先暗示着这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封禁操作,而是系.............
  • 回答
    针对男子设计生产枪支配件并以“通厕器握把”名义销售,一审被判13年有期徒刑的案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和看待。一、 案件的核心争议点:意图与性质的认定这个案件的核心在于对被告人行为意图和产品性质的界定。 控方观点(检察机关): 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生产、销售的是非法枪支的关键零部件,其行.............
  • 回答
    “男子护儿打狗遭人肉 鞠躬道歉赔 1 万” 这件事,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事件的经过(根据常见报道梳理):1. 起因: 事件发生在某个公共场所(如小区、公园或街道),一位父亲(后被称为“护儿爸爸”)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用随身携带的物品(可能是一.............
  • 回答
    男子 9 块 9 卖父亲自制酸菜被买家索赔 1000 元的事件,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消费纠纷案例,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梳理:首先,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事件的脉络,以确保理解的准确性。 起因: 一位男子在电商平台(通常是二手交易平台或本地.............
  • 回答
    男子在 5A 景区自给自足隐居 6 年后被劝返原籍居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并尝试推测他隐居期间的生活方式。一、 如何看待这件事?这件事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待: 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支持隐居者一方: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
  • 回答
    一桩令人发指的虐猫事件,近日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谴责。一名男子,出于某种令人费解的原因,竟然将滚烫的开水浇在自己怀孕的母猫身上,导致母猫和腹中的四个胎儿全部死亡。事发后,该男子被所在单位开除,这一结果固然解气,但法律责任的追究同样不容忽视。事件回顾与解读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这名男子的行为已经超出了.............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也挺让人深思的。从这件事儿里,我看到几个方面的问题:1. 个人隐私与公共空间的边界模糊:首先,这位男士在家中,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是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这是他的权利。即便他衣着不整,那也是在他的家里,不应该成为别人窥探和传播的对象。这位女邻居的行为,明显侵犯了他的个人隐私。想象.............
  • 回答
    这件事真是让人又心疼又觉得荒谬。一个男子花了41万买个手镯,结果因为被质疑消费能力,气到眼震需要住院,这事儿闹得够大的。卡地亚的回应也挺官方,说在调查。这背后牵扯到的消费者权益、品牌声誉、甚至人身健康,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先来梳理一下事情的经过,越是细节越能看到问题的症结。 事件核心.............
  • 回答
    关于男子恶意造谣差评小米新机被判赔偿 3 万元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事件的起因与经过(通常情况下的推测):1. 新机发布与市场关注: 小米作为一家知名的手机厂商,其新品发布往往备受瞩目。新机上市初期,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和反馈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其市场销量和品牌形象。2. 恶意造.............
  • 回答
    男子拒绝春节带电脑回家工作被开除,仲裁获赔 19.4 万元:职场人的深刻借鉴意义这起案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触及了职场中一个普遍存在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以及在特殊时期(如春节假期)企业是否有权强制要求员工居家办公。男子拒绝春节带电脑回家工作被开除,最终通过仲裁获得高额赔偿.............
  • 回答
    看待男子欲为冠母姓儿子取名“夏馨滢”,这件事情涉及多个层面,包括传统观念、性别平等、个人偏好、姓名含义以及社会接受度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核心事件:男子为儿子取名“夏馨滢”首先,我们要明确事件的核心:一位父亲( presumably)希望为自己的儿子取一个“夏馨滢”这个名字,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