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有些国家,有一种优秀的人事制度。
明明工作能力、经验技巧乃至学历都可以胜任工作,
却因为一些“困难”,
只能以临时工的身份待在单位,
这样,单位就可以以最低的保障、工资待遇来获得充足的劳动力。
在其他一些单位,我们称他们为合同工、辅j、临时工、实习律师,不仅待遇低,社会也拿有色眼镜看他们,认为他们『 |就是不行』。
而医学生,要懂得感恩。
通过强制,让医学生可以在亲戚朋友面前介绍工作时间没有后顾之忧。
又通过与额迈瑞肯接轨,使这个临时工的名字显得又高又大又上。
还通过捐一亿,让前面的胡萝卜更加鲜艳。
大家都是临床的,我是药学的。规培我闹不清楚,不评价。咱就从转化的这个“1类新药”说一说吧。
据科学网报道,“2020年至202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宜昌人福药业签署了两项专利许可及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合同总金额为7.5亿元。因两项合同涉及专利均由刘进及其团队研发产出,按照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化九条激励政策》,刘进个人获得了1亿元奖励资金。
作为我国著名的临床麻醉学专家,刘进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麻药相关研究。上述两项成功转化的成果分别是“新型骨骼肌松弛药物”“超长效局麻药”两类麻醉新药。”
但这两类新药究竟是什么并没有说,专利检索显示,人福药业1类新药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钠获批上市是由刘进参与。剩下还有一个2.1类的药物,先暂时不提。首先给同志们认识下丙泊酚和磷丙泊酚这两个东西(Figure1)。
Figure1
丙泊酚不做过多介绍,据刘进教授介绍,丙泊酚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②注射痛;③高脂血症;④易污染;⑤丙泊酚输注综合征;⑥运输储存要求条件高等。
Source:https://xueqiu.com/9408056484/197391463
刘教授说他们的策略为:将丙泊酚做成前药,水溶性提高,制成注射剂(注射用磷丙泊酚钠水合物(1类))。
迄今为止,听上去还算正常,为了改变药代特性和安全性,改造为前药是药化领域常用手段。创新型上来讲,算个me-better。
下面就是骚气的时刻了:
实际上,磷丙泊酚由日本卫材公司研发,早就于2008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Lusedra,但在2012年撤市。
Source:
而撤市原因据新浪医药报道,“由于磷丙泊酚钠必须由麻醉医生给药,并且FDA批准的其最大应用剂量为单次10 mg·kg–1,在门诊小手术的麻醉应用时并不能代替咪达唑仑和丙泊酚,长时间输注会引起甲醛蓄积。因此,磷丙泊酚钠在美国上市后的销售额并不理想,现已在美国撤市。”
首先,确信的是这个药,并不是刘教授研发的,应该是人福从卫材license in后,让刘教授补了国内的临床。但是为啥刘教授做个临床,就拿了1个亿的奖励,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本来拉拉杂杂写了一堆,烦了,不写了。
追更是吧?来看篇文章吧。内容同志们自行体悟,尤其是党员干部,好好体悟。勿谓言之不预。
刘进是我老乡
本来自己也是医学生,老乡里有这么个大佬应该很有面子
可我老有一种“宋后世人少名桧,我到墓前愧姓秦”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