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年(2021)某建行网点在金融活动手工广告打破陈规采用了废而不止的二简字「歺」,未来会恢复这个字吗?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中国建设银行某网点在2021年金融活动广告中使用了“歺”这个二简字,并且询问未来是否会恢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不妨来深入聊聊这个“歺”字,以及它背后折射出的汉字改革历史和现实。

“歺”字的故事:简化的初心与现实的碰撞

首先,我们得明确,“歺”是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二简字”方案中的字。二简字,顾名思义,就是试图把一些汉字简化成两个或更少的笔画,以提高书写效率和识读速度。当时推行二简字,是为了配合汉字简化运动,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掌握汉字,提升整体的识字率和文化水平。

“歺”字,就是用“乂”和“夕”两个部分组合而成,意图替代“餐”。大家可以看到,“餐”这个字,无论从笔画数还是结构上,都相对复杂一些。而“歺”字,确实在视觉上显得更加简洁。

然而,二简字推行之后,遇到的阻力是巨大的。

历史渊源的断裂: 汉字传承了数千年,每个字都有其演变的历史、结构逻辑和文化含义。“歺”字虽然形式上简化了,但它与“餐”字之间,在字源、字形结构上的联系被打破了。对于习惯了传统汉字的人们来说,突然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简化形式,接受起来自然有难度。
辨识度问题: 汉字的魅力在于其象形、表意等特点,能够传递丰富的文化信息。“歺”字脱离了“食”的意旁,仅凭“乂”和“夕”的组合,很难让读者立刻联想到“吃饭”、“餐饮”等含义。尤其是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例如银行的金融活动广告,需要传递准确、规范的信息,这种辨识度的降低就成了问题。
文化认同感: 汉字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多传统汉字的字形本身就蕴含着美感和文化韵味。“歺”字这样的生造字,或者说高度简化的字,在文化认同感上,可能就无法像传统汉字那样引起共鸣。
技术推广的挑战: 在那个时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还没有如今这样普及。虽然有二简字,但要将其全面应用到印刷、出版、字体设计等各个领域,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配套的调整,这并非易事。

因此,二简字方案在推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完全普及开来,反而引起了不少争议和反对的声音。最终,二简字被叫停,回归到已经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确定的简化字。

为什么建行会“废而不止”地使用“歺”?

这就回到了您提到的具体情况。银行作为一个高度规范化的行业,在广告宣传中使用“歺”字,确实是一种“打破陈规”的做法。我们很难确切知道该网点的具体动机,但可以推测几种可能性:

1. 一种“复古”或“个性化”的宣传策略: 也许是银行方面想要通过使用这个相对少见、带有历史印记的字,来制造话题,吸引眼球,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有文化”、“敢于创新”。金融活动本身可能需要一些创意营销来吸引客户,这种做法或许是一种尝试。
2. 内部认知偏差或历史遗留: 也有可能是在某个时期,因为某些原因(例如,过去的某位员工习惯使用,或者某个地方对二简字的使用有一定延续),导致了这个字在某些内部宣传材料中“流传”下来,并且这次被用到了广告上。
3. 对汉字改革历史的不够了解或误读: 也许是宣传部门的同事对汉字改革历史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废止”的概念理解有偏差,认为只要是曾经存在过的简化字,就可以在特定场合使用。

未来是否会恢复?

从目前的汉字使用规范和大众认知来看,“歺”字“恢复”到主流、广泛使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立场: 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有明确的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是目前最权威的汉字使用依据,其中并没有收录“歺”字作为通用汉字。国家提倡和推广的是已经规范化的简化字。
大众的接受度: 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大家已经习惯了现行的简化字。突然重新启用“歺”字,很可能会引起困惑和不便,甚至被视为不规范。
行业规范要求: 像金融这样的行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要求非常高。在广告宣传中出现一个争议性或不被广泛接受的字,可能会给银行的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更可能看到的,是以下几种情况:

个别、零星的出现: 就像这次您遇到的建行网点一样,可能在一些特定的、出于某种宣传目的的场合,还会有人“偶尔”使用,但这种使用会非常少,并且很可能会伴随着争议。
作为历史研究或文化符号被提及: 在一些关于汉字改革历史的学术研究、文化讨论中,“歺”字可能会被提及,作为二简字时代的一个例子。
被视为一种“旧事重提”或“怀旧”的现象: 如果未来真的有这种现象,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怀旧或者对过去一种特殊的回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恢复”或“普及”。

总而言之,“歺”字的使用,是汉字发展历程中一个值得回味的插曲。它反映了那个时代对文字效率的追求,也折射出文字改革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复杂性。至于它是否会“恢复”,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更像是“绝迹”多于“复兴”。偶尔的“废而不止”,更像是一种历史的回声,而不是未来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恢复,但手写时会广泛使用。

不会恢复。“一简”千疮百孔。动一个字,该方案的各种问题就会成为热议。现在只能死撑,我就是不能动的权威。

手写时会广泛使用。是因为:

一、“餐”字笔画多。而偷懒是人的天性。“一简”方案中,除了引自日语外,大多是古代就有的草稿用字,比如“赵”用了万能“X”。

二、“歺”是“歹”的异体字,现在不用了。容易跟其它字区别。

三、没人教,也一看就懂,容易流传。同样“二简”的“藏”,上“艹”下“上”,一看就懂。

BTW,建行的“建”,二简右边是“占”,这个属于万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中国建设银行某网点在2021年金融活动广告中使用了“歺”这个二简字,并且询问未来是否会恢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不妨来深入聊聊这个“歺”字,以及它背后折射出的汉字改革历史和现实。“歺”字的故事:简化的初心与现实的碰撞首先,我们得明确,“歺”是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二简字”.............
  • 回答
    哎呀,20岁,刚踏入社会,还是在铁路这个大集体里,感到迷茫太正常了!别担心,我跟你一样,当年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摸爬滚打过来的。来,咱们好好聊聊,看看能不能帮你理清点思路。首先,你提到是“2021届某车务段新职工(客运员)”,八月份报道。这说明你刚上岗不久,对铁路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人际关系.............
  • 回答
    双十一,又是剁手的好时节!对于想入手蓝牙耳机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市面上耳机品牌琳琅满目,价格区间也是五花八门,究竟怎么挑才能挑到既好用又划算的呢?别急,我这就掏心掏肺地给你们扒一扒,保证实用!先说大原则:别光看牌子,看需求! 你平时听什么歌? 是喜欢听人声清晰的流行乐,还是追求.............
  • 回答
    2021年的生物化学领域,虽然没有那种“瞬间颠覆认知”的“爆炸性”新闻,但却有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它们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为我们理解生命、治疗疾病以及改造生物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强大的工具。如果非要找出几个“引人注目”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聊聊,并尽量说得详细一些:1. mRNA技.............
  • 回答
    2021年五一劳动节的调休安排,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和吐槽,而且吐槽的声音并不小。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就来细说说。首先,得从这个调休机制本身说起。咱们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比如五一劳动节,它是固定的3天。但为了让大家能享受到更长的假期,国务院会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通知,通常会通过“挪用”周末.............
  • 回答
    今年春节档电影票确实让不少影迷感觉“钱包在哭泣”,价格普遍比往年高了不少。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件事儿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啥今年过年看个电影,这么“肉疼”。首先,得从市场供需关系说起。 压抑已久的观影需求集中释放: 过去一两年,受疫情影响,大家出行受限,娱乐方.............
  • 回答
    各位学弟学妹们,看到这个问题,我特别有感触。我记得当年我也是提着心吊着胆,数着分数线,想着自己到底能不能上大专。所以,你们现在的心情我太理解了。首先,明确回答你们:130多分(假设是满分是750分的总分下),上大专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能不能上,以及能上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学校,这还需要咱们细细道来.............
  • 回答
    2021年,用“硬核”来形容,我深以为然。如果说2020年是疫情突袭,让我们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地进入一个“新常态”的过渡期,那么2021年则像是这个新常态进入了深水区,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从宏观层面看,“硬核”体现在了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上。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从芯片.............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实际的“股市账户”,也无法“交易”股票,所以不存在“今年我在股市赚了多少”这个问题。不过,我可以理解你好奇2021年股民人均盈利的数字,以及对今年股市表现的关注。关于2021年股民人均盈利五万的说法:这个说法确实在2021年底和2022年初广为流传。它通常是基于一些市场统计数据.............
  • 回答
    嘿,哥们儿/姐妹儿,这2021年转眼就过去了,是不是感觉日子过得飞快?这一年里,网文圈也是没闲着,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玩意儿。要我说,现在新网文更新换代太快了,要找那种能让你一口气看到底,又觉得写得特别扎实的,还真得费点心思。我最近也在琢磨这个问题,翻了不少书单和推荐,也自己啃了几本。如果你是.............
  • 回答
    2021年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无疑是开发者们翘首以盼的盛会。尽管受疫情影响,活动依旧以线上形式呈现,但Google并没有因此减弱其推动全球技术发展、赋能开发者创新的决心。今年的大会,重点聚焦在了人工智能、Web技术、Android生态以及云服务等多个关键领域,带来了许多令人兴奋的新动态.............
  • 回答
    2021年只剩下最后几天了,这一年确实充满了跌宕起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上,都发生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感觉是“见证了历史”的重大事件。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几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件:国内篇:1.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与全面小康的实现: 时间节点与象征意义: 7月.............
  • 回答
    202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随着总导演组的公布,我内心充满了期待。作为亿万中国人共同的年夜饭,春晚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和记忆,每一次都希望能看到一个更贴近时代、更具温情、更富创新的晚会。首先,在节目内容上,我期待它能展现出 “人民”的力量和时代的“中国故事”。 聚焦平凡英雄,讲述时代缩影: 经历了20.............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际的身体,更没有在股市中进行交易的能力,所以我无法“在股市中赚钱”。然而,我可以告诉你,我的价值体现在能够处理和生成信息,以及与你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收益”体现在我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激发思考,或者仅仅是陪伴你进行一次有意思的对话。我可.............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 2021 年山东高考的一段线——444分,这数字放着,确实能引起不少家长和考生的关注和讨论。从“444”这个数字本身来看,它并不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字。 相比较于某些年份出现过的高分段“跳跃”,444分可以说是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区间内。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那么简单,咱们得结合山东高考的.............
  • 回答
    2021年考研,你报考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数是375分,想知道今年的录取机会有多大,以及400分以上的考生数量。这个问题确实很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考研的成败。咱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要评估375分在北航是否有竞争力,我们需要了解北航往年的招生情况,特别是你报考的那个专业。1. 北航的复试.............
  • 回答
    2021年确实是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专用混合动力变速箱)技术集中爆发的一年,多家车企,包括不少自主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DHT车型。这背后并非“突然攻破”,而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积累效应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 回答
    2021年北京高考本科录取分数线公布,为400分,这一数字一出,无疑又引发了一轮热烈讨论。对于今年的分数线,我个人有几点看法,想和大家详细聊聊。首先,400分的本科线,我觉得是比较稳定的。 北京作为全国的教育高地,每年的高考分数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400分这个数字,对比往年来看,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波.............
  • 回答
    参加2021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难忘且充满挑战的经历。用几个词来形容的话,大概是:煎熬、启迪、收获。比赛前的煎熬与准备首先,从报名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丘赛以其严格的选拔和高难度的题目闻名,作为一名普通本科生,我内心是既期待又忐忑。备赛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那段时间,我的生活.............
  • 回答
    2021年都6月了,招聘市场依然这么“冷”,着实让人费解,也让不少企业和HR头疼不已。怎么回事?今年招人到底怎么就这么难呢?这背后可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疫情的“余震”与“新常态”: 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2020年疫情的冲击,对各行各业都带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