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南京一小学班上有个『熊孩子』,40多名家长联名劝退」?

回答
南京这事儿,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班里冒出来个“熊孩子”,40多个家长联合签名劝退,这事儿听着就够劲爆的。我琢磨琢磨,这背后可不单单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学校、家庭、教育理念,甚至整个社会对“问题孩子”的看法。

首先,咱们得理解这“熊孩子”到底“熊”在哪儿。

新闻里没具体写,但能让40多个家长联合起来,这孩子肯定不是偶尔犯点小错误。我猜想,最可能的情况是:

破坏性行为: 比如打骂同学,损坏公共财物(桌椅板凳、玩具、教具之类的),甚至有攻击性,让其他孩子不敢靠近。
扰乱课堂秩序: 比如频繁打断老师讲课,大声喧哗,不听指令,甚至故意捣乱,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社交孤立与攻击: 他可能不被同学接纳,但也反过来攻击、欺凌其他同学,导致同学产生恐惧心理。
情绪失控: 孩子可能存在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或者表现出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家长和老师都难以应对。

为什么会引发40多位家长的“联名劝退”?

这可不是简单的“看不顺眼”,而是触及了家长们最根本的利益——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环境。

1. 孩子的安全感被剥夺: 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安全、快乐?如果班里有个孩子经常打人、欺负人,其他孩子就会担心受到伤害,每天来学校都提心吊胆的,这谁受得了?
2. 学习效率直线下降: 一个扰乱课堂秩序的孩子,会让老师疲于应付,正常的教学难以进行。其他想好好学习的孩子,也会因为噪音、干扰而无法集中注意力,长此以往,学习成绩肯定会受影响。
3. 老师的精力被过度消耗: 老师本来就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如果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一个“熊孩子”的行为问题,其他学生可能就顾不上了。长期的“救火”状态,对老师的身心健康也是巨大的消耗。
4. 家长们觉得“忍无可忍”: 面对这样的孩子,学校和老师可能也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甚微。家长们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感受到影响,沟通、劝导、甚至向学校反映,可能都石沉大海,或者收效甚微。当所有努力都看不到希望时,联合起来“逼宫”也就可以理解了。这是一种绝望中的反抗。
5. 群体效应和“沉默的螺旋”: 当有家长开始表达不满,并有其他家长认同时,这种不满情绪会快速扩散。大家都觉得“我不是一个人”,然后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群体声音。而那些可能也有意见但没说出来的家长,也可能因为看到大部分人都站出来了,而加入到联名队伍中。

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在于:

“熊孩子”的背后是谁? 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有可能是孩子本身存在某些发展性障碍(比如ADHD、情绪障碍等),需要专业的干预和支持。也有可能是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家长过度溺爱、缺乏管教,或者家长自身就有暴力倾向、情绪不稳定。
学校的责任和困境: 学校有责任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安全的学习环境。但他们也面临着“因材施教”和“特殊儿童支持”的平衡。如果这个孩子确实有特殊情况,学校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特殊教育支持?如果孩子是完全由家庭原因造成,学校有没有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学校是否也有自己的处理机制和底线?
“劝退”的合法性与人道性: “劝退”这个词本身就很有争议。从法律上讲,学校是否有权“劝退”一个学生?从人道主义角度,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是否应该被“放弃”?是不是应该先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
其他孩子的权利: 40多个家长的行动,也正是为了保护他们孩子接受正常教育的权利。这是一种“多数人的权利”和“少数人的特殊需求”之间的冲突。

怎么看这件事?

1. 孩子问题,家庭是根源。 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熊”,往往是家庭教育环境的折射。如果父母能够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也许事情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过度溺爱、缺乏边界、或者对孩子的情绪行为不重视,都是导致孩子行为偏差的常见原因。
2. 学校不是“垃圾桶”。 学校有教育的责任,但不是处理所有社会问题的万能解。学校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特殊教育资源,并且需要与家长形成有效的伙伴关系。如果学校自身在处理这类问题上缺乏能力和资源,那也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3. “劝退”是一剂苦药,不是长久计。 联合家长“劝退”孩子,短期内似乎解决了问题,让其他孩子得以平静学习。但从长远来看,这只是把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推给了社会,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这个孩子未来会怎样?他是否能融入其他环境?这都是未知数。
4. 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帮助”而非“如何赶走”。 理想的状态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找出孩子行为偏差的原因,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干预,帮助孩子融入集体,学会与人相处。这需要耐心、专业的知识,以及各方的配合。
5. 这反映出社会对“特殊儿童”教育支持的不足。 如果学校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去处理这类孩子,或者有完善的转介和支持系统,也许就不会出现家长联合“劝退”的极端情况。

总而言之,南京这事儿,是一个非常现实但又令人心酸的社会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问题孩子给正常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也暴露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支持体系在应对儿童行为问题上的短板。而“40多名家长联名劝退”,则是一个被逼到绝境的家长群体,在维护自身孩子权益时,采取的一种极端的、但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的行动。它提醒我们,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处理”问题孩子,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帮助”他们,同时也要为所有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成长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校凑钱一起让该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

要引导,不要对抗。

user avatar

1.校长拒绝让熊孩子调班或者转学,教育角度来讲当然不对,这熊孩子已经严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生活了。但是从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角度来说,校长是正确的,校长没有权力劝退任何一个学生的,这就是校长的为难之处。

2.调班不可行呀,你调哪个班去?哪个班的家长也不愿意你调呀!不调班也不行,原班的家长不答应。之前看新闻说现在专门派了一个老师,上学时间专门盯着这熊孩子,不让他调皮捣蛋。再按照其他答友的建议,就是单独给这熊孩子一个班,老师一对一教,或者经过相关部门鉴定,把熊孩子送去特殊学校。

3.我孩子现在幼儿园,在学跆拳道,如果跟这熊孩子一个班的话,一言不合就开打!打到他不敢碰我家小朋友为止!就是这么耿直!

user avatar

家长们还都是一个个知书达理温文儒雅啊,竟然搞出了一个熊孩子40个家长联名劝退的事情。

要在我们那旮旯,应该是一个熊孩子被40个熊孩子追着打,哭着闹着要转校吧。

user avatar

反对前面一切说校长圣母的答案。


首先说家人亲身体验的事实:这是一个无解的悖论。


看到这条新闻吓了一跳,差点以为是我姐以前教的那个学生。


关于这个学生,我都替我姐头疼的不行,特别有攻击性,经常把班上同学打的头破血流,攻击老师,而且没有任何前兆和理由的,我姐作为班主任,真是被他气哭无数次,又无可奈何,因为这个孩子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和外界没有沟通的能力,无论是和同学还是和老师还是和其他任何人。

以下以我姐的第一口吻叙述好了。

我看了很多书尝试很多的办法还向很多人请教过怎么办,包括我的大学老师,包括知乎上特教专家@李老西,最终结论是这个孩子有自闭症倾向,且具有强烈的攻击性。

这个孩子从一年级入学就是我带的,两年中打过无数次同学,发起疯来特别恐怖,完全是不要命的把同学往死里揍,很多孩子受过伤,身为班主任的我简直是焦头烂额,又要承担被伤害孩子的责任,又要教育施暴者,其他家长自然是愤怒极了,但是其他所有家长也看到我种种的努力和付出,完全没把责任归咎于我,他们也认为我这个班主任尽了全力了,但家长们也希望把这个孩子辞退或者调班,减少对自己孩子的危害。为此,我班家长也找了无数次的校长。

但是:我们是公立学校,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们必须接受学区内一切适龄儿童入学,对违反学校制度的孩子,只可以批评教育,不可以退学。

一切适龄儿童就包括一切有特殊残疾或者特殊情况的孩子,包括智障,自闭症等等等。至于这些有残疾的儿童,家长是可以自由选择去特殊学校还是进入正常学校的。如果选择了普通学校,学校必须予以接收。别说学校,教育局也不敢让哪个学生退学,不但不可以,真要是有哪个学生不来上学了,就是失学儿童,学区的学校和老师还得去求他来上学,哪怕是这个“熊孩子”,这是硬性规定。这也是那位校长对家长和学生罢课缺课反应这么激烈的原因之一,学生缺席不来上课,她要背锅的。但是她完全无法解决家长要求,所以只能谈不抛弃不放弃了,不然呢?

关于转班:对于全校人人皆知的特殊儿童,又有哪个班主任和班级会把这个大包袱往自己身上揽呢?其他班的家长难道不会来闹啊?所以根本就不可能转班,没有任何人会同意。去哪个班,都会再重复一遍这样的过程,最后还是其他家长抗议,要求调班。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如那位校长所说,再来一个怎么办?而且对学校和老师来说,转班不等于这个孩子不在学校了,他还在学校里,所以问题依然没解决。

还有说把其他孩子转走的,都转走了,学校单为这一个孩子再开一个年级的课?

语文数学德育音乐体育都为他单排一个班课程?原来一个年级六个班现在七个班?师资呢?哪来足够的师资?

又或者说把一个班打散插其他班去,不增加班级数。但是一个班级人数有上限的,江苏规定小学一个班不可以超45人,初中不可以超50人。一个老师一周多少课时也是规定了的(工作时间),排不开就要招入新的师资。但是,公立学校是体制内的,编制谁给?按说每个学校应该有一定量的特教老师,有几个学校能办到的?

现在哪个学校的编制是够的?人手是够的?全都是超负荷运作,课时有几个不超的。老师的工作量又有谁考虑了?

有人问:为什么不去特殊学校呢?是特殊学校不好吗?答:完全不是。起码在我所在的南京市,特殊学校的建设非常的先进和完善。去不去完全是家长个人的个人选择,有些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的残疾,有些抱着也许在正常学校会对孩子有好处的想法而进入正常学校。

好,言归正传,继续说我班这个孩子的事情。家长愤怒的去找校长了。校长怎么办?校长是没有任何权利辞退任何学生的,只能安抚愤怒的家长,找这个孩子的家长做思想工作,劝他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会对孩子更好,或者给家长施压,或者帮助这个家长教育孩子,为此,两年的时间我们学校上上下下校长、主任、我、找过这个家长谈过无数次。

但,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个孩子就属于完全不接收外界一切信息,一切想干嘛就干嘛。到最后发展到我们要求这个家长必须来学校时时刻刻陪读,防止他的孩子再打人。他的家长拒绝了,我们身为学校既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一遍遍各种苦口婆心的教育。

那怎么办?答:没有任何办法,继续忍受着。班主任痛苦着,全班同学痛苦着,家长愤怒着,只能忍受。同时班主任和校长还要安抚愤怒的家长。同时做这位家长的工作。为了这个学生,我耗费的精力与心血比所有学生加起来都多,在他身上体会到的挫败感能打败一切成就感。但是,自闭症,没有什么办法的。他也是无知的。

我们身为公立学校每年都会收到几个各种存在特殊问题的儿童。我们都是写上名字,由班主任自己来抓阄,谁抓到谁负责,谁抓到谁痛苦。

所以我能体会新闻中的家长和校长还有当事老师的痛苦。因为我们每一个身在一线的老师都会有同样的痛苦和这样一个完全无解的悖论。所以,谁又不是受害者呢?

至于那个校长的一些说法,基本可以肯定是无奈之下只得高大上的违心之语。南京对老师有“三要八不准”规定,其中一条就是不准发表“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以及不可以对学生和家长有歧视、粗暴的语言和行为——采访中的副校长说这个孩子“就是有一点点攻击性”,已经是非常勇敢的言论了,他说这个话要担责任的,一旦被人投诉一告一个准,最起码是赔礼道歉。

我们一线老师很多话是不许说的,我要不是现在辞职了,肯定不敢说我班有个孩子有什么疾患,最多只敢说你家孩子和其他孩子有点不一样。不然,要是被哪个家长逮到告去教育局什么的,轻则处分检讨道歉,重则丢饭碗。然后,你说我要是还在学校,面对记者会怎么说???除了说希拉里的爱之宽容这个梗,和那位校长说一样的话之外,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ps:我觉得目前主要问题还是法制的不完善,学校老师在背锅。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这种极端儿童、有疾患儿童和极端父母的法律条文,我的建议是应该有专业的鉴定机构,入学后可以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检测,对发现有疾患和问题的学生,出具专业的鉴定证明然后转到特殊教育学校。因为普通小学没有专业师资和专业设施来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保护。而对于有必要送到特殊学校的儿童,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对他们更好,对普通学校的正常儿童成长也更好。

--------------------------------

特地又仔细看了一下视频和文字新闻,发现确实如我说的那样,校长就是无奈,只能说不抛弃不放弃,看被采访的家长怎么说的,就是无法让学生退学的:

6月14日,南京市浦口区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三年级某班的家长向澎湃新闻表示,该班级45名家长联名要求班上一名叫昊昊(化名)的学生换班或转学。当天,在距期末考试还有9天的时间,该班级一半多学生集体缺课,以示抗议。家长们说,昊昊实在太调皮,他们担心在未来几年,昊昊的“捣乱”会影响到自家孩子的正常学习。对于家长们的要求,该校校长徐瑾坚决拒绝,她说对每个孩子都要“不抛弃、不放弃”。


记者加的一些文学修辞需要完全忽视,譬如:“坚决拒绝”之类。单纯地看报道事实,可以发现男女两位正副校长发表的一些言论,主要是针对学生家长联名做法的回应,因为法律规定不可以劝退这个学生,他们只能这么说,并非圣母。难道抱怨义务教育法?

他们不能抱怨体制,不可以说学生不好,更别说指责家长不好了。而且他已经派了一个老师坐在旁边专职看这个孩子,甚至自己去带这个班,这就是典型的自己背锅,是被逼的,哪里圣母了?


对记者抱怨指责体制?不可以,直接丢饭碗。说学生有问题?不可以,被投诉肯定处分检讨道歉,没其他可能。让学生退学,规定不允许。

换你,你怎么办?谁能出个不圣母的主意解决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