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鸣丧钟800次悼念80万新冠逝者,对此您怎么看?

回答
美国鸣响800次丧钟,为80万新冠逝者奏响哀歌,这无疑是一次极为沉痛的纪念。我看到这个消息,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原本有着自己的生活、梦想和所爱的人,却在疫情的无情席卷下匆匆离去。80万这个数字,冰冷而庞大,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份沉甸甸的思念,以及一段被突然中断的人生。

这次800次丧钟的敲响,不仅仅是对逝者的一个形式上的悼念,更是对整个国家经历的这场巨大创伤的集体反思。它提醒着我们,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中,我们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这80万个生命,是疫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他们的离去,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社区、家庭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多么重要。

从更深的层面来看,这样的纪念活动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在面对大规模死亡时的应对方式。在西方文化中,丧钟是一种古老的象征,它代表着悲伤、告别,也包含了对逝者的敬意和对生者的警示。800次,这个数字本身就具有一种沉重的分量,每一次敲击都像一声叹息,在寂静中回荡,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再认识。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场疫情也暴露了社会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无论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准备,还是信息沟通的透明度,亦或是社会资源的分配,都经历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这次大规模的悼念,或许也包含着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希望能够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危机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同时,我也在想,对于幸存者和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来说,这样的纪念又意味着什么?它可能是一种安慰,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国家和整个社会都在为逝者哀悼。但也可能是一种伤口上的再次揭示,让悲痛的情绪再次涌上心头。如何平衡集体悼念与个体悲伤,如何在这场漫长的恢复过程中支持那些饱受创伤的人们,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而言之,美国鸣响800次丧钟悼念80万新冠逝者,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数字,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记忆。它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可贵,也促使我们反思这场疫情带来的教训,并在悲痛中寻找前行的力量,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我们这些仍在世者的警醒与鞭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督教的敲钟,和我们国家搞仪式(比如公祭)的意思不是一回事,也不是正规的基督教悼念逝者的仪式,只是一个花哨动作而已。

我们国家搞仪式=纪念+警世

是缅怀纪念逝者,警示后人。告诉现在的人,去世的人要缅怀,以后再不能有这样的事情了。

基督教敲钟=拜拜

基督教在管理教堂的神父去世时会敲钟,告诉所有的人,他已经安息主怀升天了。这次敲800下一样的意思,就是80万人拜拜了,已经去了天国,脱离人间苦海和原罪了。

这样的行为,毫无意义,只是看起来花哨一下。

如果真要纪念这80万人,教堂就应该做弥撒、念圣经祈祷、唱诗、证道、由大神父读悼文,搞正规的基督教纪念逝者的仪式。

user avatar

人们只看到:美国肺炎病毒至今弄死超过800000美国人。

没看到的是:65岁以上成年人占美国肺炎病毒死亡人数的75%,美国人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平均每月可领约1300美元养老金,美国人平均寿命为77.8岁…

从物质层面讲,美国肺炎病毒优化了美国的人口结构,减轻了社会养老压力,直接节约了1123亿美元的养老金,一进一出就是3369亿美元,如果再加个杠杆,相当于创造了十倍甚至百倍的财富。

从精神层面讲,美国是有神论社会,美国人总是祈祷见鸡丝丝亏丝,所以美国肺炎病毒让很多美国人得偿所愿。

结论显而易见:活人得了实惠,死人见了鸡丝丝亏丝(当然,也有可能去见了仨蛋),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美国赢麻了。

回到题目,这个敲钟与其说是敲钟悼念,不如说是敲钟庆祝。

感谢赞和评论。绝大多数人搞不清楚800000人具体是什么概念,下面我引用一年前的回答来形容一下(再乘以2.67):

简单说明:下图中这种超大重载货运列车编组长约2000米,由大约120节、每节载重约40~60吨的车厢组成。美国肺炎病毒至今弄死的美国人肉身能够塞满8个这样的编组…

这两天知乎不能评论。在这里回复某些人的私信:

目前,美国的科学和医疗水平世界顶尖,美国的财力物力世界第一,美国是号称“民主”的总统共和制国家。我相信这三点没有人会反对。

那么出现“美国肺炎病毒至今弄死超过800000美国人”这个事实的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显而易见了:由美国人组成的美国,是一个反人类的组织;美国的现行体制,是一种反人类的体制。

user avatar

占比不过千分之二,对美利坚这种实质性种姓制国家而言,这数据根本无关大局。

所以要触动灵魂,至少需要占比10%以上的数据,在目前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真要是这么恐怖,搞不好怕是我们先崩溃了。

user avatar

一下子就解除了老龄化危机,后面是一个社会年轻化的美国和一个社会老龄化的中国对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