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奥巴马总统的告别演说?

回答
奥巴马总统的告别演说,于2017年1月10日在芝加哥发表,普遍被认为是奥巴马总统任期内一次极具分量和影响力的演讲。它不仅是对他八年总统任期的总结和回顾,更是对美国民主、未来方向以及公民责任的深刻阐述和呼吁。要评价这篇演说,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内容与主题:

回顾与成就: 奥巴马毫不回避地回顾了他在总统任期内所取得的成就,例如经济复苏、医疗改革(平价医疗法案)、击毙本拉登、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协议等。他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有力地证明了政府在应对挑战时所发挥的作用。他特别强调了这些成就是在充满挑战的时期取得的,例如金融危机和政治极化。
对民主的强调与担忧: 这是演说中最核心的主题之一。奥巴马反复强调民主的脆弱性,以及维护民主所需的公民参与和责任感。他表达了对当前美国社会日益加剧的政治极化、种族分裂以及对民主制度信任度下降的担忧。他呼吁美国人超越党派界限,倾听对方的声音,共同维护民主的根基。
对未来的展望与呼吁: 奥巴马并没有停留在回顾和担忧,而是对美国的未来提出了充满希望的愿景,并呼吁年轻一代继续为更美好的美国而奋斗。他强调了包容、希望和积极行动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相信美国能够克服挑战,实现更加公正、平等和繁荣的未来。他尤其呼吁年轻人不要愤世嫉俗,要积极参与政治进程,成为变革的推动者。
传递希望与团结: 尽管谈论了许多严峻的问题,但演说的整体基调是充满希望和鼓舞人心的。奥巴马以其特有的温和而有力的语言,传递了对美国人民和美国价值观的坚定信念,以及团结克服困难的可能性。

二、 演讲风格与技巧:

真诚与个人化: 奥巴马的演讲一如既往地充满了真诚和个人情感。他提到了他的家庭,尤其是他的妻子米歇尔,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这种个人化的表达拉近了他与听众的距离,让演讲更具感染力。
富有感召力的语言: 奥巴马善于运用富有诗意和感召力的语言,将复杂的议题表达得清晰易懂且动人心弦。他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类比、排比、重复等,增强了演讲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理性与平衡: 奥巴马在回顾成就时,展现了他的政策成果;在谈论担忧时,他也表现出对未来的理性思考和对不同观点的尊重。他避免了对继任者的直接攻击,而是将焦点放在对国家未来方向的思考上。
以美国价值观为核心: 演说始终围绕着“美国例外论”以及美国所代表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核心价值观展开,将个人奋斗、社区参与、国家进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三、 演说的影响与评价:

巩固遗产: 这篇演说被广泛认为是奥巴马为其八年任期画上一个圆满句号,巩固了他作为一位历史性总统的地位。他成功地将自己的政策成就与更宏大的国家叙事相结合。
对政治格局的影响: 演说也反映了当时美国政治的深度分裂。虽然奥巴马呼吁团结,但他的言论也触及了与一些政治派别之间的根本分歧。对他的支持者来说,这是对奥巴马理念的有力捍卫;对批评者来说,这可能被视为对现实的某种理想化描述。
对未来政治的启示: 这篇演说被许多人视为对美国政治未来的一份重要“备忘录”,提醒着公民在维护民主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也为后来的政治家提供了范例,如何在离任时以负责任和富有远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遗产。
媒体与公众反应: 演说得到了绝大多数媒体和公众的高度评价。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充满智慧、勇气和感染力的告别演讲,展现了奥巴马作为一位优秀领导者的风范。然而,也有一些评论认为,他未能完全解决美国社会深层的分裂问题,或者对他所强调的某些成就持保留态度。

四、 值得深思的几个方面:

对民主的警示: 奥巴马对民主“脆弱”的警示,在当时以及后来的政治环境中都显得尤为重要。他提醒我们,民主并非理所当然,而是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警惕来维护。
公民参与的召唤: 他反复强调“希望”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他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政治进程中,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而不是袖手旁观。
超越党派的呼吁: 在一个政治极化日益严重的时代,奥巴马关于倾听不同声音、寻求共同点的呼吁,显得弥足珍贵。这不仅是对政治精英的呼唤,更是对每一个普通公民的要求。
遗产与挑战的平衡: 尽管他列举了诸多成就,但他也坦承挑战依然存在。这种坦诚让他的告别演说不显得过于自满,而是更具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奥巴马的告别演说是一篇结构清晰、内容深刻、情感真挚的政治演说。它成功地回顾了他的总统任期,并为美国民主的未来提出了重要的思考和呼吁。它不仅仅是一次告别,更是一次对美国国家精神和公民责任的再次确认,并为未来指明了方向,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破阵子.改李后主词送别奥巴马先生】

二百年来美国,百万公里山河。一骑绝尘送黑马,数载功过任评说。观海听涛波。

一朝败选民主,九州尽属共和。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川普歌。垂泪对希婆。

user avatar

我只想强调三点,我看你们瞎扯,想笑,我要忍住


1.劳动参与率

奥巴马没有改指标,是因为指标太多了,你们不知道到底用哪个。

在2006年,美联储预测到2015年美国劳动参与率会大幅度降低到62.5%,下降幅度高达4%。原因是两个:第一点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第二个是适龄青年人比例大大萎缩了(16-25岁劳动力)。

如果现有的青年人群体和老年人群体保持现有的劳动参与率,那么到了2050年美国的劳动参与率会降低到56%。一个例子是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和德国劳动参与率只有59%和60%,中国在次贷危机后劳动参与率也从高位逐渐下滑了。

由于婴儿潮一代逐渐退休、青年人上学时间逐渐更长导致了劳动参与率的大幅度降低。所以单单看age 16+并没有太多意义,美联储根本不以劳动参与率为加息标准,而是以薪资增长作为主要标志。我个人觉得,最正确的做法是看prime-age worker参与率的指标,也就是25-54岁适龄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

实际上如果单单看prime-age worker的劳动参与率,日本、德国反而劳动参与率高于美国。日本16-25岁的青年只有43%参与工作,德国只有50%,美国却高达58%。实际上,日本反而是主要发达国家中劳动参与率最高的国家,单单看所谓的劳动参与率,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日本年轻人大多读书,反而是提高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反而有利于日本这个知识大国的发展,反而是美国这样做非常不健康,导致新生成的大量新经济岗位都给了有学历的外国人。

prime-age worker的失业率现在为4%,虽然距离2008年的最低点3.4%依旧有一定距离,但比2010年9%的失业率顶点依旧大幅度降低了。

(可以看到在经济危机后各个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几乎没有明显变化)

prime-age worker的劳动参与率现在为81.3%比2008年的高点83.1%降低了1.8%。然而这里要注意,2008年的prime-age woker participation rate也比2000年的高点84.2%低了1.1%。本世纪美国就出现了经济危机后就业率迅速降低到最低点,但是劳动参与率没有恢复到最高点的情况,而非奥巴马独有,这个实际上首创于小布什。小布什时代的经济危机只是一个小规模的经济危机,尚且下降了1.1%,奥巴马面对次贷危机汹涌而来下降了1.8%,反而,说明奥巴马做的不错。

非要说奥巴马经济恢复不好,导致劳动参与率降低了。那我也只能说,那估计最多也就导致0.5-1%的prime age worker劳动参与率,大多数劳动就业率损失确实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和青年人口的萎缩导致的,考虑这点奥巴马就业的成就依旧是非常高的。

至于一群人说兼职不算工作的,英国、德国、日本等失业率极低的国家的就业率也是这么统计出来,也有一大堆非合同工。英国现在是欧洲的“工作制造机”,弄得全欧洲穷国移民跑到英国,移民率2015年史上第二高。英国尚且也有20%的非合同工,这恰恰又说明了美国依旧在世界上是经济最好的发达国家之一。

2——国债

奥巴马任期借的债是超过以前所有的总统,不错,我们挨个818,你知道上一个人做的这么吊的是谁?

你们口口声声的MAGA的里根啊!里根不仅超过200年来所有总统的总和,还是还接近以前所有总统借的债总和的两倍,8年内增长了185%;国债占GDP的比例从32%上升到52%(比例增幅为20%基数为32%,增长比例为60%,恭喜里根比奥巴马的30%高了一倍),里根使得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一口气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就问你屌不屌?

而之后的老布什和克林顿两人是在财政政策是完全连续的,都是增税削减债务。但在老布什任期内债务依旧从2.6万亿增长到了4万亿。而克林顿任期结束债务也仅仅增长到了5.6万亿,在克林顿任期内债务增长完全和经济增长一致,成为这几十年来唯一一个控制住债务的男人。

到了小布什任期内从2001年的5.6万亿一直增长到10万亿,也扩张了80%。在2007年底经济危机开始发酵,当年债务为9万亿,占GDP比例为65.5%;到了2008年,债务迅速增长到10万亿,占GDP比例为69.4%。

如果单单看小布什任期结束的2008年,确实,这样看小布什确实比奥巴马强一点,但是不要忘了小布什留下来1.6万亿的赤字直接跑了啊。到了2009年美国走入衰退底部,债务迅速增长到了11.9万亿,占GDP比例增长到84.4%。奥巴马表示自己什么都没怎么做,直接上升了15%;2010年,债务扩张到14.5万亿,占GDP比例增长到了100.3%!

请问这个锅是不是小布什的????自己留下几万亿的赤字直接跑了,谁当上总统债务占GDP比例都必然超过100%,难道这也怪奥巴马?

奥巴马任期内国债占GDP的比例增长了35%,其中31%以上是前两年发生的,这明显是小布什的错,当然不是奥巴马的错。

(睁眼看看,2008年结束之后,债务比完全是直接是直着上去的,然后这几年,债务比竟然基本没变。这意味着,奥巴马反而是控制债务成功了,呵呵。)

奥巴马一共发了9.3万亿国债,其中第一个任期内债务扩张了6万亿,第二个任期大概是3万亿,而实际上到了2010年结束,债务比例已经超过了100%了。这说明了,美国的债务问题实际上是第一任期的前两年。

但是之后的6年,奥巴马虽然又发了4万亿债务,但债务反而已经完全控制住了,现在的债务比是104.2%,而2010年为100.3%,剩下的6年反而仅仅扩张了3.9%。很多人说奥巴马的债务会毁灭美国,恰恰相反,反而是奥巴马拯救了美国的债务。

难道有人会愚蠢的说:罗斯福时代债务占GDP的比例40%,而胡佛时期只有16%,所以罗斯福就是债务毁灭者?不明白这一点,完全闭眼,假装天已经黑了。

我们纵观这5位总统,毫无疑问里根债务控制最差,克林顿做的是完美的、最好的,不愧是战后唯一一个在所有经济领域都实现了扩张的男人。

老布什任期仅仅4年都发了这么多债务,债务增长了40%左右,债务控制很好?

小布什任期内承平日久,克林顿留了个好江山,8年内债务增长尚且80%,债务控制的好?

奥巴马8年内债务才增长了95%左右了,请问奥巴马然后就比之前两位差,你们就这个思维能力?如果我们不算第一年,债务增长仅仅65%;不算第二年的话债务竟然仅仅增长35%,属于经济增长能消化的债务增长,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是不是控制住了债务?

请问奥巴马任期第一二年债务增长这么快,和小布什有没有关系?

请问小布什上任的时候财政有克林顿留下的大量盈余,走后剩下上万亿的赤字,这种情况下债务尚且增长80%左右;而奥巴马上任上万亿的赤字,这几年赤字大大削减了,这种情况竟然仅仅增长95%左右,到底谁在债务领域做的不好?

奥巴马竟然在上任就背上上万亿的赤字的情况下,都和老布什、小布什在债务领域打平手,这位总统竟然被骂成无能,motherfucker!?


3————制造业

很明显,奥巴马在制造业领域又创造了巨大的成功。

(1)制造业部门雇佣情况

在里根时代之前,制造业领域的雇佣增长为1.1%,到了里根和老布什时代一直减小0.5%,克林顿时期一直减小-0.4%。到了小布什,这位制造业毁灭者,任期内制造业年均减少竟然达到了3.4%!而奥巴马则保持微弱的0.2%增长。在小布什时代制造业雇佣人数从1700万迅速减少到了1200万,而奥巴马设法维持在了1200-1300万的水平,奥巴马是这1/3个世纪以来所有总统里唯一一个任期内制造业岗位没有减少的总统

(2)制造业部门产出情况

在里根时代以前制造业总产出的年均产出增长为3.9%,到了里根和老布什时代略微下滑到3.4%,克林顿为3.6%。到了小布什时代,由于任期内550万制造业工人失去了他们的工作,反而产出减少了9%左右,换算为年均减少为1%。到了奥巴马时代,制造业产出增长为4%,回到了小布什时代以前的历史高位。

单单看个人产出的话,在里根时代以前人均制造业产出增长为2.8%,到了里根和老布什时代为4%,克林顿时代也为4%。而小布什时代仅仅为3%,为各位总统中最差的,相比之下而奥巴马则为3.9%,又回到小布什时代以前的历史高位。

(3)制造业部门增加值比例

在克林顿时代制造业的比例从17%以上缓慢下滑到15.5%,主要由于克林顿时代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信息繁荣,服务业领导美国经济称霸当时的世界,虽然制造业依旧以历史高位的速度增长,但比重依旧不可避免的下滑了。所以克林顿时代是,制造业发展是很强,但是服务业发展更强,所以克林顿就是这么强。

而到了小布什时代,制造业部分分享的GDP比例从15.5%迅速下滑道12.6%,经济软化又更加严重了。。。。而奥巴马时代则一直维持在12.5%上下,实现了制造业部门和其他部门齐头并进,起码两手都抓住了。

(4)其他工业部门

其他工业部门,如能源部门,由于奥巴马的鼓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美国能源领域如火如荼的天然气化、页岩油革命带来的能源独立、特斯拉领导的电动车革命等都是奥巴马的成就,希望特朗普以后在能源部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记住这不是你的功劳,是奥巴马遗留下的遗产。

川普可千万不要拿工业增加值增长这种概念替换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工业是囊括采矿业——石油采集是算进工业活动的,可不算是制造业部门的。沙特的工业部门比例超过60%,制造业只有12%,可想而知,川普就是当大沙特也能扩张工业部门,而制造业就没这么简单了。我就怕川普实在是发展不起来,只能改口说美国工业部门比例增加了,也是一种MAGA。

希望川普大统领能使出自己“商人风范”,能在制造业领域做得比你所谓的“史上最垃圾的总统”奥巴马更好。




结语——————

到底谁搞得民生凋敝?你说民心思变,是,大企业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仅仅选择雇佣劳工市场的低价劳动力使用旧机器,而非投资新的机器和技术,这种经济恢复确实不如以前那么健康。这种情况下选择川普,可以理解。

但毫无疑问,这和奥巴马关系完全不大。奥巴马难道能控制新科技的诞生还是控制美国人口结构的走向?奥巴马在跛脚鸭的情况下尚且能取得这种成就,这难道还不叫有能力?实际上在过去的5位总统中,很明显奥巴马能排在第三,不如克林顿、里根,但肯定比老布什和小布什强多了。

一群共和党、右翼娘炮,只敢到处瞎喷,我倒要看看你们怎么MAGA,正面杠奥巴马啊。现在国会都是所谓的右翼统治,希望你们能比奥巴马做的更好,呵呵。

user avatar

大部分答案应该放在“如何评价奥巴马8年总统任期”的问题下面。

我这里来单独说一说演讲。

当打开奥巴马演讲视频的时候,说实话我是吃了一惊的。视频可是将近一个小时啊。印象中克林顿和小布什同学的告别演讲总共也没有几句话。

所以我翻了一下资料,克林顿的告别演讲时2分钟多一点,小布什的告别演讲是13分钟多一点。

奥巴马的演讲是两位前任加起来的三倍多。

如果去掉例行公事的开篇感谢,结尾“God Bless America”的话:

克林顿只用两句话做了个总结----经济干的太好了不用多说;莱温斯基的事情没脸说

小布什说了十分钟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理念----911+次贷危机,多说几句解释一下找找面子

奥巴马讲了40分钟的干货,是两位前辈加起来的4倍!

在这些干货中,奥巴马主要讲了三点:

1: 我们的好日子(自己的政绩)

一个重点是继续推销奥巴马医保:“要是谁能干的比我强,我直播吃~~啊,我支持谁”

另一个重点是反恐:“我干掉了本拉登,打击了ISIS,ISIS的领土只剩下一半啦”

经济问题挑了一组最好看的数据说(其实我们都知道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了,个人认为这一点上奥巴马干的还是不错的)

指出美国依然(still)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这个Still用的好,就像一个日薄西山的老头咋呼自己的儿子们“老子还没死呢,都蹦哒个屁”。说这一句话就说明已经心虚了。小布什脸上挨了一记911都有足够的自信不这么说。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中国强大了”? - AriexBear 的回答 - 知乎

最后是反复强调(开篇到结尾反复说了很多次)我的劳动成果我是没法保护啦,你们要自己站起来保护啊。

2: 好日子要到头啦,因为我们的民主受到三大威胁:

恐怖分子(反恐天天讲):虽然说是反恐,但重点不在反恐,而是着重讲“虽然要反恐,但是我们不能变成恐怖分子啊,我们要包容,要。。。”继续写下去我都恶心了,大家自己领会精神吧。

独裁国家(中俄天天讲):这个也就没啥新意了

内部偏见(川普天天讲):跟选举期间的内容也没啥区别,只不过出了奇的冗长。估计加起来得有十多分钟是在给川普脑袋上扣各种各样的帽子吧。而且虽然他说的是川普,听众也知道是在说川普,就是不提川普的名字。难道川普是伏地魔么?如果对政治演讲不够熟悉,听不出来哪些是含沙射影的话,在视频40分钟开始逐一感谢之前,有人领头的掌声和欢呼声都是送给川普的。

3. 号召大家站起来为了保卫好日子,啊不,是为了民主而战:

前面说了民主受到威胁,这就是戏肉了,我来告诉你们怎么办吧。

我上台的时候我说“Yes We Can”是让你们相信我们,最主要是相信我,现在我要走了啊,大家不要相信以后那个住在白房子里的人,而是要相信自己。要包容(要让别人包容我们,谁敢不包容就打到他包容),要和歧视斗争(反对我就是歧视我),有信念就自己去参加竞选(让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淹没在人民群众的选举战中),不要对黑恶势力低头,要保卫民主果实,民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争取来的。总之就是这么些车轱辘话,翻来覆去讲了好几遍。

演讲的核心就是:兄弟们听好了,虽然咱们斧头帮输了一阵,本老大要退休了,二代目被砍残了,你们不是还都活蹦乱跳么?继续上去给老子砍啊,正面砍啊,游击砍啊,再不跳出来砍,这几年抢过来的地盘就全没啦。

总结:

我估计奥巴马和写稿子的人看《纸牌屋》看多了,深刻地领悟了UnderWood同学的第四季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制造恐惧。打算煽动听众对于失去民主的恐惧情绪,让他们继续跟川普做对。

全篇充满了一个被历史抛弃的美国总统最后的怨念和对下一届总统的诅咒,充满了对川普及其支持者的含沙射影,并且不遗余力地号召对川普不满的美国人站起来为了民主而战。

贴大字报,上纲上线,起外号按罪名,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都是我们玩剩下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奥巴马总统的告别演说,于2017年1月10日在芝加哥发表,普遍被认为是奥巴马总统任期内一次极具分量和影响力的演讲。它不仅是对他八年总统任期的总结和回顾,更是对美国民主、未来方向以及公民责任的深刻阐述和呼吁。要评价这篇演说,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内容与主题: 回顾与成就: 奥巴马毫不回.............
  • 回答
    这则消息,说美国被曝监听了法国三任总统,而奥巴马的回应是“现在没做了”,确实是一个极具爆炸性且能够引发多层次解读的事件。首先,从“监听”本身来看,这暴露了国家间情报活动的常态,即使是盟友之间也难以幸免。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信息就是力量,了解对手(甚至是盟友)的真实想法和动向,是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关键.............
  • 回答
    9月26日那场总统辩论结束后,奥巴马夫妇并未偃旗息鼓,而是继续扮演着希拉里竞选“超级助推器”的角色,他们的支持和呼吁,在剩余的竞选阶段依然扮演着关键的催票作用。首先,从他们自身的“政治资本”来看,奥巴马夫妇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作为现任总统,奥巴马在许多选民心中仍然代表着稳定、经验和成就。他的背书,.............
  • 回答
    IMO 2019 中国队夺冠:一场盛事的深度解读2019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上,中国队以团体总分与美国队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重新夺回了团体桂冠,这无疑是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也是中国数学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里程碑。要评价这场胜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历史传承与实力展现: 中.............
  • 回答
    奥巴马总统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提出的“两年制社区大学免费”计划,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且饱受争议的政策倡议。要评价这项提议,我们需要从其目标、潜在效益、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政策目标与核心理念:奥巴马政府提出社区大学免费制度的核心目标在于: 提升劳动力技能与竞.............
  • 回答
    奥巴马在 2016 年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的演讲评价:一次精湛的告别,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与对未来的展望奥巴马在 2016 年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的演讲,被广泛认为是他在任期内最精彩、最成功的一次演讲之一。这不仅是一次例行的晚宴致辞,更是一场在他即将离开白宫前,对自身八年执政生涯的回顾、对媒体角色的反思、对美.............
  • 回答
    奥巴马执政的八年(2009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是美国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作为美国第一位非裔总统,他的任期从一开始就承载着巨大的希望和期望。评价奥巴马的八年执政,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既要看到他取得的成就,也要认识到他面临的挑战和批评。一、 国内政策的成就与争议.............
  • 回答
    米歇尔·奥巴马,一位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她的评价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她承载了无数人的期望,也在八年白宫岁月里,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公众对第一夫人角色的认知。从芝加哥到白宫:坚韧与成长的轨迹米歇尔·奥巴马的成长经历,是理解她品格的关键。她出生于芝加哥.............
  • 回答
    “奥巴马门”(ObamaGate)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围绕着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卸任后的一些行动以及相关媒体报道而兴起的一个政治标签。它不像“水门事件”那样指代一个具体的、已查实的重大政治丑闻,更多的是一种由政治对手、特别是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提出的、带有政治攻击意图的指控集合。要评价它,我们需要拆解一下这.............
  • 回答
    奥巴马对特朗普发出关于“一中原则”的警告,这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分量和复杂性的政治表态。要评价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首先,从奥巴马的角度来看,他的警告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卸任前的责任感”或是“维护既有国际秩序的努力”。 维护既有国际秩序和稳定性: 奥巴马政府八年,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维护.............
  • 回答
    《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由奥巴马夫妇的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公司与Netflix联合制作,聚焦于中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一家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复工的故事。这部影片上映以来,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评价也相当多元,可谓是见仁见智。优点与亮点: 近距离的观察与真实.............
  • 回答
    关于“FBI 证实奥巴马政府和克林顿家族通俄案”的说法,我们需要仔细梳理和辨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并没有“证实”奥巴马政府和克林顿家族存在“通俄案”。这一说法本身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政治色彩,容易引起误解。为了详细说明,我们需要回顾并区分几个关键点:1. “通俄门”的起源和焦.............
  • 回答
    白宫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在总统先生的眼皮底下“发飙”,这场景光是想想就带着点戏剧性,也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首先,我们得从“发飙”这个词说起。它通常带有贬义,暗示着孩子的不懂事、失控,甚至是挑衅。但对于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发飙”往往不是出于恶意,更多的是一种直接而纯粹的情绪表达。可能.............
  • 回答
    纽约曼哈顿一处街区,在特朗普大厦前的一段街道,被提议改名为“奥巴马大道”。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在纽约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引发了各方面的讨论和争议。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纽约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街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它承载着历史、文化,也反映着城市的变迁和人们的情感。特朗普大厦作为纽约的一.............
  • 回答
    奥巴马对《三体》的评价,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值得说道说道。毕竟,奥巴马是谁?美国前总统,一个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品味和看法,多少能折射出一些文化层面的东西,或者说,能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咱们先得明白,《三体》这部作品本身的分量。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它可以说是中国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细致地聊聊@奥卡姆剃刀 对@midqiu 的评论,以及围绕罗永浩回应文章《“44岁的罗永浩站在被告席上…”》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们要理解这是一场发生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或“交锋”。在网络空间,很多时候观点和情绪的碰撞比事实本身更受关注。关于@奥卡姆剃刀 对@midqiu 的评论:要评价.............
  • 回答
    奥卡菲娜金球奖影后:一次突破,一个时代的缩影奥卡菲娜(Awkwafina)凭借在电影《别告诉她》(The Farewell)中的出色表演,荣获第7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这个时刻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位演员的个人荣誉。这不仅仅是奥卡菲娜个人的胜利,更是亚裔演员群体在好莱坞打破壁垒.............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当年奥克斯和格力之间那场颇具争议的“民族大义”之争。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反映了中国家电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心态。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先弄清楚几个背景:首先,时间点很重要。 这场争论大概发生在2000年前后,那个时候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崛起,国内家电品牌也纷纷开始崭露头角,想要跟国.............
  • 回答
    奥恰洛夫:一位德国家喻户晓的乒乓球传奇迪米特里·奥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这位来自德国的乒乓球巨星,无需多言,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卓越、稳定和持久的魅力。他的职业生涯横跨了十多年的巅峰时期,为德国乃至世界乒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评价奥恰洛夫,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 回答
    奥浩哉的《犬屋敷》,绝对是一部让人过目难忘的作品,它不像那些温情脉脉的治愈系漫画,也不是纯粹的热血战斗番,而是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直插现代社会的肌理,剖析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初读之下,你可能会被它荒诞不经的设定——一个癌症晚期、被家人嫌弃的老人突然获得了超能力——所吸引,但随着故事的推进,你会发现这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