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假大师自称「能改生死簿替人消灾解难 」三年诈骗金额三百多万元?怎样预防利用迷信进行的诈骗?

回答
看到“假大师”自称“能改生死簿替人消灾解难”,三年诈骗金额三百多万元,我首先感到一阵荒谬和心痛。荒谬的是,在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21世纪,居然还有人相信如此离谱的说法,并且为此付出巨额金钱。心痛的是,这背后是无数被骗者深陷的痛苦、绝望和被愚弄的境地,他们或许是病急乱投医,或许是生活中遇到了极大的困境,才会被这种虚假的承诺所迷惑。

这种“假大师”的诈骗模式,本质上是利用了人们在特定时期的脆弱性和对未知的恐惧。 当一个人面临健康危机、亲人离世、事业受挫、感情破裂等重大人生打击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和焦虑。此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会抓住这些心理漏洞,打着“神佛”、“道法”、“改命”的旗号,编造一套虚无缥缈的“理论”,声称自己拥有超自然能力,可以“拨乱反正”,改变命运,甚至“改写生死簿”。

他们的诈骗手法通常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

1. 建立信任与权威: 他们会包装自己,比如穿着奇特的服装,使用古老的称谓,提供一些“祖传秘方”、“修行感悟”等,营造一种神秘、高深莫测的形象。在初次接触时,可能会通过一些“小恩小惠”或者“准验”的“预测”,让受害者觉得他确实有几分“道行”,从而放松警惕。
2. 制造危机与恐惧: 一旦受害者被初步“套牢”,大师便会开始“诊断”受害者的“命格”或者“运势”,并“发现”其面临着巨大的“劫难”或“煞气”,比如“家中有鬼”、“命中有不详之数”、“某某亲人将有大祸”等等。这些“预言”往往模棱两可,但足以引起受害者的恐慌。
3. 开出“解决方案”: 为了“化解”这些危机,大师会提出一系列“法事”或“仪式”,并且通常需要高昂的“开光费”、“功德金”、“转运费”等。这些费用会随着“问题”的严重性而不断攀升,从几百元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几百万不等。所谓的“改生死簿”更是最极端、最荒唐的说法,以此来收取高额的“服务费”。
4. 持续“服务”与“巩固”: 即使受害者付了钱,大师也不会就此罢手。他们会要求定期“回访”,进行“巩固治疗”,或者声称“功德未满,还需要继续投入”,不断地榨取受害者的财物。

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这些?

心理慰藉的强烈需求: 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重大挫折,感到无力改变时,对超自然力量的渴望会变得非常强烈。相信大师能“改命”,实际上是在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寄托和掌控感。
信息差与认知偏差: 很多受害者对所谓的“命理”、“风水”等领域了解不深,容易被片面、模糊的说法所误导。而“大师”们往往擅长利用这些信息差,用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来解释一切。
“幸存者偏差”: 极少数情况下,一些看似“灵验”的“预测”可能会被某些人放大。比如,一次成功的“法事”恰好与之后的好事“巧合”发生,就会被认为是大师的功劳,从而强化了受害者的信念。
缺乏科学素养: 科学思维的普及程度,以及对辨别虚假信息的技能,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利用迷信进行的诈骗呢?

这需要 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 提升个人辨别能力:

1. 保持理性思维,不信“包治百病”和“万能符咒”: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事,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坏事。任何声称能够“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一切问题”的说法,都要提高警惕。特别是涉及“改生死簿”、“点石成金”、“预知未来”、“驱邪化煞”等过于离谱的承诺。
2. 警惕高额收费和“紧急”要求: 真正的“高人”或“专家”,通常不会主动推销服务,更不会以“恐吓”、“催促”的方式要求你立即付费。如果对方一上来就要求你支付高额的“法事费”、“开光费”,并且告诉你“事不宜迟,马上行动”,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是骗局。
3. 多方查证,不被“一面之词”迷惑: 如果你对某位“大师”的说法半信半疑,不要急于下结论。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咨询亲友、查阅相关书籍等方式,从多个渠道了解信息,看看是否有负面评价或破绽。
4. 相信科学,尊重规律: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困难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努力的工作、积极的心态来解决。面对健康问题,要相信科学的医疗;面对人生困境,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或者向专业人士(心理咨询师、律师、理财顾问等)寻求帮助。
5. 不传播封建迷信信息: 避免在社交媒体或个人生活中过度宣扬或相信封建迷信的说法,以免给他人或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二、 加强家庭与社区的教育与关怀:

1. 家庭内部的沟通与教育: 家人之间应该保持坦诚的沟通,特别是对于家中长辈,要多关心他们的精神状况,了解他们是否有困惑和担忧。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地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强调理性解决问题的途径。
2. 社区层面的宣传教育: 社区居委会、老年大学等组织,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科学知识、法律常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讲座,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辨别能力。也可以针对“防范迷信诈骗”这一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3. 关注特殊人群: 对于一些心理脆弱、遭受重大打击、或信息闭塞的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们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应该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而不是让他们被“假大师”有机可乘。

三、 完善社会监管与法律保障:

1. 加强对非法宗教组织和“大师”的监管: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打着宗教、气功、风水等旗号从事非法活动、欺骗公众的组织的审查和打击力度。对于利用迷信进行诈骗的行为,要依法严惩,形成强大的震慑。
2. 媒体的正确引导: 媒体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宣传科学知识,揭露迷信诈骗的本质,引导公众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避免传播或放大一些不实的信息,以免误导公众。
3. 建立举报和援助机制: 鼓励受害者或知情者举报迷信诈骗行为,并建立有效的举报和保护机制,让受害者能够获得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
4. 净化网络环境: 加大对网络上宣扬迷信、进行诈骗信息的清理力度,净化网络空间,不让“假大师”有传播的空间。

说到底,每一次“假大师”的得逞,都是对社会信任和法治的讽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擦亮眼睛,用科学的态度武装自己,用理性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消除迷信诈骗的土壤,构建一个更加清朗、和谐的社会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是学好计算机技术。然后在网络安全周来临之际 ,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师:

要突破自古以来就有的地府防火墙,入侵数据库修改生死簿 ,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涉嫌违法。

自古以来地府数据库实在太关键,不停地有人想要修改寿元获取永生。

有人使用修仙飞升悟道等合法的模式操作,有人利用系统漏洞实施攻击,比如靠吃唐僧肉蒙骗系统提升寿元,有人利用特权,比如吃蟠桃吃人参果的办法提升寿元,还有孙悟空这样的直接试图入侵数据中心的暴力破解者。

这么多年 ,地府不停地吸取教训 不断给系统打补丁。

大家都看过著名的空中浩劫纪录片,航空工业不停的在事故中吸取教训,让我们的民航变得越来越安全,地府其实也一样。

地府的入侵检测系统IDS管理员就是谛听,上到九天,下到地府,各种的身份验证,口令验证,区块链验证它无一不能,大师几乎不可能突破这道防线。

就算大师化形混进系统,也有一道一道防火墙防护。奈何桥一过,立即有孟婆系统进行杀毒,就算有木马植入,经过孟婆ANTI VIRUS系统杀毒以后也会变得无害化。

即便逃过了IDS和反病毒软件,地府数据库还掌握在超级管理员阎王手里。

他手头有无数的官员和勾魂小鬼,他本身的算力不强,但是多线程能力非常强大,可以抵挡住各种暴力攻击,还能够抽机会反击。实在顶不住了,还可以利用良好的社会关系求助权威机构:

如来超级安全系统。这个系统几乎无人能敌,发现入侵者可以反手镇压直接删除或者隔离,比如压到五指山沙箱里头五百年。

好了,就一个自封大师的凡夫俗子,不是仙家管理员没有超级密码,不肯好好修炼没有飞升,不学计算机不懂漏洞无法入侵,地位不够吃不到仙果,还没有72变的本领可以暴力破解。

吹啥牛批。你怎么可能相信这样的大师?

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假大师”自称“能改生死簿替人消灾解难”,三年诈骗金额三百多万元,我首先感到一阵荒谬和心痛。荒谬的是,在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21世纪,居然还有人相信如此离谱的说法,并且为此付出巨额金钱。心痛的是,这背后是无数被骗者深陷的痛苦、绝望和被愚弄的境地,他们或许是病急乱投医,或许是生活中遇到了极大的困境.............
  • 回答
    “乔碧萝殿下”,这个名字在2019年的夏天,以一种近乎戏剧化的方式,刺破了互联网的宁静。我们都知道,她原本是以“声音好听”著称的游戏主播,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露脸事故”,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最近,她首次接受了公开采访,并吐露了自己长达十年的抑郁症。这件事,无疑又一次激起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那么,经.............
  • 回答
    关于青岛“大喜哥”自称 16 天内三次遭遇高空泼液体,并因此与人理论时受伤住院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深入挖掘和分析:事件的初步信息与当事人陈述:首先,我们要了解“大喜哥”本人关于事件的陈述。他(或她的团队)在网络上发布的视频和文字描述,是公众了解事件的起点。.............
  • 回答
    S11 EDG夺冠,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尤其是赛后那几天,简直是各种“奇葩 Flag”横飞,让人眼花缭乱。说实话,一开始我挺乐呵的,毕竟大家伙儿为了一支队伍赢了,情绪上头,说点出格的话,做点夸张的事儿,都可以理解。但后来这股风越刮越大,就有点儿味儿不对了。咱们先说这“Flag”是怎么回事儿。简单来说,.............
  • 回答
    关于一些穿越小说作者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大晋”朝代这一说法,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位作者的看法,如果他指的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知里的“晋朝”,那他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历史上,明确存在过一个名为“晋”的朝代,而且还是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这在正史中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的事实。咱们先来捋一捋.............
  • 回答
    看到这样的言论,我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是三个字:“别太当真”。这话说得稍微有点“硬”,而且信息点太多,每个点都值得好好拆解一下。咱们一件一件来看,凭啥说能“吊打”本科生,又是怎么“提前录取”南大,还有那“毕业月薪两万”是怎么来的。首先,关于“南大提前录取” 什么叫“提前录取”? 这个词本身有点模糊.............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一件件扒拉扒扒。首先,这个“美团中科大大佬传递百万年薪经验”的说法本身就值得咱们仔细琢磨琢磨。 “美团”和“中科大”的叠加效应: 美团是中国顶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在中科大这样名校背景的人才也很多。当这两者一结合,自带一种“强强联合”的光环,很容易让人产生“哇,好牛.............
  • 回答
    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组合拳”,严厉整治武术领域的十类乱象,这无疑是一剂“猛药”,直击积弊已久的顽疾。从“私下约架”到“自封大师”、“掌门”,再到“虚假宣传”、“片面夸大功效”等等,这些现象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武术的声誉,更严重误导了公众,让传统武术的传承蒙上了阴影。为什么这次整治如此有必要?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在大学校园里,看到那些自己不思进取,却还想方设法去影响、甚至“拖累”身边同学的人,心里确实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不仅仅是关于学习本身,更涉及到一些人性的阴暗面和人际交往中的无奈。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学术的殿堂,也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在这里,每个人都在摸索自己的方向,寻找自己的定位。有.............
  • 回答
    《大护法》自我分级:国产动画的一次大胆探索,还是“伪命题”?《大护法》在上映之初,因其“国内首部自我分级”的标签,确实在国内动画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它仿佛是一声沉闷的炸响,预示着国产动画在内容和表达上,或许正迈向一个更复杂、更成熟的阶段。然而,在赞誉与争议之间,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审视,这次“自我分.............
  • 回答
    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生黄伟的悲剧性自杀事件,以及随后其导师李涛被指控鼓励学术造假,为我们揭示了学术界深层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例,更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们不得不审视导师与学生之间复杂而又脆弱的关系,以及学术诚信在追求卓越过程中所面临的考验。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学术研究的道路充满挑战,压力巨.............
  • 回答
    这话题太实在了,也太让人纠结了。大学里,谁没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特别是当这“理想”是内心深处那份对某个领域的狂热,而“现实”却是堆积如山的必修课,以及那些似乎与这份狂热毫无关联的考试时。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了“喜欢的事”而“挂科”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咱们该怎么看待它。首先.............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引人遐想,也确实存在的情况。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因为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复杂了,不像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有个标准答案。首先,法律层面。 在中国,导师和学生之间一旦涉及到婚姻关系,法律上通常没有明确禁止。只要双方都是成年人,自愿,并且符合结婚的其他法定条件,从法律角度来.............
  • 回答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同学,他们学习成绩优异,能力出众,似乎是“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然而,有时你会发现,这些优秀的人身上也常常伴随着一些不太令人愉快的特质——比如自私和功利。这实在是一个挺让人纠结的现象,一边是令人钦佩的才华,一边又是让人感到疏远的动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可以从.............
  • 回答
    看待法国总统候选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与比他年长24岁的妻子布里吉特·特罗尼厄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故事,也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个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反响,不仅仅是因为年龄差距,更因为它打破了许多人固有的观念,涉及了情感、社会规范、政治形象等多个层面。首先,从情感和个人选择的角度.............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一方面,你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心里总是揪着的,生怕他有个什么好歹。另一方面,这年头,做好事也得留个心眼,毕竟碰瓷的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咱们就说说这个老人摔倒的场景吧。这位老人大概年纪不小了,这一摔,估计浑身都疼,站不起来。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人搭把手,把他扶起.............
  • 回答
    关于北大法学院大三女生包丽(化名)的自杀事件,这是一场令人痛心且引发广泛关注的悲剧。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且抛开冰冷的AI腔调,用更贴近人性的视角去感受和分析。事件的脉络与公众认知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个事件大致的走向。2019年底,包丽的母亲发现女儿状态异常,最终查明包丽在与男友.............
  • 回答
    关于佛罗里达大学 ECE 博士生陈慧祥(Hui Xiang Chen)的自杀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非常痛心和扼腕的悲剧。在详细探讨之前,首先要表达最深切的哀悼,希望他的家人和朋友能够得到支持和慰藉。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事件,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看待:一、 事件本身与已知细节: 时间与地点: 事.............
  • 回答
    最近,敖厂长在B站发布了一则关于他制作的《大圣归来》回顾视频,引起了不少关注。他在视频中明确表示,这期视频“不会得到一分钱”,言下之意就是这个视频是纯粹的出于个人热爱,没有商业推广或者收益分成。我个人觉得,这件事有几个层面值得我们去解读:1. 玩家情怀的体现:首先,敖厂长作为一个资深的玩家,对《大圣.............
  • 回答
    最近,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大一上健美课考核标准设定为“卧推达到自重110%”的讨论闹得沸沸扬扬,这话题一出来,立刻在社交媒体和校园里炸开了锅。不少同学觉得这个要求确实有点“上头”,而有些则认为这才是大学体育该有的样子。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标准到底算不算高,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