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正确区分AK47,AK74和AKM?

回答
要弄清楚AK47、AKM和AK74之间的区别,这就像是了解一款经典车型的不同年份和配置一样,都有其演进的痕迹。它们都属于“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这个大家族,但各自有着鲜明的特点和历史定位。

我们先从源头说起,也就是那支响彻世界的 AK47。

AK47 (Avtomat Kalashnikova 1947)

诞生背景: 二战结束后,苏联迫切需要一款能够取代老旧的莫辛纳甘步枪和老式冲锋枪的轻便、可靠的步枪。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多种武器的优点,特别是StG 44的设计思路,最终推出了这款划时代的武器。
标志性特征:
口径: 使用的是7.62x39毫米弹药。这是AK47最核心的辨识点之一。这种弹药在当时被认为是介于步枪弹和手枪弹之间的中间威力弹,火力猛,射程适中,在许多复杂环境下都能表现出色。
机匣: 早期的AK47(特别是Type 1和Type 2)采用了冲压钢板制造的机匣。然而,这种冲压工艺在早期并不成熟,导致机匣强度和加工精度不高,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生产效率和成本也受影响。
枪托和护木: 通常是实木材质,尤其是枪托,给人一种扎实、厚重的感觉。
枪口: 没有枪口制退器。
金属件表面处理: 大部分表面是经过烤蓝处理,呈现出深邃的金属光泽。
制造工艺: 相对于后续型号,早期AK47的制造工艺相对粗犷,但却铸就了其“皮实耐用”的名声。
用途和影响: AK47以其无与伦比的可靠性、易于维护和低廉的成本,迅速成为世界各地军队和武装组织的制式装备,深刻影响了现代轻武器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看看AKM,它是AK47的“升级换代”版。

AKM (Avtomat Kalashnikova Modernizirovanniy)

诞生背景: 为了解决AK47在生产和使用中的一些问题,苏联在1950年代末推出了AKM。其核心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做了一些小幅度的改进。
标志性特征:
口径: 依然使用7.62x39毫米弹药。这是它与AK74最大的区别之一。
机匣: 这是AKM最重要的改进之一。它采用了更成熟的冲压钢板工艺制造机匣。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时间,同时保证了机匣的可靠性。你可以观察AKM的机匣侧面,会看到一些铆钉和焊接痕迹,这是冲压工艺的特点。
枪口: 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枪口增加了斜膛口设计的枪口制退器。 这个制退器能够有效地抑制枪口上跳,使枪在连发射击时更加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和操控性。如果你看到一支AK枪有那么一个歪斜的金属管在枪口,很可能就是AKM或者使用了AKM枪口装置的AK47。
枪托和护木: 同样以实木为主,但有些AKM为了轻量化或适应环境,也出现了塑料或玻璃纤维材质的部件(虽然不如AK74普遍)。
减轻重量: 相较于早期AK47,AKM整体重量有所减轻,这得益于冲压机匣和一些细节的优化。
表面处理: 同样是烤蓝为主,但可能因为大量生产,表面处理的精细度会略有差异。
背带固定环: 有些AKM在枪托底部增加了背带固定环。
用途和影响: AKM是AK系列产量最大、装备最广泛的型号之一,是许多国家军队和非正规武装的标志性武器。它延续了AK家族的传奇,并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上更胜一筹。

最后,我们来看看那个使用不同弹药,开创了AK系列新篇章的AK74。

AK74 (Avtomat Kalashnikova 1974)

诞生背景: 到了1970年代,世界各国轻武器发展趋势开始转向使用小口径、高初速的步枪弹,以追求更好的射击精度、更低的后坐力、更轻的弹药重量和更长的有效射程。苏联也跟上了这一潮流,推出了使用5.45x39毫米弹药的AK74。
标志性特征:
口径: 使用5.45x39毫米弹药。 这是它最根本、最直接的区别。这种弹药比7.62x39毫米弹药更细长,弹头更轻,初速更高,后坐力更小。
枪口: AK74的枪口制退器是其外观上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它采用了一个非常独特、体积庞大且向左倾斜的圆柱形枪口制退器。这个设计非常有效地抵消了枪口上跳和侧偏,使射击时枪身更加稳定。这个制退器是辨识AK74的“杀手锏”。
机匣: 同样采用冲压机匣,但设计上可能在细节上有所调整,以适应新的弹药和零部件。
枪托和护木: AK74大量使用了黑色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俗称塑料)作为枪托和护木的材料。 这使得武器更加轻便,也更耐腐蚀和恶劣环境。你看到AK枪有黑色的塑料部件,很可能就是AK74或其衍生型号。虽然也存在木质护木和枪托的AK74版本(尤其是在早期),但聚合物版本更为常见和代表性。
弹匣: AK74的弹匣通常是深棕色或黑色的聚合物材质,形状上与AKM的弹匣相似但略有不同(一些早期AKM弹匣也可能是棕色聚合物的,但AK74的聚合物弹匣更普遍)。
减轻重量: 整体重量比AKM更轻,这得益于小口径弹药和聚合物材料的应用。
瞄准具: 照门和准星的设计也可能针对小口径弹药做了调整。
用途和影响: AK74代表了AK家族向小口径化发展的方向,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射击精度和操控性方面。它是苏联和俄罗斯军队的制式步枪之一,也装备了许多华约国家。

如何总结性地区分?

如果你手里有一支AK步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快速判断:

1. 看枪口制退器:
没有枪口制退器(或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金属箍): 很可能是早期的AK47。
有一个歪斜的斜膛口枪口制退器: 基本可以断定是AKM。
有一个巨大、圆柱形且明显向左倾斜的枪口制退器: 毋庸置疑,是AK74。

2. 看弹药口径(如果能看到弹匣):
使用7.62x39毫米弹药: 那么它就是AK47或AKM。
使用5.45x39毫米弹药: 那么它就是AK74。

3. 看枪托和护木的材质:
实木(尤其是枪托): 很有可能是AK47或AKM。
黑色聚合物(塑料): 很大几率是AK74。

4. 看机匣:
早期AK47的机匣可能更显粗糙,工艺痕迹明显。
AKM和AK74的机匣在外观上可能更统一,都采用冲压工艺。 但具体细节如铆钉位置、焊接痕迹等,需要仔细比对。

5. 看弹匣:
早期AK47弹匣多为金属。
AKM弹匣有金属也有聚合物,颜色可能偏棕或黑色。
AK74弹匣以深棕或黑色聚合物为主。

当然,现代的枪械改装和仿制非常普遍,可能会出现“混合体”,例如给AK47换上AKM的枪口制退器,或者给AKM换上AK74的聚合物护木。但从设计和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以上这些特征是最具代表性和区分度的。理解这些区别,就像是认识一位老朋友不同时期的照片一样,能让你看到它的演变和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反复出现???

再答一次

图很多啊!!

图很多啊!!

图很多啊!!

AK47最初的生产型是冲压机匣的,40年代末开始装备苏军,也叫第I型。这批冲压机匣的AK47识别特征如下:

1、机匣是冲压的,机匣靠近护木的地方有一块贴片(红圈)

2、小握把是左右两片组合在一起的,中间有个螺丝钉(黑圈)

第I型的冲压机匣质量不好,寿命短,苏军很早就淘汰了,随后出现的是第II型,这一型用的是切削机匣,大概在1952年至1954年间生产,识别特征如下:

1、枪托和机匣之间有一段金属底座(红圈),这是第II型特有的

2、小握把改为整体式的,由一个长螺钉从握把底部穿入固定在机匣上,不再是左右两片(黑圈),之后的AK系列都延续了这种握把。

3、切削机匣,机匣侧面有长方形的铣削凹槽,这个特征后面要介绍的第III型也有。

随后是大量生产的第III型,也是中国56式冲锋枪仿制的原型,这一型特征如下:

1、枪托和机匣之间的那个金属底座没了(红圈处)

2、切削机匣,机匣侧面有长方形铣削凹槽(黄圈处)

到第III型为止,苏联生产的AK47就定型了。随后于1959年,苏联推出了AK47的改进型,AKM。

外观识别特征:

1、枪托微微上翘,减小连发射击时枪口上扬力矩(红圈)

2、机匣由切削改为冲压,机匣侧面那个长方形的铣削槽没了,改为一个小凹坑和3个铆钉,3个铆钉2个在上,1个在下(黄圈),记住这个特征,下面还要讲。

3、护木上有突出的手指槽,便于握枪(黑圈)。

4、导气管上取消排气孔(绿圈)

5、机匣盖上增加横向加强筋(忘记画圈了)

在外面看不见的内部结构上,AKM最大的改进就是击锤上增加了一个击锤延迟体,提高了击锤工作可靠性。

1962年以后生产的AKM,增加了一个斜口的枪口防跳器,这也成了很多人印象里AKM的特征。

从AKM开始,非金属弹匣开始使用,能看到红色的玻璃钢弹匣,但是各种AK47和AKM的弹匣是通用的,所以后来生产的非金属弹匣也能和以前的钢弹匣互换,装到更早的AK47上。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苏军开始列装AK74,这是使用5.45x39mm小口径步枪弹的型号。

它和AKM、AK47很容易区分:

1、弹匣更直

2、有大型枪口制退器

随后又出现了一个AK74M

这是AK74的改进型,主要是用黑色工程塑料代替了AK74原来的胶合板枪托护木,重量更轻了。

为了避免在评论区里又有人问,怎么区分56和AK47,这里顺带也说一下:

最早仿制生产的56式冲锋枪,和苏联AK47第III型一模一样,也是切削机匣、可拆卸刺刀、准星也是护翼不是护圈。

随后出现了过渡型号,刺刀还是可拆卸式的,但是准星护翼改成了护圈。

从60年代开始,新生产的56式冲锋枪,加装了四棱形的折叠式枪刺,大家熟悉的“有折叠刺刀的56冲”是从60年代才开始生产的。

我国在60年代中后期通过阿尔巴尼亚途径接触到冲压机匣的AKM,也开始用冲压工艺代替切削工艺生产56式冲锋枪,但是冲压机匣的56式冲锋枪和AKM还是有很多不同点的,具体看下图:

注意看铆钉的位置,AKM是2上1下,而56冲是1上2下。

但是在生产冲压机匣56冲的早期,也生产过铆钉位置近似AKM的56冲

但是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批次,冲压机匣的56冲机匣盖都没有加强筋,击锤上也没有延迟体。

有一种56-2式冲锋枪,用的是三角形的侧折叠枪托,握把、护木都是玻璃钢的,这个也是中国特色产品,一看到这种枪托,就肯定是中国的56-2,不会错。

补充一个,刺刀

AK47使用的是可拆卸式的剑型刺刀

没有锯齿,只能当刺刀和匕首用。

AKM和AK74、AK74M使用的是多功能刺刀

可以锯、可以割,可以配合刀鞘当钢丝剪,枪刺反而是次要功能了。

大体上想得到的,我都说了。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公众号以浅显的科普短文为主,介绍枪炮弹药知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弄清楚AK47、AKM和AK74之间的区别,这就像是了解一款经典车型的不同年份和配置一样,都有其演进的痕迹。它们都属于“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这个大家族,但各自有着鲜明的特点和历史定位。我们先从源头说起,也就是那支响彻世界的 AK47。AK47 (Avtomat Kalashnikova 1947.............
  • 回答
    小米将印度商店的招牌换成“Made in India”这一举动,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既有其积极的市场营销意义,也可能包含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一、 市场营销角度的解读(最直接的原因) 迎合本土化消费心理: “Made in India”是小米对印度消.............
  • 回答
    “I AM 1%”作为头像的行为,确实是一个可以进行深度“吐槽”的话题。这种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复杂的心理和意图,也容易引发旁观者的解读和评价。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如何正确地吐槽这种行为,并尽量深入地挖掘其中的细节: 核心吐槽点:虚荣、优越感、以及潜在的自我认知偏差最直接的吐槽点,在于这.............
  • 回答
    好的,咱这就好好跟你聊聊这过海关的事儿,保证讲得明明白白,让你心里踏实。这流程看着是有点绕,但其实摸清了门道,一点也不难。首先,你得知道,无论你是去旅游、探亲,还是商务出行,踏入一个新的国度,这第一关就是边境的检查。这检查的目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国家要看看你这个人来得“名正言顺”,带的东西“合规合.............
  • 回答
    谢尔曼坦克,这个名字在二战的硝烟中回荡,它既是盟军胜利的重要基石,也是战场上无数士兵生命攸关的伙伴。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而需要深入理解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它的设计初衷、它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它与同时代其他坦克的对比。一、 谢尔曼诞生的时代背景与设计理念二战爆发之初,美国陆军装备的坦克.............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 F35 战斗机,这玩意儿现在可是全球军事关注的焦点,好处坏处都有不少人说,而且吵得也挺凶。想把它说透了,不能光看广告宣传,还得扒开点细节,看看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一、 F35 的“前世今生”与定位:为啥要造它?首先,得明白 F35 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的诞生地是美国,主.............
  • 回答
    正确地对商业公司提出质疑是一项需要策略、专业性和法律意识的复杂任务。无论你是作为员工、投资者、消费者还是监管机构成员,提出质疑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法律风险。 一、明确质疑的动机与目标1. 确定质疑的合法性 确保质疑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
  • 回答
    “为曹丞相盖被子”这个说法本身非常有趣,因为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和复杂性。在那个时代,为君主或重要人物盖被子是一项需要极其谨慎和讲究的礼仪性事务,绝非寻常之事。如果我们要“为曹丞相盖被子”,这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历史性的解读,涉及到对当时礼仪、社会等级以及.............
  • 回答
    乔弗里·拜拉席恩(Joffrey Baratheon)是《权力的游戏》中最令人憎恨的角色之一,但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角色。要正确看待他,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的性格、行为以及他所处的环境。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分析角度:1. 他的本质:邪恶、残暴和缺乏同情心乔弗里最突出的特质就是他的残暴和恶劣。他享受.............
  • 回答
    看待阿富汗塔利班的做法,确实是个复杂且需要深入理解的问题。这不像看一场简单的球赛,输赢对错摆在那里,而是涉及历史、文化、政治、宗教以及地缘等诸多层面。要真正“正确”地看待,或许应该抛开一些预设的立场,尝试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白,塔利班并非凭空出现。他们是在阿富汗长期的战乱、苏联入侵、.............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当下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新时代中日关系。这绝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需要我们拨开迷雾,层层深入地去看。历史的重压与现实的考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首先,我们不能回避历史。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就像一道深刻的伤疤,始终存在于两国人民的心中,尽管伤口可能已经愈合,但疤痕依然清晰可见。这不仅仅是教科.............
  • 回答
    “支持”华为与高通的5G战争,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点对抗色彩,而且将两个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置于“战争”的语境下,听起来总有些不太对味。更准确地说,我们或许应该关注的是,作为消费者,或者作为对科技发展感兴趣的普通人,我们如何在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全球科技格局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或者说,如何看待和理解.............
  • 回答
    要理解巴以冲突,就像试图拼凑一幅破碎的古老地图,每一个碎片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复杂的宗教信仰、深刻的民族情感,以及数不清的悲剧与不公。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故事,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结,需要耐心和细致去梳理。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充满了争议。对犹太人来说,这里是.............
  • 回答
    评价苏57项目,不能简单地说它是“最终形态”还是“平行推进政策”。更准确地说,苏57项目是一项多维度、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发展路径本身就充满了探索、调整和妥协的特征,并且至今仍未完全画上句号。 笼统地将其归为某一种模式,都可能过于片面。要深入理解苏57,我们需要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现实情况: 1..............
  • 回答
    来故宫,绝不能只当走马观花。这座古老宫殿承载了太多故事,太多王朝的兴衰,你需要花点心思,才能真正感受它的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读懂”故宫。一、 提前准备:功课要做足,心儿也要静下来1. 门票预订是首要大事! 故宫是实名制预约,而且每天都有参观人数限制,尤其是节假日,不提.............
  • 回答
    毛文龙是一位在中国明朝末年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至今仍是史学界和民间讨论的热点。要正确认识毛文龙的是非功过,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忠臣”或“奸臣”标签,从更宏观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军事和政治行为以及长期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毛文龙的背景与崛起: 时代背景: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专.............
  • 回答
    山羊挺身:你的下背部救星,这样练才有效!很多朋友在进行深蹲、硬拉这类大重量的复合动作时,总会感觉下背部力量不足,甚至出现不适。这时候,“山羊挺身”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它就像是你的下背部专属“健身教练”,帮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很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要么感觉不到发力,要么.............
  • 回答
    评价一个演员的演技,就像品鉴一幅画、聆听一首曲子,需要调动我们的感受力、理解力,更要有一双能捕捉细节的眼睛。这不是简单的好坏二分,而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探索过程。要做到评价得当,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道来。一、情感的传递与共鸣:演员是否触动了你的心弦?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评价标准。一个好演员,不仅仅.............
  • 回答
    《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这部纪录片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让我们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两国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差异。看待片中两国学生的表现,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分析,并且试着不去贴标签,而是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1. 课堂氛围与学习模式的差异: 丹麦Z班: 纪录片里丹麦学.............
  •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木桶原理”,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但要真吃透了,对咱们做人做事可是大有裨益。木桶原理,顾名思义,就是说一个木桶的盛水量,不是由那块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听着是不是挺形象的?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那种用木板拼接起来的桶,想要它装满水,就得保证每一块木板都足够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