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为什么会以苏菲主义全面战胜理性主义而告终?

回答
关于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的结局,认为是以苏菲主义“全面战胜”理性主义,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甚至有些误读的说法。更准确地讲,翻译运动的遗产和它所激发的思想潮流,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苏菲主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战胜”。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伊斯兰翻译运动本身的复杂性。这场运动并非只有一个单一的目的或结局。它始于阿拔斯王朝时期,特别是到了马蒙哈里发时期,鼓励和资助了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等古典文明的文献被翻译成阿拉伯文。这其中既包括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科学著作,也包括文学、历史等内容。其初衷是为了吸收和融合人类的知识,为伊斯兰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哈里发国的威望。

在这个过程中,理性主义无疑是翻译运动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形而上学,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为伊斯兰世界的学者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工具和理论框架。这些思想帮助穆斯林学者在神学(如穆尔太齐赖学派)、法学、哲学等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辩论。理性被视为理解真主、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通往真理的桥梁。

然而,要说这场运动“以苏菲主义全面战胜理性主义而告终”,这忽视了历史的延续性和思想的辩证发展。翻译运动并没有消失,理性主义的思想也从未被完全抛弃。相反,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融入了伊斯兰思想的洪流。

苏菲主义,作为伊斯兰教内部一种注重精神实践、追求与真主直接体验的神秘主义传统,在翻译运动兴起的同时期也在发展。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汲取了伊斯兰教义中关于虔诚、敬畏、爱主的精神,同时也受到早期伊斯兰禁欲主义(Zuhd)思潮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苏菲主义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更为显赫的地位,或者说,它与理性主义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理性主义在实际操作和解释教义时,往往会触碰到一些敏感的边界。 当哲学家们试图用纯粹的理性去解释《古兰经》或圣训中关于上帝、创造、末世等超验性的概念时,必然会面临挑战。尤其是当他们的结论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法学家(Ulama)的解释发生冲突时,理性主义者,如法拉比、伊本·西那(阿维森纳)等,常常会遭遇来自宗教保守派的压力和质疑。

相比之下,苏菲主义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和包容的路径来回应信仰的挑战。 苏菲派强调的是通过内省、冥想、道德修养来体验真主的临在。他们的语言往往是诗意的、象征性的,这种模糊性和象征性使得他们的教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绕开与理性主义者可能产生的直接冲突。苏菲派更关注“体验”和“感受”,这与许多人对宗教情感的诉求更为契合。

另一方面,苏菲主义者也并非全然排斥理性。 许多著名的苏菲派学者,如伊本·阿拉比(Ibn Arabi),他们同样是博学的学者,对哲学、神学有深入的了解。伊本·阿拉比的“泛神论”(Wahdat alWujud)思想,虽然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但其论述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也体现了高度的理性思辨。他们只是认为,纯粹的理性不足以触及真理的全部,需要与灵性体验相结合。

因此,说苏菲主义“战胜”了理性主义,不如说是苏菲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适应性,找到了与宗教主流和谐共存的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伊斯兰文明的另一面。 许多曾经由理性主义者提出的思想,比如关于灵魂、宇宙的某些概念,在经过苏菲派的加工和转化后,以更符合大众情感和宗教需求的方式流传开来。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翻译运动所带来的纯粹理性主义思潮,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现实时,以及在与各种伊斯兰思潮的互动中,其影响力有所减弱。 诸如阿什阿里派(Ash'ariyyah)和马图里迪派(Maturidiyyah)等中道神学流派的兴起,他们试图在理性与信仰之间找到平衡,但更倾向于遵循传统的解释。而当这些流派成为主流后,对极端理性主义的容忍度自然不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菲主义的情感共鸣、强调实践、以及其广泛的民间基础,使其在后来的伊斯兰社会中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无数的苏菲教团(Tariqa)在伊斯兰世界传播,它们通过音乐、诗歌、仪式等方式,将信仰的体验传递给大众。这种深入人心的力量,使得苏菲主义成为了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与其说是“战胜”,不如说是一种融合、一种转型、以及一种市场(信仰需求)的选择。 理性主义的火种在翻译运动中被点燃,它为伊斯兰思想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但苏菲主义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应了人们对精神慰藉、对超越性体验的渴望,并在历史的演变中,成为了更为普及和深入人心的力量。这并非意味着理性主义的终结,而是在伊斯兰文明内部,它与其他思想流派一同,构成了丰富而多元的精神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觉得好大,不太敢答。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答,而我最近正好在看这方面的书,也正好学了一门“taṣawwuf”(苏菲)的课程,试着来答一下,不敢保证全对,我尽量把我所知的有关这份方面的东西都讲出来。能力所限,如果讲的不好请见谅!

———————————————————正文—————————————————————

首先的话先来解释下问题中的三个名词:

1.伊斯兰翻译百年运动,这是在被称为“伊斯兰黄金时代”(又为“伊斯兰复兴”)的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在当时首都巴格达所兴起的翻译运动,将诸多外国书籍翻译为阿拉伯文并加以发展。包括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化学、动物学及地理等等一系列的学科。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由哈伦.拉希德之子麦蒙做创立的图书馆和翻译机构,被称为“智慧之家”或者“智慧宫”。但是在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屠城巴格达时大量学者被杀,智慧宫也被摧毁,据说大量书籍被扔进底格里斯河,河水被墨水染黑了长达6个月,这也是伊斯兰学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苏菲主义: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全部说完那是不可能的,题主的问题是说“苏菲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攻击”,现在一般被认为是苏菲主义第一位攻击者,应该就是在伊朗出生,被称为“伊斯兰千年的宗教复兴者”的苏菲学者安萨里。前不久看张信刚先生的《大中东行记》,里面提到伊斯兰理性衰落的原因就是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巴格达被屠城和安萨里对哲学的否定。这个我们后面会讨论。

3.理性主义:这里所指理性主义,应该指的是就由翻译运动所传入阿拉伯的希腊哲学,由伊斯兰的哲学家肯迪、法拉比、伊本西纳(又称“阿维森纳”)这三位比较典型的哲学家所倡导的亚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图主义等。

理性主义的发展:

一:倭马亚王朝(公元661年-750年)

伊斯兰理性注意的发展,起源于倭马亚王朝,在当时产生了一些伊斯兰教中的哲学教派。其中最早的名为“盖德里叶派”,因其否认伊斯兰教中的“前定”(既宿命论)、信仰自由意志而得名。其中倭马亚王朝的数任哈里发(领袖)都是此派成员。


而后来的在阿巴斯王朝最为盛行的宗教派别——“穆尔太齐赖”派也是源于倭马亚王朝。瓦绥勒.伊本.阿塔,此人是“穆尔太齐赖”派理论的奠基人。“穆尔太齐赖”意为“分离者”。最著名主张的是穆斯林犯了大罪,他就脱离了信徒的行列,但是不能算为不信道,居于信道与不信道之间。还有一条原则是:否认能力、智慧、生命等德行与真主并存,因为这些会破坏真主的统一性。这种唯智主义运动,在倭马亚王朝出现,在阿巴斯王朝达到顶峰。


二:阿巴斯王朝(公元750年-1258年)


在公元750年,阿布·阿拔斯建立了阿巴斯王朝,中国史称“黑衣大食"。而第二位哈里发曼苏尔,此人和曹操有一个相似之处,因为活着的时候杀伐太盛,死后都挖了上百个墓穴,为了不让别人能够找到他的尸体。


从第三任哈里发迈赫迪(775 - 785)与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786 - 809),穆斯林对战拜占庭取得了胜利。然而最这段期间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伊斯兰史上最重要的智识的觉醒,被认为是“世界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因为领土的扩大,开始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叙利亚、波斯、印度,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希腊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是从波斯语、叙利亚语而翻译成的阿拉伯语,其中大多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与新柏拉图派。


而在第七任哈里发马蒙(813 - 833)时代,希腊的影响已经达到了顶峰。马蒙更是将主张经典应与理性相符合的“穆尔太齐赖”派定为国教。在830年,他在巴格达创立了“智慧馆”,一个翻译、图书、科学院的机构。而在这之前,已经开始的翻译运动大多是自由、散漫、目标不明确的。智慧馆成立之后,就有了严密的组织、明确的目标。其中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翻译了多重的书,就可以得到多重的黄金。


智慧馆在马蒙的继任者穆阿台绥姆及瓦提克治下持续繁衍,但到穆塔瓦基勒统治时期始衰落。这主要是因为马蒙、穆阿台绥姆及瓦提克都依循穆尔太齐赖派,而穆塔瓦基勒则依循正统伊斯兰教穆塔瓦基勒试图停止希腊哲学的散播,希腊哲学正是穆尔太齐赖派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经院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将哲学与宗教调和。而在阿巴斯王朝时期,把希腊哲学与伊斯兰调和的,有这么几位哲学家:


1.肯迪(796年-873年),因为有纯正的阿拉伯血统,因此被称为“阿拉伯哲学家”,他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曾用新柏拉图派的方法,试图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结合起来。除此之外,他也精通光学、音乐理论等等。是公认的“希腊哲学与伊斯兰教调和的开端人”。


2.法拉比,是一名“苏菲”,他的哲学被认为是柏拉图派、亚里士多德派与苏菲派的混合。有著作《哲理的宝石》、《政治经济学》等。被认为是继肯迪之后最著名的调和人之一。被尊为伊斯兰哲学的“第二导师”(“第一导师”为亚里士多德)。


3.伊本·西那(980年-1037年),伊斯兰教中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将对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以及卡拉姆(伊斯兰学派之一,以辨证法寻求伊斯兰神学原则的哲学)的成功调和,从而确立了伊斯兰哲学的主流,也成为了伊斯兰哲学中的权威。


苏菲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攻击


前面说过,苏菲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攻击的开端是苏菲学者安萨里(公元1056-1107年)。因为在此之前的苏菲学者,要么本身就是哲学家,要么就是不懂哲学从而无从反驳。但其实我认为用“苏菲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攻击”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正确,我认为应该是“苏菲主义对于理性主义中神学与形而上学部分的教义问题的否定”。


而在安萨里之前,有一位叫艾什尔里(873/874年-935/936年)的学者,开启了对“穆尔太齐赖”的攻击,此人原为“穆尔太齐赖”一位学者的弟子,后来转向了正统派,运用从“穆尔太齐赖”派中学到的逻辑与哲学论证与被正统派视为异端的“穆尔太齐赖”派战斗。他希望把伊斯兰的宗教信条与希腊哲学调和。


继艾什尔里之后,便是安萨里了。安萨里原为一名正统派成员,后转变为一名苏菲派成员,他在巴格达的尼查姆大学任教,此大学是“中世纪时最大型的大学”。他在那里变为一个怀疑论者,此后他经历一段思想上的斗争,使他精神萎靡,而后他又再次回到苏菲的道路上。辞去了讲师的职位,他抛弃财产,过上了苦行僧的生活,返回家乡隐居。这些都记录在他的《迷途指津》之中。十二年后他重回巴格达任教,并写出了至今在伊斯兰世界里影响巨大的《圣学复苏》,这部教义学巨著不似以往的教义书籍死板与枯燥。它赋予了教律生气与灵活。随后又写出了《哲学家的矛盾》、《信仰的节制》等书,其思想是对基督教经院哲学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位穆斯林学者。可惜的是,随着基督新教的产生,基督教已经突破了自己的经院哲学。而伊斯兰世界自安萨里达到顶峰后,却一直止步不前。


那么,安萨里对理性主义,或者说是哲学有攻击吗?有的!在他的《迷途指津》中,他把哲学分为: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神学、政治学、伦理学,并对其一一分析。其中他否定了神学或形而上学的地位,认为这部分是错误的。不可与伊斯兰教相调和,同时也抨击了上面我们提到的哲学家法拉比和伊本.西纳,认为他们在一些方面放了错误。但与此同时,他肯定了其他几项学问,并认为它们在某些时候是穆斯林必须去学习的。因此,正如上面所说,安萨里对于哲学的攻击,主要是集中在以伊斯兰教义不符的神学。而非全面对哲学否定。


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存在着多个原因。综上所述,我认为,并非是“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为以苏菲主义全面战胜理性主义而告终”,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所建立起来的理性主义之所以在后来没落,是因为:


1.在阿巴斯王朝后期,伊斯兰教中正统派逐渐建立了优势地位,以理性主义而著称的卡拉姆学派(既“穆尔太齐赖”派)被压制,希腊学术的传播受到影响。


2.虽说安萨里并没有对哲学进行全面攻击,但是依然使得本来就式微的“穆尔太齐赖”派一蹶不振。而安萨里将苏菲与正统派相靠拢,使得两者各自发展但是保有对彼此的接纳而不互相攻击。很多正统派学者将安萨里看做自己人。


3.1258年的巴格达战役,巴格达被屠城,智慧馆被毁坏,阿巴斯王朝百年来心血毁之一旦。


参考材料:1.《阿拉伯通史》——【美】菲利浦·希提(Philip K. Hitti) / (译)马坚


2.《迷途指津》——安萨里


3.《伊玛目安萨里》——萨利赫.艾哈迈德


4.维基百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的结局,认为是以苏菲主义“全面战胜”理性主义,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甚至有些误读的说法。更准确地讲,翻译运动的遗产和它所激发的思想潮流,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苏菲主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战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伊斯兰翻译运动本身的复杂性。这场运动并非只.............
  • 回答
    对于那些已经不再信奉伊斯兰教的前穆斯林来说,身后事的安排,尤其是百年之后如何处理遗体,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这涉及到个人信仰、对生命终结的理解,以及希望以何种方式被纪念和铭记。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脱离伊斯兰教并不意味着抹去过往的经历和身份,而是对人生道路和精神追求有了新的选择。因此,身后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资源禀赋以及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要预测哪个伊斯兰世界国家最有可能完成工业化并成为发达国家,我们需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工业化”和“发达国家”的标准。 工业化: 通常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的.............
  • 回答
    展望伊朗这样的伊斯兰国家的未来,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任务,因为它受到内部政治、经济、社会力量以及外部地缘政治因素的深刻影响。要“详细讲述”并“去除AI痕迹”,意味着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内在逻辑,避免过于笼统的预测,而是去分析驱动其走向的各种可能性和潜在的演变路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伊斯兰国家”本.............
  • 回答
    伊斯兰统治下的西班牙,这段长达八个世纪的“安达卢斯”时期,是一段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但也伴随冲突的历史画卷。这不仅仅是一个外来征服者的故事,更是一个不同文明、不同信仰在此碰撞、融合、又彼此摩擦的复杂篇章。它塑造了今日西班牙乃至欧洲的文化、建筑、科学、法律,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当公元711年,一支由塔.............
  • 回答
    伊斯兰风格建筑之所以大量运用拱形和圆顶,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方面的文化、宗教、技术和美学考量,它们共同塑造了这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建筑体系。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细说:一、宗教与精神象征的表达: 对无限与永恒的追求: 在伊斯兰教中,真主是无限的、永恒的。圆顶,尤其是巨大的中央圆顶,向上延伸,仿佛连接着人.............
  • 回答
    在纷繁复杂的伊斯兰世界里,要明确指出“伊斯兰国家的领头羊”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这其中牵涉到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宗教影响力以及历史文化等多重维度,而且这些因素并非一成不变,各国之间的地位也在不断演变。 与其说有一个单一的、被所有伊斯兰国家公认的“领头羊”,不如说存在几个在不同领域具有显著影响.............
  • 回答
    关于伊斯兰因素是否会阻碍伊斯兰国家现代化这一问题,其复杂性在于“伊斯兰因素”本身并非铁板一块,现代化也非单一的模式。要深入探讨,我们必须剖析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首先,要理解“伊斯兰因素”的多样性。伊斯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它包含着一套世界观、一套生活准则、一套法律体系,甚至是一.............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层面。要详尽地解释“伊斯兰为什么干不过西方文明”,首先需要明确“干不过”这个词的含义,以及我们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干不过”指的是在军事征服、经济实力、科技创新、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上.............
  • 回答
    伊斯兰历史书籍对中国的描述,是一个漫长而不断演变的画卷,从早期接触时的惊鸿一瞥,到后来深入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展现了不同时期伊斯兰世界对这个东方大国的认知。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分几个阶段来梳理。早期接触:丝绸之路上的传说与初步认知(公元7世纪10世纪)早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初,通过已经存在的丝绸之路,.............
  • 回答
    要说伊斯兰文明从开放包容转向排外自闭的关键节点,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一刀切”事件,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间夹杂着内部的演变和外部的冲击。如果非要寻找一个“关键节点”,那么我认为更恰当的说法是,它并非指向一个单一的事件,而是以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和思潮作为转折的信号,标志着这种转变的加速和巩固。从.............
  • 回答
    伊斯兰国家里的共产党:复杂交织的现实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以伊斯兰教为主流信仰的国家,并尝试描绘共产党的现状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画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存在与否”或者“强大或弱小”的二元对立,而是一个融合了历史遗留、地缘政治、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博弈的多元光谱。历史的烙印与现实的挑战许.............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误解,伊斯兰世界可不是没有画家,事实上,从历史上看,伊斯兰艺术中“描绘”人类和动物的领域确实受到了一些限制,但说“没有画家”就太绝对了,也忽略了伊斯兰艺术中许多极富创造力的视觉表达方式。要理解这一点,得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伊斯兰教义中,对于偶像崇拜是极为警惕的。早期的穆斯林对描绘.............
  • 回答
    伊斯兰国(ISIS)跟足球的“过不去”,并非源于对这项运动本身的憎恶,而是一种更深层的、围绕权力、意识形态和象征意义的复杂纠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ISIS的本质说起。ISIS,或者说“伊斯兰国”,并非一个单纯的足球迷团体,它是一个极端主义的武装组织,其核心是建立一个以他们扭曲理解的伊斯兰教法为准.............
  • 回答
    这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很难用寥寥数语概括。要理解为什么伊斯兰世界未能像西方那样产生工业化的强国,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几个关键的转折点和内在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伊斯兰文明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曾经是世界知识和科技的中心。从公元8世纪到13世纪,伊斯兰黄金时代.............
  • 回答
    你说得对,伊斯兰教义中对于收取利息(Riba)有严格的禁止,这是伊斯兰金融体系最核心的原则之一。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就无法运作了呢?其实不然,伊斯兰银行的运作方式与我们熟知的传统银行有所不同,但同样能够有效地进行金融活动,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基于另一种商业逻辑和风险共担的模式来运转的。要想理解这一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意识形态、政治立场、身份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解释为什么伊斯兰能够让这些看似水火不容的群体在某些议题上产生高度一致,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标签代表的是什么。 五毛(网络评论员):通常被认为是为中国政府在互.............
  • 回答
    伊斯兰国(ISIS)袭击土耳其,尽管在某些时期土耳其曾被视为其“幕后支持者”或至少是间接的“受益者”,这一复杂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需要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战略利益以及具体事件等多个维度去剖析。将ISIS的袭击简单归结于“报复幕后支持者”是过于片面的,实际上,双方的关系和ISIS的策略是不断演变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对伊斯兰文化的一种普遍感受。不过,“容易走极端”这个说法其实比较笼统,而且带有一些主观判断。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伊斯兰文化有时会表现出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当然,这并不代表伊斯兰文化整体就是如此。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文化、任何宗教.............
  • 回答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都属于“伊斯兰国家”的范畴,但它们在政治体制上存在显著差异,更不用说与梵蒂冈城国这种独特的混合体相比了。简单来说,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在政治体制上与伊朗有着更接近的逻辑关系,但其运作模式和权力结构仍然有其独特性,并且与梵蒂冈城国在性质上截然不同。让我们逐一分析: 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